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童IgA肾病病理特点与临床关系探讨:附3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儿童IgA肾病病理特点与临床关系,对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32例病例进行临床分型、病理分级及免疫分型。结果发现临床表现为单纯性肉眼血尿15例(46.9%),肾病综合征10例(31.3%),肾炎综合征5例(15.6%),单纯性蛋白尿2例(6.2%)。病理损害按Meadow分级共V级,以第Ⅲ级为主(50.0%),其次为第Ⅱ及第Ⅳ级,各占18.8%和15.6%;单纯性肉眼血尿以第Ⅲ级为主(53.3%);肾病综合征以Ⅲ及Ⅳ级为主,且肾炎性肾病的病理分级相对比单纯性肾病重。提示蛋白尿的程度与肾脏组织学改变密切相关;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IgA肾病病理改变均较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133例患儿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的分析,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淋巴瘤的认识,减少早期误诊。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至2008年收治的227例淋巴瘤患儿资料,分别按照其首发症状、误诊原因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227例患儿中有误诊史的133例,占58.6%。按病理类型分组统计,以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误诊率最高约占91.2%。误诊原因:1)淋巴瘤首发症状多种多样,结外侵犯多见,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造成误诊共58例,占43.6%;2)病理科医生对本病的组织学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病理取材不够完整或处置不当以致影响病理结果判断的共33例,占24.8%;3)患儿家长不配合检查延误诊断的共17例,占12.8%;4)盲目使用激素,掩盖病情,造成误诊的共13例,占9.8%;5)临床表现特殊而误诊12例,占9.0%。结论儿童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发热及结外病灶多见,对本病缺乏认识、盲目使用激素是误诊的首要原因。病理科医生对本病细胞形态学的多样性认识不足、处置不当或缺少免疫组化和基因学检测是造成误诊的第二位因素。患儿家长不配合检查及患儿临床表现特殊也是误诊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3.
探讨小儿疾病的误诊规律,为儿科医生诊断儿科疾病提供依据。对1985年~1991年进行尸检的22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确定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228例尸检患儿中,病理与临床诊断符合者190例(83.3%),误诊38例(16.7%),大于1岁患儿共73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者66例,符合率为90.4%小于或等于1岁患儿共155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者124例,符合率为80%,两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9例儿童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279例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最多(107例,38.4%),其次是肾病综合征型(69例,24.7%),孤立性蛋白尿型(40例,14.3%),孤立性血尿型(29例,10.4%),急性肾炎型(21例,9.3%),急进性肾炎型(8例,2.9%),慢性肾炎型(5例,1.8%)。根据国际儿童肾脏病研究中心标准,279例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病理分级以Ⅱ级和Ⅲ级最多,分别为133例(47.7%)和109例(39.1%),血尿和蛋白尿型的病理分级以Ⅱ级(61例,57.0%)和Ⅲ级(35例,32.7%)多见,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分级以Ⅲ级多见(41例,59.4%)。免疫病理分型以IgA+IgM沉积型多见(108例,38.7%),IgA+IgM+IgG沉积型次之(86例,30.8%)。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改变相对较重(X^2=35.989,P〈0.05),免疫病理分型与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以血尿和蛋白尿型及肾病综合征型为主,病理分级以Ⅱ级和Ⅲ级常见,但临床症状与病理损伤的程度不完全一致,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改变相对较重。应根据临床类型和病理分级制定治疗计划,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病理表型、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Castleman病的15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15例Castleman病患儿中男12例、女3例,就诊年龄12(10,15)岁,发...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Castleman病(CD)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Castleman病(CD)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在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确诊CD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和随访等资料。结果 9例CD患儿发病年龄6~17.7岁,从发病至确诊的时间为3周至12年。单中心型CD(UCD)5例,其中1例合并副肿瘤天疱疮;多中心型CD(MCD)4例。UCD患儿以颈部肿大淋巴结为主要表现,不伴发热和肝脾肿大,病理类型均为透明血管型;4例无合并症患儿手术治疗后完全缓解。MCD患儿均有发热和贫血等全身表现,2例伴生长发育迟缓;病理类型以浆细胞型为主(2例);1例接受全身化疗后达到临床缓解,3例予手术局部切除后,临床症状逐渐缓解,目前随诊16~36个月无复发。结论 儿童CD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与成人相似,需依靠病理明确诊断。UCD患儿手术疗效及预后较好,MCD患儿预后可能好于成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经病理证实的22例IMN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等资料。结果 22例患儿中男12例,女10例,发病年龄3~15岁。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4例(18.18%);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8例(81.82%)。初次肾活检结果:膜性肾病Ⅰ期8例(36.36%)、Ⅰ~Ⅱ期5例(22.73%),Ⅱ期5例(22.73%)、Ⅱ~Ⅲ期1例(4.54%)、不典型膜性肾病3例(13.64%)。22例患儿肾组织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阳性者12例(54.54%),83.33%(10/12)PLA2R阳性的患儿起病年龄≥10岁。治疗方案:4例血尿蛋白尿患儿中2例给予激素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2例仅给予ACEI治疗,均获得完全缓解。18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全部予以激素、ACEI治疗,激素耐药者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发现22例患儿中18例(81.82%)获完全缓解,3例(13.64%)获部分缓解,1例(4.54%)失访。结论 儿童IMN临床多表现为肾炎型肾病综合征,以激素耐药型为主。病理表现以Ⅰ~Ⅱ期多见。儿童IMN的PLA2R阳性以青少年为主,小年龄儿童阳性率较低。激素联合ACEI、免疫抑制剂治疗缓解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儿童常见传染病.现将我院1996年6月~1998年8月咽分泌物EBV-PCR阳性、同时血EBV-VCA-IgM阳性而确诊的96例IM患儿的临床表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47例,女49例;发病年龄:8mo~12a,其中<1aZ例,1~3a26例,~5a25例,~7a17例.~9a18例,~12as例。<5a53/96例(55.2%).≥5a43/96例(44.2%)。二、临床表现1.症状:发热91例(94.8%).上呼吸道感染68例(70.8%).其中鼻塞25例(26.1%).睑肿40例(41.7%),咽痛38例(39.6%),颈部包块25例(26.0%).…  相似文献   

9.
儿童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儿童胃溃疡的临床特点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42例确诊为胃溃疡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3例经胃镜取胃粘膜活检,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组织行Giemsa染色后Hp检测。结果 近10年行2154例胃镜检查中,发现溃疡病236例,胃溃疡42例,检出率1.95%,占溃疡病17.80%,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之比为4.55:1。Hp阳必为42.42%(14/33)。结论 小儿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低,以男性为多。临床表现以无规律上腹病、呕吐、便血、黑便为主:胃肠道出血是胃溃疡的主要并发症。溃疡在胃内各部位均可发生,以胃窦部为多。近一半的胃溃疡患儿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30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及预后因素,对15年来的收治的30例IE患儿的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30例IE患儿治愈9例,死亡5例;持续发热为其主要表现,血培养阳性18例(60.0%),其中金葡菌9例(50.0%);超声检查发现赘生物21例,有赘生物及基础心脏病组死亡率为23.8%和25.0%,无赘生物和无基础心脏病组无死亡;栓塞组死亡21.4%,无栓塞组为12.5%;血培养阳性组死亡22.2%,阴性组为8.3%。提示IE的显著症状是持续发热,金葡菌感染占首位,预后与赘生物、栓塞、基础心脏病存在和血培养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