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目的 探讨2004-2005年广西女性宫颈癌死亡水平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对2004-2005年广西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5年广西女性宫颈癌粗死亡率为2.97/10万,按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进行标化的死亡率为2.81/10万,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构成的3.86%,排列第7位.宫颈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4~2005年广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布特征,为该系统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据及人口资料均来自广西第3次居民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分析指标包括年龄别、性别、疾病别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死因构成等.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10.09/10万和65.15/10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2004~2005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分布和对居民健康的危害程度,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广西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以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及去死因寿命表等统计指标分析广西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水平、三间分布特征和去死因寿命表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对居民生命的影响。结果 2004~2005年广西居民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05.40/10万(标化率88.62/10万),占全死因的18.45%,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21.79/10万(标化率105.97/10万)和87.34/10万(标化率69.98/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232.58,P﹤0.001)。心血管疾病死亡率77.14/10万(标化率63.89/10万),占全死因的13.5%,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6.86/10万(标化率66.02/10万)和77.46/10万(标化率61.47/10万),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75)。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因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死亡而减少的平均寿命分别为4.23岁和3.48岁。结论心脑血管疾病为广西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对人群的寿命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4~2005年广西居民损伤与中毒死亡的分布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损伤与中毒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根据广西第三次居民死因调查结果,计算损伤与中毒的死亡率、标化率、构成比等指标.结果2004~2005年广西居民损伤与中毒死亡率为50.94/10万,男性死亡率为67.56/10万,女性死亡率为32.63/10万,损伤与中毒死亡率10岁以前随年龄增长而降低,10岁以后逐渐升高,至85~岁组达到高峰.前5位主要损伤与中毒死因分别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淹死、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占损伤与中毒死因构成的76.08%.结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在损伤与中毒原因中比例最高,减少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是今后损伤与中毒死亡预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描述2004~2005年广西鼻咽癌死亡的流行特征,分析20世纪70年代至2005年30年间广西鼻咽癌死亡的流行趋势.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9个县作为样本点,调查样本点居民2004~2005年的死亡原因,然后与前两次死因调查所得的鼻咽癌死亡情况相比较,分析广西鼻咽癌死亡的流行特征和趋势.结果 2004~2005年广西鼻咽癌的粗死亡率为6.61/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9.53/10万,女性为3.40/10万).1964年中国人口标化率为4.56/10万.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2.80∶1.鼻咽癌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5.60%,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4位.广西鼻咽癌死亡的年龄分布曲线大致呈双峰状;地区分布很不均衡;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30年间,其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均呈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结论 广西居民鼻咽癌死亡率上升、死亡年龄高峰前移等现象值得监测机构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 2004~2005 年广西肺癌的死亡率及流行特征, 分析 20 世纪 70 年代~2005 年广西肺癌的流行趋势。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 9 个县作为样本点, 调查当地居民 2004~2005 年的死亡原因, 分析肺癌死亡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4~2005 年广西肺癌的粗死亡率为 24.54/10 万 (其中男性肺癌死亡率为 33.66/10 万, 女性为14.48 / 10 万)。 1964 年中国人口标化率为 13.58 / 10 万。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 2.33︰1。