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这是说风寒湿三气乘人体正气之虚,错综杂合,侵于经络关节,使气血凝滞而成痹症。风气胜者走注疼痛为行痹。湿气胜者肌肉顽麻不仁为著痹。寒气胜者疼痛剧烈为痛痹。三者虽有分别,但邪从外来,仍可从外而解。故以外用的熏洗法直接作用于局部以散风寒湿邪。  相似文献   

2.
《素问·痹论》指出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也”。临证常以风、寒湿邪之偏盛、痛处游走不定、痛有定处 ,疼痛着重之不同特征而分为行痹、痛痹、着痹 ,并对关节红肿疼痛的称之为热痹。《内经》为痹证提供了正确的病机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对认识与治疗各类退变性骨关节炎有悠久的历史 ,它归属中医“痹症”范畴。《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地之湿气 ,感则害皮肉筋脉。”明确的指出了痹症的形成乃风寒湿邪入侵肌表 ,留滞经络 ,阻遏气血 ,导致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酸楚、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其后 ,历代医家对其发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如《儒门事亲·痹论》曰“此疾之作 ,多在四时阴雨之时 ,及三月九月 ,太阳寒水用事之月…… ,或频水之地 ,劳力之人…  相似文献   

4.
前言祖国医学对风湿性关节痛(包括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风痹”“行痹”“著痹”“肌痹”“骨痹”痛风”“历节”“白虎”等名称。而本病的形成,由于风寒湿三气如素间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虽同属痹病,而以风胜、寒胜、湿胜,作为症候不同的区别,以“风气胜者为行痹”以其痛无定处,有游走之状,“寒气胜者为痛痹”以其痛较剧,“湿气胜者为著痹”以其局部沉着固定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一、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根据风湿性关节炎的症肤表现和中医临床治疗经验,个人认为,这病可能属于中医古典文献所记载的“痹症”底一部分,如黄帝内经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灵枢经周痹篇:“风寒湿三气客于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寿夭刚柔篇:“病在阳者名曰风,病在阴者名曰痹,阴阳具病者名曰风痹”。又曰:“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长刺节论:“病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对风湿病之认识:素问痹论篇载:“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夙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张景岳曰:“风胜者行痹,风者善行,故走注历节无定所、为阳邪。寒胜者为痛痹,以血气受寒则凝而留聚,是为痛痹,此为阴邪。湿胜者为著痹,以血气受湿,濡滞肢体,沉重而疼痛,顽木留著不移,是为著痹,亦是阴邪”。辨证:风湿之为病,害人皮肉筋脉最甚,有自外感由口鼻而来者,或坐卧湿地而咸受者,有久患风湿已成  相似文献   

7.
中医痹症相当于西医的风湿病范畴,近几年来,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患者愈来愈多.我们治疗痹症三十余年.结合临床体会与家传经验,提出以下看法.中医辨症的病因,历来都是以《内经·痹论》“风寒湿之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作为痹症病因三要素.笔者体会.九十年代痹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六、七十年代不同,首先是病人的身体素质与六、七十年代大不相同,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结构的变化,食品中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等成份增多,发胖者增多,体质也随之改变,再加上气候变化,居室、  相似文献   

8.
论痹     
“痹”有闭塞不通的意思。凡身体某部或某些部分,由于营卫不利、气血凝涩而致肢体、关节、经络、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酸楚、重着、麻木以及屈伸不利等病证均称为痹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痹者闭也”。《素问·痹论》这篇简要的论述,揭示了痹症的病因分型和病理。痹症现代医学称为风湿病、风湿热。“风湿”之名、祖国医学早就有之,如《伤寒论》、《金匮要略》有“此名风  相似文献   

9.
<正> 痹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病。痹症的发生,由于腠理空疏,营卫不固,风寒湿邪得以乘虚侵袭所致,所以《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也。”但人体的素质各有不同,风寒湿邪也各有偏胜。风寒湿邪侵袭后,若偏于风胜者,为行痹;偏于寒胜者,为痛痹;偏于湿胜者,为着痹。如素体阳盛,内蕴化热,也可以成为热痹。痹证迁延不愈,病邪由浅入深,由经络而侵及脏腑。即《内经》所谓“病久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的演变过程,故本病日久,除可出现心痹外,又通常存在着肝肾不足的证候,使病情较为顽固难治。  相似文献   

