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郑焕珍 《中国卫生产业》2014,(3):104-104,106
目的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应用热毒宁和利巴韦林的疗效。方法选取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之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热毒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咽部充血消退时间、咳嗽停止时间及鼻塞流涕停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热毒宁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有效缩短病程,在治疗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史卫群 《工企医刊》2010,23(3):12-13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方法:12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病人随机分成2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止咳、退热等治疗,如有细菌感染适当使用抗生素。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5ml~0.8ml/kg·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10mg/kg·d,静脉滴注,3天~5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有效率为88.3%。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能明显降低患者的体温,显著改善症状和体征,起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7,(5):687-688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尿白三烯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白三烯水平、咳嗽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尿白三烯水平、咳嗽症状改善情况和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其中一个作用靶点可能是拮抗白三烯受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观察及热毒宁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2月76例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各38例。利巴韦林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热毒宁组用热毒宁治疗。比较两组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疗总有效率;咳嗽停止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咽部恢复正常时间;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热毒宁组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组,P0.05;热毒宁组咳嗽停止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咽部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利巴韦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采用热毒宁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病情,缩短症状消失的时间,缩短疗程,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小儿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医院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3d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痊愈率为57.63%、总有效率为94.92%,对照组患儿痊愈率为28.81%、总有效率为81.36%;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16±1.15)d,咳嗽消失时间为(2.18±1.26)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可缩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情、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门诊、急诊、住院共640例确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0例,其中男161例,女159例,采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320例,其中男158例,女162例,采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比较,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并比较热毒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及症状缓解方面的差异.方法 23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痊愈时间、显效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在缓解鼻塞及流涕方面疗效不明显.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但仍需配合其他药物缓解鼻塞及流涕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0月123例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静脉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观察组给予静脉用热毒宁注射液,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d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的77.1%,治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抗病毒、抗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疗效肯定,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9.
李月琴 《现代养生》2014,(16):52-52
目的:对病毒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病毒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中选取72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均为36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肺部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44%同对照组患者的72.22%相比,有一定优势,P<0.05;对比两组患者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肺部音消失时间,P<0.05。结论:在治疗病毒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疾病临床上热毒宁注射液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成人病毒性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病毒性急性咽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消炎、止咳、退热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1次/d,2组均连续治疗3 d。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3 d后的临床效果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5%(52/55)比70.9%(39/55)],退热、咳嗽、咽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7±0.4)d比(3.8±0.9)d,(3.2±0.6)d比(4.7±1.1)d,(2.8±0.5)d比(3.7±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能有效提高急性咽炎伴发热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快,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炎琥宁对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炎琥宁组和利巴韦林组,每组各60例,分别用炎琥宁针和利巴韦林针治疗,两组均治疗3~5 d,并给予相应对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炎琥宁组在治疗后平均退热天数(2.1±0.4)d、鼻塞流涕消失时间(2.7±0.8)d、咽部充血消失时间(3.2±0.7)d、咳嗽消失时间(5.1±0.6)d,均较利巴韦林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2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而住院的患儿,按照感染的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并且选择6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验并分析3组儿童的血清CRP和WBC。结果细菌组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感染组CRP阳性率为70.49%,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的4.23%,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WBC异常率细菌感染组也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CRP在细菌感染组的阳性率高于WBC,并且在病毒感染组的阳性率低于WBC,进一步研究显示经过抗生素治疗后,CRP水平逐渐下降。结论 CRP测定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感染类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是判断治疗效果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退热时间比较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利巴韦林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效果确切,退热时间明显缩短,不良反应小,在临床工作中值得积极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48例新生儿非感染性疾病为对照组,研究348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PA、CRP检测情况。结果:感染组各种疾病与对照组比较,经q检验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PA相对于对照组出现降低,尤其败血症、细菌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下降较为显著,CRP相对于对照组出现升高,以败血症、细菌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较为明显;感染组重症感染及普通感染PA、CRP平均浓度经q检验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组PA降低、CRP升高比较显著。结论:PA、CRP是评价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药物疗效的良好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张金波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538-1539
目的探讨热毒宁联合尼美舒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11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热毒宁联合尼美舒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18%,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联合尼美舒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6.
小儿过敏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过敏性咳嗽患儿89例为观察组,99例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A,以及儿童保健科正常体检小儿86例为对照组B。3组患儿均应用颗粒凝集法测定MP-IgM。观察组MP-IgM阳性者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率为40.4%;对照组AMP-IgM阳性率为12.1%;对照组BMP-IgM阳性率为8.1%。36例过敏性咳嗽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哮喘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口服,总有效率为83.3%。随访6~12个月,仅4例轻度咳嗽发作。结论:小儿过敏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过敏性咳嗽并MP感染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的探讨与分析。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头孢他啶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止咳、退热和啰音消失的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且患者止咳、退热和啰音消失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阿奇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快速改善病人临床症状,而且相对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白三烯拮抗剂辅助治疗儿童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率高,除引起呼吸道粘膜损伤,尚可作为变应原,引起气道的高反应,导致长程咳嗽,甚至诱发哮喘的发生发展[1]。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可阻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作为变应原刺激呼吸道的炎症反应,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8年2月在我院呼吸专科就诊收治入院的7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支原体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以孟鲁司特治疗4d和7d后观察咳嗽情况。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常规应用阿奇霉素抗支原体及对症治疗,辅以孟鲁司特进行治疗后,咳嗽缓解与明显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选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阻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作为变应原刺激呼吸道的炎症反应,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减少粘液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可以缩短咳嗽病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URI)的长期咳嗽惠儿肺功能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方法收集24例继发于URI的长期咳嗽患儿作为观察组.用视觉模拟法对其咳嗽程度进行评分。并测定其肺功能,检测外周血及诱导痰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含量:另收集2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①咳嗽症状评分:长期咳嗽组患儿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肺功能:长期咳嗽组患儿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及1秒率均低于对照组;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显示两组FEV,下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83);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FEV,增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4h内最高呼气流量波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EOS检测:观察组外周血及痰液EOS计数及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长期咳嗽患儿气道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且与肺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 WBC)、C-反应蛋白( CRP)、钙素原( PCT)三者联合在患儿上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浙江省玉环县人民医院儿科接受住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的临床资料,并选取80例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一般信息、WBC、CRP、血沉( ESR )和白介素-6( IL-6)、PCT等血液指标。对WBC、CRP、PCT以及三者联合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分别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CRP、IL-6、WBC和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2.43、4.58、8.68和2.02,均P<0.05);CRP、WBC、PCT三者联合检测对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947,敏感性为91.30%,特异性为90.44%,均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对于感染的诊断意义。结论 WBC、CRP、PCT三者联合检测对于患儿上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