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期,在门诊遇到一个小患者,让我深深感到医学科普任重道远。这个女孩10岁,这是她妈妈第一次带她到医院看眼睛。经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显示,患儿双眼-6.00D,即600度近视。吓了我一跳!我很震惊,孩子近视度数这么高,却从没戴过眼镜。我听得出来,母亲还打算继续让女儿这样下去。最后,这位母亲还是带着孩子走了,不打算给她  相似文献   

2.
对大多数家长来说,养育孩子是他们生命中意义最深远的经历。孩子让我们看到了真理、美和意义,家长应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欣赏童年的丰富性和重大意义。哲学与科学有助于我扪理解孩子是如何思考、感知和体验这个世界的,以及我们自己是如何思考、感知和体验这个世界的。  相似文献   

3.
一个年轻的母亲站在窗前,看着刚刚上学的女儿第一次一个人穿着马路,心里对这个世界默默地祈祷:人们啊,从今天起,我把这个孩子交给了你们,你们会让她平安成长,让她有一个健康的人生吗……我们的一生,得到过多少呵护,那些欢乐的给予,不求回报的抚育,或者是痛若的注视,无力的叹息和虔诚的祝福。有的我们感受到了,有的随着时光的流逝永远如春风如雨露悄悄地伴随我们的一生。这一切都是爱,它们一点一滴地流到我们的生命之中,可是我们没有计算过它们相加后的得数。在我们肆意透支着生命追寻快乐享受的时候,在我们因生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件事情能让一个女人被这样深深吸引叫也做了母亲,她有了自己的孩子。这是与生俱来的母爱的本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每个母亲都那样充满欣喜地、全心全意地照顾她们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5.
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她只有九岁的儿子来到了人人健康心理咨询室。这位母亲说孩子只要醒着,就一刻也安静不下来,总是搞破坏。她担心地问:“您说,这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了?”在刚到咨询室时,小男孩的确不停地动着,大声吵闹着。由于孩子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缘故,他们的想象非常丰富,于是咨询师决定给这个9岁的小男孩做一次意象对话。  相似文献   

6.
李涛 《健康大视野》2009,(10):26-27
母亲,背负着我们一生的伟人。母爱,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人们也不会忘记母亲节这个伟大而又平凡的节日。想起母亲,就不能不歌颂母亲,母亲永远都是不求回报,无私付出的。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对母亲说声爱您吧:感谢母亲赋予我们生命,感谢她教我们成长,感谢她让我们感受到一份至纯至爱的人间亲情,感谢她让我们体会这人世间的各种灿烂与美丽。一句话会让她记住到永远。一句话就给了她一个希望的明天。当然,也让我们更多地关心她们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失去孩子,对于一个独生子女家长的打击是致命的。很多人曾经把孩子看成自己生命的全部,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认为自己是为孩子而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孩子走了,把这些人的一切幸福、快乐都带走了。  相似文献   

8.
李欣就是那些子女中的一个.在她眼里,母亲是一位非常优雅的女性.大学毕业后李欣同母亲一样,做了一名语文老师.但就在三年前,当李欣得知母亲患有中度老年痴呆症后,她在自己的屋子里偷偷哭了一个晚上."想到母亲日后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健康快乐的生活,终有一天还会将我忘记,心里就特别难受",李欣说. 哭过之后,李欣决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把母亲照顾好."如同花朵无法躲避凋谢一样,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记忆终将丧失.但是家人用心的呵护,却可以像延长花期一样,延长他们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一位母亲带着她17岁的女儿去心理咨询。“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前途,我们花费了2万元让她进入重点高中读书。可是,一学期没有结束,就因为反复‘偷窃’同学的东西而被学校开除了。”母亲流着泪断断续续地对医生说:“孩子小时候是跟祖父母一起长大的,由于祖父母的宠爱,管教不是太严。第一次发现她偷窃,大约7岁左右,拿了奶奶的几元钱,由于数目不大,家中也没有在  相似文献   

10.
从报纸上看到两则孩子跳楼自杀的消息。一个是十三岁的男孩,不堪父母无休止的争吵与厮打,在开学前一天以那样决绝、悲怆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另一个是一名大二的女生,因为网恋遇到的男子是一个玩弄感情的骗子,并且曾以全系第一考进大学的她,这次期末考试有一门功课不及格,觉得无颜面对含辛茹苦供她读书的父母,思前想后,最后,竟然选择放弃如花一样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大爱林巧稚     
“她终身未婚,却拥有最博大的爱;她没有子女,却是最富有的母亲。”她就是林巧稚。人们不但感动于她治病救人的精湛医术,更感动于她的崇高医德,她那炽热的仁爱之心。为事业奋斗一生的林巧稚,虽然已离开了我们,但她迎接的万千生命已遍布世界。在那些取名“爱林”、“敬林”、“念林”的孩子心中,她是永远的母亲,看着林大夫晚年的相片,她的笑容有一种温暖的力量,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她慈祥的面容让人明白什么是博爱,让心中只有平静和爱,这是位一生中把患者放在心坎上的一代名医,人们也永远把她放在了自己的心坎上。  相似文献   

