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行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的90例需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穿刺途径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不适反应、X线曝光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血管并发症、不适反应及住院时间方面显著少于股动脉组,穿刺时间长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都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良好方法,经桡动脉术后并发症及不适反应少,且住院时间短,相对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记录两组X线曝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卧床时间。结果两组在X线曝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途径并发症明显少于经股动脉途径组(P〈0.05),患者卧床时间桡动脉组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ACS患者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和可行的,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同期116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58例与经股动脉组58例,对比观察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桡动脉组的平均X线曝光时间、穿刺成功率分别为(5.86±4.50)min与98.27%,经股动脉组为(4.73±4.20)min与10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为(3.50±1.20)d,少于经股动脉组的住院天数(5.02±3.09)d,(P〈0.01);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31.04±13.08)min与(25.01±8.26)min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动脉痉挛发生率为10.34%,经股动脉组无动脉痉挛发生,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经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地方法。具有止血快,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天数少的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244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103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141例。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住院天数、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照射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96例,成功率为93.2%,经股动脉组手术成功139例,成功率为98.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桡动脉组并发症更少(P<0.05),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P<0.01),但手术耗时长(P<0.05),造影剂用量及X线照射时间较股动脉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痛苦少、血管并发症少,且手术成功率较高,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3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48例,其中87例经桡动脉途径,61例经股动脉途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平均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及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率97.7%,与经股动脉组(1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平均曝光时间、造影剂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桡动脉途径组并发症发生率(2.3%)较经股动脉途径组(22.9%)明显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比较经左、右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势与不足。方法 将分别经左、右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左侧组和右侧组,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时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首选器械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AG时间右侧组比左侧组较短。左侧组与右侧组相比,PCI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较短,造影剂用量较少,首次选用器械成功率较高。结论 经左、右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各有优势,在特定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可以互相补充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230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同意接受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桡动脉介入组(TRA组)和股动脉介入组(TFA组),每组各11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穿刺点压迫时间、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TRA组穿刺点压迫时间为(3.8±1.9)min,完成PCI的手术时间为(62.0±9.5)min,手术成功率为95.65%;TFA组穿刺点压迫时间为(14.8±5.9)min,完成PCI的手术时间为(63.0±8.9)min,手术成功率为97.39%,两组患者的穿刺点压迫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2%)明显低TFA组(1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途径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少,在临床介入治疗急性心梗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07年2月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19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穿刺途径随机分为桡动脉组(n=94)和股动脉组(n=102),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及X线曝光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术后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能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相对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4月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桡动脉途径58例(观察组),经股动脉途径4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的PCI特点、手术并发症、患者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均为100%,X线曝光时间、射线量、造影剂用量观察组略高于或多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拔管时迷走反射、尿潴留)、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依从性较高。结论经桡动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安全可行,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现召 《当代医学》2014,(25):103-104
目的 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河南省禹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收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选取64例,其中32例患者采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为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为观察组。最后对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9%和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穿刺时间(2.8±2.1)min、造影剂平均用量(151.0±29.0)mL和对照组的(2.6±2.2)min和(141.0±29.0)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实施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可使患者穿刺时间、造影剂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间动脉穿刺成功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时间、X线曝光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成功率、穿刺相关血管并发症、迷走反射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穿刺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与对照组股动脉穿刺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在造影时间、穿刺相关血管并发症、迷走反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桡动脉组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安全可行,且易止血,术后无须卧床,并发症少,创伤小,可作为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对比经股动脉、桡动脉两种途径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7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均经桡动脉途径插管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经股动脉途径插管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通过两种途径介入治疗的观察对比,经桡动脉途径插管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经股动脉途径插管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且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从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共对2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治疗,其中经桡动脉途径112例,经股动脉途径109例。结果:两种冠脉介入途径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具有可比性。血管穿刺时间桡动脉组为(4.5±3.4)min,股动脉组为(3.8±3.6)min(P>0.05)。导管室支架置入时问桡动脉组为(41±20.7)min,股动脉组为(38±19)min(P>0.05)。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率桡动脉组为94.3%,股动脉组为95.1%。桡动脉组有1例桡动脉闭塞,1例肱动脉损伤渗血前臂肿胀,无其他严重局部并发症发生,股动脉组有2例假性动脉瘤形成,应用不同方法治愈,11例有出血并发症,其中2例有严重出血并发症。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桡动脉途径可以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治疗的优选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安全性、优缺点。方法395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分别接受经股动脉(F)组(n=188)或经桡动脉(A)组(n=207)途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X线曝光时间、住院时间。结果CAG手术成功率:A组成功率91.8%,F组成功率99.5%,股动脉成功率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PCI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可有效地减少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易被患者接受,但需要介入医生更多的技巧和更长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5.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人径介入诊疗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安全性、优缺点。方法395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分别接受经股动脉(F)组(n=188)或经桡动脉(A)组(n=207)途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X线曝光时间、住院时间。结果CAG手术成功率:A组成功率91.8%,F组成功率99.5%,股动脉成功率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PCI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可有效地减少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易被患者接受,但需要介入医生更多的技巧和更长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优缺点,探讨经桡动脉途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行CAG和(或)PCI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按途径分为两组,桡动脉组103例,股动脉组111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CAG操作时间、PCI操作时间与股动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及PCI,术后并发症减少、止血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费用降低、患者依从性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徐利娜  高锋 《中外医疗》2013,(33):51-51,53
目的 探讨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经动脉途径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A组经桡动脉途径,B组经股动脉途径,对比经不同动脉途径穿刺的效果.结果 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及造影剂用量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经股动脉途径的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经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有着更好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的时间、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来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进行的冠心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其中观察组为经桡动脉介入,对照组为经股动脉介入。随访30d,对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相近(P=0.556),2组介入治疗的时间分别为(61.0±15.0)min、(61.05±11.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住院时间较短。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时间及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介入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手术效果比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2组,A组268例,年龄〈70岁;B组152例,年龄≥70岁。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穿刺部位血肿以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分析比较经股动脉与桡动脉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2012年9月收治的200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这些患者同意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且签订手术同意书),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lOO例。A组是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B组是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途径的穿刺点压迫时间、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B两组患者穿刺点压迫时间分别为(20.4±3.9)min、(7.6±5.2)min,B组优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O.05);A、B两组完成PCI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9.2±8.4)min、(65.3±9.2)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9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明显高于B组(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两种途径,即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途径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少,在临床工作中应该优先应用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