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血脂、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5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5),观察用药前后血脂、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用药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χ^2=4.68,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均无变化。结论:ACS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缺血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血脂、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 4 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n =2 0 )和对照组 (n =2 0 ) ,治疗 2 4周 ,观察用药前后血脂、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血脂明显下降 (P <0 . 0 5 ) ,对照组用药前后血脂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缺血事件的总发生例数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 =4 . 80 ,P =0 . 0 2 85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ACS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缺血事件。  相似文献   

3.
陈慕仪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727-1727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治疗组(n=33),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TC、TG、LDL—C明显下降(P〈0.05或P〈0.01),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变化(P〉0.5);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普伐他汀在改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血脂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的6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他汀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对照组33例。治疗组患者在发病48h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晚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口服,连用12周,随访一年。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调脂疗效、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TG、TC.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减少住院期和随访期心血管事件发生,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随机对比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后24h内使用两种剂量辛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12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62例)为常规药物治疗加辛伐他汀40mg/d,B组(60例)为常规药物治疗加辛伐他汀20mg/d,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4、24周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随访24周,观察调脂疗效、达标率、抗炎及药敏不良反应,统计心脑血管缺血相关事件。结果 ①二组用药后TC、LDL—C、hsCRP水平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1),HDL—C较用药前升高(P〈0.05),其中40mg剂量组的疗效明显优于20ms剂量组(P〈0.05);②40mg剂量组累计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20mg剂量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有减少,但40mg剂量组更明显(P〈0.05);③二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40mg/d,能安全更有效地调降血脂、提高达标率、明显抑制炎症因子,减少心脑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氟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对患者血脂、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78例ACS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38例),随访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12周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期间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氟伐他汀在ACS早期应用可在改善血脂异常、抑制炎症反应的同时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辛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0 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治疗组(辛伐他汀+常规治疗,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 ,每组5 0例,观察用药前后血脂变化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改变(P >0 .0 5 )。治疗组经辛伐他汀治疗10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略有上升,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χ2 =4 .6 8,P <0 .0 5 ) ,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他汀类药物治疗ACS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降低ACS早期临床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血脂、房颤再发率和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10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常规治疗同时,口服辛伐他汀剂量20mg/日;对照组58例,仅给予常规治疗。追踪18个月,观察血脂、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以及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显著下降(P〈0.05)。2.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性房颤发生率: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5例(11.1%),明显低于对照组7例(12.1%,P〈0.05);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2例(4.4%);明显低于对照组14例(24.1%,P〈0.05)。3.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发生缺血性事件9例(20.0%),其中心力衰竭3例(6.6%),冠心病恶化再人院2例(4.4%),心源性死亡3例(6.6%),脑卒中1例(2.2%),明显低于对照组24例(41.4%,P〈0.05,见表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不仅能够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而且能够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减少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减少炎症反应、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以及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16周后,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χ^2=3.86,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降低血脂、减少炎症反应,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有效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对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本院临床确诊为ACS的5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26)、瑞舒伐他汀治疗组(B组,n=28),另选20名同期本院体检中心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C组,n=20),B组患者在ACS确诊的24~48 h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5~10 mg ,每晚1次,治疗8周,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吸附法(ELISA )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结果治疗前ACS患者血脂、IL‐6、hs‐CRP水平较C组显著升高( P<0.01),A、B两组患者之间血脂、IL‐6、hs‐CRP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后,B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L‐6、hs‐CRP显著下降( P<0.05),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ACS患者存在炎症反应,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患者的炎症状态,减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AMI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否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探索其机制。方法:符合标准的AMI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发病6小时以内接受溶栓和常规治疗(如吸氧、止痛、镇静、应用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ACEI等)。治疗组(22例)溶栓后6小时以内予以阿托伐他汀20mg/d,睡前服,连服6个月;对照组(26例)仅溶栓不予调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血脂、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差异(P〈0.05、P〈0.01),而对照组上述3项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腹泻,停药后再服未再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调脂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小,AMI患者早期应用该药可明显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3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组(辛伐他汀40 mg/d 常规治疗)58例、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组(辛伐他汀20 mg/d 常规治疗)41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6例,观察用药前后血脂变化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组和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且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组的甘油三酯(TG)和小剂量辛伐他汀治疗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应用辛伐他汀者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P<0.05).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较强的降脂作用,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而且血脂下降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介入术后无复流的ACS患者3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16),两组在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替罗非班持续输入48h,观察用药后两组心电图、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冠脉造影(CAG)前向血流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电图ST段明显改善,缺血损伤导联减少(P〈0.05),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CAG前向血流TIMI分级明显提高(P〈0.05)。结论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替罗非班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强微血管灌注,从而明显改善ACS介入术后无复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3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三组:强化治疗组120例,常规治疗组118例,对照组102例。强化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40mg每晚一次,常规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每晚一次,对照组仅一般常规治疗,不用辛伐他汀。疗程均12周。结果对照组仅总胆固醇水平一项显著降低,其他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化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在降低血脂、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强化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之间除降低血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强化治疗组出现肝功能异常的几率更大。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脂并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和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无需应用辛伐他汀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血塞通联用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给予一致的降糖、硝酸脂类、钙通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辛伐他汀和血塞通。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胆固酵(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脂(TG)、血糖(BS),两组总的心血管事件数,心电图变化及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TC值(P〈0.01),LDL—C值(P〈0.05),BS值(P〈0.01),心血管事件数(P〈0.01),心电图显著变化(70%),总变化率(86.66茗)(P〈0.01),再住院率(10茗)(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辛伐他汀加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高脂血症有良好效果,并可作为有效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干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龚浩  胡威  李洁芳  李利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8):1267-1269
【目的】观察不同强化时间不同剂量阿托他伐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8例ACS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6例,除均给予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外,A组:每晚睡前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B组:每晚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C组:在第一周每晚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第2周起改为20mg。检测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6周后的C反应蛋白(CRP)、血脂水平,记录6周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治疗1周后,三组血脂水平的变化较治疗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敏CRP(hs-CRP)三组均有下降,A组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的TC、TG、LDL-C、hs-CRP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各指标组间比较,B组和C组分别与A组比较,TC、TG、hs—CRP下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6周内主要心血管事件,B组和C组与A组比较,心血管事件比例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与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先大剂量后低剂量治疗ACS的疗效.与大剂量持续治疗相当,优于低剂量持续治疗。  相似文献   

17.
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不同剂量他汀类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影响。方法:将65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治疗组(n=37)和高剂量治疗组(n=28),低剂量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20mg/d,高剂量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40mg/d;疗程均为6周。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血脂指标(TC、TGL、DL—C)及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间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他汀类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也具有良好的降脂效应,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CRP,安全性亦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1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组采用辛伐他汀+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MMP-9和C-RP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辛伐他汀治疗组的MMP-9和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不同机制降低ACS患者血清MMP-9和C-RP水平,具有稳定斑块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1mo。依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为标准判断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总有效率66.7%;16.67%出现皮肤粘膜出血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12,P〈0.05),皮肤粘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455,P〈0.05)。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用普通肝素疗效更显著,可防止或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7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麝香保心丸加用常规治疗)和对照组(37例常规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变及复合缺血事件(死亡、新发生心肌梗死、顽固性心肌缺血)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明显好转(P〈0.05),复合缺血事件发生情况治疗组(5.26%),对照组(35.14%)。对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能进一步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减少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该药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