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疾病预防控制对口支援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地震灾区的受援地区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逐步走入正轨,并在逐步完善和提高,不断向国家制定的地区、县级标准迈进。对口支援工作要认真执行卫生部《5·12汶川地震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对口支援意见》,严格遵守《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等有关精神。  相似文献   

2.
5·12大地震发生后,自然环境受到巨大破坏,污染严重,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成为地震灾后疾病预防控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现就我省抗震救灾卫生防疫中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工作的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1物资准备1.1消杀药品准备的消毒药品主要是含氯消毒剂,包括泡腾片和漂粉精  相似文献   

3.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江苏省卫生防疫应急队立即进行了消杀药械等物资应急准备,迅速到达灾区宝兴县灵关镇进行卫生防疫工作。在对灾区开展卫生情况摸底调查后立即有针对性地组织展开了餐饮具消毒、病媒生物控制、健康教育和专业人员网络建设等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工作,并及时对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估,为后续方案的制订和对传染病科学防控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灾区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省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受灾人数最多,救灾难度最大的一场地震灾害,造成近7万人遇难,1万多人失踪,37万人受伤,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遵照国家和军队的统一部署,第三军医大学多支卫生防疫队赴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理县进行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以确保灾区“大灾之后无大疫”。方法在认真分析、充分把握灾区乡村卫生防疫形势的基础上,依照地震后各时期不同的防疫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果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灾区乡村防疫体系,并对灾区乡村防疫体系工作能力进行了强化和提升。结论在确保地震灾区无疫情的同时,也推动了灾区乡村卫生防疫事业的进步,为地震灾区乡村的灾后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卫生防疫保障。  相似文献   

6.
地震毁灭了灾民赖以生存和保障健康的物质基础,生活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紧张的抗震避灾生活导致灾民免疫力下降,极易造成传染病爆发流行。要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就必须把抓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灾后防疫工作,宣传教育先行。要深入调查,了解当地灾后基本情况,分析灾区卫生需求,为防疫工作提供思路。要最大限度提高宣传教育覆盖面,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高灾民自身防护、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要把握准确及时、简洁科学、通俗实用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科学指导灾民救灾防病,多种形式并举,以个别教育为主。传播材料要适合较低文化层次灾民的需求,通俗实用,避免专业术语或"洋文"。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严重破坏了四川灾区的生态环境,极大改变了当地居民生存状态和生活习惯,为某些传染病的发生甚至流行提供了自然条件和可能途径。抗震救灾工作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后卫生防疫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开展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阻断传染病传播链,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是震后全面救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及时掌握地震灾区病媒生物密度变化情况,给灾区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及人兽共患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8年6月13日至10月31日,在地震灾区北川县、平武县、安县和江油市的灾民安置点及其周围环境每周1次监测蚊、蝇、鼠密度。采用目测法测定蚊、蝇密度,采用鼠迹法测定鼠密度,对病媒生物防制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蚊虫平均密度为4.60只/人工小时,较地震前(1.26只/人工小时)上升了265.08%;鼠类平均密度为0.74处/2000m,与历史鼠密度(0.32处/2000m)相比上升了131.25%;蝇类平均密度为0.35只/m^2,较地震前(2.47只/m^2)下降了85.83%。结论地震灾区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及开展化学防治是控制病媒生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玉树地震导致玉树藏族自治州2698人和5.8万多头牲畜死亡,270人失踪,1.1万多人受伤,其中重伤3100多人,受灾面积达2万多km^2,当地还是鼠疫疫源地,存在较大疫情风险。玉树平均海拔4000m以上,地震极重灾区结古镇海拔3700多m^2空气含氧量低,只有海平面的65%左右,气候干燥寒冷,昼夜温差大,极易产生高原反应,高寒缺氧,给卫生防疫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作者主要基于兰州总医院医疗队员在青海玉树的工作经验,同时吸取了汶川地震等以往地震的经验和教训,对震后医疗卫生工作中的环境卫生、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卫生防疫等内容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并为提升我国应对灾害的医疗卫生应急保障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胡鸿宝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314-131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里氏8.0级强烈地震,地震灾区满目疮痍,一片悲惨景象,重灾区面积波及四川、陕西、甘肃省等18个县市。地震发生后,卫生部迅即从全国各地抽调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人员赶赴灾区开展卫生应急救援工作。作为首批代表江苏省的卫生防疫救援人员,笔者于5月16日随队直接赶往重灾区绵阳市北川县开展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等工作,现将在灾区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8—05—12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塌、饮用水系统破坏、食物供应困难、环境卫生差、公共卫生服务中断,灾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形势严峻,灾情发生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立即赶赴灾区开展灾后防病工作,经过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现结合彭州市灾后防病工作实践,将震后各阶段防病工作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机构不仅承担着疾病诊治、救死扶伤的重要使命,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面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在疾病监测报告、消毒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出了贡献。石家庄市卫生局自1992年起至今,不断加强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规范管理,积累了一定经验。将主要做法和体会做一总结,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达到相互交流经验、促进工作开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四川特大地震后,广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派人员参与抗震救灾防病保障工作。于2008年5月26日至8月13日,选派的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漩坪乡工作了80天,在对受灾地区做好卫生防病保障工作的同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现将广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将在四川地震灾区现场二十余天卫生监督的工作实践情况进行总结讨论,为今后救灾防病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震可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生态遭受破坏,畜禽尸体腐烂变臭,蚊蝇孽生,灾民临时安置区卫生状况恶劣,灾民和救援人员因身心交瘁对疾病的抵抗力明显下降,增加了传染病流行的风险。为确保地震大灾之后无大疫,必须加强卫生防病工作。病媒生物控制与消毒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卫生防疫工作成为灾后的工作重点。本文对地震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处理类似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卫生防疫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建立一套山区地震灾害发生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有效持续开展的防病工作模式。方法利用云南省彝良县“9·7”地震和四川省芦山县”4.20”地震灾后卫生防病工作中探索性建立并运行的方式和方法、各项工作中取得的效果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结果国家、省、市、县、军队、省外援助疾控队伍共500多人,在统一指挥、管理、要求、信息、方案“五统一”模式下,做了6个方面风险评估,根据灾区传染病流行风险等级,对灾情较重的乡镇、行政村实行细分任务、分片包干、入村蹲点,责任到人。彝良灾后43天内报告法定传染病254例,较上年同期(247例)仅上升2.83%;芦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9种54例,与前三年同期比较,报告病例数下降65.46%,无死亡,取得无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阶段性成果;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无灾后传染病死亡病例。结论在西南地区的山区探索一套独特的地震灾后防病工作模式,通过有效评估灾区防病风险,有序开展灾后防病工作,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  相似文献   

18.
19.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卫生系统在紧急救援的同时,也着手准备灾后健康教育。在震后很短的时间里,全国卫生系统调集了大量的卫生防疫人员进入灾区,健康教育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文结合在四川省茂县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对做好应急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当今世界,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经常发生,我国也是灾害较频发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不仅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而且引起了民众的极大恐慌。尤其灾后受累人群突然改变了居住与生存环境,不少人员成为难民或流动人口,使他们缺乏基本的卫生保障,从而导致传染病的威胁增加,疫病流行的危险性上升。因此,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