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作者设计一种新型脊柱内固定器,经生物力学测试对该器械进行评价。方法取7具新鲜成人尸体T10-L4脊柱标本上,模拟L1骨折后安装该器械进行脊柱三维运动范围和前屈-压缩刚度测试。结果该器械能在屈伸、侧弯运动方向上显著加强损伤节段的稳定性(P<0.001~0.01)。使轴向旋转运动恢复正常运动范围(P<0.05)。结论新型脊柱内固定器(池氏钉)设计合理,对损伤脊柱节段固定具有较强稳定性,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脊柱不稳定型骨折—脱位最常见于胸腰椎,往往合并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治疗较困难,残废率高。长期以来,对此是否采取手术治疗存在争议。近十几年来,随着脊柱力学的发展,CT扫描的应用及新的脊柱内固定器械的应用,对脊柱的稳定性和损伤机制有了新的认识,赞成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的文献日益增多,手术治疗方法也逐渐为更多的骨科工作者和病人所接受。本文仅就脊柱胸腰椎骨折有关后路手术问题作一综述。对胸腰椎不稳定型骨折的认识胸腰椎不稳定型骨折,系指该节段的稳定因素遭  相似文献   

3.
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发展 ,传统的脊柱内固定方法不断改进 ,新型内固定器械不断涌现。而新的内固定器械在临床应用前应该在实验室进行生物力学综合评价 ,从而选出最合适的内固定器械[1] 。因此 ,对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研究已成为目前脊柱外科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评价某种内固定器械 ,必须对每种实验方法有全面的认识。本文结合有关文献 ,对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研究的方法及有关问题进行阐述。1 脊柱内固定器械组成  在整套器械进行测试前 ,应当首先考虑内植物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其机械特性。目前 ,脊柱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再手术原因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翻修术的57例患者。按照减压的方法、内固定种类进行分析并依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翻修术式。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年8个月,29例次脊柱不稳者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34例次腰痛患者中33例腰痛消失,21例次脊柱畸形患者得到了矫正。结论:内固定器械、手术方法是影响再手术的重要因素。翻修术术式应以脊髓的受压方向、脊柱的稳定性以及脊柱侧凸方向等因素来选择。  相似文献   

5.
5种后路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采用7具新鲜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T8~L5),损伤T12~L1的后部结构造成脊柱失稳。在失稳的脊柱标本上轮流安装5种常用后路内固定器械,分别进行脊柱稳定性测试,得出5种内固定器械对损伤节段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5种内固定器械对失稳脊柱节段的屈/伸及右/左侧弯运动均有良好的固定作用,但对轴向旋转运动均不能控制到完整脊柱的稳定水平。相对而言,Dick钉的作用较优。  相似文献   

6.
脊柱内固定器械广泛用于治疗诸如创伤、肿瘤、先天性畸形以及脊柱退变等疾病,随着学科的发展,内固定器械也不断发展.任何一种新的器械应用于临床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生物力学测试.  相似文献   

7.
脊柱创伤及疾病经常会造成脊柱稳定性的丢失,外科手术的干预多数需椎板切除或椎体侧前方减压,进一步降低了脊柱的稳定性.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不断涌现,使脊柱外科的矫形、即刻稳定及融合率得到很大提高,使术后早期康复成为可能,但最后仍要靠骨性融合来完成良好的矫正及生理力线与稳定性的重建.椎体间融合是减少脊柱骨折内固定后产生迟发性腰背疼、神经症状出现、矫正度丢失、畸形加大、内固定折断或松脱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脊柱前中柱稳定性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固定后前屈压缩刚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具新鲜猪T_(10)~L_4节段胸腰椎脊柱标本,“Ⅴ”形切除L_1椎体并压缩至闭合,造成前中柱不稳,模拟L_1骨折后安放AF椎弓根内固定器,进行前屈-压缩测试,分别计算完整标本、损伤标本和内固定后标本的前屈-压缩刚度。结果 完整标本、损伤标本和固定后标本的前屈-压缩刚度分别为413.9±118.6N/mm、136.6±31.6N/mm、240.5±51.4N/mm。相互间差异显著 (P<0.001)。结论 脊柱前中柱失稳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械固定不能使其恢复到正常的机械力学性质,特别是前屈-压缩方向上。胸腰椎脊柱骨折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后恢复前中柱的机械力学性质,减少其载荷分享是防止术后角度丢失,避免内固定器械固定失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前路短节段内固定器的类型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 3年Wenger首次将胸腰椎前路器械应用于临床。近年来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及生物力学的发展 ,相继出现了许多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器械[1~ 7] 。概括起来可分为短节段内固定器械和长节段内固定器械。前者固定范围一般为伤椎相邻上、下各 1个椎体。后者固定范围扩大到 2个以上的椎体。器械一般包括钉 板或钉 棒两种结构类型。短节段固定初期稳定性好 ,对脊柱生理功能限制小 ,适用于脊柱的短节段不稳 ,尤其是胸腰椎爆裂骨折。下面主要介绍各种前路短节段内固定器械 ,并从解剖、临床和生物力学角度加以评价。1 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0.
脊柱外科的内置物是指植入体内并"附着于"脊柱上的坚硬或半坚硬金属,最早出现的内置物是脊柱内固定系统,用以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维持稳定性、促进骨愈合.20世纪60年代以前,脊柱外科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固定器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基本上无从谈起,仅仅能进行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等简单的"破坏性"手术.第一代脊柱内固定系统Harrington器械的出现被尊为脊柱外科领域标志性的里程碑,使脊柱外科的治疗水平出现了革命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对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进行评价。方法取5具新鲜小牛的胸腰椎脊柱标本(T12-L6),制作成严重前中柱损伤模型,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测试标本应用不同固定方法后在轴向压缩、屈伸和扭转实验中生物力学稳定性及长短椎弓根螺钉的拔持力,探讨伤椎固定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临床应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9例。结果3种螺钉固定(8钉固定、6钉固定、4钉固定)方式,均能提高骨折失稳后脊柱的各向稳定性。而6钉固定(伤椎固定)与8钉固定对失稳脊柱的各向稳定性的加强程度较为接近(P〉0.05),且均高于4钉固定形式(P〈0.05)。临床观察表明,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能利于骨折复位和脊柱生理曲度恢复,同时可有效的维持脊柱稳定性,减少术后伤椎高度丢失。结论生物力学测试证明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能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临床应用表明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在技术操作上是可行的,可更好的维持骨折的稳定,减少伤椎高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12.
李程  张立 《临床骨科杂志》2005,8(5):403-404
目的探讨应用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畸形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11例,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的Cobb角及身高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前Cobb角平均56.3°,术后平均14.6°。身高平均增加6cm。患儿在术后1年均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并保留一定的脊柱活动度,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对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疗效满意,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浅谈脊柱内固定的应用与植骨融合   总被引:65,自引:3,他引:62  
近10余年来新的脊柱内固定器械不断涌现,使脊柱外科的矫形、即刻稳定及融合率得到很大提高,使术后早期康复成为可能。然而无论多么坚强的内固定,即便是三维六个自由度的矫正器械,最后仍要靠骨性融合来完成良好的矫正及生理力线与稳定性的重建。内固定的矫形与固定只是暂时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内固定只是获得骨性融合的一种手段。因而在我们重视新内固定器械应用的同时,不可忽视与其相关的其它基本问题。如颈椎病的外科治疗,其手术疗效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是否应用或应用了何种内固定器械,因其治疗效果涉及:术式选择是否合理,减压是…  相似文献   

