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密云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10年间剖宫产与产后出血的关系,为提高产科质量,促进自然分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密云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35周孕产妇资料14 119例,对其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剖宫产6 116例,剖宫产率43.3%;自然分娩7 833例,自然分娩率55.6%;产钳助产率1.1%.年度间比较: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19.944,P<O.05),自然分娩率呈上升趋势(x2=33.082,P<0.05),产钳助产率呈下降趋势(x2=39.303,P<0.05).产后出血757例,产后出血发生率5.4%.10年间随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率也降低(x2 =20.744,P<0.05).10年间产后出血病例中剖宫产严重产后出血占90.5%(143/158),与阴道分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2.991,P<0.05).结论 剖宫产导致产后出血增多,应最大限度的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2.
镇安县1998-2007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镇安县辖区近10年内孕产妇死亡资料的统计分析,寻找有效地预防措施,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对1998-2007年镇安县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8-2007年度镇安县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60.67/10万,各年度间孕产妇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9.50,P>0.05);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产后出血,占50.00%,妊娠合并心脏病,占25.00%,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药物过敏各占8.33%;文化程度低(P=0.025)、经济水平差(P=0.048)的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低.结论 建立健全产科三级服务网,加强基层产科绿色通道建设及对基层产科技术人员的培训,做好孕产期保健服务,普及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等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生的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9 869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者287例,发生率为2.91%.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73.17%),胎盘因素(14.98%),软产道裂伤(10.10%),凝血功能障碍(1.39%).结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77例产科出血致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淑卿  项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8):1043-1045
目的:分析丽水山区因产科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深入剖析本市孕产妇死亡主要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我市孕产妇死亡率,保障母婴的安全和健康。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调查的分析方法,对丽水市9个县(市、区)1990年~2005年175例孕产妇死亡个案表,专家评审结果诊断为产科出血死亡的77例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16年孕产妇死亡中产科出血居原因首位,占死亡总数的44%,产后出血原因构成比88.31%。产后出血原因顺位: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子宫收缩乏力、凝血机制障碍。死亡地点顺位:家中、县级医院、途中、乡镇卫生院。与死亡相关的高危因素:农村户口(96.1%)、文化程度低、经产妇(71.43%)、计划外孕产妇(37.66%)、不重视孕产妇保健。结论: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合理产科布局;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开辟绿色通道;规范高危管理,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质量;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是降低产科出血发生率及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产科出血致32例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洁琼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989-1989,1991
[目的]通过对武汉市死于产科出血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00~2005年来武汉市死于产科出血的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年来武汉市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27.88/10万。产科出血居死因顺位第1位,占死亡原因的39.43%,发生产科出血的前3位原因为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子宫破裂和前置胎盘。[结论]武汉市孕产妇死亡原因以产科出血为主,其中产后出血应该作为防治的重点,必须加强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提高产科出血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1995-2010年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时间变化趋势及孕产妇死亡原因、分娩地点等因素对孕产妇死亡时间的影响。方法 通过北京市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收集报表及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包括孕产妇原始个案调查资料)。每季度组织北京市级专家对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评审,明确疾病诊断和死亡原因。将北京市1995-2010年全部372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录入,对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x2检验。结果 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5-2000年平均死亡率27.9/10万,下降到2006-2010年的14.8/10万(120/812 457),降幅46.9%。1995-2010年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的24h内孕产妇死亡106例,占133例产后24h内死亡总数的79.7%。随着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因构成比由1995-2000年的47.8%(64/134)下降到2006-2010年的37.5%(45/120),产后24h内死亡比例也由40.2%(54/134)下降到28.3% (34/120),死亡时间的变化与直接产科死亡原因的下降趋势一致(x2=59.109,P<0.05)。