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以SF-36量表对广东省9个市的257名移居老年人和149名非移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除去生命活力(VT)外,其余7个维度得分较非移居老年人低.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生理健康(PCS)为性别、年龄、健康行为和睡眠;心理健康(MCS)为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和慢性疾病.结论: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受人口社会学特征影响,提高移居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加快慢性病防治工作、提高全社会对于移居老年人的关注度是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态移民心理健康水平随移居时间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6岁移民223人,利用症状自评量表测定移民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移民在不同时期心理健康水平。结果移民在搬迁后不同时期内,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有明显不同(P0.05),在移居6个月时,上述因子得分最高,移居18个月后,各因子得分逐渐接近移民前。在移居后一年内,发生心理障碍者所占比例高于移民前(P0.05)。结论移民在迁入移居地初期心理水平变化较大,随着在移居地居住时间的延长,其心理健康水平有逐步回归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保健和老人健康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07年在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抽取2个居民区,对本地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240名进行调查。[结果]调查240人,心理健康总分为满分的79.42%,其中身体方面、心理方面、社会交往方面、尽职责能力方面、自我认知方面得分分别占该项满分的18.67%、30.09%、6.33%、7.98%、16.33%。心理健康得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可支配收入老年人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P〈0.01)。[结论]独山子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心理健康水平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西安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基本情况,探索老年心理健康的危害因素和保护因素,为老年人心理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方法以西安市226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科学院吴振云等编制的成套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卷进行调查,对该地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总分受到性别(P0.05)、受教育程度(P0.01)、生理健康状况(P0.01)、经济水平(P0.01)显著影响,年龄(P=0.073)也对老年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结论西安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受诸多因素影响。提高国民教育、增强医疗保障、完善养老政策将有利于提高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参考性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5个市的142位留守老年人进行中国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调研数据,并与全国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全国平均水平差;②在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方面,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性差异:男性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女性;丧偶者较配偶健在者心理健康状况差;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留守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结论]留守老人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状况亟待改善。家庭和社会应该在精神方面给予老年人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机制,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介绍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表现,分析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社区护士针对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西安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为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西安市2787名老年人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西安市老年人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56.44%;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等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对空巢老人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空巢老人和相对空巢老人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有预测作用.结论 西安市老年人心理建康水平较差,尤其要重点关注女性、绝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珠海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讨论老年人心理特点及相关的心理护理。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在珠海城区随机抽取200名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接受调查的200名老年人的结果显示,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较年轻人要差。结论针对珠海城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特点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居住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样本,通过自制问卷和Kessler 10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获取数据信息。采用秩和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070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和差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0.4%和5.9%。居住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相关关系(r_S=0.061,P0.001)。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后,相比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空巢偶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更差(P=0.028,OR=1.182)。按城乡、性别进行分类之后,在农村、女性老年人居住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与在总人群中一致,在城市、男性老年人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居住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偶居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相对于城市、男性老年人,这一关系在农村、女性老年人中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城市老年人群主要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不同类型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分布趋势,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改善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方法运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对应分析对四类老年人在症状自评量表9个因子上阳性构成比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40例老年人中筛选出心理问题阳性者819例(49.93%),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一类和二类老人存在共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以强迫症状为主;三类老年人是恐怖、敌对、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等5类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四类老年人是躯体化、抑郁、偏执等3类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结论运用对应分析对城市不同类型老年人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应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探明了四类老年人分别存在的不同心理健康问题,为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宜的应对策略、有效利用养老资源提供依据,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社会参与类型和家庭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交互作用,为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筛选获得12 686名老年人,使用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不同社会参与、家庭支持特征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性,分析其对老年人积极、消极情绪的影响,探讨多元社会参与类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有社会参与和家庭支持的老年人心理健康较好的发生比高达5.72%~17.50%;休闲娱乐型、社会交往型社会参与及与家人同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显著促进效应,且该两类社会参与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家务型社会参与则对心理健康有负向影响。结论:不同类型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差异和部分互替性,与家人同住为代表的家庭支持能显著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应鼓励老年人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与家人共同居住,以提高老年人的积极情绪,降低消极情绪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社会经济地位对随迁老人家庭归属感的影响,并分析其路径。