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Ca组)共25例,另选择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COPD组)25例作为对比研究.入院后及化疗2个周期后分别采集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静脉血7.5 ml,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富积循环肿瘤细胞,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肺Ca组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达72.00%,而COPD组阳性率为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肿瘤细胞阳性表达与NSCLC病理类型、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情况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仅与癌症分期相关(P<0.05).2个周期的化疗结束,发现对循环肿瘤细胞数目的评价与实体肿瘤疗效标准评价大致吻合,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这两种评价方法 呈负相关关系(γ=-0.465 P=0.021).结论 循环肿瘤细胞的存在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及化疗疗效有密切关系,可以用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转归.  相似文献   

2.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确诊时大多数NSCLC患者已到疾病晚期,导致患者5年生存率低.随着肿瘤个体化治疗的进展,早期诊断以及对患者病情实时监测尤为重要.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作为肿瘤血源性转移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是“液体活检”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肿瘤患者实时动态监测.检测CTC有助于早期发现NSCLC微转移、重新确定临床分期、实时监测抗肿瘤治疗疗效、评估预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不仅如此,对其进一步分子鉴定有助于阐明肿瘤的生物学进程及转移机制.然而,由于检测标准不统一、检测阳性率低等多种因素,现阶段CTC仍较难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本文对CTC的发展历程及其在NSCLC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新近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何瀚  黄荣  蒋军 《肿瘤学杂志》2019,25(5):402-404
摘 要:[目的] 探讨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影响。[方法] 选取42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放疗前后CTCs数目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各亚组治疗前后CTCs数目的改变。[结果] 放疗前CTCs数目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状况及临床分期的无关。与放疗前比较,放疗后CTCs数目下降明显(P<0.001);男性、年龄>60岁及吸烟患者治疗后CTCs数目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疗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降低CTCs数目,但不同患者异质性较大,需个体化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4.
吴晓明  刘渊源  陈家令 《癌症进展》2019,17(11):1314-1316,1323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检测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循环肿瘤细胞水平。根据术后循环肿瘤细胞测量值对患者进行分组,测量值≥1为A组,测量值=0为B组,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上述影响因素与肿瘤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术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测量值明显低于术前(P﹤0.01)。根据术后循环肿瘤细胞测量值,A组75例患者,复发转移率为64.0%(48/75);B组45例患者,复发转移率为35.6%(16/45)。B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循环肿瘤细胞测量值≥5/ml、TNM分期为Ⅲ~Ⅳ期和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均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循环肿瘤细胞测量值、TNM分期与肿瘤复发转移均呈正相关(r=4.181、3.792,P﹤0.05),分化程度与肿瘤复发转移呈负相关(r=-3.374,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循环肿瘤细胞测量值明显降低,且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呈正相关,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鹏 《中国肿瘤临床》2013,(14):862-865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约有18%的癌症相关死亡与肺癌有关。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出现可看做是肿瘤细胞播散入血的直接体现, 而这正是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较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检测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有望成为诊断肺癌的辅助方法, 使肺癌患者得到最佳的个体化治疗。研究者们已尝试多种不同的方法从外周血中分离CTCs。虽然有关CTCs检测的研究众多, 但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及重复性限制了其临床意义, 本文就现有的各项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数目及分型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疾病特征中的差异性表现。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入组29例晚期肺腺癌及腺鳞癌患者,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吸烟、肿瘤家族史)和疾病状态(病理分型、肿块位置、TNM分期、T分期、M分期、N分期及器官转移状况);应用CanpatrolTMCTC富集平台计数外周血CTCs数目,并依据上皮和间质标记物的表达将CTCs分为上皮、混合及间质3种亚型。在CTCs检测的1个月内行胸部CT、骨扫描、头颅核磁共振、腹部超声或全身PET/CT检查。对上述数据行Mann Whitney U或Kruskal Wallis H非参数检验。结果29例患者中,25例检测出CTCs,CTCs以混合型为主,其中19例发生骨转移,椎骨转移发生最多。初治与复治患者的总CTCs及混合型CTC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型CTCs在年龄、TNM分期、M分期、N分期及有无肺外转移、骨转移、椎骨转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型CTCs在有无胸腔积液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NSCLC以混合型CTCs多见,上皮型CTCs与晚期肺癌分期、M分期呈正相关并与骨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骨是肺外CTCs最常定植的器官。  相似文献   

7.
研究显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携带有肺癌组织特异性抗原或基因特征.检测CTC变化可以评估肺癌的治疗疗效,预测肿瘤的复发、转移及预后.实时动态监测CTC基因分型变化,还可为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机制的研究及NSCLC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瘤细胞(CTC),探讨其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15年1月至6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同期体检健康人4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TC,分析相关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CTC阳性24例(50.0%),对照组为0,差异显著(P<0.05);CTC阳性不受年龄、性别、吸烟与否、组织学类型及肿瘤病灶的分化程度的影响;化疗后观察组CTC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与疗效存在负相关性。结论:检测外周血CTC有助于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预后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3月1日。采用Rev Man5.3和STATA14.0软件进行分析,使用一般倒方差法对患者总生存期(OS)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风险比(HR)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22项队列研究,总计1 682例NSCLC患者。Meta分析结果:CTCs与NSCLC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OR=1,95%CI(0.64,1.56),P=1.00];CTCs阳性NSCLC患者具有更短的OS[HR=2.27,95%CI(1.94,2.65),P<0.01]和PFS[HR=1.98,95%CI(1.63,2.41),P<0.01]。根据TNM肿瘤分期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在Ⅰ~ⅢA期和ⅢB/Ⅳ期患者中,CTCs阳性患者的OS均低于CTCs阴性患者(P<0.01)。结论外周血CTCs是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且不受TNM分期和组织学类型影响。  相似文献   