肺癌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0.79%, 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 2 位。肺癌年龄别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 大于 40 岁年龄组上升更为显著.2005 年与 20 世纪 70 年代相比, 肺癌标化率上升幅度达 614.74%。结论 20 世纪 70 年代~2005 年这 30 年间, 广西居民肺癌的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 广西肺癌的防治研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004-2005年广西女性宫颈癌死亡水平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对2004-2005年广西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5年广西女性宫颈癌粗死亡率为2.97/10万,按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进行标化的死亡率为2.81/10万,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构成的3.86%,排列第7位.宫颈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死亡高峰出现在85-岁组.宫颈癌地区分布差异显著,以凌云县宫颈癌死亡率为最高.30年来,宫颈癌标化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尤其近10多年下降趋势更显著.结论 宫颈癌是危害妇女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应加强宫颈癌的综合防治工作力度,将防治工作重点放在中老年人群,同时提高对年轻女性宫颈癌死亡的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北省居民肺癌死亡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北省20世纪70年代(1973~1975年)、80年代(1983~1985年)、90年代(1990~1992年)、21世纪初(2004~2005年)居民死亡原因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5年在河北省抽取有代表性的18个市县,抽样市县共13 791 868人(男性7 089 291人,女性6 702 577人),总死亡人数为82 878人(男性48 611人,女性34 267人),粗死亡率为600.92/10万(男性为685.70/10万,女性为511.25/10万),其中死于肺癌的有4 132人(男性2 735人,女性1 397人),粗死亡率为29.96/10万(男性为38.58/10万,女性为20.84/10万),标化死亡率男性为40.29/10万,女性为20.60/10万).21世纪初与90年代的标化死亡率相比,男性上升了35.20%,女性上升了35.01%,与上世纪70、80和90年代比较呈明显上升趋势(男性χ2=3 451.80,P<0.001;女性χ2=1 626.54,P<0.001).肺癌死亡率的最低年龄组为15岁~组,最高年龄组为85岁~组,中位死亡年龄为68.0岁.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85:1.地理分布是张家口死亡率最高,武安最低.城乡分布是城市显著高于农村(男性χ2=190.29,P<0.001,女性χ2=92.04,P<0.001).[结论]2004~2005年河北省居民肺癌死亡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21世纪初居民主要恶性肿瘤的死亡特征.方法:利用2003年~2005年江苏省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数据,分析人群中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等指标及死亡率之性别、年龄、城乡、地区差别.结果:江苏省2003年~2005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08.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6.45/...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食管癌死亡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北省居民食管癌死亡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河北省20世纪70年代(1973~1975年)、80年代(1983~1985年)、90年代(1990~1992年)居民死亡原因进行调查.为了解21世纪人群死亡情况,对2004~2005年居民死亡原因进行了以恶性肿瘤为重点的全死因调查.结果 2004~2005年在河北省抽取有代表性的18个市县,共13791868人,其中男性7089291人,女性6702577人;总死亡人数为82878人(男性48611人,女性34267人),粗死亡率为600.92/10万(男性为685.70/10万,女性为511.25/10万),其中食管癌死亡3015人(男性2048人,女性967人),粗死亡率为21.86/10万(男性为28.89/10万,女性为14.43/10万).21世纪初的死亡率与20世纪90年代比较,男性下降了20.61%,女性下降了25.45%,与20世纪70,80和90年代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癌死亡率最低年龄为15岁~组,最高年龄为85岁~组,中位死亡年龄为68岁.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性别比为2.11:1.地理分布依然是邯郸磁县死亡率最高,赤城县最低.地形分布是山区显著高于平原县和沿海县(P<0.001);城乡分布是农村显著高于城市(P<0.001).结论 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河北省食管癌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现况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楚州区和金湖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变化情况,发现有意义的线索,为恶性肿瘤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对1973~1975年、2004-2005年全国死因调查中楚州区和金湖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次调查中,恶性肿瘤均是两县(区)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恶性肿瘤死亡率,楚州区1973~1975年为179.34/10万.2004~2005年为168.14/10万;金湖县1973~1975年为133.33/10万,2004-2005年为214.15/10万。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1973~1975年楚州区为262.59/10万,金湖县为205.70/10万(P〈0.01);2004-2005年楚州区为162.63/10万,金湖县为180.02/10万(P〉0.05)。