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比较RPR、TPPA、TPHA3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方法]将2001年在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确诊的60例梅毒患者血清同时用RPR试验、TPHA试验和TPPA试验检测。[结果]60份血清中,50份血清RPR阳性,10例经抗梅毒治疗者血清RPR阴性;TPPA和TPHA试验60份血清均为阳性。[结论]RPR试验可作为梅毒的人群筛查、疗效观察、判愈、复发或再感染的检测指标;TPPA和TPHA试验主要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RPR、TPPA、TPHA 3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 [方法 ]将 2 0 0 1年在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确诊的 60例梅毒患者血清同时用RPR试验、TPHA试验和TPPA试验检测。 [结果 ] 60份血清中 ,5 0份血清RPR阳性 ,10例经抗梅毒治疗者血清RPR阴性 ;TPPA和TPHA试验 60份血清均为阳性。 [结论 ]RPR试验可作为梅毒的人群筛查、疗效观察、判愈、复发或再感染的检测指标 ;TPPA和TPHA试验主要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3.
梅毒的血清学诊断 ,近年来发展较快 ,因方法各异 ,目前各实验室还无法统一 ,对各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也持有不同的见解。为探讨各种血清学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我们对比检测了 5种梅毒血清试验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试验用血清来自本院临床诊断疑为梅毒的患者。另以献血员血清 10份作为阴性对照。方法采用5种血清学方法分别为 USR、RPR(试剂均由兰丹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RTUST(试剂由海荣盛生物试剂厂提供 )、TPHA、TP.PA(试剂均由日本富士公司提供 )。以上试验均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设阴、阳性对照。2 结果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最适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清反应(RPR)法对102例早期疑似梅毒患者、30例非梅毒患者分泌物、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TP)检测,比较4种检测法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102例早期疑似梅毒患者FQ-PCR检出92例检出率90.20%,TPHA检出86例检出率84.31%,TP-ELISA检出88例检出率86.27%,RPR检出70例检出率68.6%。30例非梅毒患者FQ-PCR检测全阴性,TPHA检出2例阳性,TP-ELISA检出1例,RPR检出6例阳性。结论:早期梅毒患者诊断首选FQ-PCR进行分泌物或溃疡创面渗出物检测TP-DNA,其次选用TPHA和TP-ELISA进行血清学检测,RPR在梅毒感染早期检出率较低,易出现漏检现象。  相似文献   

5.
外科患者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血清梅毒感染情况,为外科手术医生提供加强自我防护的依据。方法: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了术前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确诊。结果:6589例外科住院患者,RPR阳性者48例,阳性检出率为0.73%。结论:有条件的医院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常规的RPR检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梅毒血清学特异性诊断与非特异性诊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血清学诊断分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两大类,前者用苍白梅毒螺旋体作抗原,阳性结果说明患者现在或过去感染过梅毒螺旋体,常用的方法有TPHA、FTA-ABS。后者用心磷脂、卵磷脂、胆固醇为抗原,也称类脂反应原,阳性结果说明患者有可能感染了梅毒螺旋体,常用的试验有USR,RPR、TRUST。我们选用55例梅毒可疑患者用TPHA与TRUST进行比较分析,并发现一些特殊情况。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①55例标本中25例为本站性病门诊病人,18例为市中心血站献血员,9例为本站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者,3例为舟山卫生检疫局出国人员体检者。男性18例,女性36例,最大年龄43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7岁。  相似文献   

