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恒莉  马体宇 《护理研究》2007,21(7):1856-1857
[目的]观察采用一次性导尿管与一次性肛管进行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进行清洁灌肠而无灌肠禁忌证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选择一次性肛管,实验组选择一次性导尿管,在相同操作步骤下,对照组按常规灌肠插入肛管深度10cm~15cm,观察组插入导尿管25cm-35cm,观察两组病人所需的灌肠次数、每次能耐受的灌入量、有无灌肠液外溢、手术毕距第1次排大便间隔时间及手术医生对肠道清洁度的满意度。[结果]两种导管进行清洁灌肠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一次性导尿管进行清洁灌肠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肛管。  相似文献   

2.
一次性引流袋在灌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中常遇到需灌肠患者多而灌肠筒少的现象 ,且灌肠筒使用后需清洗、消毒。而用一次性引流袋改装成的灌肠袋既可满足需求 ,又方便、快捷。 1 制作与使用 将一次性引流袋纵向对折 ,再将下端反折 2cm ,以其交叉点为中心剪一边长为 2cm的棱形 ,将引流管末端的护帽去除 ,接头处连接肛管 (或肛管头 )。使用时将引流管下端用止血钳夹闭 ,袋内倒入灌肠液 ,将棱形切口挂于输液架上即可。 2 优点  ( 1)一次性使用 ,避免交叉感染 ;( 2 )方便、快捷、安全、无菌 ,无需清洗消毒 ;( 3 )袋面透明且有刻度 ,便于观察进液量 ;( 4 )较一次性灌肠器价格低…  相似文献   

3.
沈惠娟  许逸琴 《现代护理》2005,11(5):345-345
临床上常采用肛管排气法来排除肠腔积气,减轻腹胀。物品准备中需要玻璃接管、盛水的玻璃瓶和橡胶管,它们在消毒过程中很容易碎裂,老化,有时也因玻璃接管与肛管连接不紧而影响了肛管排气效果的观察。现在我们用一次性引流袋和一次性鼻塞代替这些物品,经临床使用效果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何恒莉  马体宇 《护理研究》2007,21(20):1856-1857
[目的]观察采用一次性导尿管与一次性肛管进行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进行清洁灌肠而无灌肠禁忌证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选择一次性肛管,实验组选择一次性导尿管,在相同操作步骤下,对照组按常规灌肠插入肛管深度10cm~15cm,观察组插入导尿管25cm~35cm,观察两组病人所需的灌肠次数、每次能耐受的灌入量、有无灌肠液外溢、手术毕距第1次排大便间隔时间及手术医生对肠道清洁度的满意度。[结果]两种导管进行清洁灌肠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一次性导尿管进行清洁灌肠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肛管。  相似文献   

5.
清洁灌肠是临床上常进行的护理操作,一般是为术前及检查前做准备。临床上通常使用的是一次性肛管接一次输液器进行灌肠,灌肠中经常出现粪块堵塞管口,导致液体无法灌入的情况,甚至常因衔接不牢固引起脱落,造成药液外漏而达不到灌肠效果。因此,我们试用一次性输液器代替一次性肛  相似文献   

6.
简易灌肠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传统灌肠法所用的肛管较粗,患者不易接受,且排气时易造成药液的浪费或污染床单位,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不便.为此,我们进行了改进.自1998年3月起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自制肛管给患者灌肠,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成人腹胀常采用肛管排气。但由于肛管价格较高,患者较难接受,且肛管比较细、短,使用也不方便。一次性使用吸引管通常应用在外科手术中做术中吸引,我科于2005年开始使用一次性使用吸引管代替肛管排气,经过2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难治与初治肺结核病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保留灌肠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护理技术之一,常用于尿毒症、慢性结肠炎、盆腔炎等常见病的临床治疗。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直肠注入法和直肠滴注法,二者均使用肛管结合灌肠筒或输液器装置。我们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直接替代肛管的方法,与传统的肛管法作对比,于2001年3月~2003年12月对50例尿毒症或结肠炎患者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住院病人由于卧床,进食少,生活习惯改变等原因,容易引起便秘。普通肛管灌肠,一方面由于肛管质地较硬,管腔大,管壁厚,易损伤直肠粘膜,导致疼痛和插管不适;另一方面插入长度短,一般7~10cm,不易越过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因此灌肠液停留在直肠内,对肠壁产生刺激,产生强烈排便反射。尤其是肛管疾患及肛门括约肌松弛的病人,更容易边灌边流,不能充分软化粪质,影响灌肠效果。我们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灌肠。临床应用49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桂华  李雪琴 《现代护理》2004,10(7):643-643
临床静脉输液液体有软包装(即袋装)和瓶装液体之分,因软包装输液的原理是靠液体自身的重力输入,输液器不需排气管,传统的方法是将排气管打一死结,以避免液体自排气管向外漏,而当软包装液体换为瓶装液体时又要从排气管死结前方用无菌剪刀在消毒排气管后剪断或插1个一次性无菌针头或头皮针排气,使瓶内形成负压方能输入,这种方法既破坏了排气管尾端空气过滤装置,增加了液体污染机会,又费力、费时、费物品,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现在我们采用软包装输液时将排气管任意处打折后塞入一次性输液器针头帽(塞入长度为2cm)的方法既可防止液体自排气…  相似文献   

