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持续输注异丙酚对兔肝静脉血氧饱和度和氧供平衡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健康兔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n=15)和脂肪乳组(C组,n=15)。分别输注0.6mg/(kg·min)异丙酚或10%脂肪乳。记录给药前(t0)和后10(t10)、30(t30)、60(t60)min两组的肝静脉血氧饱和度、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的血流量,计算肝氧供、氧耗。结果持续输注10%脂肪乳对肝血流、肝氧代谢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输注脂溶性异丙酚,肝静脉血气饱和度随输注时间的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门静脉血流、肝血流随着输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肝脏氧供与氧耗均增加;兔肝氧供/氧耗随榆注时间的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输注异丙酚肝静脉血氧饱和度无降低,兔肝氧供/氧耗不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患者意识消失时的异丙酚血药浓度与给药速度的关系。方法ASAI~Ⅱ级无心、脑、肝、肾功能异常的择 期手术患者21例,随机分为A、B、C组,静脉注射异丙酚,速度分别为6、9、12mg·kg-1·h-1,持续30~35min。给药后于不 同时点同步采取桡动脉及颈内静脉球部血样,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异丙酚的血药浓度。结果A、B、C组患者意 识消失时的异丙酚用量分别为1.15、1.10和1.20mg/kg·b.w,无统计学差异,而平均诱导时间分别为697、441和313s, 差异显著(P<0.05)。意识消失时平均动脉血药浓度(Ca)分别为1.64、2.24和2.78mg/L,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平均 颈内静脉球部血药浓度(Cijbv)分别为l.18、l.40和l.69 mg/L,仅A、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开始输注到意识 消失时A、B、C组的动静脉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a-v)分别为4.56、4.64和4.23 mg·L-1·min-1,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意识消失时的动脉和静脉血药浓度与给药速度有关;非稳态条件下异丙酚的靶血浆浓度并不能预测患者意识消失。 相似文献
4.
不同浓度异丙酚镇静时患者听觉稳态诱发反应指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SSR)指数对异丙酚镇静深度的监测作用.方法对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估计分级(ASA)为Ⅰ~Ⅱ级的择期手术病人,通过计算机靶控输注系统(TCI)经静脉输入异丙酚.按顺序维持4种目标浓度0.5μg/ml、1.0μg/ml、1.5μg/ml及2.0μg/ml,待效应室浓度与血浆浓度平衡2min后记录40HzASSR曲线,并依照OAA/S评分表判断病人的镇静深度.停止输注异丙酚,待病人对正常语调呼唤睁眼有反应时再次记录40HzASSR曲线.ASSR指数的计算方法为ASSR波上每隔5ms的两点波幅绝对差值的平方根之和.结果Pa、Pb波幅及ASSR指数与目标浓度呈现良好的剂量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780,r=0.826,r=0.759,P<0.01,它们相应的回归方程分别为Pa=-0.354×目标浓度+1.018,Pb=-0.468×目标浓度+1.247,ASSR指数=-2.924×目标浓度+11.78;ASSR指数可准确反应Pa、Pb波幅的变化,尤其与Pa存在更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811和r=0.735,P<0.01;ASSR指数与病人镇静深度(OAA/S评分)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815,P<0.01;病人由嗜睡状态转入睡眠状态时,Pa波幅由0.88μv降低到0.60μv,ASSR指数由10.52降低到8.58,两者的降低均有显著意义,P<0.05.本实验中ASSR指数降低到8.5左右时病人即可能入睡,而意识消失需ASSR指数下降到5.6以下.结论ASSR指数可用于监测异丙酚镇静深度的变化.与传统观测Pa、Pb波幅的方法相比较,ASSR指数具有可靠、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量泵持续输注异丙酚在静吸复合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气管插管前以异丙酚1-2mg/kg静脉注射,气管插管后以微量泵用异丙酚按1-2mg.kg^-1.h^-1速度持续注射,适量调整。结果:241例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较平稳,无明显不良反应,麻醉,手术时间及用药多少和术后恢复时间无明显相关,术组患者多数于术后停药后10min左右意识清醒,结论:异丙酚因起效迅速,作用时间快,苏醒快,推荐在静吸复合麻醉中以微量泵持续输注使用。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氯胺酮对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麻时 BIS 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①目的观察静脉输注小剂量氯胺酮对靶控输注(TCI)异丙酚全麻时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②方法将4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麻醉诱导前直接启动异丙酚TCI,每3min行警觉-镇静(OAA/S)评分一次,并记录BIS值,根据OAA/S评分和BIS值调整异丙酚TCI,直到OAA/S评分达1分时维持异丙酚TCI,各组分别静脉推注氯胺酮0、0.1、0.2、0.4mg/kg,记录每次评分时刻的BIS值、心率、平均动脉压。分析用药前后BIS值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③结果Ⅰ、Ⅱ、Ⅲ组用氯胺酮前后BIS值、心率、平均动脉压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用氯胺酮后3min时BIS值比用药前增高(P〈0.05),6min时BIS值恢复至用药前水平(P〉0.05)。