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离子负荷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虽然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Ps)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是AD发病的两个主要病理特征,但临床对SPs和NFTs的诱导因素仍有不同的看法,至今尚未明确。本文重点探讨了铁离子稳态失衡与AD发病机制的关系,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不同区域的铁沉积可能会损害正常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其次,铁离子失衡和氧化应激通过激活β-或γ-分泌酶和抑制α-分泌酶共同或独立地促进Aβ的过度产生,还通过激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等蛋白激酶和抑制蛋白磷酸酶2A(PP2A)引起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由铁离子不平衡引起的改变会反过来加剧铁离子的分布和沉积。铁离子失衡和Aβ/tau蛋白异常之间的恶性循环最终可能促进AD发展。再次,铁离子超负荷还可直接或间接破坏细胞器,引起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和自噬功能障碍,可引起或加重Aβ和tau蛋白的聚集/积累,损害突触功能。同时,铁代谢异常通过Fenton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引发氧化应激反应,破坏细胞脂质、蛋白质和DNA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最后,鉴于传统铁螯合剂长期应用的局限性和不良反应,α-硫辛酸(LA)和乳铁蛋白(LF)作为自合成的靶向小分子,在阻断Aβ聚集、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神经元损伤方面显示出非常好的生物活性,有望推向临床。因此铁靶向治疗策略有望成为AD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Aβ和Tau蛋白磷酸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治坤  陈生弟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9):2084-208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包括记忆障碍和痴呆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主要的病理特征包括:神经细胞外以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沉积为核心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P),细胞内以超磷酸化的Tau蛋白为核心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及神经细胞丢失等。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属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人脑部组织的病理特征是细胞外淀粉多肽沉积形成脑部斑块,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形成伴有神经元减少。患有此病的人表现为认知(cognitive)功能逐渐减退  相似文献   

4.
环状RNA(circRNA)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转录组中的共价闭环非编码RNA,其通过充当微RNA海绵、调节蛋白质转录水平、与RNA结合蛋白质作用等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CircRNA富集于衰老机体的皮层、海马体、大脑白质及光感受器神经元中,可作为神经衰老的生物标志物。CircRNA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外周血及神经突触中的表达水平增高,参与AD的发生与转归。不同的circRNA[如HDAC9、HOMER1、Cwc27、Tulp4、PTK2]可通过增加β-淀粉样蛋白沉积、促进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加重神经炎症及引发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导致患者出现AD病理改变,从而诱发认知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5.
β淀粉样蛋白(Aβ)在海马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D)特征性病理改变之一,减少Aβ的产生是AD重要的治疗策略之一。以往认为Aβ是通过血管途径从体内消除的,现在则认为Aβ可以在一类蛋白酶(Aβ降解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小分子物质而从体内消除。Aβ降解酶主要包括中性内肽酶、胰岛素降解酶、纤维蛋白溶酶、内皮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文章就Aβ降解酶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AD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可能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β淀粉样蛋白(Aβ)在海马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D)特征性病理改变之一,减少Aβ的产生是AD重要的治疗策略之一.以往认为Aβ是通过血管途径从体内消除的,现在则认为Aβ可以在一类蛋白酶(Aβ降解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小分子物质而从体内消除.Aβ降解酶主要包括中性内肽酶、胰岛素降解酶、纤维蛋白溶酶、内皮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文章就Aβ降解酶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AD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可能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许晶  秦川 《医学研究杂志》2005,34(10):62-63
一、AD 的β淀粉样多肽假说无论早发型还是迟发型 AD,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β淀粉样多肽(Beta-amyloid,Aβ)在脑的特定区域的异常聚集。这种异常聚集在细胞外形成老年斑,是 AD 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之一。APP 加工代谢的主要途径有二:①是非淀粉样肽原途径或所谓结构性分泌途径(constitutive secretory),即由α分泌酶(α-secretase)水解 AβLys16-Leu17产生一个100kD 的可溶性 APP N 端和一个9kD 的膜结合的 APP C 端;②是淀粉样肽源途径,即先由β分泌酶(β-secretase,β-site APPcleaving enzyme,BACE)切割 APP N 端,然后由γ分泌酶(γ-secretase)切割跨膜区从而生成Aβ。γ分泌酶可以裂解Aβ339~44之间的肽键,从而产生39~43个氨基酸的有神经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然而目前该病的对因治理仍未取得突破。近年来,肠道菌群在AD 发病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比例随着年龄增加会发生变化,其代谢产物数量改变对认知行为有一定影响,肠道菌群还与脑肠轴双向交流、相互作用。目前,已经证实肠道细菌参与到包括Aβ蛋白沉积、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神经炎症、氧化应激损伤、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神经递质失平衡、胰岛素抵抗在内的AD 发病机制中。未来,针对致病相关种类的肠道细菌进行特异性调节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确切病因未明,现有多种假说,其中影响较广泛的有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瀑布假说,该假说认为Aβ的生成与清除失衡是导致神经元变性及痴呆发生的起始.另一个较重要的假说为tau蛋白假说,该假说认为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影响了神经元骨架微管蛋白的稳定性,从而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形成,破坏了神经元及突触的正常功能.目前的观点认为这两种机制均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并就其具体机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研究发现多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在Aβ的形成及tau蛋白的磷酸化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如在Pin1基因敲除的小鼠中表现出tau蛋白及Aβ有关的病理改变,并伴有神经元变性[1,2],而适度过表达Pin1可抑制tau蛋白及Aβ相关病理变化及神经元退行性变[3].这提示改变体内Pin1的水平或活性可以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本文就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磷脂酶A2(PLA2)是一类催化甘油磷脂sn-2酯键水解生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溶血磷脂的超家族酶系。在正常细胞内,PLA2的代谢产物水平很低,作为信号分子来调节许多细胞功能,而当这些代谢产物大量积聚时,会产生神经毒性。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PLA2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参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Aβ沉积、突触丢失、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但是AD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就PLA2在AD发病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张木  王春梅   《中国医学工程》2014,(3):193-19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包括大脑局部,尤其是海马和皮层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细胞外老年斑沉淀,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42肽段形式(Aβ1-42),研究显示,Aβ的沉积可以增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传导,同时,mTOR信号通路异常与AD的发病机制又有着密切关系,调控这一通路有可能成为防治AD的新思路。本文对近年来mTOR与AD发病机制相关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神经递质是存在于神经元突触间的特定物质,主要参与化学信号传递过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减少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现已证实,除神经递质DA参与PD的发病之外,其他单胺类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同样参与PD发病过程,且神经递质网路紊乱是PD生化...  相似文献   