7.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1987年至1989年间,对出入境香港司机等体检,共检查了2万多人次,发现梅毒因USR阳性者40例作为实验样品。 1.2 试剂:USR试剂盒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TPHA试剂盒由日本进口。 1.3 方法:USR试验,操作步骤按USR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但振荡时间分别为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特异和特异性梅毒抗体血清学方法筛查效果,为采供血机构选择梅毒筛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同时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对48235份献血者血液标本做筛查试验,对检出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结果RPR法阳性率0.21%(103/48235);TP-ELISA法阳性率0.42%(202/48235),2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68,P〈0.01)。经TPPA法确认187份梅毒阳性血标本中RPR法检出阳性率为52.41%(98/187),TP-ELISA法检出阳性率为96.26%(180/187),2法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23,P〈0.01)。111份RPR法阴性、TP—ELISA法阳性血标本,经TPPA法确认为阳性89份;12份TP—ELISA法阴性、RPR法阳性血标本,经TPPA法确认为阳性7份。结论TP-ELISA法梅毒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RPR法,但两法均存在漏检、假阴性或假阳性现象,若同时采用特异和非特异性2种血清学方法进行献血者血液梅毒筛查,可有效减少梅毒经输血传播,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张武力 《职业与健康》2008,24(14):1413-1414
目的掌握怀柔区性病就诊者梅毒、艾滋病流行动态及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性病门诊就诊量较大的区第一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3家医院的性病门诊及妇科门诊设立监测哨点,主动开展性病就诊者监测工作。结果2005-2007年3年共监测性病就诊者810人,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监测出艾滋病(AIDS)患者1人,检出率0.12%;梅毒确诊试验抗体阳性检出126例,检出率15.6%;梅毒血清试验RPR阳性检出85例,梅毒现正感染检出率10.5%。结论性病就诊者是一组特殊的性活跃人群,是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也是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人群。提示有关部门今后应加强此类人群梅毒、艾滋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何龙英  史克咏  张培男 《职业与健康》2008,24(24):2693-2695
目的了解昆山市出入境人员HIV、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04—2007年昆山市出入境人员静脉血3.5 ml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进行HIV、梅毒抗体初筛,初筛阳性标本进一步确认。结果共检测18 150份出入境人员血清标本,检出性病16例,阳性率0.88‰;其中HIV阳性4例,阳性率0.22‰;梅毒阳性12例,阳性率0.66‰。结论昆山市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率略低于我国正常人群水平,梅毒感染率高于全国的水平,应加强对该类人员的监测、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京市性病门诊患者感染梅毒情况。方法:收集南京市性病门诊患者血液样本2255份,同时进行梅毒RPR和TPPA试验。结果:性病门诊患者3年来共有2255份,梅毒抗体阳性266份,阳性率为11.80%。男性平均阳性率为10.05%(134/1333),女性平均阳性率为14.32%(132/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梅毒患者中RPR阴性、TPPA为阳性占22.93%。结论:RPR阴性TPPA阳性的早期梅毒比例较大,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梅毒RPR、TRUST、TPHA、TPPA的试验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用临床常用的 4种梅毒筛查和确认试验 ,比较各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方法 ]用 RPR、 TRUST和 TPHA、 TPPA分别进行梅毒血清及梅毒质控样品的筛查和确认试验 ,应用 EL ISA检测 SL E血清的 ANA和抗ENA,对 SL E血清进行 RPR、 TRUST检测试验。 [结果 ]RPR、 TRUST、 TPHA、 TPPA对 72份梅毒血清分别检出6 8、 6 8、 71、 72份 ;对梅毒质控样品的检测灵敏度为 1∶ 8~ 1∶ 2 5 6 0 ;35份 SL E的 ANA、抗 ENA阳性率为 96 %、88% ,其 RRR、TRUST均阴性。 [结论 ]特异性梅毒螺旋体确认试验 TPHA、TPPA的灵敏度高于非特异性筛查试验RPR、TRUST,以 TPPA最灵敏。随着 RPR、TRUST质量的提高 ,其 SL E生物学假阳性已很低。  相似文献   

13.