④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麻时,静脉输注小剂量氯胺酮对BIS值的影响与剂量相关,静脉输注≤0.2mg氯胺酮对BIS值无影响,提示异丙酚伍用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时,BIS值可作为异丙酚靶控输注的反馈控制变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靶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相同把浓度的异丙芬时,BIS值的变化情况. 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按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随机分为四组:A组,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0.1ng/mL;B组,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0.2ng/ mL;C组,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0.3ng/mL;D组,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0.4ng/mL.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μg/mL,先泵入舒芬太尼,待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达到预设靶浓度后泵入异丙酚,记录BIS值. 结果 各组BIS值均达到40~60之间,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以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3μg/mL时,不同靶浓度舒芬太尼对BIS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对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4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ASAⅠ级,无药物过敏史。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6μg/mL ,术中连续监测MAP、HR、SpO2 、HRV。结果:靶控输注异丙酚开始后,LF、HF逐渐降低(与术前相比,P <0 .0 5 ) ,停药后,LF开始回升,而HF则在手术结束时开始回升,LF/HF逐渐增大。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可以一过性地抑制自主神经的功能,并且对迷走神经活性的抑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长链脂肪乳(LCT)丙泊酚和中/长链脂肪乳(MCT/LCT)丙泊酚大剂量输注12 h对家兔血脂的影响。方法:家兔12只,在氯胺酮静脉麻醉后分别持续输注LCT丙泊酚或(L组)MCT/LCT丙泊酚30 mg/(kg.h)(M组),并于输注丙泊酚前(T0),持续输注3 h(T1)、6 h(T2)、12 h(T3)四个时点分别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1)L、M两组家兔血清TG在T0、T1、T2、T3四个时点组内对比P<0.01,L组与M组组间对比在T1、T3时点P<0.05;(2)L组TCT0、T1、T2时点同T3时点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T0时点同T3时点对比P<0.05;(3)L、M组HDL T0、T1、T2、T3四个时点之间组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4)L组LDL T2、T3时点同T0时点对比P<0.01,T2、T3时点同T1时点对比P<0.05,L组与M组组间对比在T3时点P<0.05。结论:大剂量输注MCT/LCT丙泊酚和LCT丙泊酚均会引起家兔血脂四项的升高,TG及LDL升高的程度在MCT/LCT丙泊酚组明显小于LCT丙泊酚组,MCT/LCT丙泊酚输注达12 h才会引起TC的明显升高,因此MCT/LCT丙泊酚对家兔血脂的影响小于LCT丙泊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胃癌根治术中对循环、脑电参数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3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靶控输注异丙酚全麻(T)组15例和靶控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阻滞T+E组15例。持续监测围术期BP、HR和脑电参数的变化,记录术前至术毕不同时点的血糖(Glu)、皮质醇(Cor)、胰岛素(Ins)的变化,术中药物用量和术后情况。结果 T+E组术后躁动,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低于T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相似。诱导后两组平均压(MAT)显著下降(P<0.05),T组在探查、术毕、拔管后的MAP比T+E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具有异丙酚、芬太尼用量少、苏醒快、术后躁动少等优点,能较好地抑制应激反应,麻醉深度易于调控,血液动力学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异丙酚静脉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脑血流及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颅脑手术患者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脑血流及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开颅肿瘤切除术27例,行颈内静脉逆行插管,切开硬脑膜后,随机分成两组,1组吸入(8~13)ml/L异氟醚麻醉,2组静注异丙酚(100~150)μg/kg.min.监测脉搏氧饱和度(SpO2)、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颅内压(ICP)和桡动脉、颈内静脉血气,计算脑动静脉氧含量差(Da-jvO2=CaO2-Cj-vO2)和脑氧摄(CEO2=SaO2-SjvO2).结果两组ICP变化不明显,而MAP和CPP均有明显降低(p<0.05).吸入异氟醚后,颈静脉饱和度(SivO2)增加4.5%,Da-jvO2和CEO2分别下降10.5%和7.8%;静注异丙酚后,SivO2降低5.3%,而Da-jvO2和CEO2分别增加19.2%和18.9%.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可降低脑需氧量,减少脑血流,并保持脑血流(CBF)与脑代谢率(CMRO2)的良好匹配,适用于颅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2.
