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227例痰标本涂片镜检与培养结果进行对比,了解痰涂片对痰培养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27例痰标本,观察性状,涂片染色镜检,根据标准分为 A、B、C、D 4类,同时进行培养,分析涂片和培养的关系。结果227例标本中合格痰标本158例,占69.60%,不合格标本69例,占30.40%。227例痰标本128例检出潜在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56.39%,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70.39%,不合格标本培养阳性率为28.00%。合格痰标本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72.78%。合格痰标本中细胞吞噬菌的阳性率为11.72%,其中合格 A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14例,阳性率为16.67%,B 类痰标本细胞吞噬菌5例,阳性率为6.76%。结论痰标本涂片镜检能为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痰标本涂片对痰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痰标本采集方法对儿科肺炎患者痰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儿科送检的所有痰培养标本(传统法688例和改良法722例)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改良痰标本采集法与传统标本采集法在标本阳性率、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痰标本采集法能够提高痰标本培养致病菌的检出阳性率和肺炎链球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在痰标本诊断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比较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制片法与传统直接涂片法对痰液细胞学标本的制片效果。方法 对临床送检的300例患者痰液标本置于封闭的塑料盒中,然后同一样本分成两组,一组用传统直接涂片法制片,另一组对剩余痰标本采用自制痰细胞处理液的方法 进行制片,然后对两组所制涂片经固定后同时进行常规苏木素-伊红(HE )染色或巴氏染色,光镜下对两种制片方法 的诊断结果 和制片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0例痰标本经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处理后,制作的细胞涂片中检测出癌细胞65例(肺鳞癌48例、肺腺癌17例),阳性率为21.7%;而传统直接涂片法制作的涂片,仅有30例痰液中发现了癌细胞(肺鳞癌21例、肺腺癌9例),其阳性率仅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制片法对痰标本肺癌的检出率较高,且涂片背景干净,细胞结构清晰。结论 自制痰细胞处理液制片法较传统直接涂片法能有效地提高痰标本癌细胞的检出率及制片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在危重病人痰培养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方法]将156例存在肺部感染需行痰细菌培养检查不能自行咳痰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吸痰管吸痰采集痰培养标本,观察组病人采用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吸痰采集痰培养标本。比较两组病人标本合格情况、致病菌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标本合格率、致病菌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病人痰培养标本采集中采用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可提高痰标本合格率及致病菌检出率,效果优于一次性普通吸痰管。  相似文献   

5.
小儿采用不同途径吸痰留取痰标本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通过口腔、鼻腔不同途径采集痰标本对小儿痰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验、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02例患儿分别采用口腔、鼻腔吸痰法留取痰标本.结果 实验组阳性率68.6%,对照组阳性率41.2%,实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小儿经鼻腔吸痰法采集痰标本可提高痰培养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肺结核病人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直接涂片显微镜检和培养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直接厚涂片萋-尼氏法抗酸染色显微镜检和BACTEC-TB960快速培养系统对1340例肺结核病人痰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快速培养法检测的阳性率为36.6%,直接涂片镜检的阳性率为24.6%,两种检测法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4l%,高于培养法阳性率(P〈0.05)。痰标本的留取时间对培养法检出率有很大影响,晨痰检出率高于即时痰(P〈0.05)。[结论]提高肺结核病人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的有效方法是采用直接涂片镜检与培养法联合进行检测,同时应重视痰标本留取时间对检出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病人痰细菌学标本采集时机,提高痰细菌学检查的阳性率。[方法]将2012年3月—2012年12月602例需要采集痰标本的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患儿入院后随时采取的痰液标本为对照组,第2天晨起未进食采集的痰标本为观察组,对两组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培养出细菌362株,阳性率为60.13%;对照组培养出细菌275株,阳性率为45.68%,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改进小儿痰培养标本的采集时机可以提高痰细菌学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及阳性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病人痰细菌学标本采集时机,提高痰细菌学检查的阳性率.[方法]将2012年3月-2012年12月602例需要采集痰标本的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患儿入院后随时采取的痰液标本为对照组,第2天晨起未进食采集的痰标本为观察组,对两组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培养出细菌362株,阳性率为60.13%;对照组培养出细菌275株,阳性率为45.68%,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改进小儿痰培养标本的采集时机可以提高痰细菌学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及阳性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在小儿痰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将儿科2015年1~3月留取痰培养标本的1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法留取痰标本;将2015年4~6月留取痰标本的10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根据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用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理四个阶段进行管理。针对痰培养标本存在的采集合格率、阳性率低下的问题,找出原因,制订对策并实施干预,不断改进,再进入下一个循环,并对比两组痰培养标本采集合格率、阳性率。结果 PDCA循环管理组痰培养标本采集合格率、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能有效提高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和痰培养结果准确性,对护理质量管理具有积极的影响,是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茂菲氏滴管留取痰标本的方法。方法:将使用茂菲氏滴管留取痰培养标本的方法和常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一次性操作成功率100%,痰培养阳性率92.9%;对照组一次性操作成功率90.3%,痰培养阳性率7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茂菲氏滴管留取痰培养标本的方法节省人力,节约成本,操作简便,减少污染环节,提高操作成功率和痰培养阳性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痰标本留取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符合下呼吸道感染并进行痰培养试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采用不同的痰标本留取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结果 实验组标本合格率78.7%,对照组48.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吸引器留取痰标本比传统直接从口腔中留取痰标本的合格率高,更有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痰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结果的比较分析,评价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作为培养前的筛选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3年8月的393份临床痰标本分别进行痰涂片革兰染色及常规细菌培养与鉴定。结果393例临床痰标本中,涂片革兰镜检合格234例,不合格159例,合格率为59.5%,合格标本中,检出114例致病菌,不合格标本中仅培养出4例致病菌。痰标本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合格的标本,病原菌检出率大大高于不合格的标本。结论痰涂片的结果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向临床提供一级报告,及早提供感染信息,同时涂片镜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及诊断的准确性,避免导致病原学诊断的错误和抗菌药物使用的误导,还可克服盲目性,节约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镜直视下采集婴幼儿痰标本的质量,以提高婴幼儿痰培养阳性率。方法:将喉镜直视下采集的痰标本与传统吸痰法采集的痰标本制成涂片行革兰染色,于显微镜低倍镜下检查,观察白细胞及扁平上皮细胞存在情况:白细胞(25个/低倍镜视野,上皮细胞(10个/低倍镜视野为质量合格痰标本,以此筛选出合格的痰标本做痰培养。结果:喉镜直视下采集的婴幼儿痰标本合格率为92.2%,传统吸痰法采集的痰标本合格率为64.3%,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喉镜直视下采集婴幼儿痰标本的质量明显高于传统采集法。  相似文献   

14.
