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非意愿妊娠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非意愿妊娠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21名到青春期生殖健康服务门诊就诊的青少年进行了测评。结果:妊娠组与非妊娠组青少年在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0.001),妊娠组青少年的父亲表现出较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过多的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两组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0.001),妊娠组青少年的母亲表现出较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过干涉过保护、过多的拒绝否认及惩罚严厉。结论:青少年非意愿妊娠的发生与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56名医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方法应用EMBU与SCL-90结合表,对某校356名医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男女生的父亲惩罚严厉及偏爱被试差异有显著性;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干涉过保护因子及母亲拒绝否认差异有显著性(P<0.05).父亲情感温暖与SCL-90得分呈负相关性,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与SCL-90得分呈正相关性.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不良的教养方式可增加子女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暴力攻击行为的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为预防暴力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社区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共调查案例组81例,对照组304例。结果案例组的父亲FF1(情感温暖与理解)、FF2(惩罚、严厉)、FF5(拒绝否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案例组的母亲MM2(过度干涉过度保护)、MM3(拒绝、否认)、MM4(惩罚、严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父母共有的5个主因素的一致性比较,每一组父母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社区青少年的暴力攻击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暴力型罪犯人格的影响。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176名暴力型罪犯(研究组)及189名普通人群(对照组)进行调查,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诊断总分的影响。结果人格障碍研究组总评分(41.38±13.05)高于对照组(26.15±14.16),且各分型得分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家庭教养的方式评分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得分低于对照组,父母的惩罚严厉、父母的拒绝否认得分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的人格诊断问卷总分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r为-0.376、-0.329,P值均0.05),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父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及母亲的偏爱呈正相关(r=0.154~0.363,P0.05);研究组的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及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一定程度上影响暴力型罪犯人格特征的形成(P值均0.05)。结论暴力型罪犯人格存在明显偏离,与不良的养育方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拖延行为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与Ait-kent拖延问卷(API),对深圳一所普通中学48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初中生拖延行为的性别差异显著,与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均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与父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度保护和母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对孩子多采取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的家庭的孩子拖延行为更少,父母应该多理解、尊重孩子,对孩子多鼓励和关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一般情况调查量表对福州市55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际信任在性别、学校类型、是否为班干部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男女生在父母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及拒绝、否认因子上差异具有显著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及偏爱被试、父亲过度保护因子上差异具有显著性;人际信任与父母情感温暖因子呈负相关,与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因子呈正相关。结论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初中生人际信任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对患儿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实施心理干预、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调查了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44例哮喘患儿,并与34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 哮喘组焦虑、抑郁、行为问题评分,哮喘组行为问题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呈负相关.行为与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过分干涉呈正相关;母亲过干涉过保护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呈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与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母亲惩罚严厉与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呈正相关.