10.
重用黄芪治痹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生 《光明中医》2008,23(11):1789-1789
痹证如《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故治疗上多从祛风、散寒、除湿着手。然而,正虚,尤其是阳气不足,卫外不固才是发生痹证的内在因素。《济生方·痹》则有明确的论述:“此病皆由于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正是由于阳气不足,  相似文献   

11.
“痹”乃血气凝滞不和所致,由于受病因素不一,故而呈现之症状亦各有别,正如(“素問”痹論篇)所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鉴于“痹”之症因有三,故在临床上当須审因論治,行痹以祛风为主,痛痹以散寒为主,着痹則以燥湿为主。余临床所见之“着痹”皆以散风燥湿药豨莶草单味,遵古法制为丸而投之,屡屡见效。唯遵古法制需一絲不苟,余制之豨莶丸,系适季采收,(卽仲夏季节采集)晒干切片,以高梁酒拌匀  相似文献   

12.
黄芪首乌汤治疗坐骨神经痛24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坐骨神经痛是西医病名,祖国医学将本病列入痹症,属于风偏胜。此病是一种筋骨肌肉发生挛痛,重着麻木的证候,其发病原因前人认为是风、寒、湿三气乘虚侵袭所致,而三气的感受,又有偏重偏轻的不同,如《内经》云:“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因此本病又分为行痹、痛痹、着痹三类。近代学者分型较细:分实痹、虚痹两大类。实痹包括风寒湿(行、痛、着痹),热痹、顽痹;虚痹包括血虚痹、阴虚痹、阳虚痹。  相似文献   

13.
风湿病,在《内经》称为痹,在《金匮要略》既称痹,又称风湿,又名历节病。《内经》首先提出风寒湿痹和热痹,而《金匮要略》则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治疗方药,这些对指导临床有很重要的价值。《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又说:“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明,故为痹热。”痹热,即热痹;阳遭阴,是指病人阳气素盛,而遭受阴寒之气,但阳气多,阴气少,阴气不胜病气,所以成为热痹。以上痹症的分型及其主证、病因和病机,和《金匮要略》关于风湿病的分类也是一  相似文献   

14.
痹证营卫论及其实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历代医家认识痹证,多崇上说;而有关营卫在痹证发病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则少涉及。现就营卫学说在痹证发病机制中的关系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5.
罗世希 《河南中医》2007,27(10):78-79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关节肿大、屈伸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痹证的病因病机最早见于《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相似文献   

16.
一、中医对关节炎的认识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祖国医籍早有记载,《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多由人体素禀不足,肝肾亏损,气血虚弱,卫阳不固饮食失节,起居无常,劳倦汗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袭  相似文献   

17.
浅谈五十肩     
临床上常见的五十肩又称为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中医将此病临床症状归纳为痹证的范畴,在《皇帝内经·素问·痹论篇》中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又日:“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纵。”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诸肢节疼痛”。它的组成共有九味药。用桂枝、麻黄、附子、生姜、防风之辛温,有较强的温通经络,驱散风寒的作用;知母之苦寒清热,具有镇痛作用;配白术、白芍、甘草化湿缓急止痛。是治疗痹症的绝妙良方。其之妙,就是妙在寒温并用。《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因此,临床上常以风、寒、湿邪之偏胜,痛处游走不定、痛有定处、疼痛重着之不同特征,而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并对关节红肿疼痛者,称为热痹。《内经》提示痹症的病机是正确的,奠定了本病的理论基础。但是痹症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我们不  相似文献   

19.
1病因病机《素问·痹证》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曰:“其风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前者指出痹证的病因,后者则为痹证的性质。老年痹证,发病时间短则几年,长则数十年,久病入络,久病多虚,临证较典型的行痹、痛痹、着痹少见,...  相似文献   

20.
痹证临床常见。其诱因多由风寒湿三邪所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为了便于掌握,后人归纳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四种基本证型。古人所论痹证,含义甚广,不仅包括了躯干方面的病变,同时还包括若干由表及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