梅毒血清初筛试验及其生物学假阳性反应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心磷脂的抗体,又称反应素。在体外用心磷脂(cardiolipin)作为抗原检测梅毒患者血清中的抗心磷脂的抗体,称为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即梅毒血清初筛试验。目前常用的梅毒血清初筛试验主要有性病研究实验室(VDRL)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甲苯胺红试验(TRUST)。由于它们所用的心磷脂抗原不是梅毒螺旋体本身或其菌体成分,所以也称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梅毒血清初筛试验检测梅毒敏感性高,但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可发生假阳性。梅毒治疗以后,梅毒血清…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掌握STD患者的感染现状,采取预防措施,我们对内蒙性病中心门诊的371名患者进行了STD的调查。1对象与方法1.1病例来源为1990~1994年期间在内蒙性病中心门诊就医的患者,共37豆名。1.2内容与方法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就诊者有无性乱史,是否患有性病及家庭中有无性病史。临床体格检查:除全身系统的体格检查外,着重于皮肤粘膜、淋巴结及泌尿生殖器的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检查方法按卫生部防疫司编的《性病防治手册》['j要求进行艾滋病酶联免疫试验(ELISA),淋菌涂片、培养及梅毒RPR、TPHA等相关检查。诊断及分组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梅毒的发生逐渐增多。我们于1993年3月起对本区个体与集体饮食业、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进行了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于下: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区14个街道有个体饮食店摊5018个、公共场所1088家。从业人员在检测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同份血清作梅毒血清学检测,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RPR)为筛查试验,如阳性,则将血清置低温冰箱保存。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TPHA)试剂作确证试验。RPR试剂盒购于上海科华。TPHA测定在全国性病研究中心完成(南京)所用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梅毒高危人群血清学试验在临床上的检测价值。方法对3395例梅毒高危人群,常规进行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阳性者再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间接血凝试验(TPHA)血清学试验确证。结果 RPR与ELIS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本组资料中,RPR阳性394例(11.6%),ELISA阳性808例(23.8%),TPPA阳性792例(23.3%),TPHA阳性780例(23.0%);TPHA阳性者,TPPA和ELISA检查同时阳性;ELISA试验共有17例假阳性,占2.1%;而RPR试验共有4例假阳性,占1.0%;有10例ELISA弱阳性标本,其中8例为TPPA和TPHA确证试验为阳性,而其他2例为确证试验阴性。结论 ELISA敏感性高于RPR,因此有条件时可用高质量的ELISA试剂进行筛查;对于ELISA弱阳性标本,应用TPPA和TPHA试剂确证,可进一步保证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7.
作者于1986年4月~1990年10月,从出入境人员16738份血清中,检出5份梅毒血清阳性。本文简述了筛选试验采用 RPR 较为理想,特异性确试用 TPHA,初选试验血清阳性滴度越高,梅毒血清阳性可能性越大.经青霉素治疗后,梅毒血清阳性滴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的相关因素,并分析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联合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对梅毒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2019年1—12月接诊做病毒筛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对患者进行梅毒抗体ELISA方法检测,筛选出结果呈阳性的726例患者进行TPPA检测及实施RPR测定血清滴度,将三种方法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阳性的762例血清标本中,TPPA(+)、RPR(+)者260例,TPPA(+)、RPR(-)者285例,TPPA(弱反应性)、RPR(-)者33例。TPPA阳性和弱反应性共578例,ELISA法与TPPA法的符合率为75.85%,假阳性率为24.15%(184/762)。结论 ELISA法联和TPPA、RPR方法同时对患者进行梅毒检测,可以避免产生假阳性现象,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保证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和有效治疗,同时便于观察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朱万展  奚敏芬  顾颖慧 《职业与健康》2011,27(21):2439-2440
目的比较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环状卡片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TP-ELISA)在梅毒血清学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0份娱乐场所女服务员血清标本同步采用RPR、TPPA、TP-ELISA3种方法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在800份血清标本中RPR阳性6例,TPPA阳性22例,TP-ELISA阳性24例,且TP-PA与TP-ELISA相关性较高。结论 TP-ELISA可作为梅毒血清学筛查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赵秋云 《现代保健》2011,(12):115-116
目的评价两种梅毒疵清学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份梅毒阳性标本和32份梅毒阴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进行检测。结果TPPA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RPR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100%。TPPA与RPR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P〈0.01)。结论用RPR法检测梅毒易造成假阴性而漏检,建议实验室用TPPA法检测以提高梅毒的阳性率,避免漏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