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周丹  陈吉东杨昱 《护理研究》2007,21(10):2683-2684
动脉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中以腹主动脉骑跨栓塞(ASE)病死率最高。近年来,尽管该病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病死率和截肢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科2000年1月-2006年7月收治腹主动脉骑跨栓塞2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心房纤颤并发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心房纤颤并发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82例,其中右股动脉栓塞20例,右腘动脉栓塞及腘以下动脉栓塞14例,左髂动脉栓塞4例,左股动脉栓塞27例,左腘及腘以下动脉栓塞17例.急诊采用留置溶栓导管局部溶栓的介入方法治疗.结果 82例患者中44例(53.7%)患者经急诊介入溶栓后栓塞血管完全再通,临床症状消失;29例(35.4%)栓塞血管部分再通,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肢体得以保存,但病程后期及随访有肢体慢性缺血的症状;7例(8.3%)因肢体缺血时间过长发生不可逆性坏死而行截肢术;2例(2.4%)患者因坏死肢体毒素的吸收,终因并发急性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急诊介入治疗总有效率为89.1%,而截肢率和死亡率较低.结论 急诊介入留置溶栓导管方法治疗心房纤颤并发的下肢动脉栓塞,临床效果良好,截肢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69例急性、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的正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率。方法对69例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69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为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帮助。结论提高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认识,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常规动脉取栓术与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比较两抒的截肢率及病死率,以评价介入溶伦疗法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994年1月~2004年9月收治的66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病人的临眯资料进行总结7支分析i结果手术组术后截肢率为3.33%,病死率为6.67%。介入溶栓组截肢率为5.56%,无死亡病例.结论介入溶栓治疗在疾病早期的疗效与手术相似,其截肢率亦与手术治疗者相差不大,但安全性与手术组相比进一步提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临床下肢动脉急性缺血常见原因为房颤栓子脱落导致下肢动脉栓塞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引起血栓形成,Mutirangura等[1]治疗12D例动脉栓塞患者,其中动脉血栓91例占75.8%,房颤栓子脱落导致的下肢动脉栓塞29例占24.2%.急性动脉缺血需要紧急处理,恢复组织血供,否则有肢体坏死和截肢的不良后果.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急性动脉栓塞的病死率为10% ~30%,截肢率为10%~30%[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导管灌注溶栓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急性动脉栓塞患者进行经导管灌注溶栓联合血栓抽吸治疗,与前期单纯经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两组在显效率、显效时间、截肢率、严重出血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单纯经导管溶栓组( A组)14例,灌注溶栓联合血栓抽吸( B组)18例。与A组相比,B组显效率明显提高(88.89% vs 78.57%),显效时间明显缩短[(8.4±6.8)h vs(13.6±8.5)h],截肢率明显减少(5.56% vs 14.29%)。另外,A组肌筋膜综合征及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结论经导管灌注溶栓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动脉栓塞安全、有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肺栓塞(PE)是以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病因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1]。肺栓塞在我国是继高血压、心肌梗死排行第3位的循环系统疾病^[2],误诊率高,死亡率高。随着对肺栓塞这一疾病认识的加深,患者在住院期间并发肺栓塞的诊断也逐渐增多。本文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在住院期间并发肺栓塞的15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例应用Fogarty导管治疗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动脉栓塞发病突然,症状明显,发展迅速,预后不良。腹主动脉骑跨栓塞(ASE)在临床上少见,是一种急需手术处理,病死率和截肢率均高的危重急症。我科于1997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急性动脉栓塞患者187例,其中腹主动脉骑跨栓塞12例,应用Fogarty导管取栓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肺栓塞作为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很高,已逐渐被临床医师所重视,国外的资料显示西方国家肺栓塞症年发病率为0.5%,未经治疗的脑血栓栓塞死亡率为25%~30%,国内尚缺乏报道。目前,肺栓塞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普遍较高,本文回顾分析肺栓塞的文献资料,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潜在、致死性疾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表型进行研究。方法:分析与总结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结果:临床上20.0%左右的COPD患者可能由肺血栓栓塞症引起,住院患者发病率更高。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症状、体征重叠,缺乏特异性,导致诊断比较困难。结论:本文具体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在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法中进行详细展望分析。  相似文献   

11.
