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的临床研究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510180)梁晓敏张兵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童立文牙周新附着的完整概念是建立完整的牙周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韧带、牙槽骨以及结缔组织附着)。长期以来,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翻瓣术、...  相似文献   

2.
组织引导再生胶原膜在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周病是人类失牙最严重的口腔常见和多发性疾病。根分叉病变可发生于任何类型的牙周炎。由于分叉的解剖特点,使其治疗难度大大提高。近年来,由于微生物学、免疫学等现代生物医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牙周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大大推动了牙周病治疗技术的发展和概念的更新,临床治疗方法也日益丰富。国内外相继开展了牙周组织引导再生的研究。采用在根分叉植入生物陶瓷、骨形成蛋白等以及诱导性组织再生手术(GudedTissue Regeneration,GTR)等,促使该处有新附着形成,虽然成功率尚有待提高,但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3.
4.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根分叉区骨缺损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Ⅱ°~Ⅲ°根分叉区骨缺损的近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 选取Ⅱ°~Ⅲ°根分叉区骨缺损患牙 2 1个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 (GTR)治疗 11个 ,常规翻瓣术治疗 10个 ,术后 3个月观察附着水平、牙周袋深度的变化 ,通过计算机测量分析根尖片 ,对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 3个月 ,两组牙周袋探诊深度自身对照 ,有明显改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GTR组临床附着水平有明显改善 ,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翻瓣组临床附着水平变化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GTR组与翻瓣术组比较 ,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计算机测量分析根尖片 ,GTR组较翻瓣组垂直向骨高度增加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治疗Ⅱ°~Ⅲ°根分叉区骨缺损 ,GTR术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对1例畸形根面沟引起的重度牙周和根尖周病变患者,先将患牙作完善的根管充填,然后在腭侧翻瓣,清创处理,直视下将裂沟冠向1/2备洞,3M玻璃离子黏固粉永久充填,最后用不可吸收性聚四氟乙烯膜(e-PTFE)覆盖全部骨缺损区,缝合。4周后将该膜去除。经3a随访观察,牙龈未发生红肿、溢脓等症状,叩诊(-),牙不松动,X线片示根周及根尖区有明显的新生牙槽骨形成。  相似文献   

6.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与植骨术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比较引导组织再生术 (GTR)和植骨术联合应用的方法与单纯GTR的方法在牙周骨内袋缺损中的疗效。方法 治疗 16例患者的 4 4个骨内袋缺损 ,其中 2 3个相似的病损联合应用了GTR加植骨术 ,而在 2 1个病损中进行了GTR术 ,疗效评价直至术后 12个月。结果 两组的手术区域 ,与术前基线比较 ,在术后 3、6、12个月观察到的临床参数如附着水平、探诊深度以及菌斑指数、探诊出血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0 1)。两组之间比较 ,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牙周手术中 ,植入骨代用品与GTR联合应用 ,比较单纯应用GTR方法的临床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8.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治疗Ⅱ°-Ⅲ°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Ⅱ°-Ⅲ°根分叉病变的患牙47个,给予翻瓣术+胶原膜治疗24个,单纯翻瓣术治疗23个,术后1年通过观察牙龈指数(GI)、附着水平(AL)、根分叉垂直探诊深度(PD)与根分叉水平探诊深度(PFD)的变化以及X线片的比较,对2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①.临床检验指标:术后1年,GTR组所有临床指标比术前明显改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翻瓣组临床附着水平与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GTR组与翻瓣组比较,除牙龈指数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X线测量:2组根分叉区骨密度均增高,GTR组与对照组比较,垂直向骨密度增高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TR治疗Ⅱ°-Ⅲ°根分叉病变,比单纯翻瓣术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引导组织再生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骨内(下)缺损及裂隙状骨缺损、牙龈退缩、在种植牙临床的应用及膜和其它生物材料的联合应用等方面综述CTR技术在临床应用的适应范围,从病例的选择、术中注意事项、术后感染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引导组织再生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磨牙Ⅱ度根分叉病变、骨内(下)缺损及裂隙状骨缺损、牙龈退缩、在种植牙临床的应用及膜和其它生物材料的联合应用等方面综述GTR技术在临床应用的适应范围,从病例的选择、术中注意事项、术后感染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12.
复合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胶原、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体(rhBMP-2/Co/PLGA)复合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在杂犬的第四前磨牙及第-磨牙颊侧部位,制备急性牙周组织缺损模型,将复合膜材料植入实验部位,设对侧为同体对照。术后8周处死动物,切取双侧下颌骨标本,行软x线照相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侧可见大量新生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膜纤维形成;对照侧主要是牙龈上皮和上皮下结缔组织增生。结论:rhBMP-2/Co/PLGA复合膜符合GTR的要求,能够引导牙周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表面接枝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胆碱(2-methacryloyloxyethyl phosphorylcholine,2-MPC),制备一种具有抗菌能力的牙周引导组织再生膜。方法:用紫外光接枝聚合法将2-MPC接枝于PLGA表面,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验证接枝的成功,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样品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以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实验菌株,在已接枝的和未接枝的样品表面接种1×106 CFU/mL浓度的细菌悬液,37℃孵育4 h,梯度脱水后扫描电镜观察。并且在材料表面接种小鼠成骨细胞系MC3T3-E1培养12 h,进行活细胞染色观察样品表面细胞形态。结果:红外和扫描电镜结果证明2-MPC成功接枝于PLGA膜表面,抗菌实验结果显示接枝后的材料抗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能力显著提高,并且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证明,表面接枝2-MPC在有效提高材料抗菌能力的同时,2-MPC对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在PLGA表面接枝2-MPC可以获得一种具有优良抗菌性能的牙周组织引导再生膜材料。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膜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作为牙周引导组织再生膜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膜,然后通过细胞毒性试验、肌内植入试验等体内外生物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生物相容性。结果 测试表明,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膜无毒,膜植入早期出现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症反应;随着膜的降解,炎症反应逐渐减轻,周围组织无不良反应。结论 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应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 :于 4只beagle犬的前磨牙区 ,2 4个牙位 ,运用人工去骨及正畸结扎丝结扎法建立重度牙槽骨水平缺损模型 ,植入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 ,同体对照 ,术后 6周对新生骨与牙根结合界面进行临床观察和组织学切片。另一实验 3只beagle犬的前磨牙区 ,18个牙位 ,于 2 4周对新生骨与牙根结合界面进行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 :实验组有牙周新附着形成 ,可见新生牙槽骨、牙骨质样组织和牙周韧带生长。空白对照组未见新生骨 ,胶原纤维稀疏 ,排列不规则。胶原膜联合生物骨组 ,新生牙槽骨的钙 /磷比值 (1.72± 0 .14 ) ,接近正常对照组的钙 /磷比值 (1.79± 0 .0 4 )。结论 :生物活性玻璃倍骼生具有较强骨诱导活性 ,术后 6周可有效地提高牙周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双抗胶原膜 (BACM)引导周组织再生的疗效。方法 :在狗下颌牙P2———P4区建立急性牙周缺损模型 ,放置BACM于缺损区域 ,行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以常规翻瓣术为对照。结果 :实验组再生牙周组织量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 :BACM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效果切实可靠  相似文献   

