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丁艳 《临床医学工程》2012,(11):1909-1910
目的观察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2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三组,分别应用膦甲酸钠、喷昔洛韦、阿昔洛韦治疗,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及止痛、水疱消退、结痂、脱痂时间。结果膦甲酸钠组总有效率为96.0%,喷昔洛韦组为91.4%,阿昔洛韦组为74.3%,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膦甲酸钠组与喷昔洛韦组止痛、水疱消退、结痂、脱痂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阿昔洛韦组(P<0.05)。结论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过敏性紫癜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9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口服,比较两组的疗效.检测28例治疗组和26例对照组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并与20例健康儿童(健康组)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4%(27/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 (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部分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治疗前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后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肯定,对过敏性紫癜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即DC-CIK联合白细胞介素(IL)-2治疗肾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肾细胞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DC-CIK联合IL-2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IL-2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及CD16+CD56+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CD16+CD56+及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3.3%(25/30),高于对照组的5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1年复发率分别为93.3%(28/30)、6.7%(2/30),对照组分别为83.3%(25/30)、13.3%(4/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联合IL-2治疗可以提高肾细胞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膦甲酸钠氯化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带状疱疹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筛选2019—2020年在医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80例,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膦甲酸钠氯化钠静滴,甲钴胺、普瑞巴林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静滴,疗程7天。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每日睡眠干扰评分(DSIS)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8周后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第1周、第2周、第4周、第8周后VAS评分及DS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膦甲酸钠氯化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缓解神经痛,降低对睡眠影响,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汉防己甲素治疗尘肺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1例尘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服用汉防己甲素,对照组服用矽肺宁,观察治疗前后和两组间症状变化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用药后咳嗽、胸痛、气紧积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积分下降百分率为69.35%,对照组为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呼吸道感染发生人数和肺部感染人数分别为13例和2例,发生率分别为36.11%和5.55%.对照组上呼吸道感染发生人数和肺部感染人数分别为22例和4例,发生率分别为57.14%和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D4明显上升,CD8明显下降,CD4/CD8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D4明显上升,CD8明显下降,CD4/CD8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汉防己甲素有较好的改善尘肺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对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症状改善、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和肺部感染率的减少,可能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紫癜肾汤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6月在该院住院的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紫癜肾汤,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8.00%,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尿IgG、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3+、CD4+及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L-6、IL-18、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L-1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紫癜肾汤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肾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序贯抗结核治疗(antituberculosis therapy, ATT)中ART启动时间对结核病(tuberculosis, TB)/HIV患者CD4+ T、CD8+ 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的影响。方法 收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入院的TB/HIV患者病历资料。根据ART启动时间分为A组(ART基础上启动ATT)、B组(ATT 8周内启动ART)、C组(ATT 8周后启动ART)。分析比较48周随访期内3组的免疫学指标差异。结果 共收集TB/HIV患者193例,分为A组90例、B组77例和C组26例。基线时B组的CD4+ T细胞计数低于A组和C组(P均<0.05)。3组患者在48周随访期内CD4+ 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P均<0.05)。A组和B组的CD4+ T细胞计数在序贯治疗后开始上升(P均<0.05),而C组则延迟至24周开始上升(P<0.05)。24周、48周时3组的CD4+ T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的CD4+ T细胞计数增幅高于A组和C组(P均<0.05)。48周时,3组中仅少数患者的CD4+ T细胞计数恢复至≥500 cells/μl,以B组恢复最为明显(12.99%)。 24周和48周时,CD4+ T细胞计数≥500 cells/μl患者所占比例在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尚未开始ART的TB/HIV患者应尽早接受ART,以恢复免疫功能,ATT 8周内启动ART,免疫重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王云  孙富根  张子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609-4610,4613
目的 评价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研究组(90例)和利培酮对照组(90例)进行治疗8周观察.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经8周治疗,180例患者完成研究.研究组治愈率56.67%,有效率84.44%;对照组治愈率58.89%,有效率87.78%,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阴性症状分治疗8周末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两组间其他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性症状分治疗8周末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末TESS评定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种药物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的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和闭经泌乳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服药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GP方案联合鸦胆子油乳对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36例初治晚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GP方案化疗,化疗4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鸦胆子油乳30 ml加入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30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近期客观有效率为32.4%( 22/68),对照组为17.6%(12/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主观有效率为52.9%(36/68),对照组为32.4%(22/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D3+、CD4+、CD8+、CD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CD56+显著优于对照组(0.552±0.072比0.468±0.080、0.368±0.062比0.288±0.061、0.268±0.052比0.212±0.044、0.226±0.044比0.168±0.0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Ⅲ+Ⅳ度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P方案联合鸦胆子油乳治疗晚期NSCLC有协同作用,并且可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王瑞华  李颖  舒刚  梁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47-4048,4051
目的 观察以机械通气为主治疗严重胸外伤所致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氨茶碱、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吸氧、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机械通气.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肺功能等各项检测指标.结果 临床控制率观察组为36.67%,对照组为20.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6.67%,对照组为66.67%.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PaCO2、SaO2等指标2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yn、MVV、FEVO.3等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2组FV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联合药物治疗严重胸外伤所致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张小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1043-1044,1047