结论 哮喘儿童较健康儿童存在更多心理行为问题,父母养育方式对患儿行为和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父亲养育方式与母亲养育方式之间有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良性竞争态度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竞争态度量表(中国版)对某校2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父亲的教养方式中一睛感温暖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惩罚和严厉因子、拒绝否认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在母亲的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拒绝否认因子、惩罚和严厉因子与鼬陛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父亲否认拒绝和母亲惩罚严厉对良性竞争态度有预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良性竞争态度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父母教养方式的某些因子对良性竞争态度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期忽视、父母教养方式因素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对照研究的方法,将被试分为对照组(103例)与抑郁症患者组(106例)进行研究。采用儿童被忽视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抑郁症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儿童被忽视量表中,安全忽视(t=-4.897,P<0.01)、躯体忽视因子(t=-4.497,P<0.01)、情感忽视因子(t=-3.071, P<0.01)及儿童忽视总分(t=-4.417,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在父亲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情感温暖、理解(t=8.555,P<0.01),惩罚、严厉(t=19.047, P<0.01),拒绝、否认因子(t=-5.090,P<0.01)上的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被忽视量表中,抑郁症与安全忽视、情感忽视、交流忽视因子及忽视总分因子相关。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抑郁症与拒绝否认因子、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过分保护因子、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相关。结论 儿童被忽视与抑郁症的产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不良的教养方式是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未成年罪犯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普通ADHD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间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某看守所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7月1日在押未成年男性罪犯(初犯、汉族)中确诊为ADHD者41例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心理科初诊的ADHD患者38例(男性、汉族)纳入对照组。ADHD诊断采用《Vanderbilt ADHD评定量表》中的《Vanderbilt ADHD家长评定量表》(VADPRS)。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评定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监护人的同意,并与其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有关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过分偏爱方面及母亲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过分偏爱,情感、温暖与理解等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研究组父母存在更多不良教养方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与理解,严厉惩罚,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只在严厉惩罚和过分干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拒绝否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在父母偏爱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未成年罪犯共患ADHD者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更严重分歧。两组父母高文化程度(中专、大专)与低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研究组父母文化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残缺型家庭(母亡∕父亡、离异)较对照组多,且两组残缺型家庭与完整型家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未成年罪犯共患ADHD的父母教养方式与普通ADHD青少年不同,主要表现为家庭残缺率高、父母文化程度偏低、不良教养方式更多及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更大分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父母压力和父母期望与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运用父母压力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父母期望问卷对691名初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独生子女[(40.602±6.890)分]和非独生子女[(40.501±5.101)分]父母在父母压力量表上的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63.815±13.895)分]和非独生子女父母[(63.757±13.908)分]在父母期望问卷上的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上独生子女[(2.008±0.573)分]和非独生子女[(1.994±0.54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强迫症状因子上的得分独生子女[(2.190±0.676)分]高于非独生子女[(2.125±0.5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的压力与子女的心理健康之间的存在显著正相关(r=0.166,P〈0.01);父母对子女期望与子女的心理健康之间的存在显著正相关(r=0.181,P〈0.01)。结论父母的压力越大,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越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自发性免疫性心肌炎的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MyD88高表达腺病毒来观测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对心肌炎症的影响。方法将所购得的90只小鼠随机分为MyD88组、心肌炎组和对照组,各30只。MyD88组小鼠皮下注射心肌肌球蛋白混合液,3d后给予尾静脉注射MyD88高表达腺病毒混合液0.1ml;心肌炎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等体积的心肌肌球蛋白混合液,3d后注射与实验组同剂量的PBS溶液;对照组仅皮下注射0.2ml的PBS。21d后处死动物并制作切片,观测炎症浸润程度,并取眼球血测心肌坏死标志物cTnI及IgG、IgM抗体。结果免疫后第21天,炎症评分心肌炎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39±1.23VS0.68±0.65,P〈0.05),表明自发性免疫性心肌炎小鼠建模成功。MyD88组炎症评分显著升高(F=94.194,P〈0.01),高于心肌炎组(3.56±1.34V82.39±1.23,P〈0.05)和对照组(3.56±1.34V80.68±0.65,P〈0.01);MyD88组小鼠血清cTnI、IgG和IgM检测值也明显高于心肌炎组和对照组(P〈0.01,P〈0.05)。结论MyD88参与了自发性免疫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春  刘进言  熊武  周建大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8):1050-1054,1059