2006-2010年间接产科因素死亡如妊娠合并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肺栓塞死亡构成呈上升态势,其53.2% (33/62)的死亡发生在产前或产后120 h以后。市级医院分娩产妇24h内死亡占其死亡总数的29.0%(29/100),而家中或私人诊所分娩52例,其中43例(82.6%)为产后24h内死亡,分娩地点选择与产后死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500,P<0.05)。结论 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时间已由产后24h逐渐转变为产前或产后更长时间,孕产妇死因构成以及服务提供如住院分娩是影响孕产妇死亡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湖南省 2010—2019年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湖南省妇幼三级信息监测网络收集 2010—2019 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个案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整体情况、城乡分布、死因分布、死亡评审结论和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对孕产妇死亡率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2010 年26.70/10 万下降至 2019 年的 9.49/10 万,降幅64.46% (χ2趋势 = 94.02,P <0.001);死因构成中间接产科原因占50.58%,直接产科原因占49.41%,直接产科死因呈现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 109.62,P<0.001),妊娠合并症为主的间接产科死因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 = 31.28,P<0.001),全省孕产妇前三位死因分别为产科出血 (27.86%)、羊水栓塞 (12.11%)、妊娠合并心脏病(8.71%),城市和农村前三位死因顺位一致,均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但是农村产科出血发生率(χ2趋势 = 50.84,P<0.001)、羊水栓塞发生率(χ2趋势 = 16.41,P<0.001)、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率(χ2趋势 = 8.21,P = 0.004)均高于城市。经省级评审可避免死亡占65.34%,不可避免死亡占34.66%,其中农村死亡孕产妇可避免死亡率较城市高(χ2趋势 = 13.36,P<0.001)。结论 2010—2019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控制成效显著,但仍需提高产科出血和妊娠合并症的救治能力,进一步降低可避免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对孕产妇的危害和临床特点.方法 以长安医院39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为实验组,251例普通型前置胎盘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实验组产后出血及产后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术中发生失血性休克、胎盘植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输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次数,避免多次流产刮宫,从而降低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注意围术期处理,做好产后出血抢救措施,才能保证孕产妇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河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探讨其干预措施,对河南省1990年1月1日至1990年12月30日因产科出血而死亡的853例孕产妇进行死因分析。结果:产后出血与产科出血死亡的86.16%,产前出血占13.84%。死因构成顺位依次为胎盘滞留、宫缩乏力、凝血障碍、软产道裂伤、前置胎盘等。经产妇为65.53%,初产妇为34.47%。无产前检查者占39.51%,有产前检查者占60.49%,产前检查次数≤3次的448例占有产前检查的86.82%,家中分娩占41.15%,且有25.91%的孕产妇死前未能就医,有33.29%的孕产妇死前仅经村医简单处理。全省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率为50.23/10万,产科出血构成比52.69%。提示:产科出血是我省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必须对产科出血的研究及预防措施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吉林省2002~2007年的孕产妇死因及其变化趋势,为政府决策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吉林省孕产妇死亡报告及评审系统,收集2002~2007年间吉林省死亡孕产妇信息,采用χ2检验比较2002~2007年孕产妇死亡构成、死因顺位的差异。结果:对连续6年吉林省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分析显示,因间接产科原因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比例由2002年的19.4%上升到2007年的47.5%,上升趋势有统计学差异(χ2=4.34,P=0.037)。对6年中排名前4位的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因内科合并症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呈现上升趋势(χ2=4.08,P=0.043),而因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均无明显变化(χ2=1.00,P=0.318;χ2=0.01,P=0.923;χ2=1.09,P=0.298)。结论:产科出血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产后出血是造成孕产妇死亡产科出血的主要方式;间接产科原因在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在死因构成中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建档,经甲状腺功能筛查诊断为SCH单胎妊娠妇女285例,同期正常单胎妊娠妇女2181例为对照,依据妊娠24~28周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结果将其分为四组(对照组1909例、SCH组201例、GDM组272例及SCH+GDM组84例),对四组的新生儿体重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GDM组新生儿体重大于SCH组(t=2.264,P=0.032)及对照组(t=2.586,P=0.011)。4组在妊娠期高血压(χ2=49.588,P<0.001)、剖宫产(χ2=30.7736,P<0.001)、新生儿窒息(χ2=9.759,P=0.021)、早产流产(χ2=9.240,P=0.026)总体上有显著差异,组间两两比发现SCH+GDM组在妊娠期高血压发病高于GDM组(χ2=11.197,P=0.001)、SCH组(χ2=25.543,P<0.001)及对照组(χ2=41.480,P<0.001);SCH+GDM组在剖宫产比例高于GDM组(χ2=8.902,P=0.003)、SCH组(χ2=12.170,P<0.001)及对照组(χ2=26.989,P<0.001);SCH+GDM组在新生儿窒息高于SCH组(χ2=4.118,P=0.042)、GDM组(χ2=6.464,P=0.031)及对照组(χ2=9.662,P=0.002)。SCH+GDM组在早产、流产高于SCH组(χ2=8.350,P=0.004)、GDM组(χ2=7.044,P=0.008)及对照组(χ2=11.696,P=0.001)。而4组在胎膜早破(χ2=4.939,P=0.176)、胎盘早剥(χ2=7.485,P=0.058)、产后出血(χ2=6.973,P=0.073)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CH合并GDM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应注重SCH妊娠妇女血糖监测及控制。  相似文献   

12.
