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美莲  严卫国 《安徽医学》2015,36(7):819-820
目的:探讨12导动态心电图在病窦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40例病窦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动态心电图结果。结果观察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24 h平均心率和24 h总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及慢快综合征等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动态心电图可全面观察患者心律和心率变化,显著提高心律失常检出率,是早期诊断病窦综合征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聂红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203-20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病窦综合征(SSS)的价值.方法:动态心电图仪采用美高仪公司Holter 7.0型,采用体表心电图检查手段对诊断SSS作一初步评估.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显著窦性心动过缓65例,占59.20%;其中,检出SSS 36例,占32.8%;发现窦性静止14例,窦房阻滞9例,交接性逸搏及交接性逸搏心律16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6例及房室传导阻滞11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既简便又可行的检查手段.对于诊治SSS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病窦综合征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确诊为病窦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86例Holter监测有78例为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并不齐,窦性停搏46例,窦房传导阻滞36例,房性早搏伴短阵房速62例,室性早搏47例,交界性逸搏及心律59例,房性逸搏及心律16例,房颤及一过性房颤13例,室性逸搏12例,一过性心房扑动6例。最长的R-R间距1.6~2.0s24例,2.1~3.0s27例,3.1~4.0s22例,4.1~5.0s9例,5.0~6.0s4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检测方法,尤其适于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窦综合征患者,而且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并能对照生活日志查出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给患者提供早期治疗的机会,降低其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2.心电图改变:例1于1986年12月9日上午11:30呈CRBB CLAH Ⅰ°~Ⅱ°2:1LPH;同日下午2:30呈CRBB CLAH Ⅰ°LPH;同日下午5:30为完全房分离(三束支阻滞) 右室上部逸搏心律。1987年1月15日,呈正常心电图。例2于1988年10月12日示Ⅰ°LBBB;12月7日示Ⅱ°Ⅱ型RBB CLAHⅠ°重型~Ⅱ°Ⅱ型3:2LAH;12月14日凌晨2:25时示CAVBB 室性停搏,2:30经复苏术后为缓慢多源性室性逸搏心律。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呈不完全房室分离加速室性逸搏心律,部分窦性下传呈LBB,进而恢复窦性心律 LBB。例3于1988年11月3日,呈CAVBB 右室高位逸搏心律(Ⅰ°RBB Ⅰ°LPH)。同年11月16日,恢复正常心电图。例4心电图变化,于1988年10月6日下午3:30呈Ⅲ°窦房传导阻滞 缓慢房室性逸搏心律 Ⅰ°RBB CLAP Ⅰ°LPH 左室高位频发室早,有连发,次日下午4时,呈窦性心律 低位偶发室早。3.拟诊病因;例1和例3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例2为慢性病毒性心肌炎,例4为原为性心肌病扩张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病窦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2例病窦综合征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DCG诊断为:I型:严重持续性窦缓19例,平均心率<50次/min,占30.7%;I :型窦缓伴窦停,窦房传导阻23例,点37.19%,其中窦停共63次,停搏间期为2-3秒,窦房阴滞21次;III型:慢-快综合征9例,占14.5%,其中合并房性心动过速6例,交界心动过迟3例;IV型:双结病变11例,占17.7%.交界性逸搏>2秒者6例,交界性停止3例,交界性逸搏心率<35次/min,者14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病窦综合征的无创、简单可靠的检测方法,尤其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窦综合征患者,能明显稳定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于诊治病窦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系指由于窦房结病变导致冲动形成或传导障碍、心搏出量减少、心脑血灌注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心电图和以心脑缺血为主的临床表现。现将我院1976年5月~1979年5月住院诊治的10例报道如下。诊断依据及分型具备下列一项或一项以上可诊为本病。 1.Ⅰ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50次/分,且窦房结功能激发试验证实窦房结功能低下者。 2.Ⅱ型: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伴有或无房室交界处心律或逸搏,且排除药物所致者。 3.Ⅲ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综合征(窦性过缓或停搏或窦房阻滞后,随之发生室上性  相似文献   

7.
病窦综合征,早期症状不典型,病理发现窦房结周围有弥漫性变,故认为与血管硬化或闭塞炎症引起电生理异常所致。近年我院共收治38例,男23例,女15例,39岁以下10例,40岁以上28例。病程长达12年,1~2年者14例。症状有胸闷,头晕、心慌、乏力、昏厥(11例)。发现为心肌类12例,冠心病10例,高血压4例,心肌病3例,病因不明9例。心电图示心动过缓伴或不伴早搏13例,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交界心律或逸搏15例,心动过缓伴阵发性  相似文献   

8.
人工心脏起搏器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但技术条件及设备条件要求较高 ,我省县级医院能独立开展此项工作者甚少。 1998年 12月至 1999年 9月 ,我院共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见表 1。表 1  5例安置永久起搏器患者的情况例号性别年龄 临床诊断心电图发现 安置时间起搏器型号例 1男 6 7冠心病、病窦综合征、昏厥、阿斯综合征严重窦缓、快速房颤、多型室速 PSV T( 16 6~ 172次 /分 )、交界区逸搏、窦性停博 ( 9~ 14秒 )4天 Prem ier730 1例 2女 2 7扩张型心肌病、病窦综合征、昏厥交界区逸搏心律 ( 3…  相似文献   

9.
30例病例均为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经我院确诊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对其心电图改变类型整理分析,发现单纯性持续性严重窦性心动过缓8例,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7例,慢快综合征8例,有1例仅表现为交界性逸搏心律无窦性P波,可能为窦性停搏或高度窦房传导阻滞所致,有4例表现为双结病变,其中2例为窦性心动过缓伴Ⅱ°~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为Ⅱ°窦房阻滞伴Ⅰ°房室传导阻滞,1例为窦性心动过缓伴严重窦性停搏,其时间大于3s,且在长间歇中无逸搏出现。讨论 SSS是一组严重的缓慢性心…  相似文献   