12.
洪森森 《家庭育儿》2020,(4):0039-0040
如何给未经世事,未经历过生离死别的孩子解说死亡呢?彭懿先生在他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所述说的那样“经典图画书以震撼心灵的方式,让孩子感知生命,解说父母无法生动言说的挫折、灾难、离别和死亡……”绘本是我们让孩子了解生命和死亡的最佳读本。那么,就让我们从这些经典的绘本里,深入浅出地为孩子渗透生命教育这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正>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即使是一个让孩子痛恨的"很烂"的父亲或母亲,当孩子长大后,也会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继承了那个坏榜样的人格。怎样才能意识到自己在重蹈父母的覆辙?又如何让自己走出并终止这个无奈的循环?像父亲一样出轨了李丹的父亲在她中学时出轨,那时她的母亲天天以泪洗面,还不敢大声质问丈夫。李丹一面憎恨责备父亲,一面劝母亲离婚,可母亲还是忍气吞声地维持着婚姻,父  相似文献   

14.
普权 《药物与人》2006,19(1):16-18
蒋雯丽的笑声很有感染力,以前她的笑让我们更多感受的是她的爽朗豁达,做了母亲后她的笑让我们看到的是她由内而外的快乐。现在的蒋雯丽.正全身心享受着30后的幸福。她说,我感觉女人过了30岁,有了家,有了孩子孝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不再像20岁时那么争强好胜.能够体会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幸福的感觉是那么具体而真切……  相似文献   

15.
韩美龄 《家庭健康》2011,(20):44-45
父亲和母亲同龄,结婚时,年方十四.父亲婚后上的中师,工作一年,之后又去读了大学.母亲总共生了八个孩子,我是他们夫妇的第七个孩子.我出生时,父亲已经四十多岁了.小时候,我睡着了,父亲才回来;我醒了,父亲已走了.母亲对于父亲一直是崇爱有加,有时她也抱怨父亲,比如:她说我给你爸做两件上衣穿,他送人一件,还是只有一件衣服,连个...  相似文献   

16.
做母亲与做女人·佟彤大学毕业七年后去找一位分别很久的同学谈合作课题的事儿,她的同事说她休假在家看孩子一直没来上班。她孩子出生的时候我知道,想来已经三年了,没办法,我只能找到她的家里。这个曾在我们班算得上漂亮的女孩儿让我大吃一惊,人胖得厉害不说,烫过的...  相似文献   

17.
天使不流泪     
犹如一朵被无情风雨摧残了的稚嫩花蕾,年仅7岁的卡娜早早地离我们而去,而她给我留下的,却是太多太沉重的思考:她让我更多地了解我自己,更多地了解我的女儿;她不仅让我孩子领会到什么是死亡,更让孩子领会到什么是生命……  相似文献   

18.
8岁孙女受邀参加同学的生日会,回来后也要求家人在她生日时搞一个生日聚会,还规定买什么牌子的蛋糕、去哪个酒店吃饭,请多少同学。我觉得这样不妥,不希望助长她的攀比习惯,但该怎么跟她解释她才能接受呢?
  专家回复:
  8岁的孩子就有这样成人化的攀比心,绝不是一个“同学生日聚会”就刺激出来的毛病。一种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虚荣心的形成也不是一朝铸就。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的孩子有优势,不断满足他们的要求,这已经是每个家长惯性的潜意识。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有攀比心和虚荣心。我们应该好好反省一下:我们平时是如何行事为人的?我们是否一致强调孩子一定要比别人好?想清楚了,再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彭红 《家庭育儿》2011,(5):52-55
实例一:上周四,我的老邻居丽丽妈来我家做客。她是一位6岁孩子的母亲,尽管只有35岁,但看上去却很憔悴。我不免心疼地问起她的近况。原来,她是让孩子给闹的。丽丽过了年就要报名上小学了。  相似文献   

20.
职冬娜 《家庭医生》2008,(18):50-51
一位心力交瘁的母亲带着自己12岁的女儿来作心理咨询。她声称孩子的问题很严霞,使她担心得睡不着觉。 可是,与孩子的交谈却让咨询师陷入了困惑。女孩的表现与母亲的描述大相径庭,看得出这是一个很健康的孩子。 究竟是什么使母亲对女儿作出如此评价?困扰母亲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