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3例主动脉缩窄的患儿,年龄10.15岁。1例行缩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1例行Core—Tex补片扩大成形术;1例行缩窄段切除,Core-Tex人造血管植入术。结果:3例患儿均一次手术治愈,无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随访2年效果满意。结论:上下肢血压异常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手术方式的选择因狭窄的类型不同而各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主动脉缩窄合并右弓右降及多囊状动脉瘤的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右弓右降及多囊状动脉瘤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造影(3DDCEMRA)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两例均为镜面右位主动脉弓(Ⅰ型)、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部多囊状动脉瘤。结论 心血管造影是诊断该类复杂畸形最可靠的方法,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造影(3DDCEMR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心血管造影,能为临床手术提供明确的定位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4月共手术治疗CoA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2例,其中合并VSD 2例,ASD 3例,VSD+PDA 7例,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2例。全组均行一期矫治,1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加左后外侧切口进行矫治,11例行胸骨正中单一切口。其中8例患者动脉缩窄段切除端端或端侧吻合,3例患者补片扩大成形,1例行人工血管植入。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均顺利出院。随访3~40月,术后恢复良好。超声复查无吻合口狭窄,无吻合处动脉瘤形成和主动脉瓣反流等并发症。结论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手术策略主要根据心内畸形和缩窄病变特点决定,应视病变长短、并发症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并通过各种手段尽量避免复发及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张吉新  侯松玉 《临床医学》1997,17(11):13-15
本组20例,手术治疗18例。伤后一周内手术14例,其中10例行支乞管断端吻合术,4例修补成形术。全肺切除及肺叶切除各2例。结果:早期手术的14例病人,术后均痊愈;延迟手术的4例中2例肺功能明显减退,1例吻合感染并发脓气胸;2例伤后术前突然死于并发症。本组分析表明:只有早期正确诊断才能及时手术治疗,早期手术,并发症少,治愈率高,肺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吉新  侯松玉 《急诊医学》1997,6(3):150-152
目的,报告创伤性支气管断裂20例病的诊断和治疗,总结创伤生支气管断裂的早期诊断依据,分析延误诊断的原因,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0例手术治疗18例。伤后一周内手术14例,其中10例行支气管断端吻合术,4例修补成形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的肺动脉/ 主动脉血流时间间期比定量估测肺动脉压的新方法。方法 在47 例入院行心导管检查的患儿中,利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主、肺动脉血流F 值[F= (PEP×PV)/( AT×ET) ,F1 = PEP/ AT,F2 = PEP/ET,F3 = PEP/( AT ×ET) ,F4 = ( PEP×PV)/ AT,F5 = (PEP×PV)/ET] ,按Morera 等提出的FPA/FAO法估测肺动脉压,并与心导管值对比。结果 根据F3PA/F3AO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平均压与心导管实测值相关性最好( r = 0 .93 、0 .89) ;FPA/FAO次之( r = 0 .83 、0 .80) ,F1PA/F1AO、F2PA/F2AO、F4PA/F4AO、F5PA/F5AO较差( r = 0 .61 ~0 .79) 。结论 改良的肺动脉/ 主动脉血流时间间期比例系数F3PA/F3AO为无创定量估测肺动脉压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评价19例超声心动图于乳头肌水平切面获得的左室面积变化分数(FAC)与电影左室造影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并测量100例健康人FAC的正常值。结果表明FAC与LVEF总体相关系数r=0.82(P<0.001),左室壁节段活动无明显异常者两者相关系数,r=0.85(p<0.001),100例健康人的FAC正常值是56.7±7.41%。因此,我们认为FAC是一种很好的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验声学定量- 硝酸异山梨醇酯试验( AQISDN) 能否在术前预测择期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 后心功能。方法 随机对择期PTCA 30 例患者在介入前应用声学定量技术( AQ) 测定经口吸入硝酸异山梨醇酯(ISDN)2 .5 m g 之前及吸入后5 min 的左心功能参数的改变。并与介入后AQ 左心功能测值相对照。结果 介入前吸入ISDN 后5 min 峰值射血率(PER) 的改变与介入后PER 的改变相关,相关系数r = 0 .72(P = 0 .001) ;也与介入后峰值充盈率(PFR) 的改变相关,相关系数r = 0 .56( P = 0 .001) 。回归分析介入后PFR值,能由介入前AQISDN 的PER、PFR 值代入公式推算:PFR = PFR1 - 0 .08 + 0 .90 ×( PER2 - PER1) 。其中PFR 为介入后预测值,PER1 、PFR1 为静息时测值,PER2 为吸入ISDN 后5 min 时的测值( 单位:EDV/S,Sig =0 .0014) 。