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和应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不仅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而且为肝癌的早期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该领域近年来对肝癌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新型载药微泡联合超声靶向爆破技术治疗兔VX2肝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药物微球-脂质微泡复合体靶向治疗兔VX2肝癌的效果。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包裹阿霉素的PLGA纳米药物微球(ADM-NP);然后通过碳二亚胺法将ADM-NP连接于氨基脂质微泡(MB-NH2)表面,制备载阿霉素PLGA纳米药物微球-脂质微泡复合体(ADM-NP-MB-NH2)。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VX2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为单纯ADM-NP辐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入ADM-NP 5 ml;B组为混合辐照组,注入5 ml ADM-NP与脂质微泡混合溶液;C组为复合体辐照组,注入5 ml ADM-NP-MB-NH2。在药物注射完毕的同时,对各组均采用频率1 MHz、声强0.5 W/cm2的超声波辐照120 s。于末次治疗24 h后处死荷瘤兔,固定标本并送检;比较各组的肿瘤生长率,计算肿瘤细胞增殖指数(PI)与凋亡指数(AI)。结果 A、B、C组肿瘤的生长率分别为(80.13±4.34)%、(59.66±7.93)%及(50.47±9.69)%,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PI分别为(74.82±7.25)%、(60.77±8.48)%及(55.94±6.97)%,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I分别为(31.70±6.42)%、(50.35±3.82)%及(72.47±5.93)%,C组AI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ADM-NP与脂质微泡复合体联合UTMD治疗兔VX2肝癌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在肾脏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琨  李瑛  刘伏友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5):148-151
目的:深入理解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机制,了解其研究现状,对实现基因和药物的定向治疗,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有重要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5—01/2006-01有关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文章,检索词“Microbubble,gene,dru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94-01/2006—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超声微泡、基因、治疗”,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资料初审后,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章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研究。②有关超声微泡系统在肾脏病领域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7篇有关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32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主要机制:声波的空化效应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高,使微泡所携带的基因或药物进入组织细胞内,从而提高基因的转染效率及局部药物浓度。②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国内外超声微泡携带基因治疗的方法已应用于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表明该基因治疗方法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体内基因定位转染新技术。另外,采用微泡运送溶栓和抗肿瘤药物,可提高靶组织的药物浓度,降低全身毒副作用。③超声微泡介导系统在肾脏病中的应用:超声微泡系统已成功将目的基因转染多种肾脏病动物模型,转染效率明显提高,并有效保护肾功能,减轻肾脏纤维化。④研究展望:深入研究,制备高效、安全的靶向微泡造影剂,优化超声参数,超声微泡系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论: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可增强基因转染效率,提高特定组织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药物浓度,是一种安全、简便、高效的靶向性基因转染及药物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超声介导造影微泡在炎症靶向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及靶向性造影剂的研制,超声介导的造影微泡的应用日益广泛,在靶向性造影研究方面更显示出诱人的前景。靶向性超声造影剂的研制目前尚处于起始阶段,使微泡具有靶向作用的方法有:①利用微泡外壳的化学和电荷特性使之滞留于病变部位;②在微泡表面直接连接特异性抗体或配体,使之结合到病变部位细胞表达的特异性抗原或受体上;③利用生物素抗生物素间分子桥作用,间接使微泡与病变区域结合,达到靶向显影和治疗的目的。超声介导造影微泡靶向性应用热点包括血栓、动脉粥样硬化、肿瘤以及炎症等的显影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nervoussystemleukemia,CNS—L)是一种缓解率低而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的白血病致命合并症。由于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的存在阻碍了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因而寻求一种新的给药系统使药物能够高效通过血脑屏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检索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中英文文献发现,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已有一种可能有效的解决方案即超声微泡载阿糖胞苷(Ara—C),其通过空化效应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并增加细胞间隙而提高阿糖胞苷通过血脑屏障的效率进而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本文就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现状及超声微泡载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携半乳糖化多聚赖氨酸(G-PLL)的靶向超声造影剂介导c-myc反义寡核苷酸(c-myc ASODN)在肝癌组织中的转染效果。方法以"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制备超声微泡、G-PLL和c-myc ASODN三者的耦联物,静脉导入荷瘤鼠体内,给予超声辐照。定期测量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28d后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检测c-my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耦联物作用后的实验组抑瘤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肿瘤内c-mycmRNA及cmyc蛋白的表达也均低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耦联G-PLL及反义基因的微泡造影剂经超声辐照可提高治疗基因在小鼠肝癌组织中的转染率。  相似文献   

7.
