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使用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替代右美托咪定负荷量进行镇静治疗方案帮助降低低血压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ICU中不耐受经口气管插管,需镇痛镇静治疗的患者47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地佐辛+右美托咪定组(23例)和右美托咪定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达到理想镇静状态(Ramsay评分4分、Riker评分4分)时间,10min后需增加负荷量方能达到理想镇静状态患者比例及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结果:咪达唑仑+地佐辛+右美托咪定组较右美托咪定组更快达到理想镇静状态。两组患者10min后需增加负荷量方能达到理想镇静状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咪达唑仑+地佐辛+右美托咪定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较右美托咪定组降低。结论: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替代右美托咪定负荷量方案能更快达到理想镇静状态有效降低了低血压发生率,可供临床医师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静、镇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该院重症病房接受治疗的需使用镇静、镇痛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43例。右美托咪定组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静、镇痛进行治疗,咪达唑仑组使用咪达唑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静、镇痛进行治疗。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唤醒时间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顺行性遗忘及呼吸频率下降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但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但能引起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及顺行性遗忘等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铭辉 《海峡药学》2016,(9):100-102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43)和咪达唑仑组(n=43),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芬太尼持续泵入,在此基础上,咪达唑仑组以咪达唑仑0.08~0.10μg/( kg· h)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组以0.2~0.6μg/( kg· h)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观察两组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的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达到镇静效果时间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苏醒时间也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低血压、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及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为2.3%,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的18.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治疗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好,芬太尼用量低,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危重病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7月入院治疗的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g/kg,之后以0.2~0.7 g/(kg·h)静脉维持。咪达唑仑组:静脉推注负荷剂量0.05 mg/kg,之后以0.02~0.08 mg/(kg·h)静脉维持。分别记录比较两组满意镇静评分、镇痛评分、镇静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较咪达唑仑组苏醒时间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都是有效、安全的镇静药物,但用药要严格把握指征,注意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50例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芬太尼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0.2~0.6μg/(kg·h)持续泵入。咪达唑仑组采用0.08~0.10 mg/(kg·h)咪达唑仑持续泵入。采用Ramsay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镇静效果进行分级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芬太尼用量、达到理想镇静所需的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镇静期间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的变化及其他不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镇静满意率为97.33%,咪达唑仑组镇静满意率为96.00%,两组镇静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达到理想镇静所需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平均动脉压下降、SpO2下降及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右美托咪定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治疗,镇静效果满意,可以达到理想镇静时间及易唤醒时间短,谵妄发生率低,可减少芬太尼用量,而且对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ICU镇静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急诊脑外科气管插管后患者镇静的效果、安全性,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将60例急诊脑外科气管插管后需镇静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30例,咪达唑仑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镇静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均较镇静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镇静后血氧饱和度(SPO2)较镇静前显著提高,咪达唑仑组患者镇静后SPO2在90min、120min较镇静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脑电双频指数(BIS)均较镇静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镇静起效快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镇静后10min、30min咪达唑仑组较右美托咪定组呼吸频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镇静后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咪达唑仑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均可用于脑外科患者气管插管后的镇静,但前者起效更快,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孔颖 《安徽医药》2013,(7):1257-1258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60例在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镇静,观察镇静后两组的Ramsay评分,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停药后唤醒时间,比较两组呼吸频率下降、心动过缓、低血压、谵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Ramsay评分在2~4分的多于对照组,停药后唤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更高,但呼吸频率下降及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良好,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陆洋  沈浩亮  王林华  崔晓莉  张彬  赵宏胜 《医药导报》2012,31(12):1573-1577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在无创通气镇静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无创通气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1.0μg.kg-1.h-1,10 min,维持量0.2~0.7μg.kg-1.h-1;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负荷量0.05 mg.kg-1,维持量0.03~0.20 mg.kg-1.h-1;未镇静组未给镇静药。比较3组患者气管插管率、辅助通气时间及留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谵妄发生率等。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气管插管率10%,辅助通气时间(3.7±1.2)d,谵妄发生率12.3%,均较咪达唑仑组降低(均P<0.05),两组留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未镇静组(P<0.05)。结论适当镇静可以提高无创通气成功率,右美托咪定较咪达唑仑安全、不良反应小,更适合无创通气时的镇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盐酸右美托咪定为基础的镇静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40例需机械通气的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A组)和盐酸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组(B组),每组20例。记录镇静前的APACHEⅡ评分、Ramsay评分和PaO2/FiO2指标。记录镇静中4h、6h和12h的心率、血压和呼吸。镇静达12h时停止药物输注,每30min评估1次镇静深度,记录恢复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镇静满意程度。结果 90%患者单独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就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如果联合使用咪达唑仑也只需要很低的剂量。比较咪达唑仑用量、调整泵速至镇静满意时间和恢复时间,B组均明显少于A组(P〈0.05);B组的镇静满意程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的患者以盐酸右美托咪定为基础的镇静能提高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需机械通气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需要机械通气及持续镇静治疗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咪达唑仑组予咪达唑仑负荷量0.06 mg·kg-1,维持量0.04~0.2 mg·kg-1·h-1;右美托咪定组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1,维持量0.2~0.7μg·kg-1·h-1。均静脉泵入,维持Ramsay镇静评分2~4分。检测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24、48 h的白细胞计数(WB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肌酐(C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24、48 h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血管黏附分子1(VCAM-1)、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水平。