11.
范凡  王自全 《肿瘤学杂志》2018,24(5):429-433
摘 要:[目的] 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与临床特征、肿瘤标志物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等资料以及10位健康志愿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技术分离CTCs,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染色鉴别CTCs,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统计CTCs。[结果] 3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CTCs与临床分期(P=0.010)、远处转移(P=0.006)以及远处转移个数(P=0.018 )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则显示,仅远处转移与 CTCs 的阳性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1)。CTCs阳性表达与CEA、SCCA、NSE无关( P>0.05),但CYFRA21-1组的CTCs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34)。[结论] CTCs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且CTCs与传统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可为疾病复发和转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小细胞肺癌(SCLC)诊治方面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循环肿瘤细胞、小细胞肺癌和检测"为关键词,检索2007-2012年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CTC检测与应用;2)肺癌CTC检测;3)SCLC患者CTC的临床应用。符合要求纳入分析的文献23篇。结果:CTC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原发肿瘤的"液体活检标本",可实时、动态地对肺癌患者进行检测。目前CTC检测方法主要有流式细胞术、CTC芯片技术和细胞搜索系统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其中细胞搜索系统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但检查费用较高;CTC芯片技术敏感性极高,而只局限于筛选EpCAM阳性的CTC。CTC在SCLC人群中检出率为67%~86%,且外周血CTC含量与肿瘤的临床分期、转移复发有关。治疗过程中监测CTC数目的变化,可早期判断预后、评估治疗效果,CTC水平高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CTC水平低的患者。但是,CTC检测在SCLC领域的应用价值仍需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对各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结论:肺癌CTC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尚缺乏统一的标准,诸多研究仍在进行。随着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更多临床研究的支持,外周血CTC检测必将会在SCL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R +-CTC)在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59例SCLC患者及1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资料,采用叶酸受体靶向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液中FR +-CTC水平,化学发光...  相似文献   

14.
肺癌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手术干预、有效的化疗、正确的预后判断和评估以及基因诊断对患者的综合治疗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现在对于肺癌的术前早期诊断有多种影像及化验指标,但是均无法确诊以及准确评估预后.循环肿瘤细胞,作为一种新型"液体活检"可以及时诊断早期肺癌、可以对肺癌的化疗效果进行评估、也可以对基因突变进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但不同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没有明确的疗效预测因子以指导临床。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表达的检测,然而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提示只有约20%的NSCLC患者能从中获益。而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也逐渐兴起,还有许多检测因子尚在发现中。本综述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因子以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为标志物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小细胞肺癌(SCLC)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前瞻性随访研究,用qRT-PCR对50例初治SCLC患者外周血中EpCAM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及拷贝数进行检测,来评价SCLC患者外周血...  相似文献   

17.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复发转移的重要原因。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近期研究结果提示,CTC 水平不仅可以用来判断肿瘤临床分期、评估患者预后及治疗反应,还可以用于早期 NSCLC 的风险评估。另外,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液体活检”,CTC 检测能反映原发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特征,有助于患者获得最佳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高度恶性且预后较差的肿瘤,诊断时病期晚、治疗手段有限、驱动基因不明以及容易早期转移等特点使其治疗遭遇瓶颈.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辅助诊断、观察疗效、估计预后,但特异性与敏感性有限;近年来开展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检测取材方便,且SCLC外周血中CTCs浓度较高,可以获取SCLC诊治的各个环节的细胞学信息,可重复性强.NSE与CTCs联合检测,既可发现肿瘤早期的生化异常,也可获得细胞证据以及细胞可能携带的基因信息.  相似文献   

19.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Huang C  Li K  Wei XY  Niu RF  Sun Y  Wang JW  Zhu YZ  Xu LY  Liu XQ  Gao HJ  Zhou JM  Wang XW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0):780-783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EC)的变化,探讨CEC在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NP方案联合内皮抑素(治疗组)及单用NP方案(对照组)治疗晚期NSCLC 67例,流式细胞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CEC数量及细胞角蛋白(CK)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44.4%,对照组为27.3%(P=0.176);治疗组临床受益率为80.0%,对照组为50.0%(P=0.012)。治疗组肿瘤进展时间(TTP)为146.7 d,对照组为91.1 d (P=0.061)。当TTP的cut-off值>170时,两组T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ut-off值=170,P= 0.034;cut-off值=180,P=0.009)。治疗组CEC平均下降(0.29±0.47)%,对照组平均下降(0.01±0.43)%(P=0.033)。全部患者治疗前CEC与CK水平呈正相关(r=0.381,P=0.013),治疗后亦呈正相关(r=0.450,P=0.004)。结论化疗联合血管靶向治疗晚期NSCLC优于单用化疗,CEC是一个较好的预测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摘 要:循环游离DNA以细胞外游离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可由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释放。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液中游离DNA水平高于正常人,且循环游离DNA可以反映癌组织的基因突变,甲基化状态,拷贝数改变,杂合子丢失等特征,是肺癌诊断、治疗、预后检测中具有巨大潜力的生物学指标。本综述简要介绍了循环游离DNA的生物学特性,并对近年来循环游离DNA基因改变检测在NSCLC中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