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轲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6):812-812
氧气吸入疗法是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通过给氧,可以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在输氧装置中湿化瓶的作用是湿润氧气,避免呼吸道的黏膜被干燥气体所刺激。然而湿化瓶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为患者长时间氧疗导致其呼吸道分泌物经导管反流入湿化瓶。因此,在临床使用中,输氧装置的每个环节都应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长度吸入100%氧气后,引起正常大鼠脑组织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BOLD)信号变化的原因。方法正常雄性SD大鼠11只,在7T超高场磁共振扫描仪下,采用BOLD-fMRI序列扫描。比较短时间吸入空气和不同时间长度吸入100%氧气后皮层、尾状核、海马、丘脑的BOLD信号差异。采用同样的大鼠8只以灌注成像序列扫描比较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的变化。结果短时间吸入空气、短时间吸入100%氧气和长时间吸入100%氧气产生的BOLD信号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吸入100%氧气导致BOLD信号显著升高,皮层脑血流量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吸入100%氧气可以有效地产生BOLD信号对比,长时间吸入100%氧气后BOLD信号变化更明显;BOLD信号的升高与血氧饱和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适应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最佳雾化方法。方法 75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肺部感染和气道湿化情况。结果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可降低肺部感染,提高血氧饱和度。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在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提高血氧饱和度方面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是最佳的雾化吸入方法。  相似文献   

4.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开胸术后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开胸术后患者的应用护理。方法:采用床边监护仪(型号:BSM-73)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分析30例开胸术后患者给予两种不同雾化吸人方法所产生的临床效果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改变。结果:超声雾化吸入组测血氧饱和度比雾化前低5%~8%;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比雾化前增加4%-6%。结论:开胸术后患者更适合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器,能有效达到稀释痰液,排痰消炎及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需要氧疗的病人有两种:一种是缺氧而不伴有高碳酸血症的,其呼吸调节基本正常,吸氧时可不加控制,这些病人多数是一些肺外疾病所致的缺氧;另一种是缺氧而伴有高碳酸血症的,特别是长期高碳酸血症者,其呼吸调节功能不正常,在吸氧后常因缺氧因子解除,而呼吸中枢对高碳酸血症处于麻痹状态,致使吸氧后通气功能进一步下降而加剧了呼吸性酸中毒。肺心病的呼吸衰竭患者是其中的典型,这类病人必须控制吸氧。所谓控制吸氧即使病人吸入一定浓度的氧气,这个浓度既能消除低氧血症,又不导致二  相似文献   

6.
高昌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2,(33):4368-4369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40例COPD患者分为A、B 2组,A组采用平卧位超声雾化吸入,B组采取床头抬高30°氧气雾化吸入,观察2组患者SpO2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测血氧饱和度较雾化前下降4%~10%,呼吸较前加快。B组比雾化前提高4%~9%。结论 COPD患者更适合使用氧气雾化吸入,能有效改善通气,稀释痰液,提高血氧饱和度,合理的卧位更加舒适。  相似文献   

