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部位分为4种类型:鞍内型、鞍上脑室外型、脑室型和复杂型。手术采用额下入路36例,前纵裂入路12例,翼点入路115例,经胼胝体-脑室入路20例,经蝶窦入路3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56例(83.9%),次全切除14例(7.5%),部分切除16例(8.6%)。术后出现尿崩症89例,其中暂时性尿崩症62例;视力恶化30例;手术死亡4例(2.1%)。术后随访3个月~5年,肿瘤复发18例;GOS预后评分:5分150例,4分23例,3分5例,2分4例,1分4例。结论根据颅咽管瘤的部位和生长方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颅咽管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型颅咽管瘤与第三脑室的关系在肿瘤切除手术中的意义.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白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共采用手术治疗大型颅咽管瘤患者72例.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所见对其进行分类,每一类肿瘤根据大小及其与第三腩室底的关系分为3级,根据术中判断和术后CT和(或)MPd增强扫描结果确定颅咽管瘤手术切除程度,分析肿瘤分级与手术切除程度的关系. 结果颅咽管瘤总体上可以分为第三脑室内型(本组7例)和第三脑室累及型(本组65例)两大类;手术切除程度在不同分级肿瘤间总体分布位置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明确大型颅咽管瘤与第三脑室底及下丘腩结构间的关系对提高大型颅咽管瘤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手术切除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适应证、方法、并发症预防及预后。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至2004年4月期间收治并采取经皮质-侧脑室入路切除的38例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结合患者术前症状和体征、影像学特点、手术效果、随访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颅咽管瘤采用经皮质-侧脑室入路切除肿瘤,其中3例联合翼点入路,手术死亡率为0,达到术中全切的为28例(73.7%)。术后癫痫发作和术区硬脑膜下积液分别为2例(5.3%)和4例(10.5%),患者术后综合效果良好。平均随访26.3个月,7例(18.9%)患者复发。结论经侧脑室入路能安全切除部分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死亡率、致残率低,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7年9月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17例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对侧侧脑室外引流术。结果 肿瘤全切除14例 ,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出现尿崩症8例,电解质紊乱14例,癫痫1例,高热1例,短期记忆力减退4例。术后长期昏迷1例,死亡1例;15例康复出院。13例术后随访3个月~6年,肿瘤复发2例。结论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为切除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有效途径;术前行脑室外引流术有助于减轻脑积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颅咽管瘤MRI表现与术后水钠代谢紊乱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MRI上颅咽管瘤与第三脑室底的关系及对估计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颅咽管瘤,根据术前MRI上颅咽管瘤与第三脑室底的关系将其分为4级,术后钠代谢情况分为正常、低钠、高钠及混合4组,尿量分为正常、轻度尿崩及严重尿崩3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级颅咽管瘤与钠代谢情况、尿量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颅咽管瘤对第三脑室底侵袭越多,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程度越重.分析MRI上颅咽管瘤与第三脑室底的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术后部分下丘脑反应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三脑室内颅咽管瘤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生学上讲,颅咽管瘤可以起源于胚胎颅咽管发生路径的任何部位(即从鞍内沿垂体柄长径到漏斗隐窝这一狭长区域),因此文献中将颅咽管瘤根据生长部位分为鞍内、鞍内鞍上、鞍上脑室外、脑室内外、脑室旁、脑室内等类型,脑室内型颅咽管瘤相对较少,占颅咽管瘤病人的0.7%-11%。与鞍上池内生长并侵入三脑室内的假性脑室内颅咽管瘤相比,完全位于三脑室内颅咽管瘤在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手术治疗方面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基于QST分型的、累及第三脑室底的颅咽管瘤与第三脑室底脑膜层次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在神经内镜下行肿瘤全切除术治疗累及第三脑室底的原发性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7例,其中Q型6例,S型3例,T型8例),所有患者术中均留取肿瘤组织标本。正常鞍区标本来源于同期该院行人工引产或自然流产的胎儿(8例)。对以上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HE)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应用波形蛋白抗体标记硬脑膜,Ⅰ型胶原蛋白抗体标记蛛网膜,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和层粘连蛋白抗体标记软脑膜,以CK18抗体标记腺垂体,以CK5/6抗体标记颅咽管瘤。观察胎儿脑组织标本的脑膜染色情况以及不同QST分型的颅咽管瘤组织与第三脑室底脑膜的层次关系。