[目的]观察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8例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2组均给予全反式维甲酸、泼尼松片治疗:全反式维甲酸,10mg/次,3次/d,口服;泼尼松片,1mg/(d.kg体质量),3次/d,口服。观察组同时给予人血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400mg/(kg.d),连用5d。2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51.72%,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痊愈率34.48%,总有效率79.31%。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gG、PAIgM、PAIgA等观察指标治疗后2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4+CD25+T及CD4+CD25highT阳性率、血小板计数2组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有效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ITP疗效显著,可缩短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白新学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49-4051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T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7例,分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经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持续至术后4~7 d,当颅内压降至正常后,12 h内将体温恢复至正常;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检测患者亚低温治疗前与治疗后7d、14 d患侧颈动脉最低血流速度(Vmin)和颈动脉最低血流量(Qmin);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4dT细胞亚群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后14 d神智清醒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7d、14 d Vmin (cm/s)分别为7.51±0.59与7.61±0.74、10.93±0.82与8.32±0.69、11.97±0.84与8.97±0.43,Qmin (ml/s)分别为2.47±0.31与2.42±0.29、4.49±0.34与3.45±0.31、4.97±0.31与3.852±0.41,脑水肿体积(cm3)分别为92.51±11.62与93.88±10.87、78.21±9.54与86.35±8.87、72.42±7.56与84.54±9.33,两组治疗后7d、14 d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7d、14 d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智清醒发生率分别为21例(占43.85%)和9例(占24.5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 CD3+、CD4+、CD8+、CD4+/CD8+分别为51.53±7.56和68.39±9.68与49.74±8.27和52.27±9.32、34.76±5.65和51.23±8.46与35.26±6.13和38.67±7.53、18.61±5.26和13.85士4.37与17.94±6.13和15.91±6.08、1.51±0.19和4.17±1.27与1.47±0.21和2.52±1.34,治疗组治疗后14 d与治疗前比较,及治疗后14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并可提高患者CD3+和CD4+值升高,CD8+值降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创伤的耐受能力,促进脑组织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04-4005,4008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都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在诊断明确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及糖皮质激素等抗结核[3HRZE(s)/9HRE]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2组均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恶心、呕吐、头痛、发热、项强等症状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2组治疗2个疗程脑脊液的变化情况,并根据上述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痊愈率观察组为80.00%,对照组为55.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50%,对照组为77.5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克氏征、项强等症状消失时间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葡萄糖不、氯化物、脑脊液压力、蛋白质等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联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显著,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快,脑脊液恢复正常快.  相似文献   

14.
张彩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281-1283
目的分析脑心通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PCI)眩晕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199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诊断为PCI患者300例,其中脑心通治疗患者197例(脑心通组),氟桂利嗪治疗患者103例(氟桂利嗪组),分析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变化,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检测结果比较,脑心通组患者与氟桂利嗪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脂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粘度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结果比较,脑心通组患者与氟桂利嗪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脑心通组临床治愈率34.01%、总有效率91.37%,氟桂利嗪组患者治愈率17.48%、总有效率3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发生率脑心通组为7.11%,氟桂利嗪组为7.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指标,明显提高了患者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联合阿昔洛韦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4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膦甲酸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辅助T淋巴细胞(CD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IFN-γ/IL-4的水平。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复发频率、皮损愈合时间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的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IFN-γ、IFN-γ/IL-4升高(P0.05),且观察组IL-4低于对照组,IFN-γ、IFN-γ/IL-4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两组复发频率、皮损愈合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膦甲酸钠联合阿昔洛韦能提高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的疗效,并显著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组方带疱解毒汤联合口服泛昔洛韦片、注射用腺苷钴胺治疗老年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每日1剂,每次200ml,每日2次,连续4周;泛昔洛韦片每次0.25g,口服,每日3次,间隔8h,连续1周;注射用腺苷钴胺每次1.5mg,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4周。对照组:泛昔洛韦片每次0.25g,口服,每日3次,间隔8h,连续1周;注射用腺苷钴胺每次1.5mg,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4周。用药后第8、15、22、29天进行随访观察判断疗效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止疱、结痂、止痛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85.71%和54.76%;显效率分别为9.52%和23.8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带疱解毒汤联合泛昔洛韦、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病程明显缩短、止痛迅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且有效减少PH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初期治疗方法与神经痛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泛昔洛韦,B组给予泛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C组给予阿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疗程均为7 d,随访1个月.结果 疼痛缓解和消失时间B组最短,与A、C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相近(P>0.05).A、B、C三组痊愈率1周时分别为40.0%、65.0%和37.5%,2周时分别为62.5%、90.0%和70.0%,4周时分别为90.0%、100.0%和97.5%,B组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中,泛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初期带状疱疹疼痛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吸毒方式的吸毒人群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Treg)的变化,从免疫调节方面探讨吸毒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机体的调节功能改变。方法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同期测定吸毒组和正常对照组人群CD4+CD25+Treg细胞和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结果口吸组和静脉注射组调节性T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2.34,4.35,P﹤0.05),静脉注射组和口吸组CD4+CD25+、CD4+CD25+Foxp3Treg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3.37,4.07,P﹤0.05);不同吸毒途径淋巴细胞CD4+、CD8+表达不同,与对照组比较口吸组、静脉注射组CD4+和CD8+T淋巴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5.18,4.94,2.17,2.23,P﹤0.05)。结论吸毒人群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代偿升高和不同吸毒方式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更昔洛韦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纯应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修复皮肤损害(止疱、结痂)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没有因为无法耐受药物而退出者.观察组止疱、结痂和疼痛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7%(39/43),与对照组的74.4%(32/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周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736-3738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2组均嘱患者调畅情志,清淡饮食。对照组同时给予卡托普利片,25 mg/次,每日2次,餐前服用。观察组同时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每日1次,每次1片,餐前服用。2组均以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并综合上述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显效率观察组为80.00%,对照组为6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观察组为91.67%,对照组为7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均明显下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个疗程后观察组SBP、DBP下降较对照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肾功能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