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肠镜检查回肠末段645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该院近2年应用结肠镜无选择性进入回肠末段检查共645例。临床症状主要有腹胀、腹痛、便秘、腹泻、腹水、便血等。进入回肠末段的主要方法有:反复进退刺激回盲瓣使其开口,再进入回肠末段;滑入进镜,插入深度10 ̄30cm,最深达50cm。共发现194例病变,其中炎症性疾病占多数,包括慢性回肠末段炎,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症、溃疡性回肠炎、回肠结核、回肠克隆等。肿瘤性疾病很少,有家族性息肉病1例、脂肪病1例。另 相似文献
2.
结肠镜诊断回肠末段疾病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回肠末段临床意义。方法单人操作结肠镜到达回肠末段1015例.发现回肠末段疾病118例,分析回肠末段疾病病因。结果回肠末段病变检出率11.6%,回肠末段炎最多,其次是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症、回肠克罗恩病、结核、淋巴瘤等;回肠末段病变同时合并结肠病变45例(占38.1%);结肠镜检查结肠未发现病变时,进入回肠末段有时发现病变;结合内镜表现、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作出回肠末段疾病的病因诊断,为治疗疾病提供依据。结论结肠镜到达回肠末段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对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回肠末段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肠镜进入回肠末段的重要性及其操作技巧。方法 采用日本PentaxE C3840F型结肠镜用单手操作法在检查全结肠的基础上进入回肠末段检查。结果 共检查405例病人,除10例因肠癌致肠腔狭窄,7例耐受能力差未能到达外,其余388例均送达回肠末段,成功率达95.80%。在回肠末段病变中,回肠末段炎72例(18.56%),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症24例(6.19%),溃疡性回肠炎11例(2.84%),回肠结核2例(0.52%),回肠克罗恩病4例(1.03%),回肠末段出血2例(0.52%),肠息肉3例(0.77%),回肠末段恶性淋巴瘤1例(0.26%)。在结肠病变中,肠癌55例(13.82%),结肠息肉75例(18.8;4%),克罗恩病7例(1.76%),溃疡性结肠炎34例(8.54%),结肠炎76例(19.10%),结肠黑变病2例(0.50%)。结论 回肠末段病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变具有多样性,在行肠镜检查时要重视回肠末段检查,同时应掌握肠镜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利用结肠镜检查回肠末段的意义及方法。【方法】对825例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在常规插至回盲部后,通过回盲瓣插入回肠末段进行观察,并结合活检以明确诊断。【结果】825例患者全部插入回肠末段,插入长度约为15-50cm。共检出回肠末段疾病27例,阳性率为3.3%,其中同时合并结肠疾病11例,占40.7%。检查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镜检查回肠末段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进行结肠镜检查时,不论是否在结肠内发现病变,均应常规插至回肠末段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全结肠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结肠镜检查的1055例患者,尤其是全结肠镜检查进入回肠末段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5例结肠镜检查患者中,结肠病变共655例(62.09%),以大肠癌、结肠息肉为高发病率,其中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53例(35.33%)。进入回肠末段的有582病例,回肠末段病变共178例(30.58%),结肠疾病合并回肠末段病变的42例(23.60%),其中有回肠末段炎、淋巴滤泡增生症、溃疡性回肠炎、回肠结核、回肠克罗恩病、回肠末段出血、回肠息肉、回肠末段恶性淋巴瘤。结论回肠末段病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病变具有多样性,另外结肠疾病合并回肠末段病变及大肠癌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也较高,结肠镜检查时不应仅满足于一处病灶的发现,除肠腔狭窄或禁忌外,均应在肠道清洁良好的基础上进入回肠末段进行全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9.