17.
消旋聚乳酸对牙周组织再生的组织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国产消旋聚乳酸(PDLIA)膜进行牙周引导组织再生(GTR)的可行性。方法 在犬的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造成两壁牙周骨缺损,以国产PDLLA、聚四氟乙烯、胶原、Vicryl膜进行GTR实验并设空白对照,按观察时间不同分别收集牙周标本作组织学和组织测量学评价。结果 国产PDLLA引起的炎症是非特异性的,材料降解时间在4周左右,与包括Vicryl膜的其他材料一样,PDLLA有阻止牙龈上皮根徙和促进牙周膜、牙骨质、牙槽骨再生作用,术后4周此作用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国产PDLLA膜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对牙周两壁骨缺损产生引导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消旋聚乳酸表面特性对牙周引导组织再生(GTR)的适用性。方法:将国产消旋聚乳酸(PDLLA),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胶原(COL)膜埋植于大鼠皮下,分别于术后2,4,8周取出,以扫描电镜对3种膜的体内标本表面作电镜观察比较。结果:以PDLIA用作牙周GTR屏障膜的适用性为最好,初始时PDLLA表面光滑无孔呈均质;2周时出现小突,凹陷或小孔;4周时表面类圆孔隙明显增多,相连成片,孔中有细胞进入,PDLIA表面的大量类圆孔隙使材料呈树皮状,有大量胶原基质沉积和大量的皱缩细胞镶嵌,结论:国产PDLLA膜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符合牙周GTR的基本要求。具有用于牙周GTR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膜在引导牙周组织再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牙周缺损区患牙随机分两组:实验组20例,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膜和羟基磷灰石修复;对照组10例仅羟基磷灰石修复。统计学比较6个月时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和牙槽骨水平改变。结果:实验组牙周袋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的减少量和牙槽骨水平的增加量均较对照组高(P〈0.05),牙龈退缩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膜应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修复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6只新西兰兔,制备下前牙牙周骨缺损模型,将其分为3组:GTR组(牙周骨缺损处植入胶原膜)、BMP组(牙周骨缺损处植入骨形态蛋白复合物和胶原膜)和OFD组(牙周骨缺损处未植入任何物,对照组)。术后12周分别观察各组缺损处的组织学变化。结果BMP组骨缺损处只见少量的软组织,新生骨组织的量及其成熟程度明显优于GTR组和OFD组,显示骨组织修复良好。结论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GTR技术修复牙周骨缺损,与传统的GTR术和牙周翻瓣术相比,更能有效促进牙周骨组织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