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肾综合症出血热各病期变化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正确估计病情及判断预后。方法:对全部患者于入院当天采血化验,同步测定静脉血中电解质(Na+、K+、Cl-、HCO3-)、尿素氮(BUN)和肌酐(Cr)。结果:各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疾病早期即有电解质紊乱发生。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病情越重,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越高,愈后越差,死亡率越高。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电解质紊乱的观察,对估计病情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各病期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美国EKTACHEM 750XRC Analyzer生化分析仪测定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各病期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进行测定,cTnI采用杭州埃夫朗生化制品有限公司试剂盒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发热期仅AST、LDH和cTnI有显著性变化,其他指标变化不显著;低血压休克期AST、LDH和CK-MB活性最高,其他指标差异显著;少尿期CK、α—HBDH和cTnI变化达到高峰;多尿期AST出现一个新的高峰;恢复期除AST、cTnI外,其余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 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心肌损伤相关指标的测定有助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肾综合征出血热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动态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各病期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EKTACHEM 750XRC Analyzer生化分析仪测定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各病期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进行测定,cTnI采用杭州埃夫朗生化制品有限公司试剂盒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发热期仅AST、LDH和cTnI有显著性变化,其他指标变化不显著;低血压休克期AST、LDH和CK-MB活性最高,其他指标差异显著;少尿期CK、α-HBDH和cTnI变化达到高峰;多尿期AST出现一个新的高峰;恢复期除AST、cTnI外,其余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心肌损伤相关指标的测定有助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Ⅰ、Ⅱ号胶囊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所致甲皱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对65例HFRS患者入院后按病期加服Ⅰ、Ⅱ号胶囊各5天,观察用药前后甲皱微循环变化。结果:治疗后甲皱管排数、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渗出、出血、红细胞聚集、血栓和流速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Ⅰ、Ⅱ号胶囊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所致的微循环障碍有良好的疏通作用。  相似文献   

5.
389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肺部感染者19例,其中发生在中型3例(15.79%),重型4例(21.05%),危重型12例(63.16%)。发生于少尿期11例(57.89%),多尿期8例(42.11%)。发生肺部感染组病死率为31.58%,非感染组病死率为3.24%(P<0.01)。并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发生因素及对肾综合征出血热预后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胱抑素C(Cys-C)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各病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3例HFRS患者各病期血清肌酐(Cr)、尿素(Urea)、胱抑素C(Cys-C)的含量,采用47例发热患者(排除肾脏疾病)及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Urea、Cr在HFRS患者各病期均显著增高,以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增高最为明显,但三期间互无显著性差异。Cys-C在HFRS患者各病期均显著增高,以低血压休克期最为明显,发热期与恢复期之间、少尿期与多尿期之间无显著差异。在恢复期,Urea仍有43.5%的患者高于正常对照组,Cr为69.5%,而Cys-C为82.6%。结论:与传统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Cr)、尿素(Urea)相比,血清胱抑素C(Cys-C)测定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各病期的变化更明显,恢复期下降的最慢,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肾功能变化更敏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各病期各型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美国 EKTACHE75 0 XRC Analyzer生化分析仪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各病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 T)、总胆红素 (TBIL )、直接胆红素(DBIL)、非结合胆红素 (Bu)、结合胆红素 (Bc)、δ胆红素 (δ- BIL)进行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发热期除 δ- BIL 外 ,其他指标均相差显著 ,少尿期 AL T、TBIL、Bu、Bc、DBIL 变化最大 ,多尿期患者血清 δ- BIL 含量最高 ,恢复 Bu、Bc趋于正常 ,而 AL T和 TBIL相差显著 ,δ- BIL和 DBIL相差极为显著。 Bu/ TBIL全病程呈逐渐下降趋势 ,Bc/ TBIL开始逐渐上升在少尿期达到高峰 ,之后逐渐下降 ,而 δ- BIL/ TBIL 在全病程始终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 :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各病期各型胆红素的动态监测有助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浆内毒素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其在病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堂试剂Ⅱ号对6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内毒素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其与病型、肾损、休克、预后的关系,以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血浆内毒素水平(190、15±10821Eu·L-1)明显高于对照组(73.47±23.41Eu·L-1),且内毒素血症阳性率高达866%。除恢复期外各期内毒素水平和内毒素血症阳性革也高于对照组,尤以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早期升高明显。重型、危重型内毒素水平高于其它临床类型。严重肾损、颅内出血患者内毒素水平显著增高。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内毒素水平及内毒素血症阳性率显著增高,并与临床病型、休克发生、肾损严重程度、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呼吸衰竭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呼吸衰竭9例王晶陈云山尹风芝刘丽萍周晓华曲明艳我们用血液透析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热期合并肺水肿引起的呼吸衰竭(呼衰),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本院1995年10~12月收住院的HFRS患者,在发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常规疗法与病毒唑、干扰素、激素联合疗法对肾综合征出血热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确诊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疗法:包括补液,补充电解质,单用病毒唑(0.7g/天),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保肝药物(如甘利欣或强力宁、维生素C等),低血压休克期给予扩容(白蛋白或706代血浆),少尿期给予利尿剂等。