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惠娟  郑铠军  陈敬国 《海南医学》2007,18(11):117-118
目的 研究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出血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6年9月~2007年1月收入我科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合并并颅内出血或肺出血的29例早产儿作为出血组,同时取同期收入我科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或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合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无合并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等其它并发症的36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 有出血组及无出血倾向组血小板计数(PLT)分别为(193.34±51.09),(245.44±50.2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为(8.09±0.84),(8.55±0.96);血小板比积(PCT)为(0.15±0.040),(0.21±0.039);血小板平均宽度为(17.50±1.51).(17.85±0.99).提示有出血倾向组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PLT、PCT、MPV显著降低(PLT:t=4.12,P<0.01;PCT:t=5.362,P<0.01;MPV:t=2.01,P<0.05);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不明显(PDW:t=1.081,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了早产儿出血的发病机制,要重视对早产儿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尤其需严密监测血小板比积的变化,早期警惕早产儿出血的出现,并尽早预防及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合并症的关系.方法 对394例新生儿于出生24 h内和生后1周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 窒息组PLT明显低于无窒息组(P<0.01),MPV、PDW明显大于无窒息组(P<0.01和0.05), 脑室内出血(IVH)、硬肿症和感染组PLT明显低于无合并症组(P<0.05),MPV,PDW明显大于无合并症组(P<0.05).结论 新生儿血小板参数与出生时合并窒息新生儿合并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病情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xcell-18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39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1)肝硬化患者PLT、MPV、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初步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病情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xcell-18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39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1)肝硬化患者PLT、MPV、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初步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志刚  罗苇 《四川医学》2006,27(9):965-966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小板参数动态变化及其与窒息的关系。方法83例早产儿于出生24h内和生后5d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出生24h内,男性组与女性组PLT、MPV、PDW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PLT、MPV、PDW与剖宫分娩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生后24h内,合并窒息组PLT、MPV、PDW与无窒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后5d,合并窒息组PLT明显低于无窒息组(P<0.05),MPV、PDW明显高于无窒息组(P<0.05)。结论早产儿血小板参数与性别、分娩方式无关,出生时合并窒息与早产儿血小板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益气养血活血方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40例RITP患者为治疗组,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益气养血活血方治疗.将治疗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比较,并将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血小板参数进行对比,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PLT数值低于对照组(火0.01),PCT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LT数值明显上升(P<0.01),PCT明显上升(P<0.05),MPV,PDW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气养血活血方除能提升RITP患者的PLT数值外,还可对PCT,MPV,PDW等血小板参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玉容  蔡苗 《重庆医学》2009,38(22):2813-28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4例HIE患儿进行临床分度,于急性期进行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并于恢复期复查,了解其动态变化情况.并以1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 (1)HIE患儿急性期血小板(PLT)总数较正常儿明显降低(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较正常儿明显增高(P<0.05).恢复期PLT、MPV、PDW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IE患儿PLT随HIE病情加重而降低(P<0.01),而MPV、PDW则随病情加重增大(P<0.01,P<0.05).结论 动态观察HIE患儿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HIE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4例早产PDA患儿设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分娩无PDA的54例早产儿设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早产儿及产妇的基础资料信息(胎龄、性别、出生体重、Apgar评分、住院时间及年龄、产次、分娩方式、有无妊娠期高血压、有无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是否使用硫酸镁),另外于两组早产儿出生后3 d(首次)及超声确诊PDA当日(第2次)取桡动脉血2 mL,检测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血小板压积(platelet hematocrit, 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最后通过ROC分析PLT、MPV、PCT预测早产儿出现PDA的价值。结果 两组产妇年龄、产次、分娩方式、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早产儿性别、Apgar评分、住院时间、首次及第2次测量PDW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色微血栓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荣  邓崇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2):1289-1290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微血栓形成时,PLT、MPV、PDW、PCT4项参数的变化。方法:正常对照组50人,类风湿性关节炎63例(Ⅰ组),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白色微血栓(Ⅱ组)12人。用日本东亚SXny·KX-21型血液分析仪检测PLT、MPV、PDW、PCT。结果:Ⅰ组PLT、MPV、PCT、PDW较对照组明显增加。Ⅱ组PLT较Ⅰ组减少,MPV、PDW明显增加。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白色微血栓形成时,PLT增加,MPV增大,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肝硬化出血患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MS-9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41例肝硬化出血患者、47例溃疡病出血患者及41例健康对照组的比较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肝硬化出血组患者PLT低于溃疡病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MPV、PDW大于溃疡病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PLT、MPV、PDW溃疡病出血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出血组输血止血后PLT显著增加(P<0.01),但MPV、PDW变化不大(P>0.05).住院期间经输血止血后再次出血率肝硬化出血组高于溃疡病出血组(P<0.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由于存在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功能缺陷,具有易出血倾向,且出血后不易止血,输入新鲜血液有利于止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PLT(血小板计数)、PCT(血小板压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COULTER ACT5diff AL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22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PCT、MPV、PDW进行测定,并分组比较,统计学采用方差检验。结果(1)糖尿病组(单纯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减低(P〈0.05),MPV、PDW显著增高(P〈0.01),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PLT减低(P〈0.05),MPV、PDW显著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MPV、PDW明显增高,并且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MPV、PDW显著增高,提示检测血小板参数(PLT、MPV、PDW)对于监测糖尿病患者有无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髓性与非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为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组(53例)和非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组(25例),选择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各组静脉血的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分析各组间PLT、MPV、PCT、PDW的变化.