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Bcl-2、Bax基因表达在大鼠免疫性肝损伤中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调节基因bcl2bax在免疫性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和血清铁的影响。方法通过放血或去铁胺(DFO)处理建立低铁动物模型。采用卡介苗加脂多糖(BCG+LPS)诱导法复制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铁(SI)、转铁蛋白(TRF)、总蛋白(TP)含量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和铁(HIC)含量,细胞凋亡调节蛋白基因bcl2和bax表达量的变化,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细胞增殖指数(PI)和bax与bcl2(baxbcl2)比值。结果(1)单纯肝损伤大鼠凋亡相关基因bax的表达显著增加,bcl2不变,baxbcl2比值和AI增大;AST活性和MDA含量增加,TP含量降低。(2)血清铁降低大鼠的AST活性和TP含量不变,bax和bcl2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baxbcl2比值和AI亦显著增大;但baxbcl2比值和AI增大的程度显著低于单纯肝损伤动物。(3)放血或注射DFO背景下肝损伤动物的bcl2、bax表达明显升高,但baxbcl2比值和AI显著低于单纯肝损伤动物;MDA含量低于单纯肝损伤动物,AST增高的幅度小于单纯肝损伤动物,TP含量不变。结论免疫性肝损伤时,细胞凋亡过程增强,易化肝细胞损伤;铁在调节免疫性肝损伤的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在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以及低铁负荷的影响。方法 通过放血或去铁胺 (DFO)处理 ,建立低铁动物模型 ;采用卡介苗加脂多糖诱导法复制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检测血清铁 (SI)、转铁蛋白 (TRF)、总蛋白 (TP)含量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活性 ;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SOD活性和铁 (HIC)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DFO对照组、放血对照组和肝损伤组SI显著降低。除DFO组外 ,其它组的TRF均降低。与其相应对照组比较 ,各损伤组AST增高 ,TP均降低 ;DFO损伤组和放血损伤组AST活性增高的幅度和TP含量的降低的幅度均小于单纯肝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 ,DFO对照组及放血对照组MDA均显著降低 ;各损伤组与其相应对照组比较 ,MDA含量均增高 ,SOD活性均降低。结论 在免疫性肝损伤时 ,肝组织SOD活性降低 ,脂质过氧化产物清除障碍 ,是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低铁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 ,可能是由于铁催化的脂质过氧化过程减弱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白藜芦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阐明其机制。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持续观察标准Ⅱ导联心电图变化,测定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确定心肌损伤程度。心肌细胞凋亡的检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cl-2和bax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白藜芦醇能降低大鼠心肌冠脉结扎后ST段抬高,降低LDH和MDA水平,升高SOD水平,抑制bax而增强bcl-2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结论白藜芦醇对冠脉结扎诱发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阐明其机制.方法 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持续观察标准Ⅱ导联心电图变化,测定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确定心肌损伤程度.心肌细胞凋亡的检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cl-2和bax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白藜芦醇能降低大鼠心肌冠脉结扎后ST段抬高,降低LDH和 MDA水平,升高SOD水平,抑制bax而增强bcl-2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结论 白藜芦醇对冠脉结扎诱发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萱草花黄酮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变化。方法使用卡介苗和脂多糖制备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萱草花黄酮(15、30、60 mg/kg)组。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bax、bcl-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水平[(105.48±46.34)U/L]、丙二醛含量[(8.57±0.54)nmol/mgprot]明显升高,SOD与GSH-Px活力[分别为(168.14±13.21)、(95.32±1.48)U/mgprot]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30、60 mg/kg萱草花黄酮组小鼠血清中ALT水平[分别为(56.38±26.31)、(59.77±13.34)U/L]、丙二醛含量[分别为(5.37±0.34)、(5.52±0.38)nmol/mgprot]降低(P0.05),SOD与GSH-Px活力[分别为(197.40±25.22)、(249.41±24.08)与(107.32±1.83)、(114.24±1.41)U/mgprot]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bax基因表达上调,bcl-2基因表达下调(P0.0 5);与模型组比较,萱草花黄酮小鼠肝脏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P0.05)。结论萱草花黄酮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下调促凋亡基因bax表达、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采用过氧化氢(H_2O_2)诱导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s)凋亡,探讨经过枸杞多糖(LBP)干预后对其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ESCs,将其分为4组:正常组:常规培养;H_2O_2组:培养液中加入H_2O_2;LBP组:培养液中加入100μg/ml LBP;LBP+H_2O_2组:LBP先作用1 h后再加入H_2O_2共培养30 min。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质中Bax和bcl-2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H_2O_2组细胞凋亡率增加(50.35±1.83),MDA的含量升高[(8.67±0.63)μmol/L]而SOD的活性降低[(2.09±0.59)KU/g Pro],细胞中Bax表达上调(60.45±7.63)而bcl-2的表达下调(23.59±2.6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_2O_2组相比,LBP+H_2O_2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34.63±1.32),MDA含量下降[(4.58±0.41)μmol/L],SOD活性上升[(3.36±0.41)KU/g Pro],细胞中Bax表达下调(30.65±5.42)而bcl-2的表达上调(53.42±6.3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P对H_2O_2导致的ESCs凋亡有抑制作用,其机制是通过提高ESCs中SOD的活性而降低MDA的含量、上调bcl-2并下调Bax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提取物预防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无水乙醇灌胃13w,EGB采用预防性给药的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采用RT-PCR检测肝组织中血红素氧化酶-1(HO-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酒精组相比,EGB组ALT、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非常显著降低(P<0.01);SOD、GSH-Px活性和GSH含量较酒精组均显著升高(P<0.05);此外,EGB可以诱导HO-1mRNA高表达。