无痛性结肠镜检查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是消化系疾病好发部位之一 ,如炎症、息肉、肿瘤等 ,检查手段只有钡灌肠和结肠镜。钡灌肠多因病灶小不能确诊或漏诊 ,结肠镜检查直观 ,且同时可获得组织学检查结果 ,准确率高。但因为结肠的生理解剖特点 ,在肝曲、脾曲处形成锐角 ,且结肠镜通过要使用注气、勾拉等方法 ,由此可造成肠管痉挛、腹痛 ,使一些病人不能耐受而不能达到检查的预期目的。有一部分患者因惧怕痛苦 ,放弃此项检查 ,还有一些病人因患有基础疾病较重 ,也不能接受此项检查 ,所以造成一些患结肠疾病的患者被误诊、漏诊和诊断延迟。西方国家在十年前就开始了无痛性结肠镜…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回肠末端的发病情况以及对临床上原因不明的腹痛、腹部包块及便血等疑难病例的诊断需要,作者在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时,经回盲瓣插入回肠末端观察30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回肠末段切除术10例,吻合口距回盲瓣15cm之内,最短2cm。保留了回盲瓣,避免了短肠综合症的发生。9例治愈,1例发生肠瘘,经保守疗法治愈,此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末端回肠病变445例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肠镜诊断末端回肠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45例末端回肠病变的结肠镜检查资料及病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男女之比为2.22∶1,平均年龄38.9岁,15岁以下9例(2.02%),16~30岁126例(28.3%),31~45岁180例(40.4%),46~60岁93例(20.9%),60岁以上37例(8.31%)。病变类型为末端回肠炎319例(72.13%),淋巴滤泡增生症87例(19.55%),溃疡20例(4.49%),息肉10例(2.24%);结核、克隆病各2例(0.45%);憩室、局限性毛细血管扩张及肿瘤各1例(0.23%)。结论:结肠镜不仅可以直视末端回肠病变,还能进行病理活检,明显提高疾病的确诊率;同时对某些疾病也可行内镜下治疗,因此在对末端回肠病变的诊断中,结肠镜检查应视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我们自 1994~ 2 0 0 0年间 ,对术前诊断为阑尾炎进行阑尾切除术时 ,阑尾寻找困难的 16例病人 ,采取经末段回肠寻找阑尾而完成手术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性 10例 ,女性 6例 ,年龄 8~ 60岁。中位年龄 35岁。阑尾位置及病理类型 :肝下位 1例 ,腹中位 3例 , 相似文献
16.
17.
大肠癌高危人群中结肠镜检查2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1.大肠癌高危人群筛选的再要性。2.无症状全结肠镜镜检在大肠癌高危人群中定期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28例大肠癌高危人群共246次全结肠镜检.对其发生部位、病检结果和Dukes分期及预后后进行分析。结果:1.大肠癌高危人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定期结肠镜检和尽早切除息肉、腺瘤可提高生存率,减少病化率。 相似文献
18.
纤维结肠镜检查护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结肠镜的临床应用起始于本世纪六十年代末[1]。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以其对病人无创伤、良好的直观诊断效果和有针对性的治疗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病人所接受。我院自八十年代初引进这一新技术后,临床应用已达2850人次。操作技术已比较熟练,但仍有少部分患者接受检查时纤维结肠镜不能送达回直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随机选取连续编号100例患者,从护理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随机选取1998年8月~1999年2月连续编号100例病人。男47例,年龄15~80岁。女53例,年龄17~80岁。1… 相似文献
19.
628例下消化道出血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628例受检者系门诊或住院患者,镜检前2个月内有显性出血(鲜血便、粘液脓血便或黑便)并初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1.2 使用Olympus CF-20I、10M及LB_3型号纤结镜、双人插镜法、进镜约75~80cm达回盲部并进入末端回肠10~30cm。常规使用甘露醇和洗肠液作肠道准备。 2 资料分析 2.1 一般资料 628例受检者中男412例(65.6%),女216例(34.4%),男:女=1.9:1。年龄9~85岁,平均47.6±10.8岁。便血性状:鲜血便313例(49.84%),粘液脓血便307例(48.89%),黑便8例(1.27%)。 相似文献
20.
纤维结肠镜检查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纤维结肠镜检查中有取直镜身难、找腔难、进镜阻力增加、腔可见,进镜镜后退、既有找腔难、滑进镜头又不前进等多种进镜困难的,该文对其表现及处理方法做了逐步探讨,认为上述进镜难的主要原因是盆腔炎、肠憩室炎、肿瘤或腹部手术后引起的肠粘连成角,少数为肠冗长。了解和掌握了上述进镜难的表现及处理方法和逐步取直镜身进镜法,以及大、小肠行端侧或侧侧吻合术后辨认认大、小肠粘膜的不同特点及吻合口的疤痕和粪水来源的方向,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