超声定位辐照载药微泡治疗卵巢癌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超声定位辐照载紫杉醇脂质微泡(paclitaxel—carrying liposome microbubbles,PLM)介导药物释放的方法对裸鼠人卵巢癌移植瘤的抑制效应。 方法对荷瘤鼠进行分组处理,包括超声定位辐照PLM组、单纯静脉给药组、超声定位辐照脂质微泡组、单纯静脉输注PLM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处理结束后剖取瘤块测其体积、质量,计算抑瘤率;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 结果各组的肿瘤体积、抑瘤率及VEGF表达均有差异(P<0.01)。超声定位辐照PLM组的肿瘤体积、质量最小,抑瘤率最大,VEGF表达量最低。 结论超声定位辐照PLM的方法能有效介导药物释放,具有较强的体内抑瘤效果,有望成为新的肿瘤化疗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8.
纳米给药系统是目前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肿瘤的一种很具前景的方法。基于纳米微泡结构的改变和修饰,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UTMD)作为一种安全的物理靶向方法,可以增强组织渗透性和细胞膜通透性,帮助载药的纳米微泡进入靶组织和细胞内部,进而提高给药效率。本文就UTMD介导的靶向纳米超声造影剂(UCA)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基因转染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革新了生物学和医学许多基本问题的研究,也推动了诊断和治疗的进步。基因作为核酸类生物活性大分子,极易在体内降解,因此传递基因的载体尤为重要。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利用超声波和微泡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使微泡携基因进行转染,并与多种载体联合应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本文就UTMD技术介导基因转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纳米给药系统是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肿瘤的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方法。然而,目前其药物输送效率仍难以满足靶向治疗的需要。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作为一种安全的物理靶向方法,可以增强组织渗透性和细胞膜通透性,进而提高纳米给药系统的药物递送效率。本文就UTMD介导的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载药超声微泡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载药超声微泡的制备、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理解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机制,了解其研究现状,对实现基因和药物的定向治疗,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有重要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5-01/2006-01有关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文章,检索词“Microbubble,gene,dru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94-01/2006-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超声微泡、基因、治疗”,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资料初审后,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章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研究。②有关超声微泡系统在肾脏病领域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7篇有关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32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主要机制:声波的空化效应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高,使微泡所携带的基因或药物进入组织细胞内,从而提高基因的转染效率及局部药物浓度。②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国内外超声微泡携带基因治疗的方法已应用于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表明该基因治疗方法是一种安全、高效的体内基因定位转染新技术。另外,采用微泡运送溶栓和抗肿瘤药物,可提高靶组织的药物浓度,降低全身毒副作用。③超声微泡介导系统在肾脏病中的应用:超声微泡系统已成功将目的基因转染多种肾脏病动物模型,转染效率明显提高,并有效保护肾功能,减轻肾脏纤维化。④研究展望:深入研究,制备高效、安全的靶向微泡造影剂,优化超声参数,超声微泡系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论:超声微泡介导靶向治疗可增强基因转染效率,提高特定组织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药物浓度,是一种安全、简便、高效的靶向性基因转染及药物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作为其常规的治疗方法,化疗、放疗和手术仍有局限性。自杀基因疗法为各种形式的恶性肿瘤提供了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手段。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为自杀基因的传递赋予了新的方式。本文着重就 UTMD 介导的自杀基因转染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载舒尼替尼的新型多聚体型微泡抑制人肾癌GRC-1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肾癌GRC-1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舒尼替尼组、新型多聚体型微泡联合超声组(pMB+US组)、载舒尼替尼的新型多聚体型微泡不联合超声组(pMBS-US组)、载舒尼替尼的新型多聚体型微泡联合超声组(pMBS+US组)。舒尼替尼组、pMBS-US组、pMBS+US组分别以0.01、0.10、1.00μg/ml舒尼替尼给予处理,于不同时间以MTT法观察不同处理组细胞生存率,检测细胞凋亡,并用HE染色法及DAPI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pMBS+US组较之其余各组对肿瘤细胞有更为明显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效应(P<0.01)。结论载舒尼替尼的新型多聚体型微泡在超声作用下能显著促进药物与肿瘤细胞的作用,为靶向持续药物运输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超声介导微泡靶向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可携带药物微泡声学造影剂的研制 ,超声将从目前仅作为一种临床的诊断工具 ,进入到治疗领域。超声造影经静脉注射含有气体的微泡造影剂后 ,微泡在血管腔中保持相对稳定 ,血流动力学特性与红细胞相似 ,因此 ,可利用微泡这种只存在于血管内的特性 ,用作药物或基因的载体。为达到这个目的 ,首先 ,微泡必须能够携带药物 ;其次 ,微泡在病变部位要达到足够的浓度 ,也就是微泡对病变组织必须具有靶向作用。目前 ,携带药物造影剂的研制尚处于初期阶段。一个有前景的方法是 ,使微泡具有双层外壳 ,这样可将一定浓度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肝癌的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病程短,流行广,死亡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之一是药物在肝中分布较少,1906年Enrilich首先提出靶向给药的概念:将药物选择性分布于病变部位以降低其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并使病变组织的药物浓度增大,从而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20世纪80年代肝癌的靶向治疗开始兴起。  相似文献   

17.