目的初步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抑制脓毒症血清所致心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分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大鼠血清组、脓毒症血清组、转空载体对照组和转HSP70基因组,转HSP70基因组以重组质粒pcDNA3.1-HSP70转染后36h后验证基因和蛋白表达;各组以相应血清混合培养2h;分别行Hoechst33258染色后计数以及DNA“梯状”条带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再应用Western—blot分析HSP70过表达对Caspase-3,8,9活化和Bid裂解的影响情况。结果处理后12、24、36h凋亡率,转HSP70基因组心肌细胞为(12.48±2.39)%、(23.96±3.12)%、(25.40±3.96)%,明显低于脓毒症血清组[(28.66±2.24)%、(55.76±5.69)%、(46.89±8.74)%,t=5.851、5.932、6.027,P〈0.01],亦明显低于转空载体组[(34.25±3.42)%、(50.71±6.38)%、(47.62±5.74)%,t=5.876、5.903、6.122,P〈0.01],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血清组(3.13%-6.75%,t=6.324、6.578、6.137、5.987、6.032、6.871,P〈0.01);在Caspase-3、8、9活化表达中,P11、P20和P10条带比值,转HSP70基因组分别为(12.5276±2.1247、9.3481±4.5423、16.1349±6.0641),低于脓毒症血清组(27.13244-2.1564、25.5643±4.3018、36.5647±6.7135,t=5.856、5.902、5.891,P〈0.01),低于转空载体组(28.0314±2.0367、25.6413±4.1356、34.5648±5.9473,t=3.861、3.933、4.281,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8.0324±1.5234、5.1246±1.3274、2.0314±0.6423,£=3.286、3.867、4.031,P〈0.05)和正常血清组(8.5649±1.2136、6.0324±1.0214、3.2146±0.1325,t=5.898、5.969、6.879,P〈0.01);tBid条带比值,转HSPT0基因组(12.0316±2.3641)低于脓毒症血清组(27.0536±5.3214,t=3.274,P〈0.05)和转空载体组(27.1034±3.6741,t=3.301,P〈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6.0347±2.1304,t=5.924,P〈0.01)和正常血清组(7.3121±1.3021,t=5.871,P〈0.01)。结论HSPT0通过干预死亡受体通路和线粒体通路而抑制脓毒症血清所致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家庭缺失学生的人格特征、行为问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对舟山市千荷实验学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238名学生完成了测试,其中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4.29%,其中男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2.40%,女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5.31%,男生行为问题明显高于女生(P〈0.01),男生A行为检出率(20.00%)高于女生(2.65%);内向性格者占38.24%,情绪不稳定的占51.26%;SCL-90量表中的焦虑因子分高于中学生综合样本(t=2.42,P〈0.05),女生在SCL-90的人际、抑郁、恐怖三个因子上的得分[(2.00±0.68),(1.85±0.72),(1.67±0.59)]高于男生[(1.74±0.62),(1.70±0.64),(1.44±0.54),t=-2.44,-2.16,-2.43,P〈0.05];行为总分与FAD总的功能呈正相关(P〈0.05),EPQ各量表分及SCL-90各因子分与FAD中的家庭成员的沟通、成员的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及总的家庭功能因子分呈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家庭缺失儿童具有孤僻、偏内向、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与其家庭功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现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用SF-36量表调查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分析影响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可能因素。结果调查在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生活质量总分为(76.57±15.93),高于非独生子女(74.08±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对大学生活满意度较低、社会支持度较低及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质量较差。结论独生子女大学生总体生活质量较好;增加社会支持和对贫困学生的经济援助、提高心理健康状态和生活满意度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就业心理危机感及应对的关系,探讨应对策略和机制.方法 采用自制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问卷、应付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两个时间段测查了452名、415名毕业生.结果 女生在就业环境[(21.88±3.69)分]、岗位要求[(18.26±3.19)分]的压力显著高于男生(P<0.05)、农村生源的就业环境压力[(21.68±4.05)分]、个人内在因素体验[(27.28±6.12)分]、社会与家庭支持的压力感[(10.82±3.12)分]显著高于城镇生(P<0.01);普通学生的个人内在因素体验压力感高于学生干部(P<0.01).毕业生除人际敏感和其他因子外,8个症状因子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1);第2次调查中,就业环境压力与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相关程度更为明显(P<0.05);个人内在因素体验、心理体验压力与各症状因子均显著相关(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解决问题(t=-3.331)和自责因子(t=6.265)在就业压力心理症状评定中有较大影响(P<0.01).