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5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螺旋CT扫描特征,确定发病部位及周围转移情况。结果 52例胃癌患者中,胃窦癌22例,胃体癌8例,胃底贲门癌22例。主要CT征象为软组织肿块及胃壁增厚。其中累及浆膜层32例,突破浆膜层9例,向外侵犯或转移11例。分期:Ⅰ期12例,Ⅱ期16例,Ⅲ期14例,Ⅳ期1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符合率达92.3%。结论螺旋CT检查胃癌能清楚显示胃壁增厚、肿瘤大小及胃癌转移情况,为病情的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2.
曹阳 《河北医药》2011,33(8):1183-118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活检病理证实的22例胃癌患者的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 22例胃癌中Borrmann 1型3例,Borrmann 2型6例,Borrmann 3型11例,Borrmann 4型2例。CT表现主要为胃壁增厚及异常强化,胃腔内肿块,溃疡及环堤,邻近器官转移,腹腔与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螺旋CT能清楚显示进展期胃癌的范围、大小、形态及有无邻近脏器及组织转移侵犯,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有较高价值,尤其是对浸润型胃癌的诊断较胃镜检查更有优势。胃壁增厚及异常强化,胃腔内肿块是其最主要的CT征象,逐层分析溃疡周围环堤的境界清楚与否,有利于Borrmann 2型、3型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的螺旋CT征象。方法回顾本院收集的30例经手术及胃镜证实的胃癌螺旋CT表现。结果胃癌螺旋CT表现病变区的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邻近组织的侵犯及淋巴结远处转移。结论螺旋CT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已行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64排螺旋CT表现。结果 CT主要征象为胃壁增厚,部分病例可见肿块形成。动脉期及静脉期病变呈明显强化,24例患者于静脉期强化明显;出现淋巴结转移5例,侵犯邻近脏器12例,出现远处转移10例;增强分期准确性为85.19%。结论 64排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及分期可作出更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胃癌螺旋CT动态双期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评估螺旋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术前胃镜证实力胃癌的患者进行双期动态螺旋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胃癌患者CT扫描显示胃壁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厚,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均匀强化,CT检出率为95.2‰,胃癌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71.43‰、64.29%、77.78%。结论:应用螺旋CT进行动态双期扫描对胃癌患者的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50例进展期胃癌和50例胃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进展期胃癌组和胃淋巴瘤组。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统计、比较两组动脉期与静脉期强化均值、影像学检查结果,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鉴别价值。结果 进展期胃癌组动脉期和静脉期CT强化均值高于胃淋巴瘤组(P<0.05);进展期胃癌组单部位侵犯、侵犯范围<50%、胃腔狭窄、密度不均匀、强化不均匀及黏膜破坏发生率均高于胃淋巴瘤组,多部位侵犯、侵犯范围≥50%、密度均匀及强化均匀占比低于胃淋巴瘤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及门静脉期CT强化均值鉴别诊断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AUC分别为0.615、0.662,两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12,分别高于两者单独检测。结论 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扫描结果存在差异,采用多层螺旋CT能从影像特征有效区分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检查方法、表现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7例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的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胃癌在CT上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异常强化。②清楚显示胃癌病灶对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的侵入及淋巴结的转移。结论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以及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肾癌的术前定性诊断和病理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肾癌患者的扫描影像,总结其影像征象并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比较。计算肾癌螺旋CT扫描的影像分期符合率。结果螺旋CT平扫等、低、高密度者分别为30例、26例、9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呈均匀、不均匀强化者分别为12例、53例;明显强化者50例。螺旋CT多期扫描影像分期正确率分别为:期93.3%,期85%,a期75%,b期87.5%,c期90%;a期75%;b期100%。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为肾癌术前诊断与术前分期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术前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进展期胃癌患者55例,本组患者在手术前均采用螺旋CT平扫及强化扫描。根据所得影像资料,对胃癌患者进行术前T、N分期,并与病理检查结果或者手术证实结果相比较。结果 CT增强扫描对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正确率为74.5%(41/55);术前CT评定结果中N2阳性率与病理检查结果N2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前进展期胃癌进行CT增强扫描进行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评估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分期诊断中应用CT三期增强扫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并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胃癌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CT表现及分期诊断、病理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本组胃癌患者的CT征象以胃壁增厚、肿块、僵硬为主,显示明显的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强化征象;淋巴结肿大10例,周围脏器浸润6例,远处转移8例。19例Ⅰ期、Ⅱ期患者行肿瘤切除手术,12例Ⅲ期、Ⅳ期,其中7例行放化疗、免疫疗法等综合治疗,5例放弃治疗。CT三期增强扫描的分期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0.65%(25/31)。