结果 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LT、PCT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2.787、35.858,P值均为0.000,MPV和PDW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P值)分别为1.080(0.282)、0.664(0.508);非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LT、PCT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4.296、5.820,P值均为0.000,而MPV和PDW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842、22.666,P值均为0.000;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MPV和PCT低于非骨髓性血小板减少患者,t值分别为6.297、2.217,P值分别为0.000、0.030.结论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MPV正常时提示可能为骨髓性疾病引起,MPV增大提示可能为非骨髓性疾病引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性与非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为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组(53例)和非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组(25例),选择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各组静脉血的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分析各组间PLT、MPV、PCT、PDW的变化。结果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LT、PCT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2.787、35.858,P值均为0.000,MPV和PDW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P值)分别为1.080(0.282)、0.664(0.508);非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LT、PCT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4.296、5.820,P值均为0.000,而MPV和PDW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842、22.666,P值均为0.000;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MPV和PCT低于非骨髓性血小板减少患者,t值分别为6.297、2.217,P值分别为0.000、0.030。结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MPV正常时提示可能为骨髓性疾病引起,MPV增大提示可能为非骨髓性疾病引起。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参数对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8例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观察组)6例和无冠状动脉病变组(对照组)12例,分别测定其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期,观察组的PLT、PCT、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P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急性期,观察组的MPV、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LT、PC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变化对KD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疾病预后的判断及心脏并发症的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7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后的PLT、MPV、PCT和PDW,分紫绀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两组,分别与同期健康对照组PLT、MPV、PDW和PCT进行比较.结果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术前P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MPV较对照组则显著升高(P<0.05);术后MPV仍高于对照组(P<0.05).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术前MPV、PCT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MPV仍高于对照组(P<0.05),PLT、PDW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血小板参数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嗜碱性粒细胞比例(BAS%)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将420例荨麻疹患者分为急性荨麻疹组311例,慢性荨麻疹组109例,另选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174例为对照组,用日本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三组的PLT、MPV、PCT、PDW、BAS%和BAS.[结果]①急性荨麻疹组和慢性荨麻疹组PLT、PCT值均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MPV、PDW、BAS%和BAS值均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②急性荨麻疹组MPV、BAS值低于慢性荨麻疹组(P<0.05),急性荨麻疹组和慢性荨麻疹组PLT、PCT、PDW和BAS%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荨麻疹的发病过程;MPV、BAS可作为评价荨麻疹活动度的参考指标,MPV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为更好地防治HP感染相关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HP抗体,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以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结果: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比较,PLT、PCT、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P阳性组的MPV、PDW较阴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能影响骨髓增生功能,导致血小板MPV及PDW降低.  相似文献   

18.
戴梦玲  励丽  张广吾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7):554-554,558
目的 探讨在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患者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及50例未合并肾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血小板四项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组患者(包括早期肾病组、临床肾病及终末期组)的MPV、PCT、PDW均显著高于糖尿病未合并肾脏病变组.而肾脏病变不同期的MPV、PCT、PDW等参数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MPV、PCT、PDW分析对糖尿病合并肾脏并发症有一定的早期预示作用,亦是进行抑血小板或防血栓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血小板及其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拜耳ADVIA2120型)分别测定127例肝移植术前患者、81例肝移植术后(90d)无出血患者、12例肝移植术后有出血患者以及1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等相关指标。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1)肝移植术前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肝移植术后无出血组PLT、MPV、PC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移植术后有出血组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肝移植术前组比较:(1)肝移植术后无出血组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肝移植术后有出血组PLT、MPV、PC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移植术后有出血组与无出血组比较: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及其参数相关指标的检测:(1)可配合临床观察肝移植术后疗效以及判断病情的变化。(2)间接反映肝移植术后PLT的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分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M+CHD)、冠心病(CHD)、糖尿病(DM)和对照四个组,分别检测hs-CRP及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五项血小板参数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M+CHD)组hs-CRP、MPV、PCT、P-LCR和PDW水平显著高于CHD、DM和对照组(P〈0.01),PLT数量显著低于CHD、DM和对照组(P〈0.01)。PLT计数:对照组〉DM组〉CHD组〉(DM+CHD)组,呈降低趋势,hs-CRP、MPV、PCT、P-LCR、PDW水平:对照组〈DM组〈CHD组〈(DM+CHD)组,呈升高趋势。hs-CRP与PLT呈负相关(r=-0.725,P〈0.05),与MPV(r=0.801,P〈0.01),PCT(r=0.747,P〈0.05),P-LCR(r=0.713,P〈0.05),PDW(r=0.724,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hs-CRP及血小板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显著相关性,hs-CRP及血小板参数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观察和评价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