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我国听力康复教育和培训的现状和需求 近20年来,我国听力学以及相关的听力康复服务逐步开展起来。其中听力康复教育和培训工作从无到有.从短期学习到正规硕士、本科及专科教育、从零散到系统,取得了较大成绩,涵盖了残联系统、医院系统和经销商系统的耳鼻喉科医生、技师、语训老师和助听器验配人员,逐步形成了一支近万人的听力康复服务专业人员队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蓬勃发展的人工耳蜗技术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等防聋治聋工作的崛起,听力学这个名词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听力学相关技术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和千千万万大众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承载着培养听力学专门人才的听力学教育项目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听力学教育的本质是为社会培养专业的听力学工作者,从而为广大有听力服务需求的群众提供专业化的帮助。从大的范围讲,听力服务可涵盖世界人口的全部和全过程,人类从呱呱坠地到衰老离去,每时每刻都在与外界接触,这一切离不开我们特有的感觉器官以及人类特有的听觉言语沟通;具体来讲,听力学服务更体现在对听力障碍者的服务中。我国有听力言语残疾人口2780万,其中多数人可通过有效的听力学技术和服务重返主流社会[1]。然而我国听力学专业人才屈指可数,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制约了广大群众受益于听力学服务的程度,也严重阻碍了听力学行业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开展正规的听力学工作和培养大批从事于听力学工作的专业人才势在必行,发展听力学事业要从教育抓起[1]。  相似文献   

3.
1背景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听力残疾人口为278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3.5%。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听力学教育水平还很落后,有关工作常由耳鼻咽喉科医师及未经正规培训的技术人员担任。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引进了大量的听力诊断及助听设备,可由于听力学专业人员的缺乏,  相似文献   

4.
我国听力学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 5 0年来我国听力学的发展历程及其涉及的研究领域。从《耳科学》问世到《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的创办 ,从听力学教育的开始到临床医学 7年制听力学专业硕士的招生 ,噪声性聋、药物中毒性耳聋、遗传性聋和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都标志着我国听力学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听力学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耳聋基因的基础研究、新生儿听力筛查以及人工耳蜗的研究 ,已跻身于世界研究行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仍面临诸多挑战,听力学专业人才匮乏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作为全国听力语言康复专业技术资源中心,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通过学历教育、认证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全国听力语言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听力语言康复系统的听力学教育仍面临着供需矛盾突出、专业人才欠缺、系统培训能力弱、从业人员管理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需要从推进教育-从业一体化建设、分层次培养专业人员、完善课程设计、培养听力学学科骨干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开始出现听力学研究的萌芽,到90年代发展成熟可以与国际接轨,历经了近一个世纪,我国听力学以独特的方式发展进步着.近10年来,我国听力学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也带动了听力康复、教育和预防等相关专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2780万听力残疾人士,我们为之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听力学人才可以说少之又少。美国有10000多名听力学家,而我国受过正规听力学教育的人士可能不足千人。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大形势下,人类对听力保障和改善的需求日  相似文献   

