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我国居民健康已造成巨大威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其流行颇为关键。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WHO重要报告以及最新科研进展并结合中国国情,我们遴选并推荐中国慢性病防控应重点关注吸烟、饮酒、体力运动不足、不健康饮食、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十大风险因素,即"慢病风险10指标"。对应的,我们创建了"主动健康100分健康风险评估干预系统"。个人可以借助这些评价和判断自身的慢性病风险状况以及暴露风险因素的程度,进而采取措施减轻或者避免暴露。慢性病管理机构可借助其进行群体健康信息采集、健康评价以及咨询指导和医疗服务。国家卫生管理机构和财政部门可以依据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医疗资源配置和经济投入。"慢病风险10指标"和"主动健康100分"在慢性病管理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日益沉重。与传染性疾病不同,慢性病的防治需要构建防、治、康、促衔接整合的连续性服务体系。要有效应对慢性病的挑战,必须改变目前防、治分裂的服务体系和"碎片化"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常见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江苏省居民慢性病患病、死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针对全省慢性病高流行、高负担特点,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省卫健委(原省卫生厅)及时调整疾病预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传染性慢性病在我国流行的现状,并对其的防控策略进行探讨。方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我国目前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病原因、流行趋势,及防控的现状,提出适宜的控制策略。结果:目前,我国慢性病致残和致死率逐步的升高,以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成为了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结论:有效的控制和降低慢性病危险因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教育和综合干预,能更好的控制慢性病的发病态势,也是减少经济负担,提高人们的健康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新疆垦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状况,为制订慢性病防治规划和开展慢性病社区干预提供依据,笔者于2006年对垦区9个团场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2011年7月26日,世界银行发布的《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报告称,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病已成为中国的首要健康威胁,占死亡人数的比例超过80%,占国家疾病总负担的比重达到68.6%。  相似文献   

7.
构建符合WHO推荐的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监测系统,研制关键技术并推广应用,获得主要健康指标以及慢性病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慢性病防控和科学研究提供支撑。通过因子分析、K-means聚类分层以及多组合整群随机抽样,设计并建立了具有省级代表性的30个样本监测地区;在参考WHO非传染性疾病监测框架以及美国行为危险因素抽样和调查问卷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需求,构建了涵盖发病和死亡等结局、危险因素暴露和社区慢性病管控3方面内容的慢性病综合监测系统;形成了监测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和反馈的“5+12+1”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研发了集生命登记、慢性病病例报告与社区主要慢性病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省-市-县三级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和信息技术建设标准。应用上述关键技术,获得了全省高质量的监测数据,产出主要健康指标,开展慢性病科学研究,阐述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助推政府民生改革实事项目,助力“健康浙江”建设。监测成功经验和关键技术已推广应用于全国及部分省市慢性病监测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老年慢性病社区康复中开展医疗体育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病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巨大,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问题也日益突出。文章调查老年慢性病流行现状,分析医疗体育对老年慢性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探讨依托社区开展慢性病医疗体育康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慢性病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CBR)服务流程的理论框架,包括健康调查、康复对象确定、医疗体育运动处方的定制、实施、监督与调整等环节。为老年慢性病康复以及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慢性病流行状况、趋势与误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慢性病是世界上最首要的死亡与伤残原因,全世界个人、家庭与社会受到慢性病威胁不断增长,成百万人因慢性病过早死亡或遭受痛苦,慢性病不断增长是导致贫穷的一个不可估量的原因,同时也阻碍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制止慢性病的全球流行.阐述了世界卫生组织预防慢性病的主要观点,回顾了全球慢性病流行状况及疾病负担,描绘了慢性病未来10年里发展趋势,澄清了慢性病长期形成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许瑾娣 《中国校医》2007,21(5):526-526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疾病谱(疾病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过去畏之如虎的霍乱、天花等烈性疾病已退居次席,有的甚至已销声匿迹,但慢性病的发病率却逐年上升,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最主要的因素。为了解本区学生慢性病发生及分布情况,将本区2005学年学生慢性病发生情况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Pors AG 《World hospitals》1991,27(2):18-28
Hospitals all over Europe must get ready to face the important challenge of 1993 at all levels: micro-economic, macro-economic, local, regional and European. Despite the liberalization trends which will inevitably appear with the increased freedom of exchange and movement, hospitals must strive to remain havens of peace to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整体护理强调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有系统的对病人进行身心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是否见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职业素质。从我院开展的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工作成效分析,在学习新模式,转变传统护理观念的同时,同样要重视护士职业礼仪的教育,这样既提高整体护理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9.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is increasing rapidly. This is alarming because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besity at young age is related to obesity at adult age. Consequently, the prevention of overweight from childhood onwards is an important issue. Apart from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here is an increased risk of orthopaedic complications, respiratory problems, fertility problem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 in the form of a negative self-image,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and depression. 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ural factors are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of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as the most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s for prevention. Most prevention programmes ar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s. Prevention programmes aimed at stimulating breast feeding and daily physical activity (playing outside) and the restriction of sweetened drinks and watching TV are very promising. With such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involvement of both the school and the parents is importan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