7.
解志惠  李红 《西部医学》2012,24(7):1331-133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雾化吸入过程中最佳给氧途径。方法将62例COPD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l例。对照组电动雾化吸入同时采用经鼻导管吸氧;观察组电动雾化吸入同时在口合器旁加氧气管吸氧。动态观察两组吸入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SpOz在吸入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开始吸入后的5、10、15、20、30min时,两组SpO2差异有显著性(P〈0.05)。吸入前两组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入后5、10、15、20、30min时,两组心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在口合器旁加一氧气管进行吸氧,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缺氧及心率加快的状况,优替大干经鼻导管吸氢.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需要重症监护治疗的病人存在低氧血症和(或)呼吸衰竭,因而需要某种类型的呼吸支持。呼吸支持的程度不同,从面罩吸氧、无创性机械通气如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PAP),到经气管插管行完全的通气支持。  氧气疗法低氧血症是氧气疗法的指征。治疗初期患者应吸入高浓度氧,然后根据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进行调整。以往过分强调了改善缺氧后会使呼吸中枢的低氧驱动性减弱,事实上,低氧血症比高碳酸血症更为危险。从理论上讲,没有必要对低氧血症病人出现氧中毒的危险性过分顾忌。尽管病人更耐受鼻导管吸氧,但临床上仍多采用面罩法给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雾化方式对开胸术后血氧含量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的雾化方式,防止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超声、氧气两种不同雾化方式,记录两组雾化吸入前、后的血气以及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种雾化方式比较,PaO2、PaCO2.PH均在正常范围内,血氧饱和度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有效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减少开胸术后肺部及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硬膜外阻滞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30例.麻醉中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硬膜外阻滞后,SPO2稍有下降,但在正常范围,静推氟芬合剂后,有26例病人出现低氧血症或严重低氧血症,其中有3例为呼吸道梗阻.26例中13例经吸氧后SPO2立刻上升,1 7例在严密观察下未吸氧,经1 3分左右自行上升.低氧血症的原因是硬膜外阻滞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和氟芬合剂抑制呼吸共作用的结果 .在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辅助氟芬合剂时,建议常规吸氧,以免病人发生缺氧.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外固定复合式胃管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因各种原因造成病人既不能自主进食,又需要氧气吸入以维持生命的重症病例.给病人插胃管鼻饲和同时吸氧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胃管鼻饲,病人可直接获取营养,需要氧气吸入再同时外接吸氧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对成人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为雾化吸入的护理提供有效措施及依据。方法对在我院呼吸科病房住院需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30例患者,使用便携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在雾化吸入前、吸入中5min、10min、15min及吸入后10min连续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同时监测心率、呼吸和血压的变化,每位患者均使用相同型号的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器。结果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时,吸入中与吸入前比较可出现轻微的血氧饱和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雾化吸入结束后血氧饱和度会恢复至原有水平,且吸入前与吸入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率、呼吸、血压(高压和低压)无明显变化。结论使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血氧饱和度有所下降,但未引起患者不适,且在雾化吸入结束后血氧饱和度会恢复至原有水平,因此,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时应注意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对吸氧的护理。  相似文献   

13.
正常人呼吸空气,含氧量占21%(即氧分压在157毫米汞柱)。在一般情况下,这个氧气浓度能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有足够的氧气,血氧饱和度达98%。氧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供给各器官新陈代谢的需要。如果吸入的氧气含量降低,输送氧气功能或氧气交换功能发生障碍,便有缺氧的危险。心脑器官对缺氧很敏感,长期缺氧,可使心、脑、肺功能障碍,严重的急性窒息缺氧,可以发生心脑意外,甚至病人昏迷,心跳和呼  相似文献   

14.
《大家健康》2008,(8):60-60
病人到底需要吸入多少氧气是由病情决定的,并不是吸入越多越好。吸氧一般分为低浓度(用鼻导管吸氧,氧气流量1-2升/分,吸入氧浓度约30%)和高浓度(氧浓度50%~60%以上)两种。给氧时间也有间断和持续之分。你母亲病发时,呼吸衰竭,通气发生障碍,体内缺氧,同时二氧化碳也潴留在体内。为了纠正病人的缺氧状态,必须及时、迅速地进行吸氧治疗。  相似文献   