金美翠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658-1659,1667
目的讨论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子宫切除的时机和指征降低子宫切除率的可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并且选择同期收治的6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子宫未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自行设计调查表,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收缩乏力、子宫破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晚期产后出血、子宫肌瘤、疤痕子宫、宫腔感染、羊水过多、巨大儿等方面进行调查,分别采用单变量(χ2检验)进行对比,筛选出与子宫切除术有关因素。以及多变量(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出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在前置胎盘(P﹤0.05)、胎盘早剥(P﹤0.05)、胎盘植入(P﹤0.05)、子宫破裂(P﹤0.05)、DIC(P﹤0.05)、出血量多(P﹤0.05)、子宫肌瘤(P﹤0.05)这7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只有前置胎盘(P﹤0.05)、胎盘早剥(P﹤0.05)、胎盘植入(P﹤0.05)、子宫破裂(P﹤0.05)、DIC(P﹤0.05)5个因素显示是危险因素,与子宫切除密切相关。结论子宫切除术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对妇女患者的监测、提高警惕、减少子宫切除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前系列健康教育对产科分娩安全的效果。方法选择西安市中心医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并且在产科门诊产前检查≥6次的孕产妇,对研究组620例产妇进行系统产前健康教育,对照组580例产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产伤等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0.38,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为1.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产伤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7.74、3.87、5.35,均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8.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79%(χ^2=5701.37,P<0.01)。结论产前系统健康教育对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促进分娩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剖宫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为临床救治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选取2016~2018年广州市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行剖宫产的高龄产妇310例,收集患者产后出血情况,比较产后出血与非产后出血产妇临床资料差异。结果310例高龄产妇中,产后出血发生率为8.71%;产后出血组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巨大儿及血小板<100×10~9/L比例分别为48.15%、18.52%、22.22%、66.67%、22.22%、22.22%和18.52%,明显高于非产后出血组(21.91%、3.53%、5.30%、28.27%、6.719%、7.07%、1.7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产史、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巨大儿及血小板<100×10~9/L是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1.685、3.010、1.850、2.351、2.809,P<0.05)。结论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受流产史、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巨大儿及血小板低等因素影响,在临床救治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妇心理状况及其与个性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的医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13例孕中期孕妇的心理状况、个性与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孕妇SAS及SDS总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7.057,P=0.000;t=2.381,P=0.019),孕妇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0.4%和27.8%。SAS和SDS总分均与EPQ的精神质(P)和神经质(N)维度呈显著正相关(χ2=0.307,P=0.001;χ2=0.496,P=0.000;χ2=0.416,P=0.000;χ2=0.321,P=0.001),与积极应付方式呈显著负相关(χ2=-0.208,P=0.030;χ2=-0.264,P=0.007)。结论:孕中期孕妇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精神质、神经质的个性特点及应对方式的缺陷与孕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在综合分析心理状态及其产生的中介机制的基础上,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孕妇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龄疤痕子宫孕产妇再次妊娠的结局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50例高龄(≥35周岁)疤痕子宫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设为A组;选择同期就诊的高龄(≥35周岁)非疤痕子宫孕产妇250例的临床资料,设为B组;同时选择同期就诊的适龄(<35周岁)疤痕子宫孕产妇350例的临床资料,设为C组,比较三组母婴结局.结果 三组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45.82、27.91、8.09、13.23,均P<0.05),而三组产妇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和胎盘植入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08、0.80,均P>0.05).三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3.45、13.05、26.55、10.93,均P<0.05).三组的子宫切除率、胎儿畸形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44、1.62、0.24、0.21,均P>0.05).三组产妇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5.36、10.05,均P<0.05),三组产妇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47、3.90,均P>0.05).结论 高龄疤痕子宫孕妇妊娠合并症多,再次剖宫产术容易产后出血,术后恢复慢,早产儿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高,应加强监护,做好针对性预防措施,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7.
