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112-8112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及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退热、补液等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5ml/(kg.d)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静脉滴注,1次/d,观察两组患者皮疹消退,体温下降情况。结果从发热、皮疹消退情况观察,统计资料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明显抗病毒、退热及改善症状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喜炎平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对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门诊诊断的240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在常规退热等对症治疗基础上,3组分别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的治疗A组和治疗B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使用巴韦林注射液的对照组,主要表现为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较短,总有效率较高(P<0.05);但两治疗组之间上述指标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均有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罗玉慧 《临床医学》2012,32(12):88-89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6例手足口病普通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6 ml/k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1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5~9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 ~ 15 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 1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5~9d.结果 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72%,对照组为4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93.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10.87%)发生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白细胞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患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轻症手足口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3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10mg/(k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10mg/(kg·d)。观察患者的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和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炎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96.1%)优于对照组(84.4%)(P〈0.05)。结论炎琥宁能缩短小儿手足口病病程,安全有效,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1·d-1静脉滴注,治疗组(55例)用热毒宁注射液0.6 mL·kg-1·d-1静脉滴注,疗程3~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76.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方面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非重症小儿手足口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两组均给以维生素C静滴,观察发热、皮疹消退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组在退热、皮疹消退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0.6 ml/(kg.d)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并联合应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局部治疗,鼻咽部各1次,4~6 h/次。对照组给予炎琥宁5~10 mg/(kg.d)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8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治疗组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用3 d为1个疗程,对比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显著优于利巴韦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57-2958
将符合小儿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的10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气雾剂局部喷射与静脉滴注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3年8月确诊的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患儿111例按就诊时间依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口腔溃疡与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5±1.1d vs 7.4±1.6 d,P0.05),但两组退热时间无明显差异(1.0±0.4 d vs 1.0±0.6 d,P0.05)。结论:与利巴韦林静脉滴注相比,利巴韦林气雾剂在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120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静脉点滴痰热清0.3~0.5ml/(kg.d),每天1次,连用3~5天,对照组给予静脉点滴利巴韦林10~15 mg/(kg.d),每天1次,连用5~7天。观察并记录其热退时间、皮疹消退及总疗程,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疗程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痰热情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热毒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热毒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西医组和热毒宁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按2010年卫生部颁发的治疗方案,西医组给予利巴韦林,热毒宁组给予热毒宁静脉滴注.结果 西医组有效率73.33%,热毒宁组有效率 93.33%.热毒宁组在退热时间上、危重症转化率上及住院天数上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疹、肢体抖动消退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热毒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均采用一般综合治疗(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注射用炎琥宁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显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均无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及致热原样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手足口病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李雪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64-3164
目的 观察莪术油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莪术油注射液.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莪术油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将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片和蓝芩口服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皮疹消退、体温下降情况。结果统计资料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疗程时间明显缩短,有极为显著性差异(P<0.01)。利巴韦林片联合蓝芩口服液联合应用可有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将121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2~5岁0.6 ml/(kg·d),5岁以上10 ml/d;对照组58例给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5~10 mg/kg,两组均静脉滴注,疗程为3~5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83%,对照组总有效率84.48%.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手足口病患儿1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炎琥宁静脉滴注,退热及补液对症治疗),并予以利巴韦林雾化。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雾化,并将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对照评价。结果两组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大致相同(P〉0.05);治疗组口腔疱疹消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手足口病不能缩短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及加速手足皮疹消退,但可加速口腔疱疹消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05例,2组均抗病毒(静滴利巴韦林10mg/kg·d),抗感染(静滴头孢甲肟50mg/kg·d)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痰热清注射液0.3~0.5ml/kg·d.1周后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发热天数及皮疹消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可以明显缩短发热时间,皮疹消退快,且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热毒宁联合更昔洛韦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9月13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10mg/(kg·d),每日1次,疗程5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静脉滴注,0.5mL/(kg·d),每日1次,疗程5d;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8.53%(67/68),高于对照组88.24%(6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事件。结论:热毒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明显,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无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3992-3994
分析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效果。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行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的用药状况,并记录其不良反应、退热时间、皮疹消除时间等,加以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除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用药后均无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其临床效果显著,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