把AQISDN 吸入后5 min 的PER 大于等于吸入前和小于吸入前作为预测介入后心功能改善和恶化的标准,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对比,本标准对介入后EF、PFR、PER 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48例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手术均在全麻中度低温(28~32℃)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47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同期行升主动脉成形术3例,升主动脉置换术2例,冠状动脉移植+升主动脉置换术(Bentall术)4例,二尖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成形术5例,三尖瓣成形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1例。结果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1例死亡。32例随访6~61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者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治疗BAV的常规有效方法,但应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MRI在诊断主动脉缩窄中的作用和影像学表现。方法:主动脉缩窄患者16例,单纯型14例,复杂型2例,其中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4例合并动脉瘤,1例合并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6例均经手术证实。全部病例MRI检查包括SE序列、Cine MRI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造影(3DDCEMRA)。结果:16例MRI检查均清楚显示主动脉缩窄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与手术所见完全一致。结论:MRI检查是诊断主动脉缩窄的可靠方法之一,可多方位、直观的显示病变部位及合并畸形,基本上可替代心血管造影,为临床手术提供明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MRI可作为诊断主动脉缩窄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缩窄是一种先天性主动脉狭窄畸形,手术治疗是矫正畸形的唯一方法,麻醉过程中既要施行控制性降压又要不使血压降得过低,避免发生截瘫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而麻醉处理较为复杂。作者对本院2007年1至11月5例主动脉缩窄患者在控制性降压麻醉下施行矫正手术,现将麻醉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婴幼儿主动脉缩窄伴心血管畸形纠治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采用胸骨正中切口Ⅰ期手术纠治的35例主动脉缩窄伴心血管畸形患儿,手术时年龄1~35个月,体重3.5~12.5 kg,平均(5.2±2.2)kg。主动脉缩窄位于导管前23例,邻近动脉导管处12例;其中3例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15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3,0例伴有室间隔缺损,10例伴有房间隔缺损,3例伴有右室流出道梗阻2,例伴有法洛四联征。结果本组35例中,2例死亡,余33例术后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7年,1例半年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螺旋CT造影检查发现吻合口处血栓形成,家属放弃治疗,未进一步治疗。3例经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术后再狭窄,继续随访中,其余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假性动脉瘤或主动脉再狭窄。结论术前心功能差和术后长时间机械呼吸是手术死亡的高危因素。术后再狭窄是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患者主要的晚期并发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Ⅰ期手术纠治主动脉缩窄伴室间隔缺损,可同时纠治并发的主动脉弓部发育不良,降低了残余梗阻的发生率。Ⅰ期纠治还具有明显降低手术费用,减少患儿二次手术痛苦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用通用引物建立的RT-PCR诊断肠道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通用引物建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达到广谱、特异及快速诊断肠道病毒(EV)性脑炎及脑膜炎。方法 用针对EV基因组5’端非编码区保守区的1对通用引物建立的RT-PCR检测多种EV标准血清型,同时检测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患儿的脑脊液。结果 此种RT-PCR可检测42种EV的标准血清型,所用毒株在10-1TCID50时仍可见到194bp的阳性条带。检测了32例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患儿的脑脊液中EV-RNA,18例为阳性(56.3%)。EV-RNA阳性患儿的昏迷、瘫痪、抽搐、CSF-蛋白质及低密度灶数(CT)分别为4(22.2%)、8(44.4%)、12(66.7%)、462mg/L(x)及4(22.2%);EV-RNA阴性患儿的昏迷、瘫痪、抽搐、CSF-蛋白质、及低密度灶数(CT)分别为10(71.4%)、6(42.9%)、12(85.7%)、386mg/L(x)及4(28.8%),仅昏迷发生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用通用引物建立的RT-PCR诊断EV性脑膜炎和脑炎,具有广谱性、特异性、敏感性及简洁、快速的特点,诊断EV性脑膜炎和脑炎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18例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例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胡红菊,刘雪银关键词主动脉,急救,护理Keywords:AortaEmergencycareNursing主动脉夹层分离过去曾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血液渗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  相似文献   

15.