8.
我国听力学教育已经发展近二十年,教育部已经将“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在听力学教育日趋规范化的今天,如何能够更优化的设置听力学的办学模式,更快更多的培养听力学专业人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与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4年中国听力沦坛”将于2014年11月13~14日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旨在搭建国内外专家交流平台,深入探讨国内外听力学教育学科体系,推进我国听力学教育学科的快速发展。论坛将就以下内容进行研讨:国内外听力学教育课程体系及内容;国内外听力学教育模式,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听力学现代教育技术等。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力残疾儿童13.7万[1].听力学是为听障人群提供服务的重要技术支持,虽然近些年听力学在我国发展很快,但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听力师极度缺乏,听力学人员结构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听力语言康复事业的发展,听力学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本文主要对我国听力学近30年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分析了我国听力学人才匮乏和听力学教育薄弱的现状,探讨如何更好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听力学教育模式,培养复合型高技术听力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Internet在听力学的具体应用可归纳二大类:一、阅读检索文献功能1-阅读听力学和听力学杂志电子版文献,能免费订阅,阅读全世界听力学专业杂志的摘要或原文。2-全球性图书馆,最常见的有美国国立图书馆和英国RNID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听力学和言语学文献。3-文献检索,著名的有Medtine。4-查寻听力学网址。5-阅读全球听力学专业会议简讯,国际会议网上介绍。二、交流信息功能通过电子邮件,听力学新闻讨论组,与世界各国听力学专家交流,应用Internet进行远程医学会诊,完成继续教育或学位教育。例如最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听力学和言语-语言病理学教育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技术的发展,现在大多数听障人士可以通过医疗、听力学干预和康复回归有声世界,从而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面对中国庞大的听力障碍人群.加快培养听力康复专业人才.促进该行业的正规化、系统化,是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主要讲述中国听力学和言语-语言病理学专业教育的现状,并与美国听力学和言语-语言病理学专业教育进行对比,对中国的听力康复教育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刘瑞华教授将听力学引入我国。随后的五十年间,各种听力学的著作陆续出版,致聋原因的调查研究也相继在全国各地展开,听力学检测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及各种听力学相关机构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近十年更是有了巨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国外听力学教育现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听力学是一门研究生理、病理状态下听觉功能及听力障碍康复的科学,涉及耳科学、声学、生理学、病理学、心理学、康复学、儿科学及教育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因为它是一门独立而又年轻的学科,所以听力学教育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目前国际上的听力学教育发展参差不齐,主要包括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和继续教育,在有些国家还有专科教育.本文主要简介国外听力学教育及听力学家资质认定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我国助听器验配师体系要求出发,探讨了听力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挑战,总结了近年来在听力学教学中取得的经验,指出我国听力学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与助听器验配师职业体系相互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听力学专家的主要任务是采用先进的手段为听障患者提供临床检测、诊断、治疗、康复、教育和预防等服务,由于听力学家经过系统教育和严格临床培训,能为听障人士提供一系列专业服务,在对听力损失及相关交流能力障碍的预防、鉴定和康复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听力学家的教育和专业背景,能够在各种特殊行业胜任不同的重要职务,为特殊教育、工业听力保护、多残康复甚至大众娱乐等行业提供专业服务。在国外,尤其在北美,听力学专家除了必须学习许多临床技术外,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知识便是学会如何配合特殊教育专家开展有效的听障儿…  相似文献   

18.
听力学是一门专业特点很强的交叉学科,对听觉基础理论、电声学专科检查和设备操作都有较高要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听力学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习基地,本文以听力学本科生教学为中心,结合学科特色、理论授课和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将基于问题教学法和基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入听力学听觉电生理课程教学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1前言 2011年,美国听力学学会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一次关于听力学服务和教育的调查[1],13个参与国家代表了全球不同经济发达水平和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的主要区域,如听力学发达的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听力学尚在起步阶段的尼日利亚、博茨瓦纳和印度等国家。中国没有参加此次调查。虽然这些国家在听力学发展方面相当不平衡,具体实践也各有不同,但该调查得出的5项共识却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譬如加强对于听力损失的认识和宣传,提高听力学作为一门特殊专业的地位等,其中尤其强调提高听力学教育标准和服务质量,并倡导在全球范围内尽快改善听力学教育水平,从而提供高质量的听力学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为了促进中国听力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两年的筹备,中国听力学网站(www.chineseaudiology.com/www.tinglixue.com)将在近期推出。中国听力学网站既是中国听力学和国际接轨的桥梁,也是国外了解中国听力学发展的窗口,更是国内公众获取听力学知识和技术的综合性资源网站。本网站将与国内外相关的著名网站联盟,并将于听力学出版机构、专业学会、媒体合作,在第一时间里将全球最新的学术和行业信息介绍给读者。中国听力学网站将开设学术园地、公众服务、专家访谈、行业动态、听力学资源库等丰富多彩的栏目,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