结论:EGB通过减少酒精所致GSH的耗竭,增加抗氧化物质活性或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预防酒精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诱导HO-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蜂胶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蜂胶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蜂胶组各10只.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用56%红星二锅头灌胃,蜂胶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蜂胶1.0 g·kg-1·d-1灌胃,共12 w.12 w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肝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活性.结果 (1)血清ALT、AST水平:模型组的AST、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蜂胶组的AST、ALT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2)肝组织SOD、MDA水平:模型组SOD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蜂胶组SOD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蜂胶组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蜂胶能通过增强肝组织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降低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而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锌缺乏对生长期大鼠免疫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饲料锌缺乏对生长期大鼠免疫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喂食锌含量不同的饲料,构建生长期缺锌大鼠模型;TUNEL方法原位检测胸腺、脾脏组织淋巴细胞凋亡,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一对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 mRNA的表达。结果: 与锌充足组(ZA)和配饲组(PF)相比,缺锌组(ZD)大鼠胸腺、脾脏淋巴细胞凋亡增多,促凋亡基因bax mRNA表达增高,补锌后上述改变可得到恢复。结论: 饲料锌缺乏导致发育中和成熟的淋巴细胞凋亡增多,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失衡是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运动前补充罗汉果槲皮素对力竭运动大鼠肝组织抗氧化能力和肝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即安静对照组(C)、力竭训练组(E)和力竭训练+罗汉果槲皮素补充组(HE)。大鼠于每天上午8:00进行负重游泳力竭训练,1次/d,6 d/周,持续训练5周。5周力竭训练结束后,宰杀大鼠。根据试剂盒的方法测定大鼠肝组织SOD、CAT、GSH-Px活性和MDA含量并且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肝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大鼠力竭运动前灌胃槲皮素对大鼠肝组织SOD、CAT、GSH-Px活性有明显的升高作用,MDA含量有所下降。力竭游泳训练促进大鼠肝组织细胞调亡基因Bcl-2表达下调而Bax表达升高,力竭游泳运动前补充罗汉果槲皮素促进肝组织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高表达而Bax表达则下调。结论补充罗汉果槲皮素对力竭运动大鼠有抗自由基氧化的功能,可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抑制肝细胞的调亡,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蜂胶水提液(WEP)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对肝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I/R和WEP(50、100、200 mg/kg)组。肠系膜上动脉阻断45 min、再灌注2 h建立肠I/R模型。采血检测转氨酶(ALT、AST)活性、肝组织髓过氧化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常规制备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1)与sham组比较,I/R组血中转氨酶水平和肝MPO活性升高(P0.01),肝SOD活性降低而MDA含量增加(P0.01),肝组织明显淤血坏死。(2)与I/R组比较,WEP组血中转氨酶水平和肝MPO活性降低,WEP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肠I/R所致的肝组织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肝组织淤血坏死减轻。结论蜂胶水提液可通过抗氧化反应、降低自由基生成,减轻大鼠肠I/R所致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苯巴比妥(PB)促肝癌过程中细胞凋亡与相关基因bcl-2和bax mRNA表达,探讨PB促肝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肝癌启动/促进模型,采用TUNEL法检测促癌过程中肝细胞凋亡,提取总RNA用RT-PCR检测bcl-2和bax mRNA在促癌过程中的表达。结果 经DEN启动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灶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正常组。高、低剂量PB组和启动组随时相点延长细胞凋亡率降低,且各时相点间凋亡率差异显著(P〈0.05)。经DEN启动的各组(高、低剂量组和启动对照组)bcl-2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高剂量组随时相点延长bcl-2 mRNA表达呈增高趋势。经启动处理的各组bax 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高剂量组bax 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结论 在促癌阶段,促癌物PB能抑制凋亡,诱导抗凋亡基因bcl-2 mRNA轰达上调和俚凋亡基因bax mRNA轰达下调.提示凋亡抑制可能是促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刺五加注射液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刺五加注射液组(100mg/kg)。检测血清中转氨酶(AST、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水平、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钙一三磷酸腺苷酶(Ca2+ -ATPase)含量,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lym-phoma/leukemia-2,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刺五加注射液组有效降低血清中ALT、AST及MPO的含量(P〈0.01);明显提高血清及肝组织中SOD的活性(P〈0.01),降低MDA的含量(P〈0.01);明显提高肝组织中ca2+ -ATPase的活力(P〈0.01);增加肝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P〈0.01),减少肝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P〈0.0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可通过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中性粒细胞聚集、细胞内钙超载及细胞凋亡来有效减轻肝损伤,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减压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的机理。方法以45只2个月龄的Wistar大鼠为受试对象,采用大鼠后路渐进性脊髓压迫模型并给予手术减压,然后进行联合行为评分(CBS)、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ENL)检测凋亡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减压组中bax蛋白表达较压迫组明显减少,凋亡指数(AI)低;而bcl-2表达则较压迫组多,着色深,且CBS降低(p<0.05)。结论手术减压治疗慢性脊髓损伤可能是通过调控bax和bcl-2的表达,从而影响实验动物的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15.