急性四肢动脉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例急性四肢动脉损伤均据外伤史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得以确诊,其中7例于伤后8小时内手术,5例于8 ̄24小时内手术,手术方式为:2例行动脉结扎术,2例血管移植术,2例血管侧壁修补,5例血管端端吻合,1例尺动脉结扎+桡动脉端端吻合。结果1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从对12例急性四肢动脉损伤诊治结果分析表明,凡病史明确,结合临床表现确定诊断后,必须及早手术,尽量缩短肢体缺体时间;根据血管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管  相似文献   

16.
孟康  张巍 《山西临床医药》1999,8(6):422-424
目的:旨在观察PTCA+支架对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溶栓失败病例的影响。方法:12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溶栓失败病根据是否接受过PTCA+支架治疗分为两组。A组68例心一接受PTCA+支架+药物治疗。B组60例常规药物治疗,观察6个月、12个月时的心绞痛发生率,再梗率、EF值及死亡率。结果:A组68例心肌梗塞后6个月时心绞痛发生率18%,再梗率1.5%,死亡率1.5%,EF值52%±10%,B组心肌梗塞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病变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999年至2009年我院共收治12例主动脉病变合并心内畸形患者,其中3例主动脉弓离断应用端端吻合重建主动脉,4例主动脉缩窄患者应用狭窄段切除和扩大吻合法,5例应用补片加宽法.结果 无手术死亡,10例术后上下肢动脉压差消失,无假性动脉瘤或主动脉再狭窄.结论 一期矫治主动脉病变合并心内畸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肝外胆管癌组化和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外胆管癌粘液组化特性和CK、CEA和EMA的免疫表达。方法28例肝外胆管癌进行了AB(pH1.0和pH2.5)、AB/AF粘液组化染色和CK、CEA和EM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正常胆管上皮细胞主要含唾液酸粘蛋白,当胆管上皮细胞癌变时,则硫酸粘蛋白含量增加。肿瘤分化程度越低,瘤细胞对硫酸粘蛋白、CEA和EMA的阳性反应越强。反之,肿瘤分化越高,CK阳性反应越强。结论肝外胆管癌源于胆管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癌变时,硫酸粘蛋白分泌增多。粘液组化和CK、CEA、EMA免疫组化反应可作为肝外胆管癌分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文着重探讨二维超声法(2DE)、多普勒压差减半时间法(PHT)、主动脉血流连续性方程法(AFCE)、二洒瓣血流连续性方程法(MFCE)测量二类瓣狭窄瓣口面积(MVA)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二类瓣狭窄患者,术前应用上述四种方法测量MVA,并与其中的30例手术患者进行手术测值(aMVA)对比。结果除测量MVA、AFCE外,其余三种方法与aMVA高度相关,以2DE法相关最佳,其次  相似文献   

20.
2DE及CDFI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洛阳医专附属医院程贞谦,张洲龙,王克卷,郭文华1985年5月至1992年2月共发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32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12例,核磁共振证实8例。32例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5-71岁,平均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