10.
熊艳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85-1885
逸搏与逸搏心律属被动性异位心律,延迟与主导节律发生,是心脏重要的代偿功能之一,其特征在诸多心电图等著作中均以固定逸搏前周期及固有频率为主,但在动态心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后,发现此类心律特征与之不同,现将我院动态心电图检出的逸搏及逸搏心律40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54例病窦综合征患者及32例正常人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病窦综合征动态心电图显示:(1)24h总心率减少,(2)醒时最高及最低心率减慢,(3)睡时最高及最低心率减慢,(4)24h平均心率下降,(5)24h平均窦性心率下降,(6)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停搏>2秒、Ⅱ°窦房阻滞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及交界性逸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家族性窦房结病很罕见,国内外报导例数极少。我们遇到同家族2例患者(父子)属于家族性窦房结病。心电图有明显窦缓及窦房结功能不全的表现:严重窦缓,交界区逸搏心律,Ⅱ~0窦房阻滞等、阿托品试验均为阳性。均表现为头晕,心悸等。本病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有人认为与先天性某种酶的缺乏有关,而属隐性遗传,有人认为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等。本病治疗上与一般病窦综合征相同,但因根据不同的心律失常,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或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等。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患儿,女,9个月,因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来院检查,听诊心率缓慢,遂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表现为:P波和QRS波无关,可见房室分离,心房率109-125次/min,心室率38次/min,故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交界区逸搏心律,完全性房室分离,左心室高电压,完全性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14.
1912年Cohn和Lewis首先报道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心脏暂时停搏和阿斯综合征发作的病例。1954年Short将快慢交替的心律失常归为一种特殊症群,但未引起足够重视,一般仍以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作为引起阿斯综合征的主因。1966年颜、陶等氏分析了5例快慢交替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与临床表现,其中2例有阿斯综合征的频繁发作;认为本病的基本心律为高度窦性心动过缓,常件有窦性静止或窦房阻滞,是窦房结功能衰竭引起,故称之为窦房结功能衰竭。本症具有以下特征:(1)经常出现缓慢的交界区性或结下逸搏,并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或伴发室上性(少数为室性)心动过速;(2)神经因素可触发心律的改变;(3)病因往往不明,病程长,心功能影响少,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而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少见,可引起晕厥、栓塞及阿斯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心室率低于30次/分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常出现黑朦,昏厥,抽搐或休克等急性心排血量锐减症状.本文报告一例慢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极缓慢室性逸搏心律,心室率仅12~14次/分,且持续6小时以上,而临床却未出现明显血液动力学紊乱.  相似文献   

16.
常锦梅  叶生明  王娇  杨丽娜  李慧 《吉林医学》2010,31(13):1855-1856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在诊断病窦综合征(SSS)的价值。方法;动态心电图仪采用美国记忆公司Holter7.0MARSPC型,采用体表心电图检查手段对诊断SSS作一初步评估。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显著窦性心动过缓33例,占50%;其中,检出SSS17例,占33%;发现窦性静止7例,窦房阻滞5例,交界性逸搏心律8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3例(6%),房室传导阻滞5例。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既简便又可行的检查手段,记录时间长可检出更多的窦房结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各种心律失常,对于诊治SSS具有独特优势,且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度AVB)中,室性逸搏心律RR间距不等可见于多种原因。如室性逸搏伴有外出阻滞、室性逸搏自身不稳定、或室性逸搏伴室性早搏、室性逸搏伴暂时性心室停搏以及多源性室性逸搏心律(或称“心室内游走性心律、室性竞争心律)等。本文报告1例多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分析1200例患者24小时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资料.结果:房性早搏发生率名列第1位(81%),室性早搏发生率60 41%,短阵房性心动过速42 25%,心房颤动发生率8 08%,交接性心律和交接性逸搏心律发生率分别为6 4%、19 67%,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逸搏心律发生率分别为2 6%、2 9%,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为3 92%、5 83%,心脏停搏1 41%,老年人在各类心律失常中发生率居首位.结论:通过对1200例心律失常患者其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诊断显示,房性早搏发生率高于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又高于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9.
病窦综合征的特征是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 ,窦房阻滞 ,窦性停搏 ,间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或阵发性房颤 ,房扑 ,交界性逸搏。引起头晕及晕厥。临床上也称为慢 -快综合征。动态心电图(Holter)对监测病窦综合征来说 ,是当今最为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现将近年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 36例确定病窦综合征患者加以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中男性 11例 ,女性 2 5例 ,平均年龄 (5 8.9± 16 .8)岁。其中冠心病 2 0例 (5 5 .5 % ) ,高血压心脏病 6例 (16 .6 % ) ,心肌病 5例 (13.8% ) ,心肌炎 2例 (5 .5% ) ,特发性 3例 (8.3% )。晕厥史 …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自1974~1981年收治19例缓慢心率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起搏器治疗的情况。其中患冠心病7例,患过急性心肌炎4例,原因不明8例。按心律失常分两组,Ⅰ组快速心律失常为阵发性房速、房颤8例,缓慢心律主要为窦房阻滞、窦性静止。Ⅱ组心律失常为室速共11例,缓慢心律主要为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经起搏治疗后缓慢心律均得到控制,Ⅱ组中有2例因室速未能控制而死亡。最后作者等结合文献探讨了缓慢心率并发快速心律失常产生的机制以及应用起搏治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