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衰老是心房颤动(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衰老参与房颤的细胞、分子机制仍不明确。衰老是一种生理性的变化,当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时会加剧衰老的过程,表现出异常生理状态,增加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衰老会引起细胞形态及功能变化。现总结先前的研究成果,对衰老与房颤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特别是对衰老导致的生理变化与房颤发生的关系进行讨论,了解衰老和房颤的内在联系,寻找衰老导致房颤发生的关键环节,从而寻找房颤的潜在治疗方法,为房颤的治疗带来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也是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尽管目前房颤的治疗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房颤发生机制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应该认识到,最佳的治疗方案应该建立在对机制的充分理解上.近年来,关于房颤发生机制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肺静脉特殊的解剖特点和电生理性质,得出的结论也仅能解释房颤的某一个方面.本文总结房颤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阐述房颤发生的可能机制,并重点介绍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系统在房颤发生和维持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纤颤的危险因子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友山  钱学贤  马大波 《心脏杂志》2001,13(2):128-129,13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发心房纤颤 (房颤 )的危险因子及房颤对 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比较 412例 AMI患者中并发房颤者与不并发房颤者的临床特征、住院其它并发症以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并发房颤组较不并发房颤组年龄大 ,肌酸磷酸激酶 (CPK)峰值高 ,左房内径大 ,入院时心功能差 ,但 L ogistic回归分析仅显示 CPK峰值、左房内径相差明显。并发房颤者病死率较无房颤者高 ,校正其它因素后仍明显。结论 :AMI并房颤者 CPK峰值高、左房内径大 ,住院病死率高 ,对该亚组应更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基因治疗通过病毒或非病毒载体将目的基因用直接注射法或导管技术等导入靶向区域,高选择性地发挥作用,从而减少全身用药的副作用,提高局部治疗的有效性。本文从机制背景、应用策略和临床前期研究成果方面就基因治疗在房颤、室速等心律失常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老年患者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病率高,房颤相关卒中致死、致残率高。临床实践中,老年房颤患者抗凝应 用普遍不足,但年龄本身并不是抗凝禁忌,对老年房颤患者应兼顾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合理选择抗栓药物。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在普通人群中,房颤患病率约为0.4%~1.0%,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8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房颤的超过7%。脑卒中是房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有91%房颤栓塞的并发症为脑栓塞,至少有15%~20%缺血性脑卒中由房颤所致。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而合理有效的对房颤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得地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房颤治疗在基层医院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国内外比较大的心脏中心已开展导管消融,但消融治疗费用高且存在创伤风险,特别是持续性房颤远期复发率高.所以药物治疗在我国仍是治疗房颤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常导致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心肌能量代谢异常参与房颤的发生发展。房颤时快速的心肌电活动和机械收缩会消耗大量能量,如何保持心房肌能量代谢平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房颤时心肌能够通过减少需求,增加供应来保持能量平衡,进而出现心肌能量代谢重构,而能量代谢重构又会促进房颤的发生发展。探索房颤的机制及有效治疗药物,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本文主要概述房颤时心房肌  相似文献   

9.
当心房颤动时,由于高血钾导致心房的激动性及传导性减低或者消失,房颤的f波可以暂时消失。在临床工作中,高血钾并不少见,对于肾功能不好的病人更应定期复查电解质,本文介绍一例房颤病人高血钾时房颤波暂时消失。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最大危害在于血栓栓塞,从而引起高概率的致残率与致死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房颤治疗的弊端逐渐显现,然而中医药对房颤及房颤血栓危害的防治效果明确肯定,开拓了房颤治疗的新思路。通过相关文献论述中医药防治房颤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治疗房颤提供临床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