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磁圆梅针是一种新的针灸治疗工具。它结合了磁疗和圆针、梅花针的特点,在治疗中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邪扶正及平衡阴阳的作用。磁圆梅针的治疗范围很广,对急性软组织扭伤,神经衰弱,风寒湿痹,肩周炎,动、静脉炎,轻度静脉曲张,脑动脉硬化,慢性肠炎,小儿腹泻及一些妇科疾患均有显著的疗效。亦可治疗蚊虫叮伤、跌打损伤之血肿痛,鹅掌风,神经性皮炎  相似文献   

3.
怀堂针具又称为师氏新九针,是由山西针灸研究所师怀堂研制创立的,包括师氏馋针、磁圆梅针、缇针、锋句针、铍针、圆利针、三棱针、梅花针、火针等,已于1983年通过国家鉴定.其疗法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了传统的运用单一针具施治的局限性,发挥了不同针具特异性、整体性的治疗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多样性的治疗方法[1].其中,磁圆梅针、缇针和梅花针三种针具可在推拿临床中运用,而又以磁圆梅针运用最广.  相似文献   

4.
磁圆梅针治疗肩周炎5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磁圆梅针叩刺治疗肩周炎52例,方法:用磁圆梅针针端两头以中等手法交替循经叩刺肩部穴位肩Yu,肩Liao,肩井,阿是穴以及其所经过的经络,结果:经2个疗程24次治疗,痊愈28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0%,本法同时具有磁疗,针刺,点穴和梅花针四重治疗作用,具有行气活血,消炎止痛功效,具有简便,无痛,无感染,无副作用,操作易于掌握,病人易接受特点,故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磁圆梅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圆梅针是新九针的针具之一,由我所针灸前辈师怀堂教授历经多年根据《内经》所记载的古代员针以及近代梅花针,并参照中国古代有关磁石治病的记载和现代磁疗原理,发明创制的新型针具。其通过刺激(如叩击、按压等)人体一定部位(经脉、穴位、局部等)以迎随补泻和叩击强度变化等综合作用来治疗疾病。常用叩刺方法有:循经取穴叩刺法、经脉叩刺法、穴位叩刺法、局部叩刺法等,几种叩刺方法可单独应用,也可配合应用。循经叩击可通经活络,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揩摩点按法可以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临床适用于下肢静脉曲张、软组织损伤、肩周炎、颈椎病、跌打损伤所致血瘀肿痛、湿疹、神经性皮炎、肱骨内外上髁炎、胃下垂、肠炎、神经衰弱、小儿腹泻、子宫脱垂等病症,疗效显著,并能美容健体。  相似文献   

6.
新九针磁圆梅针疗法,是指用特制的具有强磁性的圆梅针叩刺经络腧穴以达到治病健身的一种针刺疗法。其针具磁圆梅针具有圆针、梅花针、磁疗3种针具的治疗作用,临床运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失眠患者实施磁圆梅针疗法的效果。方法:70例失眠患者,将其按照入院编号分成地西泮疗法对照组、磁圆梅针疗法实验组,各35例,治疗结束后统计效果。结果:实验组的预后效果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大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失眠患者实施磁圆梅针疗法作用显著,可改善睡眠质量,增强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磁圆梅针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西医内科基础治疗上,观察组采用头针联合磁圆梅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4周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83.3%,对照组有效率50%,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及ADL评分较前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磁圆梅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肩手综合征患者应用磁圆梅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康复科的9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均按照常规康复疗法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磁圆梅针和中药熏蒸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入院资料、治疗前后VAS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并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值为(4.1±1.55)分,显著大于对照组VAS评分差值(2.4±1.60)分(P0.01)。2组脑卒中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并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差值为(21.01±1.5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差值(12.14±1.60)分(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之磁圆梅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能有效缓解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减轻患者压力和痛苦。  相似文献   