结果8例胎儿标本均成功标记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颅咽管瘤标本HE染色及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显示,所有Q型肿瘤(6/6)与第三脑室底之间存在硬脑膜(鞍膈);所有S型肿瘤(3/3)与第三脑室底之间存在蛛网膜和软脑膜;T型肿瘤与第三脑室底之间存在3种病理学形态关系,分别命名为卯榫样、地幔样及护城河样关系,所有T型肿瘤(8/8)与第三脑室底之间有软脑膜分隔,但在肿瘤起源点处,软脑膜可逐渐消失。当肿瘤极度挤压第三脑室空间时,第三脑室室管膜仍可保持完整。结论不同QST分型的颅咽管瘤均可累及第三脑室底,且与第三脑室底之间存在不同的脑膜层次;这些脑膜层次是手术安全切除累及第三脑室底的颅咽管瘤的天然屏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第三脑室室内型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方法 自2005年7月至2011年5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儿童第三脑室室内型颅咽管瘤患者18例,均采用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进行手术切除,现回顾性分析该18例患儿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过程. 结果 肿瘤全切13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患者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尿崩(15/18)、血电解质紊乱(12/18)、中枢性高热(5/18)和癫痫(4/18),经积极防治后均得到控制,总体治疗效果良好. 结论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是切除儿童第三脑室室内型颅咽管瘤的理想路径,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 2 0 0 1年 5月开始应用内窥镜治疗第三脑室囊性颅咽管瘤 ,术后辅以伽玛刀治疗 ,近期效果好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男 4例 ,女 2例。年龄 5~ 5 5岁 ,平均 38岁。病程 3个月~ 1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 ,双眼视力下降 ,2例伴多饮多尿。均行CT、MRI检查 ,肿瘤直径 3~ 5cm ,类圆形 ,6例均为囊性 ,其中 2例有部分钙化 ,确诊为颅咽管瘤。2 .手术方法 全麻后 ,在右额部钻孔 ,经右额角进入侧脑室 ,认清脉络丛、丘纹静脉、隔静脉和室间孔。此时 ,室间孔多扩大 ,可通过室间孔窥见肿瘤囊壁。调整内镜位置并固定支撑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脑室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单纯位于侧脑室8例,第三脑室6例,同时位于侧脑室和第三脑室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8例,囊性颅咽管瘤经囊腔内置Ommaya管术后囊腔明显缩小4例.术后根据病理检查对部分病例进行放射治疗.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随访2~36个月,平均15.7个月,无死亡病例,第三脑室内生殖细胞瘤复发1例,第三脑室内囊性颅咽管瘤囊腔扩大1例.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肿瘤具有微创、手术视野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诊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小儿颅内肿瘤53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90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科共收治小儿颅内肿瘤 5 35例 ,占同时期成年颅内肿瘤 2 6 38例的 2 0 3%。发生儿童颅内肿瘤于中线位置居多。现在分析常见的鞍区颅咽管瘤与第四脑室周围的髓母细胞瘤临床病理与手术因果关系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一般情况 :男 32 7例 ,女 2 0 8例。肿瘤幕上下以中线为最常见 ,占 2 4 0例。其中星形细胞瘤12 2例 ,室管膜瘤 78例 ,髓母细胞瘤 10 7例 ,生殖细胞瘤 32例 ,颅咽管瘤 82例 ,脑膜瘤 4 1例 ,松果体瘤 2 4例 ,血管网状细胞瘤 2 7例 ,其他如畸胎瘤等 2 2例。2 .症状及体征 :多以头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大型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9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大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肿瘤位于鞍上者15例,进入第三脑室者8例,位于鞍上鞍内者6例。有明显钙化18例,无明显钙化11例。囊性肿瘤24例,实质性肿瘤5例。经右翼点入路手术切除23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切除6例。结果肿瘤全切27例,次全切2例;死亡2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一过性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27例,动眼神经麻痹5例。27例平均随访3年,复发3例,余能正常生活学习。结论翼点入路是鞍区大型颅咽管瘤手术的首选入路,绝大多数患者可达到肿瘤全切和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3.
不少作者认为,随着颅咽管瘤全摘除机会的增加,而手术死亡率亦同时有所增高,为35%-41.6%.本文经验证明,显微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则大大提高了颅咽管瘤的手术根治率和手术效果.作者对83例年龄为4-65岁的颅咽管瘤患者进行了根治性手术.其中47例采用了显微外科技术.根据肿瘤的解剖部位不同可分为三组:鞍内36例,鞍上脑室外29例,鞍上脑室内18例.肿瘤和囊壁全摘除49例,肿瘤全摘除而残留少量囊壁34例.术后26例死亡.鞍内颅咽管瘤根治性手术效果良好.作者认为,当鞍内颅咽管瘤周围有结缔组织增生并与灰结节、漏斗、Willis环、视交叉有粘连而又难以进行区分时,则应放弃全部摘除囊壁的企图.垂体常因鞍内肿瘤  相似文献   

14.
