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目的:分析掌握温岭市出生缺陷情况相关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群生命质量。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2006~2008年温岭市1 376例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出生缺陷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2006年为22.49‰,2007年为32.73‰,2008年为33.04‰。发生顺位较高的前7位为:先天性心脏病、梅毒、多指、唇裂、唇腭裂、先天性脑积水、无脑畸形。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知识﹑婚前保健知识的宣传,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依然是重点,开展产前母血清筛查,提高妇幼保健技术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的出生率,提高全社会的妇幼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2001~2008年该院出生缺陷的情况,了解该地区出生缺陷的高危高发因素,及时发现可疑的致畸因素及产前诊断的不足和需要强化之处,为开展出生缺陷的预防、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1~2008年在该院分娩的产妇及其围产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8年共监测围产儿20 394例,缺陷儿138例,发生率为6.77‰。主要缺陷为总唇裂、指(趾)畸形(多/并指趾)、复合畸形、无脑畸形、肾脏异常、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短缩;产母年龄<20岁和年龄≥35岁出生缺陷率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孕前及孕早期预防、孕期宣教、积极开展产前诊断,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监测质量,可以减少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该院出生缺陷的消长情况,了解该地区出生缺陷的高危高发因素,及时发现可疑的致畸因素,为开展出生缺陷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依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0~2010年在该院分娩的产妇及其围产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年间共监测围产儿27 838例,缺陷儿311例,发生率为11.17‰;主要出生缺陷为指(趾)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复合畸形、消化道畸形、尿道下裂、脑积水;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较女婴显著增加;产母年龄≥35岁,尤其是产母年龄<20岁时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加强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提高出生缺陷产前检出率,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龙岗区2004~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几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变化趋势,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4~2009年龙岗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05‰,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常住人口;男性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15‰,女性发生率为11.50‰,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比女性发生率高;常见出生缺陷类型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及总唇裂;出生缺陷中的死胎、死产导致死亡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2=38.19,P<0.000 1),新生儿存活构成比则呈上升趋势(χ2=36.65,P<0.000 1)。结论:积极开展三级预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1998~2001年衡阳市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提高出生缺陷监测水平,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1998年1月~2001年12月间衡阳市23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的住院分娩中孕满28周,产后7d的围产儿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围产儿中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7.0ll/万,围产儿死亡率为12.27‰,出生缺陷发生顺位以唇裂并腭裂为主,占13.55%,出生缺陷按系统分类肢体畸形居首,占26.37%。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与出生年份、城乡分布、季节性、产母居住地、母亲年龄及婴儿性别等无关。出生缺陷儿的死亡率为417.58‰,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的32.83倍,是非出生缺陷死亡率的40.15倍,死亡数占同期围产儿死亡数的18.72%。结论 我市出生缺陷监测的发生率较全国及全省有水平低。出生缺陷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主要出生缺陷病种及出生缺陷系统分类是唇裂并腭裂和肢体畸形。加强监测队伍的建设,提高诊断技术水平,减少漏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如东县出生缺陷发生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如东县2008年~2010年27所乡镇医院和2所县级接产医院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间如东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09‰,2008年为4.87‰,2009年为3.52‰,2010年为3.93‰,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唇裂合并腭裂、多指(趾)、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如东县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全国及全省水平,近3年无趋势性改变。应重点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做好孕前、孕期保健、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降低缺陷儿的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监测,提高出生缺陷防治水平。方法:描述各种缺陷的种类构成、发生率及缺陷发生的三间分布。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72/万,略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缺陷发生顺位与全国一致,血管瘤发生率较高。从第一到第四季度缺陷发生率逐渐下降,年龄≥35岁、孕次4次及以上是危险因素,部分流动人口密集的街道缺陷率较高。结论:应适当关注春季的监测和保健工作,对高龄妇女、多孕产妇和流动人口加大保健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区近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探寻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方法 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04~2008年大兴区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结果 大兴区2004~2008年5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8.73‰,2008年与2004年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9,P<0.01),出生缺陷年发生率有所上升;出生缺陷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肢体畸形、唇腭裂.结论 依托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加强三级预防措施和提高产前筛查覆盖率以及产前诊断技术水平是目前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近两年展览路地区出生缺陷患儿的发生率、顺位变化及存活情况,找出相关因素,提出相关措施,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医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案,认真填写〈出生情况及婴儿随访登记表〉,每月汇总上报妇幼保健院.结果笔者所在区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低于全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以先天性心脏病畸形为主,副耳、血管瘤也占有一定比例,缺陷围产儿死亡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为了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时机开始于孕前.近年来早期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水平有所提高,新生儿血管瘤筛查则是把握最佳治疗时机.控制出生缺陷儿的孕育是控制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连市2008年出生缺陷监测的数据,了解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大连市出生缺陷监测资料,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大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5.35万/;先天性心脏病位于首位;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产妇年龄是出生缺陷发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应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出生缺陷诊断水平;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出生缺陷发生的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出生缺陷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宝安区2006—2010年所有开展助产的医院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发现出生缺陷儿3800例,总发生率为14.27‰。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外耳畸形(小耳、无耳除外)、唇裂合并腭裂和马蹄内翻足。