14.
椎体间融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创伤及疾病经常会造成脊柱稳定性的丢失,外科手术的干预多数需椎板切除或椎体侧前方减压,进一步降低了脊柱的稳定性。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不断涌现,使脊柱外科的矫形、即刻稳定及融合率得到很大提高,使术后早期康复成为可能,但最后仍要靠骨性融合来完成良好的矫正及生理力线与稳定性的重建。椎体间融合是减少脊柱骨折内固定后  相似文献   

15.
胸腰椎骨折四种不同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测试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对4种椎弓根内固定器进行评价和比较,以提高脊柱内固定复位内固定效果,使其更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原理,为临床服务。方法:采用新鲜脊柱标本8具,造成胸腰段不稳定骨折,采用4种不同内固定器加以固定,测定它们的生物力学性能,对照比较。结果:胸腰椎骨折采用MRF脊柱内固定,在脊柱强度、刚度和稳定方面比其他3种内固定器械来得强,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MRF脊柱内固定器作脊柱固定,既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又具有更强的整复固定性能,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合理应用内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时应用内固定器械可以预防和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增加病灶清除及减压后的脊柱稳定性,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促进植骨融合,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但随着内固定的广泛应用,内固定节段过长的问题逐步突显。坚强内固定牺牲了脊柱的运动节段,不同程度增加邻近节段活动度和载  相似文献   

17.
MSF器械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自行设计的MSF固定胸腰椎骨折后的效果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利用 7具较新鲜的固定胸腰椎经脊柱标本 ,模拟临床骨折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对其固定后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定 ,论证其医疗效果。结果 :MSF固定胸腰椎骨折的强度、刚度和脊柱稳定性方面均优于Steffee、Dick器械 (P <0 .0 1)。结论 :MSF固定胸腰椎骨折后满足生物力学要求 ,又进一步提高了损伤脊柱的三柱稳定性能。该内固定器械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设计合理 ,能达到操作方便、多种用途效果 ,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华长城器械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应用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28例,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的Cobb角、顶椎移位旋转、身高的变化及矫正度丢失度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5~36个月,平均20.5个月.术前Cobb角平均57°,术后平均17°.顶椎移位术前平均2.75cm,术后平均1.37cm.身高平均增加4cm.所有患者在术后随访均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和矫正效果,达到脊柱矫形的平衡原则.结论: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对矫正青少年脊柱Cobb角40~70°脊柱侧凸疗效满意,有很好的稳定性.特制探子在椎弓根钉置入时有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颈椎内固定器械主要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不稳定,目的是在不稳定的颈椎节段使用后可获得可靠的固定效果,稳定脊柱,减少颈部脊髓因颈椎不稳所致的继发性损伤,促进其骨性融合,并可避免使用各种繁琐的外固定器,如halo—vest环等。Abumi等提出了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械的临床应用,该器械具有三维立体内固定作用,即稳定又有利于颈椎术后的骨性融合,减少颈椎不稳所致的各种并发症。近年来,该器械发展迅速,国内亦有报道。作者从该内固定器械的应用解剖学基础、生物力学、临床操作技能、适用范围及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腰椎融合术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在重建腰椎稳定性的手术中 ,融合术具有重要地位。了解腰椎融合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内固定的应用、生物力学及相关研究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1 腰椎融合术的发展及适应证腰椎融合术的发展已近百年历史 ,出现了许多改良术式用以提高临床疗效 ;特别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脊柱生物力学 ,通过对脊柱正常解剖结构的生物力学测试 ,椎间盘结构的应力分析、手术方式对脊柱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研究 ,进一步阐明了腰椎后结构和腰椎椎间关节对腰椎稳定的重要性 ,为脊柱融合术提供了理论依据[1] 。其适应症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