10.
臂丛神经系由颈 5至胸 1脊神经的前支组成 ,主要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 ,其任何部位受损产生其支配范围内的病变。可出现麻、痛、无力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肌肉萎缩及自主神经障碍和腱反射减低或消失的症状。笔者就单纯的因骨折、脱位等外力造成的臂丛神经损伤采用磁圆梅针配毫针治疗 ,收效满意。1 一般资料13例患者中 ,男 8例 ,女 5例 ;14~ 4 5岁 ;病程最短者 1天 ,最长者 4个月。病例选择 :单纯外伤引起的骨折、脱位造成的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2 治疗方法取穴 :夹脊穴、神经压迫部位取穴如 :臂、肩贞、秉风、曲池、外关、合谷、后溪…  相似文献   

11.
12.
不寐亦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近3年来,笔者用磁圆针配合耳压治疗本病,获得较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治疗手法补法:顺着经脉走向以磁圆针轻叩经脉循行部位5次;泻法:逆着经脉走向重叩10次;平补平泻法:沿着经脉来回中等度叩击8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磁圆梅针叩刺治疗偏头痛之疗效.方法:治疗组96例采用针刺配合磁圆梅针叩刺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口服中成药正天丸治疗,重点观察其疼痛程度、发作频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之临床痊愈率为74.0%,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56.3%,总有效率为85.4%.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针刺配合磁圆梅针叩刺治疗偏头痛具有疗效快、临床痊愈率高、疗效稳定的优点,是治疗偏头痛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肩凝症又称漏肩风、冻结肩 ,俗称“五十肩”。好发于 50岁患者 ,女性常多于男性。病因不很明确 ,与局部受风寒及慢性劳损有关。其特征是肩关节弥散性疼痛向颈部和臂部放射 ,夜间痛甚。早期以疼痛为主 ,肩关节活动受限 ,后期病变组织粘连 ,以功能障碍为主。近几年来 ,笔者采用磁圆梅针与锋勾针并用对该病进行治疗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在接受治疗的 30例患者中 ,女 1 9例 ,男 1 1例。年龄最大者 68岁 ,最小者 2 8岁。疗程最短者 6天 ,最长者 6个月。治疗方法1 .磁圆梅针(1 )部位 :叩击颈夹脊 ,手三阳经 (肩部至腕部段 )局部压痛点 3~ 5遍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磁圆梅针结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效果。方法: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早期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磁圆梅针疗法和中药口服,15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3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圆梅针结合中药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磁圆梅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中风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行磁圆梅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感觉障碍评定积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优于对照组的86.7%(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感觉障碍总积分、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P0.05),以上各项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磁圆梅针配合常规针刺是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归纳总结磁圆梅针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病种。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对所有1985年1月至2014年12月有关磁圆梅针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统计每一病种出现频次和有效率。结果通过本次文献研究共统计出9个科42种有关磁圆梅针的案例,并发现磁圆梅针在临床各科应用有效率大部分都达到了90%以上。结论磁圆梅针的优势病种主要集中在骨科和外科疾病中,骨科优势病种为颈椎病、肩周炎和落枕;外科优势病种为静脉曲张。磁圆梅针对幼儿泄泻和痹症的治疗也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探究磁圆梅针针具的历史演变源流,并从针柄、针身、针头详细介绍磁圆梅针针具结构特点,从持针方法、操作手法、叩刺部位、手法轻重、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规范了磁圆梅针技术的临床操作,为磁圆梅针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磁圆梅针加悬灸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口服赛庚啶和维生素C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磁圆梅针加悬灸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为7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内随访,治疗组随访28例,复发3例,复发率10.71%;对照组随访26例,复发12例,复发率46.1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磁圆梅针加悬灸治疗寒冷性荨麻疹临床疗效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静脉压力增高而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病变早期患者可无不适感,随着病变的进展,患者可出现久站或行走后患肢酸胀、易疲劳,也可有小腿肌肉痉挛发作。站立时,患肢出现隆起、迂曲、扩张的静脉等症状。下肢静脉曲张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其病情发展呈进行性,严重者可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西医主要治疗方式有压迫治疗、药物治疗、微创治疗、手术治疗等,但均有不足之处。山西中医药大学冀来喜教授临床运用磁圆梅针结合针刀治疗本病,效果显著。笔者认为,磁圆梅针结合针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将现代解剖学与传统经络腧穴相结合,针具与磁能相统一,可以筋、肉、血、络同调,血管、肌肉共治,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操作简便、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文章分享冀来喜教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验案一则,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