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户籍人口(1.85%)>暂住人口(1.48%)>流动人口(1.39%);男性(1.54%)>女性(1.25%);孕妇<20岁和≥30岁高于20~29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出生缺陷发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应加强优生保健知识的宣传,积极开展孕前检查,提高产前筛查及诊断水平,从而有效地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以累计和法分析陕西省出生缺陷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累计和法分析陕西省出生缺陷监测资料。方法 以陕西省出生缺陷监测1996年、1997年数据为基线,以和法分析1998年监测动态变化。结果 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增加,唇腭裂、肢体畸形减少。结论 累计和法是出生缺陷监测中的一种有效而简单的方法,为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了准确可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1990~1999年湖南省安仁县出生缺陷发病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990~1999年出生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登记,资料用VisualFoxpro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出生缺陷的发病情况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1990~1999年湖南省安仁县出生缺陷的发病率变化趋势明显(χ2=5.39,P<0.05),1998年发病率最高为23.92‰,1991年发病率最低为15.28‰,年平均发病率为20.78‰,主要出生缺陷为疝气、多指及四肢畸形、眼部畸形、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聋哑、耳部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头部畸形和颜面部畸形,占总缺陷人数75.14%;男性发病率为30.69‰,女性发病率为8.29‰,两者之间差异显著(χ2=268.5,P<0.05)。结论湖南省安仁县1990~1999年出生儿童出生缺陷的发病率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且有上升趋势,以疝气发病率最高,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并探讨常住与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出生缺陷的异同。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出生的5551例围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常住和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出生缺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儿16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0.265‰,新生儿死亡率3.42‰,出生缺陷儿死亡率22.62‰,占围产儿死亡的26.32%;位于前五位的先天畸形依次为: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血管瘤、外耳其它畸形;常住和流动人口产妇年龄段分布构成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9.9423,P〈0.01),常住人口产妇年龄比流动人口产妇年龄明显老龄化,常住人口育龄妇女的出生缺陷率亦明显高于流动人口(χ2=5.3589,P〈0.05)。结论常住人口产妇高龄化是出生缺陷发生率高的主要因素,积极关注高龄产妇的优生优育健康教育和加强围产期保健与产前诊断,是降低出生缺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北碚区出生缺陷发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竹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3,11(7):414-415
目的:了解和探讨重庆市出生缺陷所面临的问题和发生的特点。方法:对项目点北碚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0~3岁组出生缺陷发生与其父母的年龄、职业有关。群众对出生缺陷预防知识缺乏。结论:要进一步开展出生缺陷调查和干预工作,充分利用三级出生缺陷干预网络,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加强有效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蚌埠地区0~5岁儿童出生缺陷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研究蚌埠地区0~5岁儿童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分析出生缺陷的分布、危险因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政府提供制订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和对策的依据。方法:选用现况调查的流行病学方法,整群随机抽取蚌埠地区3县5区102个样本点,2001年7月1日0时~2006年6月30日24时出生的婴幼儿,包括在此期间的死胎、死产、出生死亡及病理性引流产等进行全面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调查地区出生缺陷发病率为52.88‰;发生出生缺陷前5位的为血管瘤、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脑积水、色素痣、副耳畸形;出生缺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家庭环境有化工污染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化工污染(P<0.01);男孩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孩(P<0.01);生育年龄25~29岁出生缺陷发生率最低,而<25岁或>35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P<0.01)。结论:本地区出生缺陷的分布特点是农村高于城市,男孩高于女孩。家庭环境有化工污染、孕产妇年龄等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面了解郫县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探索出生缺陷人群监测与医院监测的异同。方法依照《中国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案》,四川省成都市2008-2010年开展了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工作,选取对城镇与乡村具有代表性的郫县地区作为监测点之一进行了调查,并与同期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009年、2010年以及2008-2010年整体人群监测出生缺陷发生率都明显高于医院监测出生缺陷发生率;并且2008-2010年期间,通过延长出生缺陷监测时间至生后42天后,缺陷的发生率较医院监测缺陷发生率分别增加3.3%、10.8%及15.4%。因此2008-2010年间总的出生缺陷儿发生率增加9.9%。结论人群监测不仅逐步获得准确、可靠并能反映监测地区实际状况的主要出生缺陷基本信息,并且可动态观察主要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评价干预效果和政府部门制定预防出生缺陷的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Honein MA Kirby RS Meyer RE Xing J Skerrette NI Yuskiv N Marengo L Petrini JR Davidoff MJ Mai CT Druschel CM Viner-Brown S Sever LE;National Birth Defects Prevention Network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journal》2009,13(2):164-175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eterm birth and major birth defects by maternal and infant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fic
types of birth defects. Study Design We pooled data for 1995–2000 from 13 states with population-based birth defects surveillance systems, representing about
30% of all U.S. births. Analyses were limited to singleton, live births from 24–44 weeks gestational age. Results Overall, birth defects were more than twice as common among preterm births (24–36 weeks) compared with term births (37–41 weeks
gestation) (prevalence ratio [PR] = 2.6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2.62–2.68), and approximately 8% of preterm births
had a birth defect. Birth defects were over five times more likely among very preterm births (24–31 weeks gestation) compared
with term births (PR = 5.25, 95% CI 5.15–5.35), with about 16% of very preterm births having a birth defect. Defects most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very preterm birth include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fects (PR = 16.23, 95% CI 15.49–17.00) and cardiovascular
defects (PR = 9.29, 95% CI 9.03–9.56). Conclusions Birth defects contribute to the occurrence of preterm birth. Research to identify shared causal pathways and risk factors
could suggest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both preterm birth and birth defec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济南市的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进一步制订出生缺陷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8年在济南市妇幼保健医院住院分娩的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8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08‰,各年分别为15.39‰、10.98‰、13.00‰、13.20‰(P0.05)。344例出生缺陷儿中,前5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多指(趾)、先天性脑积水、神经管畸形,分别占18.02%、14.83%、10.47%、7.85%、6.11%。[结论]2005~2008年济南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仍然较高,先天性心脏病位居首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