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喉癌与喉癌前病变,喉良性病变中PCNA表达的对比及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喉癌、喉癌前病变、喉良性病变增殖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仪定量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PCNA表达在喉癌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增殖指数(PI)值及阳性单位(PU)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阴病理上恶性度的增高,PCNA表达量增加,喉鳞癌Ⅰ级、喉粘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喉粘膜白斑的PI、PU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喉粘膜(P〈0.01),但这三者之间差  相似文献   

2.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CNA、Bcl—2及P16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抑癌基因p16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进一步探讨胃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90例病人的PCNA、Bcl-2、P16蛋白表达情况,其中20例胃癌组织,18例异型增生,12例肠上皮化生,24例萎缩性胃炎,16例浅表性胃炎。结果: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PCNA指数呈递增趋,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cl-2在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异型增生、肠上皮生化、胃癌组织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P<0.05)。p16在慢性胃炎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P<0.05)。结论:胃癌发生的早期即存在较明显的p16基因表达低下,PCNA、Bcl-2蛋白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3.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又称周期素(cyclin),是1978年Miyachi等〔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发现并提纯的一种自身抗原。PCNA是一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是DNA多聚酶δ...  相似文献   

4.
喉癌中Hsp70、p53、PC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Hsp70、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分化差的喉癌组织中Hsp70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Hsp70与p5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呈密切相关性(P<0.01);Hsp70与PCNA增殖指数的表达呈明显相关(P<0.001),提示Hsp70的高表达可能是喉癌细胞高度增殖的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Hsp7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5)。结论 Hsp70与p53蛋白在喉癌的演变过程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Hsp70在喉癌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D44在人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96例喉癌,28例非喉癌病变,51例癌旁或癌周对侧喉组织标本进行PCNA,CD44表达情况检测。结果:(1)PCNA,CD44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5%(84/96)和70.8%(68/96),均显著高于非喉癌病变喉组织,癌旁及癌周喉组织(P<0.01)。(2)晚期(Ⅲ-Ⅳ期),组织学分级2-3级(低分化)伴颈淋巴结转移喉癌组织中PCNA,CD44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组织学分级1级(高分化),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0.01)。(3)喉癌术后3年或5年存活病例CD44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未存活病例,而PCNA的表达阳性率在术后3,5年存活或未存活病例间无统计学差异(4)PCNA与CD44表达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喉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PCNA,CD44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NA在34例宫颈癌、53例CIN、2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CNA在宫颈癌组、CIN组及正常宫颈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3%(28/34)、50.9%(27/53)、8%(2/25)。其表达水平存在依宫颈癌、CIN、宫颈正常组织依次减弱的趋势;PCNA表达与组织类型无关;与宫颈癌FIGO分期、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 PCNA的相对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该基因的相对高表达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7.
胃癌和胃癌前病变Cx43、PC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间隙连接蛋白 Cx4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在正常胃粘膜、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探讨 Cx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方法 运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Cx4 3、PCNA在 70例原发性胃癌 ,6 2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 16例正常胃粘膜中表达规律。 结果  Cx4 3在正常胃粘膜 ,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10 0 % ,83.9%和 17.1% ,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Cx4 3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 (P<0 .0 1)。胃癌前病变、胃癌组中的 PCNA较正常胃粘膜组增高 (P<0 .0 1)。 Cx4 3表达与 PCNA呈负相关 (P<0 .0 1)。 结论  Cx4 3表达降低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Cx4 3可做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抑癌基因 p16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 Bcl- 2蛋白的表达 ,进一步探讨胃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90例病人的 PCNA、Bcl- 2、P16蛋白表达情况 ,其中 2 0例胃癌组织 ,18例异型增生 ,12例肠上皮化生 ,2 4例萎缩性胃炎 ,16例浅表性胃炎。结果 :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 PCNA指数呈递增趋势 ,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Bcl- 2在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胃癌组织中 Bcl- 2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 (P<0 .0 5 )。p16在慢性胃炎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P<0 .0 5 )。结论 :胃癌发生的早期即存在较明显的 p16基因表达低下 ,PCNA、Bcl- 2蛋白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as/FasL、PCNA与喉癌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喉癌(鳞状细胞癌)中Fas/FasL及PCNA的表达。结果:Fas高表达倾向于高分化鳞癌(I级)I、Ⅱ期临床分期及无淋巴结转移,Fas高表达倾向于低分化鳞癌(Ⅲ组),有淋巴结转移,PCNA高增殖频率,倾向于低分化鳞癌(Ⅲ级)、Ⅲ、Ⅳ期临床分期及有淋巴结转移。Fas/FasL在间质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与喉癌的生物行为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Fas、FasL、PCNA在喉癌中的表达与其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喉癌间质淋巴细胞的表达与上述无关。PCNA可作为喉癌肿瘤进展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采用S—P法及相关嗜银蛋白(AgNORs)染色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68例进行检测,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核仁组成区AgNORs计数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结果PCNA在甲状腺恶性病变中阳性表达率为100%,AgNORs颗粒在甲状腺恶性病变中明显高于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善胃Ⅰ号方对血瘀热毒型胃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治疗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异型增生且符合中医血瘀热毒证型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给予善胃Ⅰ号方;对照组48例,给予猴头菌片。两组均用药6个月。[结果]1)活血解毒之善胃Ⅰ号方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29%,优于对照组29.17%(P<0.01)。