2004~2005年与1973~1975年比较,食管癌死亡所占比例楚州区由52.09%下降至42.61%,金湖县由36.62%下降至28.45%;肺癌死亡所占比例楚州区由2.10%上升至11.19%,金湖县由2.55%上升至12.50%。[结论]楚州区和金湖县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两阶段在恶性肿瘤死亡中所占比例,两区(县)食管癌均有所下降,肺癌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苏州市某区2008--2012年居民乳腺癌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依据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2008--2012年肿瘤发病数据库及生命统计资料,对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区2008年及2012年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66.30/10万和69.35/10万,粗死亡率为12.17/10万和10.85/10万,各年份发病率及粗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年龄别发病率整体呈多峰分布(主要为双峰),大部分年份的首峰出现在45~49岁组,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及粗死亡率都有上升趋势。结论苏州市该区的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情况都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要及早采取科学的措施遏制该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目前上海市普陀区乳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以及1972年~2004年的变化趋势,为确定乳腺癌的研究方向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72年~2004年上海市肿瘤登记中普陀区乳腺癌的发病和死亡资料,采用2000年世界人口计算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用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乳腺癌的流行趋势及变化特点。结果2004年普陀区乳腺癌的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6.91/10万和9.06/10万。乳腺癌的发病最高的是50~59岁年龄组,为188.01/10万;归因死亡率最高的是8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率为156.36/10万。最近32年间发病持续上升,死亡率基本持平。结论乳腺癌发病将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各相关部门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发病率和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恶性肿瘤死亡分布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江西省2个市6个县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按性别和地区分别计算恶性肿瘤死亡专率、恶性肿瘤死因构成比、年龄别恶性肿瘤死因构成比、中国和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世标率)、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结果 2004-2005年江西省恶性肿瘤死亡病例7842例,死亡率为115.37/10万,男性为144.59/10万,女性为83.77/10万;中标率为83.41/10万,男性为110.03/10万,女性为56.68/10万;世标率为110.34/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江西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前5位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前3位恶性肿瘤死因中城市依次为肺癌、肝癌和胃癌,农村依次为肝癌、胃癌和肺癌.结论 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高于西部地区水平,肺癌、肝癌和胃癌是严重危害江西省城乡居民最主要的肿瘤死因.  相似文献   

16.
2004-2005年中国居民子宫颈癌死亡情况及30年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我国2004-2005年子宫颈癌死亡率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及其30年的变化趋势.方法 人口资料与子宫颈癌死亡资料均来自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样本由经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8个县(市)样本单位构成.其中,城市61个,农村97个;东部地区52个,中部地区49个,西部地区57个.两年合计总人年数为142 660 482,其中,男性72 970 241人年,女性69 690 241人年.计算子宫颈癌的粗死亡率和年龄别死亡率等指标.采用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将每5岁作为1个年龄组进行标化,计算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并与1973-1975、1990-1992年我国女性子官颈癌的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调查样本地区子宫颈癌粗死亡率2.86/10万(1995/69 690 241),占肿瘤死因的2.86%(1995/69 667),在女性人口恶性肿瘤死因顺位中居第9位.农村和城市子宫颈癌粗死亡率分别为2.88/10万(1326/46 091 419)和2.83/10万(669/23 598 822),中标率分别为2.01/10万和1.67/10万.1973-1975、1990-1992年子宫颈癌死亡分别占肿瘤死因的17.91%、4.86%,中标率分别为11.10/10万和3.25/10万.2004-2005年样本地区子宫颈癌粗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从加岁开始增加较明显,到85岁达到峰值,为20.83/10万(82/393 624).35-44岁组子宫颈癌死亡率比90年代同年龄组的死亡率高.2004-2005年我国中部、西部和东部地区子宫颈癌粗死亡率分别为3.41/10万(827/24 225 738)、3.25/10万(636/19 563 647)和2.05/10万(532/25 900 856),中西部地区中标率约为东部地区的2倍(中部2.35/10万,西部2.38/10万,东部1.19/10万).结论 2004-2005年我国农村女性子宫颈癌死亡率略高于城市,中、西部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与1973-1975、1990-1992年相比,子宫颈癌的危害呈年轻化的趋势;子宫颈癌死亡率及在女性肿瘤死因中的构成比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17.