结论 CT三期增强扫描技术对胃癌正确分期有积极意义,能够为临床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螺旋CT检查表现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2例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行水充盈后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果胃壁不规则增厚,呈肿块样突向胃腔,增强动脉期肿瘤即明显非均匀强化,胃壁分层不清;门脉期肿瘤持续强化,且比动脉期强化均匀,范围广泛;邻近侵犯表现为胃周脂肪线模糊消失,远处转移为在胰腺、肝脏、腹膜后、肺及纵隔骨骼等处发现转移病灶。结论晚期胃癌实施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是必要的,CT表现特征对临床合理拟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的CT诊断和术前分期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CT资料,并进行术前TNM分期,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总结胃癌的术前CT诊断和分期价值.结果 本组32例螺旋CT扫描病灶的检出率100%,CT的T分期准确率81.2%,N分期的准确率为71.8%,TNM分期的综合准确率为78.1%.结论 螺旋CT扫描对于胃癌的病灶发现和肿块侵润范围、胃周受侵程度、淋巴结肿大程度、术前分期的评估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贲门癌侵犯胃裸区的CT、MRI表现及其相关的病理解剖学基础。方法分析手术病理证实45例贲门癌的CT与MRI影像学资料。结果 45例行CT检查,其中贲门癌侵犯GBA患者26例,高达57.8%。贲门癌侵犯GBA的CT表现分两大类,贲门癌直接侵犯GBA形成肿块21例(80.8%),转移性淋巴结侵犯GBA5例(19.2%)。11例行MR检查,其中5例(45.5%)侵犯GBA,4例肿块直接侵犯GBA,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贲门癌侵犯GBA有一定的CT及MRI表现特征和解剖基础,术前检查评价贲门癌侵犯GBA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的CT表现。结果胃癌灶在CT上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29/38),软组织肿块(9/38)及异常强化(38/38)。结果螺旋CT能清晰显示胃解剖和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分型及肿瘤扩散范围,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价值和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CCF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介入治疗情况。结果 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以眼科症状为主,分别行B超、CT或MRI检查时发现,其中1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并以介入治疗。12例患者介入治疗后瘘口完全闭塞,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特征性眼部表现结合眼部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确诊CCF。DSA检查及介入治疗仍是目前最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MRI和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于某院治疗的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患者各36例,均接受MRI和螺旋CT检查,对比MRI和螺旋CT在诊断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价值(AUC)。结果:MRI和螺旋CT诊断肝硬化结节的灵敏度分别为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和63.89%,特异度分别为94.44%和80.56%,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8.89%和72.22%,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性均显著高于螺旋CT,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肝硬化和小肝癌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均大于螺旋CT,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诊断肾脏淋巴瘤时的临床CT影像学检查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15例经过临床手术或者穿刺病理证实为了肾脏淋巴瘤的临床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应用GE BrightSpeed 8排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平扫加增强扫描以及动脉期加实质期的扫描,并对患者肾脏淋巴瘤的CT检查的间接征象以及直接征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例患者通过CT检查之后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直接征象以及不同程度的间接征象。结论临床肾脏淋巴瘤CT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以及其鉴别诊断除了有较为明显的直接征象以外,同时其典型的间接征象对于临床诊断也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结直肠癌患者螺旋CT检查、手术及病理学资料.结果:16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100%,重建三维图像后发现45个病灶.螺旋CT检查可清晰地显示肿瘤及其向肠腔内突人生长情况、肠壁厚度、肠壁周围组织受侵程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结论 16层螺旋CT扫描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肠癌侵袭和转移螺旋CT征象与癌组织中VEGF及iNOS的表达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螺旋CT平扫、动静脉期双期增强的大肠癌患者,观察每个病灶的浆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中VEGF及iNOS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螺旋CT征象的关系。结果螺旋CT征象上肿瘤的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与VEGF及iNOS蛋白表达有关(P〈0.05)。结论大肠癌侵袭和转移CT征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VEGF及i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肾癌的影像表现,评价其在肾癌检出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就诊经CT诊断为。肾癌并经病理证实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肾癌的CT表现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相对照,多层螺旋CT对肾癌肾形变化、假包膜、囊变、出血的诊断准确率(ACC)、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6.8%、96.4%、100.0%、100.0%、77.8%;56.5%、52.0%、75.0%、89.7%、27.3%;83.9%、83.0%、88.9%、97.8%、47.1%;93.5%、80.0%、97.9%、92.3%、93.9%。结论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可显示肾癌的一般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