结果用药后24 h,右美托咪定组患者ALT和hs-CRP水平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用药后48 h,右美托咪定组ALT、WBC、CK-MB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P<0.01)。用药后24 h,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血清HMGB-1和NF-κB水平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用药后48 h,右美托咪定组血清HMGB-1、VCAM-1和NF-κB水平均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P<0.01)。结论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可一定程度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与分析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作为麻醉前用药的镇静效果及对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及咪达唑仑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OAA/S评分与AVA/SAI评分及在用药前后对水果图片的记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10 min的OAA/S、AVA/SAI评分明显低于用药前5 min,右美托咪定组用药10 min的OAA/S评分明显优于用药前(P〈0.05)。右美托咪定组对香蕉图片的记忆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具有同样良好的镇静作用,且前者对于记忆功能的影响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术后机械通气老年患者镇静中的作用。方法将需要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并需要镇静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30例。右美托咪定组经静脉泵入负荷剂量(1μg/kg)后以0.4μg/(kg.h)维持。咪达唑仑组经静脉泵入负荷剂量(0.06mg/kg)后以0.05μg/(kg.h)维持,比较两组镇静达到满意程度的时间和唤醒时间,及给药4h后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给药后均能达到镇静效果,右美托咪定组达镇静目标时间和唤醒时间均短于咪达唑仑组,分别P<0.05和P<0.01。给药4h后,在改善人机对抗方面,二者均可使氧分压上升、二氧化碳分压下降,但右美托咪定组优于咪达唑仑组(P<0.01);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二者均可导致心率及血压下降,然而右美托咪定组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更为显著(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能较快达到镇静目标和被唤醒,在改善人机对抗方面优于咪达唑仑,但在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大。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合理选择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对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影响。方法:A组、B组各纳入患者47例,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后,分别应用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镇定,对比相关指标。结果:B组T1、T2、T3、平均Riker评分高于A组,A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低于B组,12h总尿量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对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镇静效果更理想,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曹利军  江涛  李惠  尹路 《安徽医药》2013,34(6):704-70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苏醒期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右美托咪定组(20例)和咪达唑仑组(20例)镇静。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给药前、给药后、吸痰拔管时、拔管后5 min、拔管后30 min的心率、血压,拔管时间、谵妄例数。结果通过调整药物剂量使2组患者Ramsay评分在2~4分,右美托咪定组拔管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咪达唑仑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组;2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唑咪定组有2例出现血压下降(血压<70 mmHg)、2例出现心动过缓,咪达仑组有1例出现血压下降,1例出现心动过缓。结论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麻醉苏醒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拔管早、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手术效果的早期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机械通气中的临床镇静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需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照组应用咪达唑仑镇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Ramsay镇静评分方面和患者呼吸机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谵妄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Ramsay镇静评分优于对照组;在呼吸机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谵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比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呼吸动力学及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5月接受老年妇科肿瘤开腹手术患者140例,采用单双数法分为咪达唑仑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各70例.咪达唑仑组在基础麻醉上予50mg/100ml咪达唑仑稀释液,以0.1mg·kg-1·h-1持续泵入;右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正颌外科术后留置气管插管患者镇静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正颌外科术后入ICU留置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1)·h~(-1)微泵静注,调整范围0.2~0.7μg·kg~(-1)·h~(-1);咪达唑仑组予咪达唑仑0.1 mg·kg~(-1)·h~(-1)微泵静注,调整范围0.05~0.2 mg·kg~(-1)·h~(-1)。采用Ramsay镇静深度评分系统,以Ramsay评分2~4分级为镇静目标,进行注射剂量的调整。记录用药前,用药后1、2、3、4、6、8、12、16 h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用药后均可获得满意的镇静效果,Ramsay评分维持在2~4分级,良好耐受气管插管。2组用药前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心率和血压均有所下降,右美托咪定组各时点心率均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用药后1、2、3、4 h MAP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2组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0.05)。右美托咪定组需剂量调整的次数(2例1次)较咪达唑仑组(3例1次,4例2次)低。右美托咪定组发生2例心动过缓,予以阿托品治疗好转,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0.4μg·kg~(-1)·h~(-1)可安全用于ICU正颌外科术后留置气管插管患者的镇静,剂量调整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外科手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患者64例,分成实验组(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和对照组(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每组32例.结果:两组手术中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两组间差异不大;实验组手术后睁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配合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而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出现恶心呕吐现象的概率明显与对照组不同(P<0.05),但出现冷战的概率几乎一致,两组均没有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对于小儿静脉麻醉的效果优于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患者镇静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需要镇静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30例)和咪达唑仑组(30例)。调整药物剂量使Ramsay评分控制在3~4分,分别记录镇静起效的时间、停用镇静药物后苏醒时间、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留住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咪达唑仑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起效迅速,唤醒所需时间短,谵妄发生率低,治疗剂量内不诱发临床意义的呼吸抑制。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留住时间,血流动力学影响发生率相似。结论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病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静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对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复合组,各50例。其中,咪达唑仑组患者静脉泵入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复合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的镇痛方案;采用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RASS)评估镇静效果,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法(CPOT)评估镇痛效果,同时比较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复合组患者的镇痛起效时间分别为(32.9±8.6)、(31.2±7.3)、(23.6±5.5) s,复合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低于其余两组(P<0.05);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复合组患者的唤醒时间分别为(6.8±2.2)、(3.7±1.4)及(3.5±0.9) min,咪达唑仑组患者唤醒时间长于其余两组(P<0.05)。复合组平均RASS评分小于右美托咪定组,大于咪达唑仑组;复合组CPOT评分小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和复合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率为24%、8%和6%,复合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对机械通气患者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