吴辉    丁宇    周据津  吴卫东   《现代预防医学》2016,(1):57-59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育龄期产妇的心理焦虑状况,为提出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项目调查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由产后1周的妇女自行填写,共调查117人。结果 河南省产妇产后焦虑患病率为43.6%,高于国内一般水平;焦虑患病率与产妇年龄(χ2=6.17,P=0.043)、文化程度(χ2=13.85,P=0.002)和生产次数(χ2=10.6,P=0.005)有关,与经济收入(χ2=0.40,P=0.820)、生产方式(χ2=0.62,P=0.430)和月经是否规律(χ2=2.67,P=0.100)无关。结论 河南省产妇产后焦虑率高于国内一般水平,有关卫生部门应加强对与孕产妇的健康管理;孕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和生产次数对产后焦虑有一定影响,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得对产妇开展孕期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和和产后的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宫内球囊压迫术及阴道塞纱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浙江省瑞安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6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宫内球囊压迫术及阴道塞纱治疗,对照组予以宫内球囊压迫术及阴道塞纱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止血成功率及子宫切除情况,观察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止血时间、输血量、产褥病率及住院时间.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术后24h出血量、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4、2.31、2.43、2.37,均P<0.05),观察组产褥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32,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42,P>0.05).观察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3,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63,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宫内球囊压迫术及阴道塞纱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能快速有效的止血,减少产妇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减少切除子宫的发生,有利于产妇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高龄孕妇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龄孕妇为研究组,同期行剖宫产产后非出血的高龄孕妇460例为对照组。对可能造成术后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影响显著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中的妊娠高血压史、流产史、宫缩乏力、巨大儿及前置胎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孕妇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依次为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史、巨大儿、流产史。结论:影响高龄孕妇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史,为临床有效预防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盘前置状态(PPS)孕妇人工终止妊娠术(ATP)后,发生产后出血(PPH)的初步评分模型建立方法。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接受ATP的142例PPS孕妇为研究对象。导致PPS孕妇发生PPH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并结合已有研究结果与临床经验,对导致PPS孕妇发生PPH的5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影响因素的OR值,对PPH影响因素进行赋分。根据此赋分标准,计算本组孕妇PPH风险总评分,并绘制该评分预测孕妇发生PPH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PPH风险总评分预测PPS孕妇发生PPH的最佳临界值。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对PPS孕妇发生PPH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ATP史(ATP次数≥3次与<3次)、人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与<25 kg/m2、剖宫产术分娩史,以及PPS类型(边缘性、部分性、完全性PPS)与胎盘植入情况(无胎盘黏连、胎盘黏连及胎盘植入) 5项因素。②将这5项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剖宫产术分娩史(OR=18.865,95%CI:4.013~88.671,P<0.001),完全性PPS(OR=20.148,95%CI:3.387~119.846,P<0.001),以及胎盘黏连(OR=44.045,95%CI:9.772~198.523,P<0.001)与胎盘植入(OR=87.494,95%CI:11.685~655.111,P<0.001),均为PPS孕妇发生PPH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上述4项因素的OR值,分别赋予1、1、2及4分。PPH风险总评分预测PPS孕妇发生PPH的ROC-AUC为0.926(95%CI:0.876~0.975,P<0.001),PPH风险总评分预测PPS孕妇发生PPH的最佳临界值为3分,其预测PPS孕妇发生PPH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2.5%,准确率为88.0%。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PS孕妇发生PPH的评分模型,可以有效预测此类孕妇ATP的PPH风险,利于个体化选择ATP方式。由于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尚需要通过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该评分模型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