微囊藻毒素促肝癌过程中肝细胞bcl-2及bax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Hu Z  Chen H  Li Y  Gao L  Sun C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4):239-242
目的 探讨微囊藻毒素(MC)促肝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二阶段致癌理论建立中期试验动物模型,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染色检验MC的促癌作用,并以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精确测定大鼠肝脏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MC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能显著增加γ-GT阳性率,γ-GT染色的阳性率纯毒素组为100%,显著高于二乙基亚硝胺(DEN)对照组的22.22%。MC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能显著降低大鼠肝脏bax基因的表达强度和面积,bax表达的强度和面积纯毒素组分别为0.0283和0.0073,显著高于强度和面积分别为0.0655和0.0244的DEN对照组。MC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有显著增加大鼠肝脏bcl-2基因表达强度和面积,bcl-2表达的强度和面积纯毒素组分别为0.0977和0.0315,显著高于强度和面积分别为0.0460和0.0205的DEN对照组。结论 进一步证明了MC具有促肝癌作用。调节与细胞凋亡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可能是MC促癌过程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补充硫酸亚铁对大鼠铁营养状况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刚断乳的雌性Wistar大鼠,用铁缺乏饲料喂养至血红蛋白(Hb)低于100g/L。按Hb含量和体重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铁缺乏对照组(ID)、每日小剂量补铁组(LDs)、每周一次小剂量补铁组(LWs)、每日大剂量补铁组(HDs)、每周一次大剂量补铁组(HWs),每组10只大鼠。补充期12w。实验结束时,测定大鼠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及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等含量。结果:各补充组大鼠SI、SF、运铁蛋白饱和度(TS)、肝脏及脾脏铁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总铁结合力(TIBC)则显著低于对照组。HDs组和HWs组大鼠SI、TS、SF显著高于LDs、LWs,TIBC显著低于LDs和LWs组(P<0.05)。HDs或HWs组血清和肝脏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LWs组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LDs组肝脏MDA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s和HWs组血清和肝脏MDA含量均显著高于LDs、LWs组。结论:每日大剂量补充或每周一次大剂量补充硫酸亚铁3个月,有导致铁过量以及机体脂质过氧化增强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研究番茄红素(lycopene,LP)、维生素C及其联用对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C组、LP组、LP+维生素C组,检测其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和肝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光镜下观察其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血清AST、ALT水平下降(P<0.05),肝脏MDA水平下降(P<0.05)、SOD活性上升(P<0.05),肝脂肪变性减轻。与维生素C组和LP组比较,LP+维生素C组小鼠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维生素C对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防治作用,而二者联用无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C)对氨基脲(SEM)染毒小鼠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50只成年昆明种(KM)小鼠,随机分为5组:溶剂对照组,SEM染毒组,SEM染毒+低、中、高剂量PC保护组;溶剂对照组,灌胃去离子水,每天1次,连续6周;SEM染毒组,前两周灌胃56.25 mg/(kg·bw)SEM溶液,后4周灌胃去离子水;低、中、高剂量PC保护组,前2周均灌胃56.25 mg/(kg·bw)SEM溶液,后4周分别灌胃100、200、400 mg/(kg·bw)PC溶液。末次灌胃24 h后,摘眼球采血后处死小鼠,测定相关检测指标。结果:实验6周后,氨基脲染毒组小鼠体重增长减慢,肝脏脏器系数降低,病理形态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严重,肝索排列紊乱,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肝功能血清中ALT、AST、GGT水平上升,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高与溶剂对照组比较P<0.05;经PC尤其200、400 mg/(kg·bw)保护后,小鼠体重和肝脏脏器系数均增加,肝脏组织形态较SEM染毒组有所改善,肝功能ALT、AST、GGT水平趋向正常(下降),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与SEM染毒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花青素对氨基脲引起的小鼠肝脏损伤有保护作用;抗氧化作用是PC对SEM致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