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底,发布在某传媒上的《中国十大谎言》,把“一滴血可查多种癌症”列为谎言之一。对此,生产厂家和有关专家均相继发表声明,陈述利弊与真伪。  相似文献   

2.
此刻,何晴不再是《三国演义》里的小乔,《水浒传》里的李师师,《红楼梦》中的秦可卿,《西游记》里的怜怜,没有了名著里“倾国倾城”的千娇百媚,从“笔下”、从书上跨越时空,活灵活现地走人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3.
上网的人“都知道”,武汉出了个“天才”少年黄艺博。据称,黄艺博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现已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有网民批评家长让孩子失去了儿童的天性。  相似文献   

4.
最近,《癌症》杂志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研究人员以电话调查了957名美国成人,询问了通常有关癌症的错误看法,发现41%的被调查者认为“用手术治疗癌症可引起癌细胞扩散到全身”;有27%同意“医疗行业为了增加收益会拒给癌症治疗”,19%的被调查者相信“止痛药在减低癌症的疼痛方面无效”,而另有13%说止痛效果不确定。另一方面,有89%的被调查者反对“你要战胜癌症只需积极态度,而非治疗”这种说法。这份报告的作者对关于癌症手术或癌症疼痛控制的错误看法表示了恰当关切,并担心对医务界人士的不信任可能会导致病人就其医疗保健问题作出不利的决定。  相似文献   

5.
远在公元前460~375年,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就在《内科疾病》中提及“流行性黄疸”。我国的《黄帝内经》中也有黄疸记述。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将黄疸分为5种类型。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又增补了“湿黄”。宋代则将黄疸分为“阴黄”和“阳黄”两大类。古代所描述的黄疸大多为病毒性肝炎的黄疸型。  相似文献   

6.
奇异果: 早在公元前的《诗经》中就有了关于奇异果(猕猴桃)的记载,《本草纲目》中说:“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证类本草》上说:“味甘酸,生山谷,藤生著树,叶圆有毛,其果形似鸭鹅卵大,其皮褐色,经霜始甘美可食。”  相似文献   

7.
陈可冀 《长寿》2004,(7):38-39
“食饮有节”,是老年保健养生的重要方面,《黄帝内经》认为这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一个条件。《吕氏春秋》指出:“无强厚味,无以烈性重酒……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谓五脏之葆。”这就是《寿世保元》提倡的“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相似文献   

8.
吴帅 《中国卫生》2011,(5):28-29
今年初,一则“中国人每年人均输液8瓶”的新闻,揭开了过度医疗的冰山一角,引发了全社会的思考。北京某著名三甲医院的一位医生告诉记者,肿瘤患者是过度治疗的“重灾区”。很多病人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过度治疗。(4月14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9.
志明 《家庭医生》2008,(14):39-39
《红楼梦》中,被晚辈尊称为“老祖宗”的贾母,在荣、宁二府连遭厄运的景况下.在那“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仍活过耄耋之年,享年83岁,实属高寿。透过书中对贾母日常起居各方面的细节描写,我们可以发现,这位老寿星的起居饮食符合了《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的很多养生观点,其高寿并非“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10.
张宝华 《家庭医学》2007,(23):46-46
老子以长寿著称于世,《史记》中记载:“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老子如此高寿,原因何在呢?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从养生角度来看,老子的“三宝”实为修身养性的箴言。  相似文献   

11.
花馔趣谈     
刘北辰 《保健医苑》2006,(10):48-49
色彩绚丽的鲜花,既可美化环境,又可人馔供人类食用。花卉人馔在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我国最早的药学专《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花卉“服之轻身耐老”的记载。屈原在《离骚》中也曾吟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隋唐佳话录》中记载:女皇武则天命宫女采撷各色花朵与糯米一起捣碎蒸熟,赏给百官品鲜,并命名为“百花糕”。用花制作食品之风自此绵延不绝。  相似文献   

12.
一姜御百邪     
早在周朝,姜已被人工栽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姜本写作“疆”,为“御湿之菜”。我国的一些名人对姜情有独钟。春秋时大教育家孔子很懂得养生,据《论语》中记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并且“每食不撤姜,不多食”。姜作为调味佳品,已是众人皆知的了。王安石在《字说》中指出:“姜能强御百邪,故谓之姜。”可见姜治病疗疾的药用价值很高,被推崇为中药之“将”。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我们不得不注意一个人,那就是张静初。未映先红的《孔雀》,接踵而至的《花腰新娘》、《七剑下天山》、《赤壁之战》,使她不红也难。但是,你可知道,张静初能有今天的成绩,绝非一个“幸运”了得。  相似文献   

14.
以药酒内服或外用来防治疾病的方法,称为“药酒疗法”,源远流长。药酒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的“鸡矢醴”和《金匮要略》的“红花酒”。笔者今择录整理一些古代药酒,以鉴古而观今。  相似文献   

15.
“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它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代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广泛存在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中。  相似文献   

16.
神奇的医草——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亦安 《东方药膳》2007,(1):39-40
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有医草、艾草之称,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特称蕲艾。艾对国民健康的贡献功不可没,二千多年前的孟子即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指多年的痼疾,须以三年以上的陈艾来医治。先人对艾还赋予诸多美誉,如尊称长老为“艾”,形容年青貌美为“少艾”,《诗经》上称保养为“保艾”,《史记》把太平无事也写作“艾安”等,足见民众对艾的厚爱。  相似文献   

17.
韦辰 《大众健康》2005,(8):42-43
夏日酷热潮湿,各种疾病易乘虚而入,若能吃些含有“苦”味的食物,有益于身心健康。史书《周礼》中记载:“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意思是说,大凡调配饮食,春天多酸味,夏天多苦味,秋天多辣味,冬天多咸味。《本草备要》也指出:“苦能泻热而坚肾,泻中有补也。”  相似文献   

18.
章涵 《大众健康》2006,(1):52-53
《道德经》博大精深.现仅就其中有关养生之说与读者讨论—二:《道德经》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道法自然”。道.本意是道路;在《道德经》中的“道”是指天下万物的“大母”.是“宇宙第一原理”的代词。“道法自然”是说.天下万物(当然包括人的机体、健康、生活以及生命)的运行都要遵循天然之大法。“道法自然”与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非常吻合。《灵枢》中的“邪客”篇云:人与天地相应也。《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四气调神大论”说.人应该顺应一年四季大自然的不同状况,采取各不相同的养生措施,逆之则伤。  相似文献   

19.
宋若水 《长寿》2006,(1):11-11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一句很著名的话,出自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内经》,意思是说当人的肌体抵抗力强时,病邪(包括病菌、病毒、病原虫等)就不易侵害人体,就会健康无病。类似这样的话在我国文学著作中也有描述,比如《水浒传》第二十四回武松训导嫂子潘金莲时,就说过“篱牢犬不入”的话,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话非常明确地告诉人们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它无论是对个人、对国家或是对集体,  相似文献   

20.
靳士英  靳朴 《现代医院》2007,7(5):I0001-I0002,73
吴简与《欧希范五脏图》 《灵枢》有“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说明至少在春秋战国之际我国已有人体解剖。其《肠胃》、《平人绝谷》等篇,对舌、咽、胃、小肠、大肠等的位置、重量、长度、容积、功能等都有明确的描述。汉《难经》论述更详,载脾有“散膏半斤”,今认为是胰的最早描述。王莽“诛翟义之党,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剖之,量度五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