染色木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染色木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7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7组:高脂组(HF)、雌激素组(EG)、染色木黄酮高、中、低剂量组(H—SI、M—SI、L—SI)、假手术组(Sham)、正常对照组(NG)。除NG组和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除NG组外,其余6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灌胃给药3个月,每周称重1次,实验结束后取血标本测定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及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结果经染色木黄酮干预后,大鼠血清LDL—C、HDL—C、GSH—Px及SOD活性发生改变。与HF组比较,H—SI与L—SI组LDL—C显著降低(均P〈0,01),H—SI、M—SI及L—SI组GSH—Px活性明显提高(均P〈0.01);与干预前比较,H—SI、M—SI及L—SI组HDL—C水平和GSH—Px活性均明显提高(均P〈0.01),并能拮抗SOD活性下降;但对体重增长抑制不明显。结论染色木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血清中LDL-C、HDL—C、GSH—Px、SOD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具有拮抗和改善去势大鼠高脂血症的作用,并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丙泊酚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新西兰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和丙泊酚预处理组(PP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心肌组织中高能磷酸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和总腺苷酸量(TAN)、能荷(EC)的含量。检测心肌组织Na+/K+-ATPase,Ca^2+/Mg2+-ATPaSe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CK)的活性。结果IP组和PP组较IR组的ATP、ADP、AMP、TAN和EC含量明显增加,ATPase活性显著升高,LDH、CK-MB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而IP组与PP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预处理同缺血预处理一样可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心肌能量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缺血区的心肌能量储备。保护ATPase活性,改善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4.
子宫切除对内分泌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不同手术方式的女性在子宫切除术后生殖内分泌的变化以及脂代谢的变化。方法:对62例育龄妇女及66例经绝经妇女因良性疾病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2个月测定外周血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甘油三酯(TG),胆固醇总量(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结果:育龄妇女手术后性激素FSH、LH、T均有升高(P<0.01),E2、P下降(P<0.01),血中TG、LDL,ApoB浓度升高(P<0.05-P<0.01),HDL,ApoA1明显下降(P<0.01)。绝经后妇女手术前后FSH和LH升高,而E2和P降低(P<0.01);手术后LDL明显增高,ApoA1下降(P<0.01)。结论:子宫切除术后雌激素明显下降,血脂明显升高,但不同年龄组妇女性激素变化及血脂代谢不同。 相似文献
15.
16.
异丙酚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免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肝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肝缺血再灌注 异丙酚治疗组(C组),分别观察肝组织内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总腺苷酸量(TAN)、肝脏的细胞能荷(EC)及肝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C组与B组比较,肝组织内ATP含量及能荷(EC)均明显增高(P<0.01);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组的肝细胞形态学异常改变较B组显著减轻.结论:异丙酚可通过改善肝细胞的能量代谢而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期间丙泊酚不同给药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ASAⅠ~Ⅱ,分成三组:A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丙泊酚2 mg/kg,3 min后行气管插管),B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丙泊酚1 mg/kg,3 min后追加丙泊酚1 mg/kg行气管插管),C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3 min后静注丙泊酚2 mg/kg行气管插管)分别在麻醉诱导前,诱导后1 min、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 min、插管后3 min、插管后10 min监测MAP、HR、SPO2.结果:在麻醉诱导期间,A组MAP和HR变化幅度最大、B组变化幅度次之,C组变化幅度最小,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内随访三组患者均无诱导或手术期间术中知晓.结论:C组丙泊酚诱导给药方法可以明显减少MAP和HR波动,对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是一种较好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6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单纯丙泊酚组(A组)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对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进行评级,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的HR、RR、SpO2变化,以及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结果 B组的镇痛效果优于A组(P〈0.01);B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1),且术毕清醒及离院时间也明显短于A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丙泊酚,且该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