腹主动脉骑跨栓是下肢动脉栓塞的一种,是血管外科的急危重症之一。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发生此疾病,常常由于未及时治疗与手术而丧命或截肢,且手术后的骑跨栓患者也有再次血栓的危险。由于该病起病急,症状明显,进展迅速,病死率与截肢率均高【1】。而预后较差,极易引起各脏器功能衰竭,也有再次栓塞的可能。因此,及时手术与术后的护理与观察尤为重要,对于下肢搏动,皮肤温度及颜色的观察也相当的重要,就围手术期护理做以下讨论,以便患者更好的康复与预防再次栓塞,及早发现与治疗,降低截肢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是呼吸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若不及时救治,死亡率可达20%~30%。造成死亡率高的原因除与栓塞有关外,还与患者及家属对本病的认识不够有关,因此积极有效的救治,系统的、有针对的健康教育,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此病对患者的危害。现将本科对52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腹主动脉骑跨栓塞(abdominal aorta saddle embolism,ASE)是临床上的急症,死亡率及截肢率高。一旦发现,应立即手术,开通动脉,挽救患者生命。但血管在开通的同时,由于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的存在,患者不仅得不到有效的血流灌注,反而加重原发缺血部位的损害,甚至出现远端非缺血脏器的损伤。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是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及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已成为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其在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因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等。如其所支配区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称为肺梗死(pulmonaryinfaetion,PI)。PE常发生于近期大手术后、高凝血状态、妊娠、外伤、制动、静脉血栓、出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引起PE的栓子约有70%~90%来源于腹腔、盆腔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发病率高,在西方国家是仅次于高血压和冠心病之后死亡率居第3位的循环系统疾病;易漏诊及误诊,绝大部分PE病人生前未能得到正确诊断,根据国内外尸检报告,这一数字高达67%-79%,国内对PE的漏诊率高达80%以上;不治疗死亡率可高达20%~30%,及时诊断并经正确、有效治疗者死亡率可降至8%。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对PE的诊断有了重大的推进,如何很好地选择检查方法、准确地认识不同检查的表现、迅速准确的诊断是PE治疗成功及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结合改进的下肢动脉取栓术治疗下肢急性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0年6月应用介入技术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4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单纯置管溶栓12例,术后再栓塞率16.67%(2/12),截肢率8.33%(1/12);单纯导管取栓19例,术后再栓塞率21.05%(4/19),无截肢患者;单纯X线引导双腔导管取栓5例,包括心脏瓣膜置换3例,动脉粥样硬化2例,全部治愈;行X线引导双腔导管取栓+斑块剥脱4例,全部治愈;行X线引导双腔导管取栓+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9例,全部治愈。本组再栓塞率为12.24%,截肢率为2.04%,介入技术联合手术治疗13例,无术后再栓塞和截肢患者,无死亡病例。结论介入技术结合传统手术治疗下肢急性动脉栓塞成功率高,且可明显降低术后再栓塞率、截肢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羊水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水栓塞是产科极为严重的合并症,是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诱发疾病,死亡率达85%以上。现就我院出现10例羊水栓塞的病例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75年1月~1998年11月期间发生羊水栓塞10例,死亡8例,死亡率80%,其中4例发生DIC,死亡3例,占死亡的35%。2 临床分析羊水作为胎儿生长发育的外环境,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但若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羊水栓塞,对产妇造成极大的生命威胁。21 据文献报道,妊娠过程中,血液发生如下的特征性变化:多种凝血因子增加,妊娠后半期,除Ⅻ因子减少约1/5外,纤维蛋白原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与分析探究动脉瘤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因动脉瘤引起的SAH患者9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栓塞组与联合组,各48例。栓塞组仅给予介入栓塞术治疗,联合组给予脑脊液置换术联合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头痛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颈强直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栓塞组总有效率为62.50%,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9.58%,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栓塞组(P<0.05)。与栓塞组相比,联合组头痛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颈强直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脑积水率、脑血管痉挛率均较低(P<0.05)。2组死亡率、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动脉瘤引起的SAH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症状缓解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急性动脉栓塞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动脉栓塞的超声诊断价值孙逸仙纪念医院超声科潘景升,罗葆明,刘晋华,黎锦芳急性动脉栓塞是由脱落的血栓堵塞动脉,造成血流受阻的一种急性重症疾病,特点是起病突然,症状明显,特别是下肢动脉,严重缺血时可致坏死,以致患者需截肢,故必须及早确诊,积极处理。我...  相似文献   

19.
下肢急性缺血性病变(ALI)是指因急性动脉栓塞、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损伤等因素致使动脉管腔突然阻塞所引起的急性下肢循环障碍,组织缺血与坏死。下肢急性缺血性病变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发病急剧且大多数患者伴有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病变,目前仍有较高的截肢率与死亡率。本病的早期诊断与对病变准确判断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求提高临床医师对肺血栓栓塞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4月100例确诊为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肺血栓栓塞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或基础疾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曲张;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呼吸困难或气促;98.9%患者D-二聚体检测〉500μg/L;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是胸前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误诊率12%。结论肺栓塞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对怀疑肺栓塞的患者应尽早行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