11.
郭新燕 《全科护理》2011,9(33):3020-3020
1方法灌肠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在临床上还是经常用到。一般都是用专门的灌肠管给病人灌肠,一次性肛管直径为0.6cm表面光滑,为病人做术前准备或者清洁灌肠时很是方便,但老年病人,特别是压疮高危人群,痔疮病人,反复腹泻的病人,  相似文献   

12.
住院病人由于卧床,进食少,生活习惯改变等原因,容易引起便秘.普通肛管灌肠,一方面由于肛管质地较硬,管腔大,管壁厚,易损伤直肠粘膜,导致疼痛和插管不适;另一方面插入长度短,一般7~10 cm,不易越过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因此灌肠液停留在直肠内,对肠壁产生刺激,产生强烈排便反射[1].尤其是肛管疾患及肛门括约肌松弛的病人,更容易边灌边流,不能充分软化粪质,影响灌肠效果.我们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灌肠.临床应用49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住院病人由于卧床,进食少,生活习惯改变等原因,容易引起便秘.普通肛管灌肠,一方面由于肛管质地较硬,管腔大,管壁厚,易损伤直肠粘膜,导致疼痛和插管不适;另一方面插入长度短,一般7~10 cm,不易越过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因此灌肠液停留在直肠内,对肠壁产生刺激,产生强烈排便反射[1].尤其是肛管疾患及肛门括约肌松弛的病人,更容易边灌边流,不能充分软化粪质,影响灌肠效果.我们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灌肠.临床应用49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住院病人由于卧床,进食少,生活习惯改变等原因,容易引起便秘.普通肛管灌肠,一方面由于肛管质地较硬,管腔大,管壁厚,易损伤直肠粘膜,导致疼痛和插管不适;另一方面插入长度短,一般7~10 cm,不易越过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因此灌肠液停留在直肠内,对肠壁产生刺激,产生强烈排便反射[1].尤其是肛管疾患及肛门括约肌松弛的病人,更容易边灌边流,不能充分软化粪质,影响灌肠效果.我们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灌肠.临床应用49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住院病人由于卧床,进食少,生活习惯改变等原因,容易引起便秘.普通肛管灌肠,一方面由于肛管质地较硬,管腔大,管壁厚,易损伤直肠粘膜,导致疼痛和插管不适;另一方面插入长度短,一般7~10 cm,不易越过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因此灌肠液停留在直肠内,对肠壁产生刺激,产生强烈排便反射[1].尤其是肛管疾患及肛门括约肌松弛的病人,更容易边灌边流,不能充分软化粪质,影响灌肠效果.我们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灌肠.临床应用49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将一次性环囊肛管用于58例保肛式手术、34例乙状结肠造瘘手术及68例肛管排气及药物灌肠病人,并与应用单腔圆柱式肛管病人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造瘘口感染、药液外溢、肛管脱出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应用一次性环囊肛管病人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应用单腔圆柱式肛管组。提示:一次性环囊肛管更适于低位直肠手术。  相似文献   

17.
住院病人由于卧床,进食少,生活习惯改变等原因,容易引起便秘.普通肛管灌肠,一方面由于肛管质地较硬,管腔大,管壁厚,易损伤直肠粘膜,导致疼痛和插管不适;另一方面插入长度短,一般7~10 cm,不易越过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因此灌肠液停留在直肠内,对肠壁产生刺激,产生强烈排便反射[1].尤其是肛管疾患及肛门括约肌松弛的病人,更容易边灌边流,不能充分软化粪质,影响灌肠效果.我们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灌肠.临床应用49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住院病人由于卧床,进食少,生活习惯改变等原因,容易引起便秘.普通肛管灌肠,一方面由于肛管质地较硬,管腔大,管壁厚,易损伤直肠粘膜,导致疼痛和插管不适;另一方面插入长度短,一般7~10 cm,不易越过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因此灌肠液停留在直肠内,对肠壁产生刺激,产生强烈排便反射[1].尤其是肛管疾患及肛门括约肌松弛的病人,更容易边灌边流,不能充分软化粪质,影响灌肠效果.我们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灌肠.临床应用49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临床常用的灌肠装置由灌肠筒、橡皮管、玻璃接管、一次性肛管相连组成,用后需清洁消毒方可使用,对于多个需同时灌肠的患者来说等待时间过长。我科利用一次性引流袋与一次性肛管相连组成新型装置应用于临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住院病人由于卧床,进食少,生活习惯改变等原因,容易引起便秘.普通肛管灌肠,一方面由于肛管质地较硬,管腔大,管壁厚,易损伤直肠粘膜,导致疼痛和插管不适;另一方面插入长度短,一般7~10 cm,不易越过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因此灌肠液停留在直肠内,对肠壁产生刺激,产生强烈排便反射[1].尤其是肛管疾患及肛门括约肌松弛的病人,更容易边灌边流,不能充分软化粪质,影响灌肠效果.我们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灌肠.临床应用49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