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8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8例慢性肾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肾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后1个月的肾血流动力学指标中的Vmax、Vmin、RI及PI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于改善疾病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红组给予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每日一次静脉滴注 丹参组给予丹参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疗程14 d.于治疗前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检测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丹红组的总有效率(82.5%)显著高于丹参组(72.8%)(P 〈0.05) 丹红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 丹参组治疗后仅全血黏度显著改善(P〈0.05) 两组治疗后比较,丹红组全血黏度(中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丹参组(均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0例ACS患者随机均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另外加用丹红注射液(20mg/d)治疗,疗程均为14d。同时收集2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取其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治疗前,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与73.33%(P<0.05),2组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都有降低(P<0.05),但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3)2组ACS患者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ACS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抑制冠脉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各种病因的MODS患者41例,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组21例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组2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 h气道峰压(Ppeak)、肺动态顺应性(Cdyn)、心排血量(CO)、外周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和血气分析.结果 HVHF组治疗24 h,Ppeak、Cdyn、CO、PVR、SVR、氧合指数分别为(31.32±2.23)cm H2O(1 cm H2O=0.098 kPa)、(26.18±3.54)ml/cm H2O、(6.18±0.91)L/min、(194.95±11.51)dyn·s·cm-5、(1071.55±66.50)dyn·s·cm-5、(220.41±21.41)mm Hg(1 mm Hg=0.133 kPa),与治疗前的(42.00±3.34)cm H2O、(17.91±4.31)ml/cm H2O、(8.68±1.17)L/min、(267.27±16.29)dyn·s·cm-5、(805.32±18.82)dyn·s·cm-5、(119.41±17.10)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CVVH组治疗24 h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VHF可明显改善MODS患者的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 (HVHF)on respiratory mechanics and hemodynamics in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MethodsForty-one adult patients with MODS who receiv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divided into HVHF group(21 cases) and continuous vein-vein hemofiltration (CVVH) group (20 cases) by envelople. The peak airway pressure (Ppeak), dynamic pulmonary compliance(Cdyn), cardiac output(CO ),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 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PVR) and blood gas analysis before treatment and 24 hours after treatment were measured. Results Twenty-four hour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Ppeak, Cdyn, CO, PVR,SVR and oxygenation index were (31.32 ±2.23) cm H2O (1 cm H2O =0.098 kPa), (26.18 ±3.54)(220.41 ±21.41) mm Hg (1 mm Hg =0.133 kPa) respectively in HVHF group,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42.00 ±3.34) cm H2O, (17.91 ±4.31) ml/cm H2O, (8.68 ±1.17) L/min,(267.27 ± 16.29) dyn·s·cm-5, (805.32 ± 18.82)dyn ·s·cm-5, ( 119.41 ± 17.10) mm Hg] (P < 0.01 ),as well as higher than those in CVVH group after 24 hours' treatment (P < 0.01 ). Conclusion HVHF shows significant beneficial effects on respiratory mechanics and hemodynamics of MODS. 相似文献
7.
寻找药物稳定斑块及预防血栓形成是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丹红注射液对30例ACS患者血清MMP-9水平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是否可稳定ACS的冠脉斑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了解其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测定120例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用盐酸川芎嗪治疗后纤维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1);血浆比粘度、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率有所降低(均P〈O.05);而血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盐酸川芎嗪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参脉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参脉组和常规治疗组各6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等常规治疗.参脉组在此基础上加参脉注射液.两组均治疗14d,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仪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 治疗后参脉LVEDD和LVESD分别为(55.16±5.07)mm和(42.27±7.39)mm,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60.27±6.41)mm和(50.89±8.31)mm(P<0.01).LVEF为49.25%±8.78%,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40.75%±7.43%(P<0.01).结论 参脉注射液可明显改善CHF病人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0.
瓜蒌皮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瓜蒌皮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从三亚卒中注册系统中选取6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0例和对照组330例。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纤维蛋白原含量、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心电图改变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心电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合并心肌缺血的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瓜蒌皮注射液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液粘稠度,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改善卒中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联合银杏达莫对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95例首次诊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0例,给予来氟米特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来氟米特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凝血功能和肾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的表达水平从(7.33±1.69)%下降到(2.58±0.97)%,CD62p的表达水平从(6.15±1.59)%下降到(3.18±1.0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7.23±1.41)%和(5.99±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凝血酶原时间从(10.62±0.45)s延长至(12.88±0.69)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从(23.33±2.79)s延长至(30.57±3.88)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11.21±0.48)s和(23.46±2.7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浆D-二聚体从(2.58±1.23) mg/L下降至(0.89±1.12) mg/L,纤维蛋白原从(3.68±1.21)g/L下降至(1.89±0.74)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2.33±1.22) mg/L和(3.25±1.33)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和24h尿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血肌酐及24h尿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85.38±18.56)μmol/L比(115.23±20.88) μmol/L、(1.07±0.38)g比(2.57±0.9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来氟米特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不仅有效地缓解了高凝状态,而且肾功能也得到了更好地改善. 相似文献
14.
肾病综合征患儿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估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程灶火编制的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 (ISLQ) 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检查评定, 并与正常同龄儿童进行对比。结果: 病例组儿童的生活质量总体满意度、认知满意度和情感满意度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儿童 (P<0 05)。除家庭生活维度的满意水平略高于正常组外, 其余各维度满意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其中学校生活、生活环境、自我认识、抑郁体验、躯体情感等 5个维度的满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 其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5)。结论: 患儿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组, 应对患儿进行包括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6月收治的3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者的D-二聚体检测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尿蛋白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D-二聚体检测可以反映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的血凝状态,有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黄小红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8):485-486
目的 探讨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析136例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率达35.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46.4%),泌尿道次之(17.9%);感染率高低与住院天数(P<0.01),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血清IgC水平低下有关;感染病原菌以及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已成为其重要病原菌。结论 住院天数长、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血清IgG水平低下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对该类患者应相应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微量元素钙、锌、铜、镁、铁含量.方法 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2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钙、锌、铜、镁、铁含量.结果 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钙、锌、铜、铁含量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镁含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钙、锌、铜、铁含量的变化与肾病综合征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临床症状、血脂及心电图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本院80例冠心病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段改变、血脂水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及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7.5%、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77.5%,血脂的改善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血脂及心电图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肾病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清肽谱,寻找差异表达的血清肽谱。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49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包括17例系膜增生患者、12例微小病变患者、10例膜性肾病患者和10例局灶硬化患者;对照组为1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ClinProt磁珠浓缩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法分析两组研究对象血清肽谱的差异。结果系膜增生组VS对照组筛选出5个差异表达的多肽(15.28±7.61,P〈0.01)。微小病变组VS对照组筛选出7个差异表达的多肽(2.16±1.59,P〈0.01)。膜性肾病组vs对照组筛选出6个差异表达的多肽(35.48±13.71,P〈0.01)。局灶硬化组VS对照组筛选出5个差异表达的多肽(18.06±8.07,P〈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遗传算法对样本进行分类并建立诊断预测模型,对区分系膜增生组、微小病变组、膜性肾病组、局灶硬化组与对照组的交叉验证能力分别为96.18%、100%、98.53%、94.12%,而识别率均为100%。结论应用蛋白质组学建立了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清肽谱模型,为人们更好地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