结论 毕业生就业压力、压力应对与心理危机感关系密切,就业指导应建立针对性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PCI术后老年冠心病(CAD)患者147例,按照所在社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出院后转社区医疗组织管理,医院不再提供后续健康干预治疗;观察组出院后医院协同社区共同健康管理1年,比较两组患者在发生心脏事件方面的差异,并在统一指导语的前提下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焦虑(34±6VS41±7,t=2.714,P〈0.01)、抑郁心理评估分数(35±7VS41±8,t=2.572,P〈0.05)明显降低,躯体健康度(63±12VS59±11,t=5.935,P〈0.01)、心理健康度(64±14VS58±13,t=6.116,P〈0.01)、社会功能维系度(64±11VS58±10,t=6.157,P〈0.01)均好于对照组,但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物质生活维系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是老年PCI术后患者降低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切实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鲨鱼软骨粘多糖的抗辐照作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资料。方法将5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鲨鱼软骨粘多糖低〔0.5 g/(kg·d)〕、中〔1.0 g/(kg·d)〕、高〔2.0 g/(kg·d)〕3个剂量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2周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以0.83 Gy/h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辐照6 h,辐照剂量为5.0 Gy。结果辐照后3 d,中、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均为(1.0±0.4)×109/ml,明显高于模型组〔(0.7±0.2)×109/ml,P0.05〕;辐照后14 d,中、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辐照后,各组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数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辐照后14 d,中、高剂量组的胸腺指数分别为(1.99±0.39)mg/g和(2.05±0.23)mg/g,明显高于模型组〔(1.58±0.58)mg/g,P0.05〕;高剂量组脾指数也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中、高剂量组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2.75±0.60)×107和(2.68±0.35)×107,明显高于模型组〔(2.16±0.44)×107,P0.05〕;中、高剂量组SOD活性分别为(203±12)U/ml和(216±10)U/ml,明显高于模型组〔(187±17)U/ml,P0.05,P0.01〕;低、中剂量组MAD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鲨鱼软骨粘多糖对辐照损伤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Iso+I/R组),每组各12只。S组进腹后仅分离韧带不阻断血流;I/R,组行肾脏缺血45rain,再灌注2h;Iso+I/R组吸人1.5%(1MAC)异氟醚30min,停止吸入10rain后行I/R。在再灌注2h后测定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肾组织中TNF-α的浓度,同时取肾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1)与S组比较,I/R组和Iso+I/R组血清BUN和cr表达水平、肾组织中TNF-α浓度均升高[BUN:(17.69±0.99)mmol/LV8(8.37±1.12)mmol/L,t=-23.55,P〈0.01;(12.26±1.11)mmol/Lvs(8.37±1.12)mmol/L,t=-19.09,P〈0.01;Cr:(103.22±13.42)μmol/Lvs(71.48±8.59)μmol/L,t=-21.45,P〈0.01;(86.51±11.49)μmol/Lvs(71.48±8.59)μmol/L,t=-9.87,P〈0.01;TNF-α:(0.51±0.07)rig/mlvs(0.43±0.00)ng/ml,t=-5.79,P〈0.01;(0.47±0.03)ng/Ⅱdvs(0.43±0.00)ng/ml,t=-8.86,P〈0.01]。(2)Iso+I/R组血清BUN和Cr表达水平、肾组织中TNF-α浓度的升高幅度均小于I/R组[BUN:(12.26±1.11)mmol/LVS(17.69±0.99)retool/L,t=15.67,P〈0.01;Cr:(86.51±11.49)μmol/Lvs(103.22±13.42)μmol/L,t=6.68,P〈0.01;TNF-α:(0.47±0.03)ng/mlvs(0.51±0.07)ng/ml,t=2.61,P〈0.05]。(3)I/1t组、Iso+I/R组。肾小管评分较S组升高[(17.26±1.45)VS(0.00±0.00),t=-72.38,P〈0.01;(12.69±1.83)VS(0.00±0.00),t=-39.53,P〈0.01]。Iso+I/lt组肾小管评分较I/R组下降[(12.69±1.83)vs(17.26±1.45),t=19.87,P〈0.01]。结论1.5%异氟醚预处理30min可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部分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组织中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不同原发疾病所致心衰患者血清中的β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3-AAB)的类别,并分析其可能的医学意义。方法以合成的β3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临床甄选的160例扩心病、冠心病、高心病和风心病所致心衰病患者及100例健康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gG和IgM类β3-AAB的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并分析它们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结果部分心衰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中存在IgG和/或IgM类β3-AAB。扩心病所致心衰患者血清中,IgG类β3-AAB的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40.O%US8.0%,P〈0.01和1.18±0.29vs0.92±0.20,P〈0.05);IgM类β3-AAB阳性率也显著高于正常人(53.3%vs12.0%,P〈0.01),但其抗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2±0.08vs0.52±0.09,P〉0.05)。冠心病所致心衰患者血清中,IgG类β3-AAB阳性率也显著高于正常人(25.6%vs8.0%,P〈0.01),但其抗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0.17vs0.92±0.20,P〉0.05)。而高心病和风心病所致心衰患者血清中,IgG类β3-AAB的阳性率(20.0%和30.0%)和抗体水平(0.96±0.11和0.96±0.19)以及IgM类β3-AAB的阳性率(16.7%和20.0%)和抗体水平(0.51±0.05和0.48±0.04)与相应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IgG类β3-AAB水平明显高于IgM类(0.92±0.20vs0.52±0.09,P〈0.01),各心衰组有相同的规律。IgG类β3-AAB对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有显著影响(F=6.178,P=0.014),进一步分析发现,扩心病患者IgG类β3-AAB阳性者心脏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阴性者(25.1±2.9vs15.5±1.6,P〈0.01)。结论IgG类β3-AAB可能是重要的功能性抗体,主要参与扩心病患者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