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描述昌平区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特征和分布,了解其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小学生意外伤害危险行为的发生情况,为当地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950名3~6年级的小学生,对过去一年发生的伤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伤害总人数发生率为62.2%,其中跌落伤是伤害发生的首位原因,刀割伤、锐器伤、烧烫伤发生情况男生几乎是女生的2倍;15.5%的学生从未听说过伤害,约1/2的学生在玩耍时没有想到可能发生意外伤害;有半数的学生忘记带小黄帽,有1/3的学生经常骑车带人上路,而且男生的这些危险行为明显多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尽早的采取健康教育手段为主的伤害干预项目,特别是对多发伤害的预防,继续深入研究儿童多发伤害的预防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状况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了解社会经济状况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关系,确定伤害干预的重点危险因素。方法 用4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大城市、中小城市、1类农村和2类农村各3个县区进行调查,每个县区各抽取1所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用统一的调查表对选取的学生的伤害情况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面访,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在调查员和老师的指导下自填完成。结果 共调查6 35 2名学生,其中男生32 95人、女生30 5 1人,城市32 4 3人、农村310 9人。中小学生伤害人数发生率为30 4 % ,次数发生率为4 8 0 % ,人数发生率男生(35 2 % )高于女生(2 5 3% ) (P <0 0 1) ,农村(33 8% )高于城市(2 7 2 % ) (P <0 0 1) ;自报健康较差、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的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家庭关系不和睦、父亲文化程度较低、家庭经济差和家庭人口过多或过少的学生伤害发生率也较高;采取预防伤害措施的学生和家长其伤害发生率较低。多因素分析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安全行为得分高、女生和母亲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对于中学生来说,中学生及其父母采取预防伤害的措施、女性是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母亲文化程度高、家庭关系不和睦是危险因素。结论 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高,社会、经济、家庭和个人因素对伤害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农村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农村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农村小学生伤害认知与行为特点,为开展伤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嘉兴地区4所农村小学6个年级共3385名学生进行最近1年伤害发生情况的调查,同时调查研究对象伤害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情况。结果 伤害年发生率为24.38%,且男生高于女生,高年级段学生高于低年级段学生;伤害相关知识测试平均得分为52.67分,男、女学生无差异,高年级段学生高于低年级段学生;安全行为习惯评价平均得分为66.89分,女生高于男生,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结论 应针对农村小学生伤害认知与行为特点开展有效的伤害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农村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3~5年级小学生跌倒伤害流行特征,为完善儿童伤害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乃东区4所小学3~5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小学生跌倒伤害的三间分布,跌倒伤害发生时活动、跌倒伤害性质和就诊情况等。结果2018年乃东区3~5年级小学生跌倒伤害发生率为7.45%,男生跌倒伤害发生率为9.04%,高于女生的5.66%(P0.05)。跌倒伤害发生时间以4—8月为主,83例占65.87%;主要发生地点为家庭、学校和公路/街道,分别为48例、45例和12例,占38.10%、35.71%和9.52%;跌倒伤害发生时活动以玩耍为主,62例占49.21%;跌倒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为主,74例占58.73%。不同性别学生跌倒伤害发生时活动和性质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伤害病例人均休息3.41 d,人均缺课2.59 d,人均住院0.48 d。结论乃东区3~5年级小学生跌倒伤害发生率为7.45%,男生是高危人群,4—8月是跌倒伤害的高发月份,家庭、学校和公路/街道是跌倒伤害发生的高危地点。  相似文献   

5.
大连市2所小学学生意外伤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大连市城市小学生意外伤害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大连市2所小学-六年级的小学生1998年1月1日-2000年12月30日期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的资料。结果 1998年,1999年和2000年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2.05‰,4.86‰和9.79‰,男生意外伤害发生率显高于女生;跌伤在意外伤害中占36.14%,居首位;意外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学样;意外伤害入院事率为37.35%,人均缺课4.23d。结论 大连市城市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以跌伤为主,男生显高于女性。应针对意外伤害发生原因及重点人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伤害目前已经成为威胁学龄儿童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1-2],且伤害的发生率在小学生中较高[3].在各类伤害中,跌倒、坠落是儿童伤害最常见的类型[4],为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小学生跌倒/跌落伤发生的特征,本次研究收集2014年该区4所小学一~五年级学生跌倒/跌落伤发生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连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状况,为预防学生伤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在2所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内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进行伤害情况的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023名中小学生中,过去一年伤害的发生率为22.34%;其中男生伤害发生率为26.05%,高于女生的18.51%(x2=5.31,P<0.05);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伤害率分别为18.66%、30.59%、16.23%,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x2=5.94,P<0.05;x2=12.32,P<0.005)。结论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仍较高,学校及家长应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教育,最大限度预防中小学生伤害发生,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闵行区小学生运动伤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小学生运动伤害发生流行病学情况,为制订有效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闵行区梅陇镇和颛桥镇作为本次调查的镇,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在二镇抽取2所公办小学和2所民工子女学校,问卷调查8所小学民有一至五年级学生家长共3 887名。结果在过去1年内小学生总运动伤害发生率为8.5%;其中发生1次运动伤害发生率为7.9%;发生2次及以上运动伤害发生率为0.6%。闵行区小学生运动伤害三年级发生率最高,一年级发生率最低。学校中多发,玩耍时多发,春夏季多发。下肢和头部受伤多。在23.9%因受伤而请假休息的小学生中,平均休息时间为5.5 d。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民族、父亲年龄等为影响因素。结论应积极实施以学校为基础的、三年级学生为重点人群的、预防体育运动中碰撞伤为主的小学生运动伤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现状,为儿童伤害的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某区4所小学1 029名学生及其家长,对学生意外伤害发生情况进行1年内回顾性调查,对学生家长进行伤害认知及伤害相关知识知晓调查。结果 2015—2016年该区小学生伤害人次发生率为24.98%,其中男生为29.51%,女生为20.12%,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4,P0.05)。发生率居前3位的伤害为跌伤(6.8%)、扭伤(3.9%)、碰撞/挤压伤(3.8%)。在不同类别伤害中,交通伤的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χ2=3.980,P0.05)。家中和学校为伤害的主要发生场所,占63.1%。只有20.7%的家长认为最容易发生伤害的地点是学校及家里。家长对伤害相关知识的知晓存在不足。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伤害相关知识得分≥9分是学生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要根据小学生伤害发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原南汇地区2012年小学生视力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上海市原南汇地区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近视患病影响因素,为小学生视力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3 385名1~5年级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并向其家长发放问卷进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学生近视率为60.3%,小学生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现增高趋势(x2=370.5,P<0.01);女生近视率(63.1%)高于男生(57.6%).学龄前健康状况、学习压力、读写姿势、母亲视力和照明光源是小学生近视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 小学生近视率随着年级和学习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学校应重点关注高年级学生和女学生视力情况,且需将视力预防保健工作前移,动员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并参与儿童正确读写姿势的培养,构筑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视力预防保健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