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庆市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HFMD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所市级医院和2所县级医院作为哨点,采用《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表》调查2013年因HFMD入院的患儿家长(看护时间最长的家长)HFMD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同期因其他疾病其他患儿作为对照组用相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收集409份HFMD家长有效问卷,423份非HFMD家长问卷;样本总知晓率40.6%,非HFMD家长总知晓率(44.2%)高于HFMD家长(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0,P=0.019);看护人知晓率和平均分父母(46.9%,6.9±2.1)高于祖辈(29.7%,4.7±1.6)(χ2=24.347,P0.01;t=9.564,P0.01),女性(43.3%,6.7±1.9)高于男性(33.2%,5.0±2.0)(χ2=6.746,P=0.006;t=4.870,P=0.011),城市户口(54.9%,7.2±2.4)高于农村户口(30.8%,4.7±1.6)(χ2=48.110,P0.01;t=14.589,P0.01)。结论重庆地区家长HFMD知识知晓率不高;城市户口、父母作为看护人和女性是HFMD知识知晓率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采取目标性监测与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非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效果。方法 2015年4季度对该院临床科室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基线调查(干预前),查找导致患者发生CAUTI的危险因素,2016年开始制定目标性监测方案及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CAUTI发病率。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手卫生的依从率由2015年4季度的78.51%提高至2016年3季度的92.99%和2016年4季度的90.73%(χ~2值分别为7.342、3.998,均P0.05),患者导尿系统处置正确率由2015年4季度的72.83%提高至2016年4度的95.44%(χ~2=30.267,P0.05)。共监测12 067例留置导尿管患者,CAUTI发病率由2015年4季度(干预前)的1.03‰(24/23 313)下降至2016年4季度(干预后)的0.53‰(14/26 59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6,P=0.042)。结论通过目标性监测,提升留置导尿管患者导尿系统相关的环节质量,能有效降低非重症监护病房患者CAUTI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旨在把控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2月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1 135例,其中感染95例;观察两类患儿体质量、胎龄、分娩方式、羊水污染、静脉营养及机械通气、平均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以及标本来源、采集、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医院感染因素、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等特点,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结果 95例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者,肺部感染率71.58%,高于血液、口腔、皮肤、结膜和尿路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6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检出率63.24%,高于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于其他病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对应项比较,体质量(≤1500g)、胎龄(≤30周)、新生儿窒息、静脉营养、机械通气、抗菌药物应用时间(>7d)、侵入性操作频率(>3次)和住院时间(>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因素均是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筛查高危因素,有助于掌握医院流行病学资料,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预防对策,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率。  相似文献   

4.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于2007年1-6月进入SICU,对入住〉2 d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及入住时间等目标性监测,患者转出后随访2 d。结果监测患者341例,发生医院感染率19.65%;呼吸道感染68.66%,泌尿道感染19.40%;〈60岁医院感染率10.16%,〉60岁医院感染率4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0,P〈0.01);住院5~10 d医院感染率48.65%,〉10 d医院感染率100.00%,两组比较(χ^2=58.60,P〈0.01)。结论对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入住SICU时间较长、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应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医院感染连续性目标性监测,探索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对2009-2012年在ICU住院超过48 h的628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2009年为回顾性调查,后三年为前瞻性调查。结果实施前瞻性目标性监测后,ICU感染率由2009年87.79‰显著降低到2010年40.34‰(χ2=13.70,P0.01),由2011年37.82‰显著下降到2012年22.77‰(χ2=7.73,P0.01);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率由2009年61.92‰下降到2010年36.33‰、2011年24.18‰和2012年14.94‰;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由2009年8.77‰下降到2010年4.48‰、2011年5.51‰、2012年2.9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分别由2009年8.79‰下降到2010年7.42‰、2011年6.31‰、2012年2.56‰。结论通过连续性目标性监测评价管理措施的效果并持续改进,可有效地控制ICU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VAP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2月该医院ICU使用有创呼吸机48 h的患者进行监测,分析其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监测期间共有483例患者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且使用48 h,其中76例发生VAP,VAP发病率为15.73%;使用呼吸机总日数为5 347 d,VAP发病率为14.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及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患者VAP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χ2=9.838,P0.01);年龄在41~70岁的患者VAP发病率最高(χ2=10.242,P0.01),其次为≥71岁患者;住院时间越长的患者相应VAP发病率越高(χ2=59.533,P0.01);人工气道留置时间越长的患者相应VAP发病率越高(χ2=74.215,P0.01)。结论该医院ICU VAP发病率较高,且男性、年龄在41~70岁、住院时间长、人工气道留置时间长的患者VAP感染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医院ICU呼吸道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01/06入住四川省人民医院SICU 2 d(48 h)以上的341个患者进行呼吸道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67例(19.65%);其中呼吸道医院感染46例,占院感病例68.66%;呼吸道医院感染者中<60岁患者18例(7.03%),≥60岁28例(32.94%);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治疗、留置胃管与呼吸道医院感染有直接关系(P<0.01);入住SICU时间>10 d与入住510 d、<4 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结论 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ICU的入住时间是降低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参与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的医院和疾控机构工作人员对监测工作的知识、态度与行为现况,为提高监测工作质量及今后开展类似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上海市和江苏省9家监测试点医院和1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124名监测工作人员中,对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的知晓率为61%,不同地区工作人员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P=0.004);对整个监测工作的认同率为59%;63人自觉开展监测工作,行动率为51%。接受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对监测工作的知晓率、认同率和行动率均高于未接受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分别χ2=23.27,P0.001;χ2=15.86,P0.001;χ2=10.96,P=0.001);接受过督导的工作人员对监测工作的认同率和行动率高于未接受过督导的工作人员(分别χ2=18.95,P0.001;χ2=6.35,P=0.012)。结论严重临床异常病例/事件监测医院和疾控机构工作人员对监测工作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有待改善和提高,培训和督导可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实施干预提高上海市青浦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使工作人员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护老年人身心健康。方法 按等级随机选择规模和卫生条件相近6所养老机构,分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干预组采取安装消毒设备、定期开展培训、宣传及现场技术指导等干预措施,在实施干预前、后对110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10名工作人员中个人防护使用知识知晓率最高(80.91%),消毒隔离知识知晓率最低(31.82%)。两组在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及文化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工作人员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9,P0.05);干预组工作人员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后(78.44%)显著高于干预前(4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61,P0.01);干预后干预组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78.44%)显著高于对照组(5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人员干预后对餐具消毒、洗手、消毒隔离及食品卫生等卫生知识知晓率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上海市青浦区养老机构内工作人员对洗手和餐饮具消毒等相关卫生防病知识缺乏,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性干预措施,能提高工作人员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的有效模式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重庆市石柱县20家基层医院的30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培训前后,感染管理人员的专职率分别为64.0%(16/25)和88.0%(2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基础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55.0%(11/20)和85.0%(17/20);对"感染管理作用"的知晓率为60.0%(12/20)和95.0%(19/20);对"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为45.0%(9/20)和85.0%(17/20);对"医院应该加强感控人员素质培养"的知晓率为70.0%(14/20)和100.0%(20/20)。培训前后,医院领导各项感染管理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医师感染管理知识考核成绩分别为(63.25±2.31)分和(78.24±3.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感染管理知识考核成绩分别为(62.10±2.01)分和(76.45±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技人员感染管理知识考核成绩分别为(55.25±1.65)分和(79.05±3.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立体化的培训模式在基层医院开展感染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效果明显,值得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