2004-2005年中国肺癌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我国2004-2005年肺癌死亡的分布特点及流行趋势.方法 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共调查142 660 482人年,其中男性72 970 241人年,女性69 690 241人年.从中抽取气管、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死亡记录.根据不同性别,城乡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分别计算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地区别死亡率、肿瘤死因构成比、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世标率)及死因顺位,并与中国前2次死因回顾调查(1973-1975年和1990-1992年)的肺癌死亡统计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004-2005年全国死因抽样调查肺癌共死亡43 993例,粗死亡率为30.84/10万,中标率为20.24/10万,世标率为27.62/10万,占被调查全部恶性肿瘤死亡(193 841例)的22.70%;男性死亡30 167例,粗死亡率为41.34/10万;女性死亡13 826例,粗死亡率为19.84/10万.肺癌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城市中肺癌粗死亡率为40.98/10万(19 628/47 899 806),在城市肿瘤死因顺位中排第1位,占城市全部恶性肿瘤死亡(71 936例)的27.29%;农村粗死亡率为25.71/10万(24 365/94 760 676),仅次于肝癌排第2位,占农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121 905例)的19.99%.全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肺癌的死亡率也明显不同,粗死亡率最高的是东部地区,为37.85/10万(19 893/52 556 694);西部地区最低为21.76/10万(8774/40 322 563).肺癌粗死亡率与1990-1992年第2次死因调查(粗死亡率为17.54/10万)相比上升了75.83%,与1973-1975年第1次调查(粗死亡率为5.46/10万)比较,上升了464.84%,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肺癌是影响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其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1973-2005年我国居民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死亡率、死亡构成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使用3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是:1973-1975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调查,调查人年数为2 513 949 310;1990-1992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调查,调查人年数为335 213 493;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调查人年数为142 660 482,分为0~、15~、60~岁3个年龄段.根据调查收集的人口资料和死亡个案数据计算年龄别、性别、疾病别粗死亡率,使用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的人口计算标化死亡率.结果 1973-1975年、1990-1992年和2004-2005年调查中居民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死亡数分别为4 913 521、284 811和47 161例,粗死亡率分别为195.45/10万、84.96/10万和33.06/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58.71/10万、70.76/10万和27.98/10万.2004-2005年调查中城市、农村居民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死亡数分别为11 752、35 409例,粗死亡率分别为24.69/10万、37.35/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9.62/10万和32.12/10万;男、女性死亡数分别为26 176、20 985例,粗死亡率分别为35.87/10万、30.1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5.23/10万和26.65/10万;东、中、西部地区的死亡数分别为13 286、13 922和19 953例,粗死亡率分别为25.28/10万、27.97/10万和49.48/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1.33/10万、28.10/10万和45.98/10万;死亡排位前3位的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为肺炎、结核病、病毒性肝炎,其死亡数分别为14 265、8537和5771例,粗死亡率分别为10.00/10万、5.98/10万和4.05/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88/10万,5.46/10万和3.74/10万.2004-2005年调查中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死亡数占全部死亡数(868 484例)的5.43%.较1973-1975年的27.87%(4 913 521/17 629 350)下降了80.52%.结论 我国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死亡率总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西部地区高于东、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2005-2010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分析成都市2005-2010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开展乳腺癌干预措施和确定乳腺癌研究方向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2005-2010年慢性病发病监测和居民死亡原因网报系统中乳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国际死因分类法(ICD-10)进行死因分类。采用Excel2007及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都市女性乳腺癌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9.71/10万到2010年23.24/10万,上升139%,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40~44岁和55~64岁年龄组上升速度快;城市(23.12/10万)明显高于农村(12.27/10万),农村涨幅(164.89%)高于城市(97.0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成都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从2005年5.11/10万到2010年6.18/10万,呈缓慢上升趋势(P〈0.01);45~54岁年龄段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成都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