微泡超声造影剂:一种新型的药物靶向载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药物携载是目前重要的研究领域,如何使得药物安全、有效、靶向性地导入体内特定器官、组织并使其释放在靶细胞内是研究的重点.微泡超声造影剂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内药物载体,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有关微泡超声造影剂作为药物载体的作用原理、制备要求、制备方法、特点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载自杀基因的靶向微泡联合超声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备携带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HSV1-tk)质粒和VEGFR2抗体的靶向微泡,分为空白对照组、细胞+质粒组、细胞+质粒+SonoVue组、细胞+靶向微泡组、细胞+质粒+超声辐照组、细胞+质粒+SonoVue+超声辐照组和细胞+靶向微泡+超声辐照组进行实验。荧光显微镜观察基因转染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加入丙氧鸟苷(GCV)后,检测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细胞+靶向微泡+超声辐照组的转染率为(24.78±1.04)%,较细胞+质粒+SonoVue+超声辐照组(14.31±0.69)%高。随着GCV浓度的增加,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的抑制率逐渐升高。当GCV浓度在100 mg/l,培养96h后,细胞+靶向微泡+超声辐照组对RB细胞的抑制率达(92.91±1.71)%。结论 在加入GCV后,携带HSV1–tk的靶向微泡联合超声能有效的抑制RB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载10-HCPT脂质超声微泡(HLM),结合超声定位破坏微泡的方法实现10-HCPT在H22移植瘤的定位释放。方法用机械振荡法制备HLM。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标记的HLM在肿瘤中的分布情况。将荷瘤小鼠分为5组:超声+10-HCPT注射液组、超声+空白脂质微泡+10-HCPT注射液组、单独HLM组、超声+HLM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于处理1h后处死小鼠剥取肿瘤及心、肝、脾、肺、肾,测定各组织内药物浓度。结果病理切片见荧光素在肿瘤的分布超声+HLM组明显多于单独HLM组。药物浓度检测显示:1 h后肿瘤内10-HCPT浓度最高的是超声+HLM组,其他组织中10-HCPT浓度使用HLM的两组显著高于使用10-HCPT注射液的两组(P0.05)。结论局部超声辐照破坏HLM的方法能定位释放10-HCPT,提高移植瘤局部的10-HCPT含量,同时脂质微泡作为10-HCPT的载体能延长其体内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介导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质粒转染HepG2荷瘤裸鼠的治疗价值。方法建立裸鼠HepG2肝细胞肝癌模型,随机分为5组。Ⅰ组:对照组;Ⅱ:PEDF质粒组;Ⅲ组:PEDF质粒+微泡组;Ⅳ组:微泡+超声辐照组;Ⅴ组:PEDF质粒-微泡+超声辐照组。疗程结束后观察瘤结节的超声造影特征,计算抑瘤率,并检测瘤组织PEDF蛋白表达。应用SPSS软件分析各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疗程结束后,Ⅴ组瘤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明显弱于Ⅰ组;Ⅳ组及Ⅴ组抑瘤率明显高于Ⅱ、Ⅲ组;Ⅴ组瘤组织PEDF蛋白表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超声靶向微泡介导PEDF质粒有助于提高质粒转染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为肝细胞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