13.
14.
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颖  韩威  胡林森 《广东医学》2006,27(4):598-600
在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活性氧基团(ROS),ROS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当ROS的水平超过细胞生理需要时,由于其高度的活性,可通过关键分子如DNA、蛋白质及脂质的氧化降解,影响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当ROS的水平超过体内抗氧化防御的水平时可产生氧化应激。一些组织尤其是脑组织对氧化应激尤为易感。尸检结果表明帕金森病(PD)中存在氧化应激。但氧化应激与神经变性的时程及与PD其他发病机制,如线粒体功能紊乱、兴奋毒性、一氧化氮(NO)毒性、炎症及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等之间的关系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对PD中氧化应激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内皮素(ET)最早是由日本Yanagisawa等在1988年分离出来并命名的一种21个氨基酸肽,它是迄今所知收缩作用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此外,它还作为生长因子、激素调节肽、神经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生理功能调节,在心肌肥厚、动  相似文献   

16.
叶小珍  王坚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1):1016-1018
眼眶成纤维细胞表达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和免疫调节分子,给予适当刺激后部分细胞可产生透明质酸、炎症递质和自身抗体,部分细胞可分化为脂肪细胞,这些是Graves眼病自身免疫的主要靶细胞.因此,抑制细胞因子的活性、减少B细胞以抑制抗体产生、抑制眼眶成纤维细胞的脂肪分化等可作为Graves眼病治疗的新靶点.现就成纤维细胞在Graves眼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免疫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弥散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其中,UC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特别是细胞因子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的总称,可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细胞因子六类.细胞因子按作用机制还可分为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二类.本文就细胞因子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哮喘的发病机制及防治一直是各国研究的热点 ,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关于哮喘的病因有许多学说 ,1983年Holtz man等提出呼吸道炎症学说 ,并指出与前列腺素 (PGS)、白三烯 (LTs)、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等有关 ,此学说已得到广泛认可。在众多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中 ,花生四烯酸的代谢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2 0例正常人 ,6 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结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为 (75 .5 8±18.4 2 ) μmo1/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46 .0 7± 19.0 9) μmol/L(P <0 .0 1)。结论 :内源性一氧化氮可能参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治疗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介绍了一氧化氮(NO)的理化特性,在生物体内的合成与代谢,内源性NO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NO治疗哮喘的作用原理。NO在哮喘发病中具有双丸剑作用,小剂量NO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而高水平的NO则表现炎症及细胞毒性,研究NO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应用可为其治疗上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