2)病理改善:治疗后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均有明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黏膜PCNA表达显著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善胃Ⅰ号方对血瘀热毒型胃癌前病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可使异型增生程度逆转,降低PCNA的表达,对胃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肠良恶性病变C erbB 2和PCN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S P法 )检测 6 4例结肠癌和 44例结肠良性病变的C erbB 2癌基因产物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 erbB 2和PCNA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和正常肠粘膜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3 12 % (34 6 4)、2 0 .0 0 % (4 2 0 )、16 .6 6 % (4 2 4)和 71.87% (46 6 4)、5 0 0 0 % (10 2 0 )、33.33% (8 2 4)。其中C erbB 2的表达在结肠癌与腺瘤及正常肠粘膜间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PCNA在结肠癌与结肠腺瘤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与正常肠粘膜有极显著差异P <0 0 1)。C erbB 2和PCNA在合并后的Dukes分期 (A、B与C、D期 )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4 .6 1% (9 2 6 )、6 5 .78% (2 5 38)和 5 3.84% (14 2 6 )、84.2 1%(32 38)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分别 <0 0 5和 <0 0 1)。C erbB 2和PC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 <0 .0 1)。结论 C erbB 2和PCNA在结肠癌和腺瘤恶变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免疫组化测定将有助于结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原癌基因蛋白 C- erb B- 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结果 :C- erb B- 2和 PCNA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表达差异显著(P<0 .0 1 )。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中二者表达高于其它良性病变而低于乳腺癌 (P<0 .0 1 )。乳腺癌中 C- erb B- 2和 PCNA表达与肿物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呈正比 (P<0 .0 5)与 ER水平和 5年生存期呈反比 (P<0 .0 1 )。结论 :C- erb B- 2和 PCNA高表达者组织分化差 ,预后不良。C- erb B- 2和PCNA可作为判定潜在恶性程度的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上皮内瘤变及鳞癌组织中c-fos、c-jun和PCNA的表达,及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0例重度上皮内瘤变和1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标本中c-fosc、-jun和PCNA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60例食管癌组织、20例重度上皮内瘤变和1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标本中c-fos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1/60)、75%(15/2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ju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23/60)、55%(11/20)和1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42/60)、50%(10/20)和1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fos和c-jun在高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癌(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临床分期Ⅰ~Ⅱ期表达率高于Ⅲ~Ⅳ期(P<0.05)。PCNA在高分化和中分化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fos、c-jun和PCNA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35例胃癌患者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35例胃癌、癌旁、正常胃粘膜中PCNA的表达。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9 11± 14 37,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胃粘膜组织 (P <0 0 1) ;PC NA指数在低分化胃癌中表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 (P <0 0 5 ) ;结论 PCNA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PC NA可作为评价胃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妇科恶性肿瘤PCNA与P53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妇科恶性肿瘤中P53及PCNA的表达,观察此两种蛋白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抗P53以及抗PCNA单克隆抗体经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妇科恶性肿瘤27例组织标本。结果 当肿瘤组织无P53突变时PCNA多为弱阳性表达;多数病例无转移;当肿瘤组织含有P53突变时,PCNA多为强阳性表达,且多数病例发生转移。结论 联合检测PCNA、P53蛋白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对判断妇科恶性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BRCA1和BRCA2在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维吾尔族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BRCA1和BRCA2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RCA1和BRC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6%(77/128)和56.91%(70/123)。3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BRCA1和BRCA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24/30)、83.33%(25/30)。乳腺癌组织中BRCA1及BRCA2的表达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0.05)。其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部位除细胞核外,也见于胞质,而在乳腺良性病变中只在细胞核中表达。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的乳腺癌患者其BRCA1表达有统计学差异,而在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型及绝经情况均不同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BRCA2表达在组织学分型、肿块的大小、发病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绝经情况均不同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RCA1和BRCA2蛋白的检测有可能将作为估计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新指标。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微阵列的建立使蛋白产物的筛选工作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二步法检测35例宫颈癌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53及PC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病理分级进行分析.结果 ①P5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5.71% (30 /35),明显高于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6.67% ( 2 /30) ,P = 0.001;②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有关,P53在宫颈癌Ⅰ级中的阳性表达率57.14% (8 /14)明显低于Ⅱ级86.67% (13/15) 和Ⅲ级100.0% (6/6) ,P<0.05;③宫颈癌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Ⅰ级64.29%明显低于Ⅱ级93.33%和Ⅲ级100.0%,P<0.05.结论 p53 基因突变在宫颈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p53及PCNA检测对于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评估子宫颈癌恶性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C—erbB-2、PCNA、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9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CNA、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CNA、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2%、78.81%、51.67%和59.48%。C—erbB-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浸润性相关(P〈0.01);PCNA表达仅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肿瘤的浸润性无关(P〉0.05);ER、PR表达呈正相关(r=0.522,P=0.000),C—erbB-2、PCNA表达呈正相关(r=0.182,P=0.003)。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CNA、ER、PR的表达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支撑喉镜与纤维喉镜治疗声带良性病变的疗效,为临床手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声带良性病变患者130例,根据手术适应证分为对照组62例进行支撑喉镜手术,观察组68例进行纤维喉镜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显效34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16%;观察组显效36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1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支撑喉镜和纤维喉镜手术治疗声带良性病变均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具体病情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