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伟海王年根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3):163-164
声带麻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神经炎,既往多以不典型Ramsay-Hunt综合征报道^([1,2])。本文将我科2008年4月~2016年7月临床资料完整的由带状疱疹引起声带麻痹但不伴面瘫的5例病例进行报道。1.1临床资料。5例患者就诊耳鼻咽喉科后,根据单侧发病的特点和迷走神经受累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1岁,因发现左侧颈部肿块6年,伴疼痛1个月于2006-11-02入院.体检:左侧颈部触及一肿块,大小约3.5 cm×3 cm,局部无红肿,轻度压痛,可移动,无波动.颈部CT示左侧下颌骨后缘深面可见一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3.5 cm×2.7 cm,与周边组织界线清楚,增强后呈明显环形强化(图1). 相似文献
4.
5.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9岁。因主要声音嘶哑2个月,加重10天于2003年7月8日人院。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出现发高音困难伴有干咳,予以雾化吸入,效果不明显,近10天声嘶加重,无吞咽困难、饮水反呛,就诊于我科行纤维喉镜检查仅见左侧声带完全固定。局部检查:左下颔角肿块,大小约4cm×3cm×3cm,质地中等,活动度差,触诊该肿块时,患者出现刺激性干咳。追问病史:患者半年前发现左下颌角后下肿块,触之有刺激性干咳。彩色超声显示内部回声不均,可见较丰富的动脉血流;纤维喉镜检查鼻咽部未见异常。入院诊断:①左颈部肿块性质待查;②左声带麻痹。2003年7月10日在全麻下行颈部肿块切除术。切口取上颈部弧形切口, 相似文献
6.
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vagal paraganglioma,VP)是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通常表现为与声音嘶哑或搏动性耳鸣相关的无痛性颈部肿块.诊断主要基于特征性的影像学检查,治疗上以手术结合放疗为主.本例患者以触诊诱发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合并窦性心动过缓,在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中并不常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迷走神经病可以影响受其支配的循环、消化、呼吸等多个系统,其病因也比较多.本文总结的是由于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迷走神经病在耳鼻咽喉科的表现.主要症状包括声带麻痹,喉咽返流,慢性咳嗽、神经性疼痛和吞咽困难等,治疗主要强调了对症治疗.需要注意的是,病毒感染后迷走神经病是一个排除诊断,需要有明确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并且除外肿瘤、外伤、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同时病毒感染后迷走神经病主要症状表现在头颈部,而循环、消化系统的症状却没有报道. 相似文献
8.
9.
保留迷走神经干的下咽癌及颈段食管癌切除术术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下咽癌、颈段食管癌病人行保留迷走神经干的喉及食管全切除后,以结肠代食管的术式,探讨保留迷走神经干的可行性,及保留消化道生理功能的优越性。方法:10例下咽癌颈段食管癌病人行保留迷走神经干及腹腔各分支,连同胃留在腹腔内的喉全切除和食管切除,以结肠代食管;另5例病人行喉及食管全切除,不保留迷走神经,以胃代食管,比较两组病人的消化道功能。结果:保留组术后腹胀、腹泻、返流及相关生理指标明显好于不保留级。结论:下咽癌及颈段食管瘤病人在做喉及食管全切除时保留迷走神经干是可行的,有利于患者术后消化功能的保护,提高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面肌痉挛是耳神经外科常见病,病因不明[1],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的反复性阵发性不自主无痛性抽搐,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因而又称为半面痉挛,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4:5.面肌痉挛伴有听神经症状者被称为面、听神经血管袢压迫综合征,相关文献报道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面神经鞘瘤临床少见,因肿瘤生长缓慢,早期除面瘫外无其他症状,早期诊断困难,常被误诊为贝尔麻痹,如有耳漏史易误诊为中耳乳突炎合并周围性面瘫,甚至肿瘤侵入颅内致颅内并发症时仍未能确诊.部分病例可无面瘫表现,使诊断难上加难,延误治疗.本科2005年3月收治1例无面瘫的面神经鞘瘤,误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7岁。甲状腺神经纤维瘤切除术后16年,憋闷感1年,于2011-02-09入院治疗。患者16年前因甲状腺肿块,行甲状腺峡部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神经纤维瘤,1年前出现憋闷感,逐渐加重。患者本人及其女儿、姐姐具有神经纤维瘤病的明确特征,皮肤呈牛奶咖啡色斑和皮肤赘瘤。父母早亡,情况不详。查体:全身多发皮肤牛奶咖啡色斑、皮肤赘瘤及皮下结节,气管扪诊不清,双侧甲状腺隆起,触之较硬,未扪及明确结节,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因误咽鱼骨6天,颈部肿胀伴呼吸困难4天急诊入院。患者6天前误咽鱼骨出现颈部不适,进食后颈部疼痛加重,当日行胃镜检查,未见异物,自行口服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4天前颈部疼痛加重,伴呼吸困难,不能吞咽及进食,颈部进行性肿胀,故急来我院。入院时查体:急性面容,Ⅲ度呼吸困难,意识尚清,颈部红肿,质韧,压痛阳性,皮温高,颈部活动受限,张口受限, 相似文献
14.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2岁,右面瘫1年半就诊,发病以来曾被多家医院诊断为"贝尔麻痹",经多种保守治疗无任何好转.体检:右完全性周围性面瘫,HB Ⅵ级,面肌 相似文献
16.
不典型Ramsay-Hunt综合征,又称疱疹顿挫型面瘫,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常伴随耳、咽及头颈部疼痛,眩晕和听力下降等症状,但不伴有典型耳部疱疹的出现[1],并可导致其他颅神经受累,临床上误诊率较高.本文对近期我科收治的2例多组颅神经受累的不典型Ramsay-Hunt综合征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7.
18.
Hunt综合征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1]和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以侵犯听神经、面神经为主的多发后组脑神经疾病[2]。本病在临床上首发于耳部疼痛及疱疹的不少见,但以咽喉部等其他部位不适为主诉的不典型Hunt综合征甚少见,易延误诊治。我科2011-2012年收治了4例不典型Hunt综合征,患者均以咽喉部疼痛不适为首发症状,病程中均出现了侵犯迷走神经症状,后转入相关科室治疗。为利于今后的临床诊治,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喉返神经的核心部分由疑核胞体发出的轴突所构成,研究喉返神经损伤后疑核的生理病理变化,对运用人工方法控制这些因素促进神经元损伤后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广泛的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之中,是内生性神经生长因子的潜在靶点.行神经探查术同时注射腺病毒载体编码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于损伤处的喉返神经并观察其在疑核中的表达及对运动神经元的作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0.
面运动神经元接受、传导和整合各种传人与传出信息,它的功能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面神经损伤后的变性过程与再生质量.故了解相关研究进展,探讨面运动神经元兴奋性调控在面瘫后遗症产生中的可能作用,为进一步阐明面神经损伤修复机制,获得更好的修复重建效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