儿童颅咽管瘤手术治疗和长期随访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目的探求在保护下丘脑功能的条件下,安全地伞切或近全切儿童颅咽管瘤。并长期随访术后病儿的生存情况。方法手术切除儿童颅咽管瘤202例。采用经胼胝体一透明隔间隙一穹隆问入路、经额部纵裂入路等八种入路切除鞍区和第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术前和术后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治疗下丘脑功能紊乱。并对其中的105例进行了12个月到6年的长期随访。结果全切+近全切184例(91.1%),死亡2例(0.9%)。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尿崩症发生率80.7%,长期尿崩症率11.4%;血电解质紊乱74.8%;癫痫9.4%。术后第1年和第4年是死亡高峰。手术后5年生存率68.2%。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在直视下尽可能全切除颅咽管瘤,并保护第三脑室前下外侧壁(下丘脑)。术后积极防治血钠紊乱和癫痫是确保手术安全的重要措施。术后放疗可明显降低颅咽管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全切除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10例视交叉前置型或突入三脑室前部的颅咽管瘤,采用经终板入路,术中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并注意保护下丘脑神经结构和防止穿通动脉的损伤。结果9例患者达到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术后9例正常生活,1例患者术后生活自理。随访14个月至5年未见肿瘤复发,视力视野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经额下终板入路显微切除视交叉前置型或突入三脑室前部的颅咽管瘤,术中注意保护下丘脑结构和穿支动脉,术后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显微手术切除治疗颅咽管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和入路。方法 45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管瘤中,囊性者34例(有钙化者26例),实质性11例;肿瘤直径2cm或以下者5例,2.1~4.0cm29例,4.1~6.0cm 6例,>6.0cm者5例。4例三脑室内肿瘤经胼胝体前入路,经胼胝体-翼点联合入路2例,39例经右翼点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经术中观察和影像学资料证实,全切除41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2例,随访2月~4年,参加工作或学习者38例,需生活照顾者5例,死亡2例,均系实质性肿瘤。结论早期诊断的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理想;巨大、实质性肿瘤且伴有糖尿病者手术危险性很大。翼点入路是鞍区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最佳入路。  相似文献   

17.
颅咽管瘤起源于Rathke氏袋及颅咽管的胚胎残余组织,性质属良性,如能全切除可根治。我科自1977年12月以来,为8例颅咽管瘤患者作了全切除术,其中6例首次手术,2例第二次手术。 临床资料 年龄、性别 成人5例,儿童3例;男5例,女3例。 症状及体征 颅内压增高4例,精神症状1例。右颞侧偏盲4例,双目失明2例,左眼失明2例,原发性视神经萎缩6例,视乳头水肿2例。性欲减退2例,闭经1例,进行性肥胖2例,尿崩4例。3例儿  相似文献   

18.
小儿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全切除的入路和方法。方法26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管瘤中,囊性15例,实质性11例;有钙化者13例;肿瘤直径2cm以下者2例,2~4cm10例,4.1~6cm11例,>6cm者3例。经右翼点入路切除肿瘤22例,经胼胝体前入路3例,经胼胝体-翼点联合入路1例。结果经术中观察和影像学资料证实,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随访2个月~5年,恢复正常生活并参加学习者22例,需人照顾者4例。结论小儿颅咽管瘤早期诊断并行显微手术全切除,治疗效果理想;翼点入路是小儿鞍区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最佳入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前纵裂入路在鞍上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中的应用,并比较与其他手术入路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上脑室内外型大型颅咽管瘤患者,分析手术技巧及术后效果.结果 肿瘤全切20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15例,尿量增多17例,2-7周后好转,术后1周内视力好转15例.随访6-60个月,肿瘤复发2例,均为12个月内复发.结论 前纵裂入路可直视下处理肿瘤在垂体漏斗部位的粘连,是鞍上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入路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右翼点入路163例,经胼胝体前入路5例,经翼点-胼胝体前联合入路7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49例,次全切除20例,大部切除6例。术后出现尿崩127例,发热40例,电解质紊乱94例。142例随访1个月~10年,复发28例;按GOS预后评分,5分118例,4分8例,3分12例,1分4例。结论颅咽管瘤早期诊断,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理想,巨大、实质性肿瘤且伴有糖尿病者手术危险性较大。翼点入路是鞍区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最佳入路,强调术中精细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少数难治性颅咽管瘤治疗困难,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