痰标本涂片镜检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口痰标本原始涂片镜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901份肺部感染病人下呼吸道口痰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判断标准,进行培养前的涂片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口痰标本792份合格(合格率为87.9%),109份不合格,以呈纯培养或优势生长为阳性,两者培养阳性率(78.0%与14.7%)差异有显著性(P<0.01)。合格标本共检出致病菌701株,检出率为88.5%;涂片所见细菌与培养结果总符合率为80.2%。结论:痰标本培养前进行涂片镜检对于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痰涂片与培养结果之间的关系,以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方法对889份痰标本培养前作革兰染色涂片,并根据涂片结果将标本分为三类:第一类较理想标本(鳞状上皮细胞≤10,白细胞≥25/低倍视野);第二类可接受标本(10<鳞状上皮细胞≤25,白细胞≥25/低倍视野,且细菌种类≥3种);第三类不合格标本(鳞状上皮细胞≥25/低倍视野).并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第一类标本202份(22.7%),培养阳性率为69.3%;第二类标本262份(29.5%),培养阳性率67.9%;第三类标本425份(47.8%),培养阳性率56.0%.三类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分别为67.8%、65.6%和49.1%.经X2检验,前两类标本培养阳性率及涂片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均高于第三类标本(X2分别14.87和27.68,P均<0.05).结论前二类标本培养结果可与涂片互补,作为诊治呼吸道感染依据,第三类标本培养结果没有意义,必须重新送验.经过比较分析发现,痰涂片能够有效减少培养结果的误差,提高痰培养真正阳性率,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6.
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群 《护理与康复》2010,9(3):253-254
目的探讨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5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需采集痰标本的患者按年度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自然咳痰法,观察组采用改进痰标本采集的方法;观察两组标本合格率、痰培养阳性率。结果标本合格率对照组34.45%、观察组58.62%,两组比较x2=25.13,P0.01;痰培养阳性率对照组39.08%、观察组75.28%。结论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可提高细菌学检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进型留取痰标本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痰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1月9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吸痰管留取痰标本的方法,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吸痰管集痰器留取痰标本的方法,比较2组痰标本合格率及病原菌检出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痰标本细菌培养合格率及病原菌检出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χ2=8.21,P0.01;χ2=10.05,P0.01)。结论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一次性吸痰管集痰器留取痰标本,可提高痰标本合格率及病原菌检出的阳性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痰标本不同采集时机与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相关性,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环节。方法对使用抗菌药物前(A组)和使用抗菌药物后(B组)的患者采集的痰标本分别进行微生物培养,比较病原菌分离阳性率。结果 374例痰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24株(包括复数菌株),病原菌分离阳性率33.16%,其中A组病原菌分离阳性率39.20%(69/176),B组病原菌分离阳性率27.78%(55/198),两组病原菌分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分析前痰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先采集痰标本做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能够提高痰标本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痰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加强肺部感染病人抗生素应用的监测。方法:观察组采用规范的痰标本采集和质量控制方法,考察其痰标本采集合格率和细菌培养阳性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痰标本的规范采集和质量控制后,其合格率和培养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宣教,加强对患者采集痰标本的正确指导和规范操作,同时加强与微生物实验室的沟通,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可提高痰标本的合格率和痰培养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痰涂片与培养结果之间的关系,以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方法对889份痰标本培养前作革兰染色涂片,并根据涂片结果将标本分为三类:第一类较理想标本(鳞状上皮细胞≤10,白细胞≥25/低倍视野);第二类可接受标本(10〈鳞状上皮细胞≤25,白细胞≥25/低倍视野,且细菌种类≥3种);第三类不合格标本(鳞状上皮细胞t〉25/低倍视野)。并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第一类标本202份(22.7%),培养阳性率为69.3%;第二类标本262份(29.5%)。培养阳性率67.9%:第三类标本425份(47.8%),培养阳性率56.0%。三类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果符合率分别为67.8%、65.6%和49.1%。经X^2检验.前两类标本培养阳性率及涂片与培养结果的符合率均高于第三类标本(X^2分别14.87和27.68.P均〈0.05)。结论前二类标本培养结果可与涂片互补,作为诊治呼吸道感染依据,第三类标本培养结果没有意义,必须重新送验。经过比较分析发现,痰涂片能够有效减少培养结果的误差.提高痰培养真正阳性率.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