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 总结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6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中4例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结果 本组共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4例,发生率1.4%,均为BillrothⅡ式手术后发生。经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补液、营养支持及给予胃肠动力药物等保守治疗,全部痊愈。结论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术式、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术中迷走神经的损伤、胃大部切除胃的整体性被破坏以及术后低蛋白血症是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的原因,寻找防治对策. 方法对1995-2001年施行267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12例,发生率为4.5%,均发生在术后4~13 d;胃动力恢复时间平均为21 d.所有病例经非手术方法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鼻胃减压肠营养组合导管(PS)碘剂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与机械性梗阻鉴别的重要方法;胃镜检查对残胃适度的刺激和使用胃肠动力药物,具有明显的治疗价值,可以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9~2007年笔者所在科室156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FDGE10例,发生率为6.4%,均发生于术后3~12d。所有患者均于32d之内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FDGE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相鉴别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采用促胃肠动力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1993—2006年收冶9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其中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1例,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对此组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例均采用综合保守治疗,除1例自动出院放弃治疗外,其余8例腹胀、呕吐等症状消除后出院。结论本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术后7d仍需持续胃肠减压或患者已排气,拔除胃管进食后发生上腹饱胀、呕吐,无发热,无腹痛,多为暂时的。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需与吻合口及输出袢端机械性梗阻鉴别,x线造影和胃镜检查在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明确诊断后进行保守治疗,一般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1993~2006年收治9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其中毕II式胃空肠吻合术1例,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对此组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例均采用综合保守治疗,除1例自动出院放弃治疗外,其余8例腹胀、呕吐等症状消除后出院。结论本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术后7d仍需持续胃肠减压或患者已排气,拔除胃管进食后发生上腹饱胀、呕吐,无发热,无腹痛,多为暂时的。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需与吻合口及输出袢端机械性梗阻鉴别,X线造影和胃镜检查在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明确诊断后进行保守治疗,一般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9~2007年我科156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共发生FDGE 10例,发生率为6.4%,均发生于术后3~12 d.于1 w内治愈1例(10%),2 w内治愈5例(50%),3周内治愈4例(40%).所有患者于32 d之内保守治疗治愈出院. 结论 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FDGE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相鉴别的重要方法 ,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理采用促胃肠动力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锦铁中心医院普外科(121001)李权我院近年来遇到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采用胃镜置管和中药治疗,取得明显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在27~62岁之间。术前诊断: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排空障碍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残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选择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措施。结果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好转7例,手术探查证实机械梗阻2例,术后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可为功能性因素或机械性因素所致。根据其,临床表现、X线或胃镜检查以鉴别。如无绞窄征象应先保守。若无缓解征象应考虑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9.
一位71岁的老大爷,因为患胃癌做了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第10天进肉食后突然频繁呕吐淡绿色苦水,胃造影发现残胃扩张且无明显收缩及排空,积液较多,医生诊断为残胃无力症。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残胃无力症、胃排空延迟综合征或胃瘫综合征,是一种手术继发症,在老人中比较多见。  相似文献   

10.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云南省玉溪市医院外科(653100)陈绍礼胃大部切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目前在我国基层医院仍为广泛开展的术式。人们对胃大部切除所引起的近期严重并发症如术后大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瘘、空肠输入或输出襻梗阻等并发症已有较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胃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postsurgic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PDGE)又称胃瘫、胃麻痹、残胃无力、残胃排空延迟综合征等。PDGE是胃术后常见近期并发症,尤其多见于根治性胃大部切除行毕Ⅱ式吻合的患者。PDGE是胃术后以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并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由于本病经过严格支持与药物疗法可以自行缓解,所以明确诊断,避免再次手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李洪江 《中国保健》2009,(18):686-687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2008年施行的240例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12例,发生率5%,均发生于术后3~14d。所有病人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3.
马明善 《临床医学工程》2013,(11):1365-1366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发病原因以及诊断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5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22例胃大部切除术功能性排空延迟患者进行治疗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当中,经过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之后,进行综合性非手术治疗,20患者均能够在术后32天左右恢复胃动力,2例患者疑似空肠周围出现粘连梗阻,再行手术,并进行剖腹检查,延迟25天左右恢复胃动力.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可以进行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胸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2年10月~2005年4月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的1347例患者中出现胸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经保守治疗后14~43 d内痊愈.另1例误行再手术治疗,术后导致病情加重,保守治疗49 d后痊愈.结论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胸胃功能性排空障碍诊断的主要依据为症状、碘剂或钡剂X线动态造影检查、胃镜检查.只要确诊,保守治疗完全可以痊愈.  相似文献   

15.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残胃无力排空延迟。文献报道中命名较多,有称之为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术后胃无张力症、胃麻痹、胃瘫等,是胃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状之一。由于FDGE经保守治疗后可治愈,因此护理工作在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中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我院自2000年7月—2005年1月发生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FDGE4例,发生率为3.4%,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4例病人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51岁,患胃癌1例,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大出血1例。手术方式:胃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8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残胃常见的病变依次为:残胃及吻合口炎76,4%;残胃及吻合口溃疡16%;残胃癌12,5%;残胃复发癌23.8%。结论:胃十二肠良性病变应给予内科治疗,若合并严重并发症必须手术时尽可能采用B-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对可疑的胃黏膜病变应行活组织检查以免漏诊残胃癌或残胃复发癌。  相似文献   

17.
张运栋 《现代保健》2011,(20):148-14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院2003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于术后3~10d。经非手术治疗后,均于术后14~35d恢复胃肠道功能,平均21.3d。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再手术病例。结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胃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胃排空障碍,同时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延迟是胃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残胃乏力,其内滞留大量的胃液、胆汁及食物残渣的混合物。以吻合口排空障碍为特点,属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工作中由于本病和吻合口机械性梗阻鉴别有困难,诊断不清而造成治疗不当,或由于有些病人需较长时间保守治疗,接踵而至的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问题使临床医生感到进退两难。我院近10年来行胃部切除374例,其中并发本病7例,本文结合典型病例报道了我院对该7例患者诊治的体会,并对其致病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科于1992~1993年间施行胃大部切除手术69例,发生术后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FDGE)3例,均采用全胃肠外营养(TPN)治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6(48~61)岁。胃癌根治、远端胃大部切除、胃空肠Roux...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职业与健康》2007,23(11):965-966
胃部手术后残胃功能排空障碍,即胃瘫。胃瘫是胃部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2%~6%,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治疗困难。我们自1993~2005年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治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