15.
孟庆芝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315-1316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过程中较好的氧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自身对照研究,将90例患者分为3组,A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B组:超声雾化吸入加鼻塞吸氧;C组:超声雾化吸入时口含器旁加一氧气管吸氧。动态记录吸入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结果3组在雾化吸入前的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8,P=0.746)。A组吸入后平均SaO2较吸入前有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8,P=0);B组吸入后平均SaO2较吸入前无明显变化(t=0.412,P=0.695),C组吸入后平均SaO2较吸入前也有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0,P=0)。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时,选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时经口吸氧,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上腹部硬膜外麻醉对吸氧或不吸氧病人血氧饱和度影响。方法 上腹部手术病人40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吸氧组(A组)与不吸氧组(B组),观察硬膜外腔阻滞前,阻滞10、20、30、45及60min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 A组在阻滞前后的SpO2无显著变化,B组阻滞后的SpO2阻滞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 上腹部手术采用硬膜外阻滞,SpO2明显降低,吸氧能纠正硬膜外阻滞所致的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高原地区,给予产妇产程吸氧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5月在西藏拉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无产科合并症40名产妇为观察组,选取2007年同期5月曾在拉萨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无产科合并症、产程未吸氧的59名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在确认其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给予双鼻导管持续管道氧气吸入,氧气流量为2~3 L/min,直至胎儿娩出。将吸氧观察组与不吸氧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吸氧对分娩的影响。同时观察组记录吸氧前产妇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吸氧10 min后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数值,对进行吸氧前后的自身比较,来观察吸氧对产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即年龄、藏族构成比、孕次、产次、产检次数、分娩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理指标如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32.51±22.80)min,产后出血量为(211.25±95.06)mL,侧切率为55%(22/40),羊水污染率为20%(8/40);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为(32.27±25.98)min,产后出血量为(248.47±107.62)mL,侧切率为38.98%(23/59),羊水污染率为35.59%(21/59)。2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1分钟阿氏评分为8.200±0.687,5分钟阿氏评分为9.23±0.53,对照组新生儿1分钟阿氏评分为8.14±0.81,5分钟阿氏评分为9.20±0.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体质量、身长,胎儿附属物包括胎盘的体积、脐带的长度、脐带绕颈的比例等2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观察组吸氧前血氧饱和度SO2为(93.40±3.23)%,吸氧后的SO2为(96.58±1.62)%,平均上升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氧前心率(heart beat rate,HR)为(83.50±10.86)次/分,吸氧后的HR为(77.75±9.12)次/分,平均每分钟下降5.7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久居高原的妇女通过机体适应性改变,已经能够适应高原的缺氧环境。产妇即使在第二产程机体耗氧量最大时,通过机体的代偿反应,也能够保证机体的供氧,不至于由于缺氧影响子宫收缩造成产程延长以及引起产后出血量的增加。同时高原地区产妇子宫动脉及胎盘也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改变,以适应高原的缺氧环境保证胎儿的供应,在第二产程过程中不会出现因高原低氧分压引起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可能增加。因此,对于正常的产妇产程过程没有缺氧表现,第二产程吸氧不改变产程的时间,也对新生儿的评分没有明显的影响,无需常规吸氧。但是,由于高原特有的低氧环境会对人体心脏产生普遍的负面影响,吸氧可以提高机体氧气的供给,减轻母体的代偿反应,这对高原地区的产妇的心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是那些心脏已经发生高原性病理改变的产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OPD急性发作期氧气雾化吸入法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间来我院内三科就诊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观察组患者采取氧气雾化吸入法治疗,而对照组采取用超声雾化器做雾化吸入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的血氧饱和度进行同一时段的检测比较,同时对患者的主观感觉进行问卷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应用不同雾化吸入法治疗后,两组血氧分压差距明显(P▽0.05),对照组血氧分压一过性较前降低,并且明显低于观察组。而观察组在采用了氧气雾化吸入法后,血氧分压较前有所增加(前:79.89±7.23▲,后:89.01±5.13▽),并且观察组由于缺氧导致的咳嗽、气短症状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5)。结论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法治疗COPD,不仅有利于提高血氧饱和度,从而有效改善COPD患者由于气道梗阻所致的缺氧症状,还可明显降低由于血氧饱和度下降引起的咳嗽、气短等症状的发生率。氧气雾化吸入法对COPD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疗效,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给予预置吸氧对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采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将70例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分为预置吸氧组和非预置吸氧组,每组35例。预置吸氧组在检查前30min给予单侧鼻塞式预置吸氧,浓度为40%,并延续至检查结束5min;非预置吸氧组在检查开始时给予单侧鼻导管吸氧,浓度为29%,并延续至检查结束5min。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吸氧前、检查前、支气管镜体通过声门时、镜体至支气管亚段以及检查后5min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预置吸氧组在预置吸氧前与非预置吸氧组吸氧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预置吸氧后即检查前、支气管镜体过声门,镜体至支气管亚段、检查结束5min比较,预置吸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非预置吸氧组(P<0.05)。非预置吸氧组低氧血症发生率高于预置吸氧组(χ2=39.12,P<0.05)。结论预置吸氧可以提高纤维支气管镜诊疗中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支气管镜检查导致的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20.
低氧血症是危重病人、麻醉和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为了能够早期做出诊断 ,应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用以判断供血情况 ,本文对 98例全麻前后病人SPO2 变化进行观察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 4例 ,女 44例。其中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为 18岁。静推芬太尼行常规诱导麻醉 ,然后给予吸入氨氟醚维持麻醉深度。气管内插管供应氧气 ,用呼吸机控制呼吸 ,在麻醉进行之前 ,即将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探头夹在患者非血压测量一侧的食指或中指 ,测量SPO2 。手术前及术中SPO2 均在 95 %以上 ,手术结束时患者若恢复自主呼吸 ,呼之有反应 ,潮气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