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严世立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78-2179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的疗效.方法 7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组)38例,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开腹组)35例.结果 两组手术均全部成功.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均P<0.05),而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开腹组15例,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x2 =5.17,P<0.05).两组术后T管造影共发现残石5例,术后6~8周经瘘道纤维胆管镜取出残留结石.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组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组,每组各35例,分别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疼痛例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组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5例,其中切口感染4例,结石残余0例,胆漏0例,肠梗阻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组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1例,即切口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相比,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病程,减少术中出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对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的11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98例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LCBDE组与OCHTD组在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数、术后切口感染、肠梗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术后胆瘘、腹腔脓肿、一次性结石清除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是安全、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手术方法,可逐渐取代大部分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探查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观察组无中转开腹病例。观察组一次性结石清除181例(97.84%),对照组一次性结石清除175例(94.5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16例(9.73%),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35例(18.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可逐渐取代大部分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76例和开腹组8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胆瘘、术后出血及肠梗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次数、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伤口感染发生率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无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可达到传统开腹胆道取石术的效果,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我院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老年患者128例,设立为观察组,另选择2007~2012年应用开腹取石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开腹器械在3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中应用开腹器械取石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LCBDE取石的临床资料。胆总管切开后以纤维胆道镜检查确定结石的部位、大小及数量,以常规开腹胆道取石器械进行胆道取石,并与同期36例开腹手术进行比较。结果LCBDE组3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常规于术后4周行T管造影,34例示结石取净;胆道残余结石2例,均于术后6周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愈。在手术时间上,LCBDE组与开腹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较开腹手术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均留置T管,均无胆瘘、胆管狭窄或出血病例,均痊愈出院。LCBDE组36例随访6~48个月均无异常。结论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应用开腹器械进行腹腔镜胆道取石安全有效、操作容易、成本低、手术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施海华 《江苏医药》2013,39(13):1580-158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分为微创组和开腹组,每组50例.微创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微创组无中转开腹病例,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均小于开腹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胆漏发生率及术中结石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外科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66例,作为腹腔镜组;同时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之前,在我院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但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残石率低、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抽取在2008年5月~2011年5月年就诊的8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病例,采用临床传统开腹手术方式50例为A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术36例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并发症情况及临床治疗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A组患者;围手术期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少于A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满意度高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恢复时间进一步缩短,降低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并发症的,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毕诗胜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76-177
目的:观察比较开腹T管引流术(OCHTD)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BDE)两种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本院2001~2010年10年间行LCBDE术与同期行OCHTD术的患者212例,通过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止痛针剂使用次数、肠蠕动恢复时间,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OCHTD相比,LCBDE术中出血、术后镇痛次数、胃肠道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前者(P〈0.05),而两种手术所用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CBDE术式微创,临床效果好,能取代大部分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胆道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52例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或开腹胆囊切除,经胆总管胆道镜探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或开腹胆囊切除、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引流量、并发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道镜探查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的微创治疗的新方法,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可作为胆道探查术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3.
薛宏威 《中国医药科学》2014,(3):188-189,192
目的:评价分析3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有效率,比较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优于对照组,两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30/30)优于对照组为98.00%(49/50),两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临床优异性显著,且减轻患者术中损伤,改善预后,简化手术步骤,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安全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40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胆总管一期缝合(实验组,n=70)与T管引流(对照组,n=70)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肝功能恢复、黄疸消退、术后胆瘘、残石率、结石复发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只要掌握适应证,LCBDE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更避免了留置T管的弊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胆管自脱落支架置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其中20例(治疗组)行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胆管自脱落支架置入术,30例(对照组)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胆管自脱落支架置入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经验,探讨改进手术技巧、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将在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施行的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42例患者作为Ⅰ组,同时选取近期42例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作为Ⅱ组,对手术过程、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Ⅰ组平均手术时间(220±58)min,明显长于Ⅱ组(130±45)min(P〈0.05)。Ⅰ组术中出血量为(30±10)ml,Ⅱ组术中出血量为(75±21)ml(P〉0.05)。Ⅰ组术后下床时间及出院时间分别为(21.5±7.5)h和(7.5±2.5)d,明显短于Ⅱ组(49.7±14.3)h(P〈0.05)和(13.3±5.2)d(P〈0.05)。Ⅰ组术后胆瘘发生率为9.5%(4/42),与Ⅱ组4.8%(2/42)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结石残留率为19.0%(8/42),与Ⅱ组14.3%(6/4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可行,取石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周海波 《北方药学》2014,(8):99-100
目的:观察应用腹腔镜进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取石。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住院时间,并统计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可有效减少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康复周期明显缩短,治疗效果满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45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15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92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胆汁漏、胆管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效果显著,达到和开腹手术伺样的探查及治疗效果,并且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联合腹腔镜胆管探查取石加一期缝合术(LBEPS)与腹腔镜胆管探查取石加T管引流术(LCHT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胆总管结石患者101例,随机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LCHTD治疗组56例,纤维胆道镜联合LBEPS治疗组45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纤维胆道镜联合LBEPS组与LCHTD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胆道镜联合LBEP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消化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优于LCHTD组(均P<0.05);LBEPS组并发症及胆管镜取石再治疗均少于LCHTD组(P<0.05).结论 纤维胆道镜联合LBEPS与LCHTD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胆囊管胆道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郫县人民医院2005年至2010年行胆囊管胆道取石术与同期行开腹T管引流术的患者120例,通过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止痛次数、肠蠕动恢复时间、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以及发症发生例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开腹T管引流术相比,胆囊管胆道取石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镇痛次数、胃肠道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前者(P<0.05),同时胆囊管胆道取石术发生胆管结石术后并发症也较OCHTD组少(P<0.05)。而两种手术对胆总管结石的一次性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胆囊管胆道取石术术式微创,临床效果好,能取代大部分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