治疗组60例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强的松40mg/天口服,或氢化可的松200mg静点,每天一次,应用7天后减量;干扰素3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应用2次。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热程、少尿期持续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24小时尿蛋白下降速度、尿沉渣恢复时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病毒唑、激素、干扰素联合应用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肾损害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48例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肾小管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以了解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肾小管的损伤情况。方法:以48例确诊为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患者为观察组,4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发病早期常规留尿检测可滴定酸(TA)、铵(NIL4^+)、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及尿渗透压。结果:观察组尿NAG、β2-M、R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TA、NHZ、尿渗透压无变化(P〉0.05)。结论: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患者已存在明显的肾小管损伤,并以近端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8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的治疗及护理.结论 (1)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应准确记录出入量,精确记录尿量,严格控制入量,应以出为入,预防电解质失衡及高血容量综合症.(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3)做好饮食护理,限制饮水量、蛋白质、高钾食物摄入.(4)做好皮肤护理和消毒隔离.(5)保护静脉血管,保持输液通畅,为能及时抢救做准备.(6)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和急性肾衰竭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急性肾衰竭是其主要死亡原因,其中又以少尿期为多见。我地区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地,在少尿期除应用血液透析治疗外,应用前列地尔静脉注射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可明显缩短少尿期,降低血肌酐,减少死亡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各病期血象变化,以及与病型间关系,对62例HFRS患者进行了各病期、病型血象检测。结果:从发热期开始WBC即显著升高,最高为休克期达(253±14.2)×109/L,随病期推移至多尿期降至正常。粒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除休克期增高外,其它各期均在正常范围内。异淋最高为发热期达015±0.06。Hb最高为发热期达(1548±253)g/L,BPC最低仍为发热期达(616±350)×109/L,以后随病期逐渐升高至正常水平;从病型看,血象随病情加重而呈现相应变化。WBC、异淋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BPC随病情加重而逐渐降低。上述结果表明:HFRS患者血象在各病期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早期WBC、异淋越高、血小板越低,则病情越重、预后差,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5.
卢炜  郭莉萍 《吉林医学》2011,(24):5060-5060
目的:探讨胸部X线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有胸部X线改变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100例X线胸片进行分析,评价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各期胸部X线特征及价值。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胸部X线表现为肺充血、间质性肺水肿、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其他临床各期胸部X线表现有肺充血、间质性肺水肿、泡性肺水肿、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及心脏改变,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各期胸部X线改变基本相同,但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不尽相同。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胸部X线改变的程度基本与临床病期一致,能及时反映病变的发展变化情况,分析其胸部X线特征,在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治中起到非常关键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燕亚菲  丁雪丽 《海南医学》2011,22(11):144-145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的最佳护理方式.方法 对79例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患者早期全面观察及实施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77例休克纠正,其中15例出现越期现象.另外2例因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应密切观察血压及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使患者平稳度过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各病期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单扩散定量试验分别测定60例健康人和5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不同病期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危重型、重型中型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轻型患者,危重型高于重型,重型高于中型,死亡者明显高于存活者。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病情愈重,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愈高,愈后愈差,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可作为估计病情、判断愈后、观察药物的疗效和指导临床治疗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急危重症传染性疾病。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属瘟疫、疫疹、疫斑范畴。本病病机关键在邪热郁遏营血,出现迫血妄行,瘀阻脉络等病理改变。我院自2000年以来,共收治了108例HFRS病人,其中6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衰(HFRS—ARF)病人采用血液透析联合中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病原体为汉坦病毒,其对细胞的直接作用不明豆,但可激活免疫细胞产生多种炎性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间接地造成机体组织免疫病理性损伤^[1,2],继而发展为全身的炎症反应。本研究观察了HFRS不同病期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E-选择素(E-Sel)的变化,旨在探讨它们在HFRS发病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I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调查分析,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四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7~2009年我院收治的12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作为试验组,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EDTA-K2抗凝)检测血小板参数,包括PIT、PCT、MPV、PDW.对所得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试验组各病期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参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血小板四参数变化在肾综合征出血热中有重要作用,对其病情分析和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