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9月至12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应用一般人口学资料以及随迁老人新的社会家庭环境融入状况量表中家庭归属感维度对北京市的854名随迁老人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 随迁老人的家庭归属感总得分为(13.03±3.773)分。老人社会地位对家庭归属感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总效应为4.648;老人经济地位是影响家庭归属感的关键,总效应值为2.530;子女支持能够通过经济地位作用于家庭归属感,效应值为0.201。结论 随迁老人家庭归属感中等偏下水平,应及时甄别随迁老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给予相应的支持,尤其是子女支持,促进老人精神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社会养老保险与老年人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CES-D、SAS、MMSE构建虚弱指数,综合考量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中5209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社会养老保险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系,并通过倾向值匹配进行稳健性检验。 结果 虚弱指数为(0.171±0.141),社会养老保险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负担呈(β=-0.02)负相关。半径匹配后,ATT=-0.011,核匹配后,ATT=-0.014。 结论 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不同群体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也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徐金燕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23(11):1323-1327,1337
  目的  探讨农村地区老年人虐待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及社会支持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湖南省长沙、株洲和湘潭农村地区抽取1 418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检验。  结果  在控制了人口基本特征变量后,虐待经历、精神虐待、照料忽视、虐待长期性与多重性每提高一个单位,心理健康水平分别下降21.4%(OR=2.14,95% CI:1.49~2.83,P=0.001)、34.2%(OR=3.42,95% CI:1.53~4.26,P < 0.001)、17.8%(OR=1.78,95% CI:1.36~2.41,P=0.001)、25.4%(OR=2.54,95% CI:1.68~2.93,P < 0.001)和13.7%(OR=1.37,95% CI:1.15~2.37,P=0.001)。当加入社会支持变量后,虐待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系数下降了,但男性老年人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观支持比客观支持的调节效应更大。  结论  虐待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高水平社会支持可以减少虐待对女性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Perceptions of case management services for elderly peopl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urrently, case management is receiving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the aging network as a means of coordinating and integrating services for elderly clients. However, social workers require additional data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use of this innovation. Formative data on how referral agents perceive one case management program for elderly people is provided. Most of the 137 referral agents who responded to questionnaires (259 questionnaires were mailed) viewed the program as appropriate in addressing basic social support needs of elderly people and inappropriate in addressing more complex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lthough the referral agents perceived staff to be generally qualified, they also perceived the program to be understaffed and not building adequate awareness of its availability. Finally, perceptions of the adequacy of staffing and commitment of staff to serving elderly people were the strongest correlates of the program's perceived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河南省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与精神健康的关系.方法 使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5 57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探讨医疗保险和居住安排的中介效应.结果 河南省老年人精神健康受损1 999人,受损率35.89%....  相似文献   

17.
社区老年人健康功能多维评价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福州市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探讨影响健康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1767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从日常生活功能、躯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健康和经济状况等5个基本方面对老年人健康功能状况进行多维评价。结果 研究对象中综合健康状况优良、一般和较差分别占总人数的47.1%,44.6%和8.3%。5项单维健康损害发生率介于37.7%和74%之间,其中躯体健康损害发生率最高。影响老年人健康水平的主要慢性病为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结论 慢性病防治、婚姻家庭生活、适度体育锻炼、科学膳食营养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等均有益于社区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网络和健康状况,探究社会支持网络特征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开展问卷调查。利用描述性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支持网络对健康的影响机制。结果:老年流动人口的自评健康状态相对较好,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社会支持水平偏低,社会支持网络呈现“规模偏小、紧密度高、异质性较低、趋同性较高”特征。社会支持网络对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有直接正向作用,其中网络关系构成的影响效应最大。社会支持在社会支持网络→健康状况和流动情况→健康状况两条路径上起中介作用。建议:通过强化老年流动人口的家庭健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社区的基础与平台作用,提升流动老人主动健康能力等措施,促进老年流动人口健康支持网络的重建或拓展,提升老年流动人口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187名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方法:用问卷调查法,获取农村老人的身体、心理、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的状况。结果:44.3%老人未能确定是否患有慢性病,59.4%老人生活自理有不同程度下降,17.1%活动受限。月经济收入在50~200元内的占64.17%,43.32%自认经济状况较差,77.54%老人表示医疗费用承担有困难。就医困难的首位原因是经济困难。老年人大部分有负性情绪,主要是孤独感、衰老感、忧郁感。绝大部分老人健康保健意识差。结论:应提高老年人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意识,重视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基本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索南水北调中老年移民群体的心理干预效果及其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应激、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将辉县、荥阳、宝丰3个安置地的35岁以上991名中老年移民进行为期2年的心理干预。实验组移民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以及个体及团体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建议精神科治疗3个层次的心理干预,对照组移民仅接受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心理咨询,干预前后均对2组移民使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心理测量。结果 (1)经过不同的干预处理后,2组移民心理的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10个因子得分及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的得分除积极情绪体验因子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Z=-1.587,P=0.112),生活事件、消极情绪体验、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因子以及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除在客观支持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t=-0.738,P=0.461),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以及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关联规则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老年移民的社会支持、心理社会应激以及心理健康有较强的关联性,并且较低的社会支持和较高的心理社会应激会对中老年移民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结论 接受3层次心理干预等措施的实验组中老年移民心理状况好于对照组中老年移民。中老年移民的心理健康受社会心理应激、社会支持的影响较大。因此,调动移民的主观积极情绪,引导积极应对方式,提高主观社会支持感是增强中老年移民心理健康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