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老年健康管理是以预防和控制老年疾病发生与发展、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针对老年人群体及个体进行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及慢病防治,是实现中国健康老龄化的关键.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未富先老、慢病高发、医疗服务需求庞大.2015年我国老年人已达2.12亿,60%~70%老年人均患有2~5种慢性疾病,我国慢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86.6%,但我国老年医疗服务总体满足率很低,仅为15.9%,究其原因为我国老年医学学科地位弱化,缺乏先进健康管理理念是制约老年医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目研究了基于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慢病管理技术路径,以及利用区域慢病业务平台对慢病患者提供区域一体化协同服务模式,实现区域健康管理业务联动,解决信息隔离、服务孤立等问题,为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慢病管理模式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区域慢病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存在不同医疗机构间个人健康数据不能整合、信息共享程度低,不能很好地支撑慢病管理等问题。区域慢病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思路是充分利用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以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为基础,利用技术手段汇集不同机构的慢病数据,形成区域内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慢病健康档案大数据。为各级各类用户提供基于大数据的个案管理、高危筛查、风险评估、精准健康管理、预后跟踪、效果评价、慢病监测分析以及公众服务等一整套慢病业务管理与服务,进一步提升慢病管理的服务效能,为促进慢病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NET框架TC/S结构社区慢病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日趋增多,慢性病防治已刻不容缓,目前社区卫生服务逐渐成为慢病综合防治的最佳平台。实现对慢病患者信息的管理可以提高社区服务中心慢病服务的质量,加快分析和预测慢病发展的规律,为最终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基于.NET平台三层C/S结构的社区患慢病者信息系统。旨在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和疾控中心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严重,我国也进入了老龄化的加速阶段。老龄化伴随而来的共病问题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共病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造成了多重用药、治疗负担的加重,随着患慢病数目的增多,更有部分患者伴随着心理疾病的困扰,同时,老年共病还可以引起住院次数增加,这直接导致了医疗成本和资源利用率大幅增加,所以共病问题逐渐成了一个社会健康问题。慢性病的共病管理也成了“健康中国2030”关注的重点,目前慢病管理的指南多集中在处理单一疾病,而患有共病的老年人常容易被忽视,许多临床实践表明,针对处理单病的指南并不适合共病问题的解决,为了更好地管理共病患者,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2012年美国老年医学会发布了《老年共病患者的诊疗指导原则》,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针对老年共病患者的诊治策略,该原则为我国共病管理提供了参考思路和理论框架;国内学者在共病研究中也积累了相关经验,强调通过实行多学科整合团队,发展全科医生制度,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重视老年综合评估,重视多重用药等更好地管理共病。本文对共病的概念、流行病学、共病的危害及共病管理等展开论述,以期为国...  相似文献   

6.
阐述基于远程监护技术的中医慢病跟踪管理平台系统架构,包括业务架构、技术架构以及关键技术模块,构建基于家庭自我管理的新型慢病管理与康复模式,充分发挥中医在家庭保健和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中心采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健康管理平台,基于居民健康档案、家庭医生以及其他医疗业务数据的同步,对社区人群提供健康服务管理、传染病管理和预警、慢病管理、治未病管理、疾病监控、转诊指导等服务,更好地开展适合上海的家庭医生制服务,与社区人群包括楼宇员工、学校学生、社区居民建立起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可及性的健康服务责任制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周瑶群  蔡耀婷  方荣华 《四川医学》2021,42(12):1280-1283
截至2020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6亿人,占总人口的18.7%,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老年人口数量将达4.83亿人[1],老年人成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的重灾区[2], 老年人中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的占比达74.7%,且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近4063万,这部分老年人大都需求上门看病,康复护理[3]。因此,为缓解照护需求,大力发展可穿戴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及老龄服务机器人等是我国现阶段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规划[4,5]。可见,老年照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信息化的产物,已在老年照护中取得一定的成效[6]。本文主要就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内外老年照护领域的应用现状、发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希望能为我国未来老年照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健康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健康管理新型服务模式。如何在物联网日益发展的当下,使健康管理能够运用该项技术,让服务变得更快捷、安全、人性化和智能化。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健康管理的系统架构作了总体描述,从服务人群、服务方式上分析了其运营管理模式的变化,重点围绕应用实现和关键技术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是澳大利亚和中国共同面对的重要的人口学现状。虽然目前澳大利亚老龄人口构成高于中国,但30年后(即到2035年)两国的老龄人口构成将十分接近(见图1)[1]。健康老龄化是很多国家的政策焦点,各国均认识到健康老龄化是在人类寿命延长的同时减少人民的疾病和失能;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面临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巨大医疗挑战。预计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亿,其中8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1.5亿。通过文献综述系统回顾中国人口老龄化演变及现状,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些公共卫生问题:卫生服务利用不足;卫生费用快速上涨;对护理服务的巨大需求。建议应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扩大护理服务,为其提供个体化护理,并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以及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加快、生活方式变化及全球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慢性病的服务提供是卫生服务系统的难题之一,而慢性病管理模式为其创设了一个新的框架。本文主要介绍慢性病照护模式、慢性病自我管理计划和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3种国外经典慢性病管理模式,从特点、应用效果、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其核心要素包括多方协同、连续性服务、患者自我管理、循证决策、信息技术支持等。以上经验为我国的慢性病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协同的管理制度,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提高服务连续性,借力智慧医疗并强化患者赋能等,以期取得更好的慢性病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进  张海燕  杨佳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6):1935-1941
慢性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患病形势更加严峻,给慢性病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农村基层是我国慢性病管理的薄弱环节,做好农村基层慢性病管理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主要介绍了3种国外经典慢性病管理模式(慢性病照护模式、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慢性病自我管理计划模式)和3种国内经典慢性病管理模式(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社区全科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厦门"三师共管"慢性病管理模式),并从特点、服务提供方、优缺点等方面对各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从人才队伍建设、多部门合作、政府责任、自我管理4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农村地区慢性病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把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服务实践中,为探索一条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新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小组,利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管理平台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对比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前、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服务情况,以及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后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服务上的差异。结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前、后比较,服务内容实施得到明显提高(P<0.01),慢性病管理的满意度增加39.66%;在慢性病管理率和控制率上均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P<0.01)。结论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应用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平台上,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具体、高效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探索出一条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应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朱庆  钟小碟  蒙仕珠 《中国热带医学》2019,19(11):1058-1062
目的 分析海口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现状,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和血压、血糖控制率为评价指标,应用描述性方法对海口市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患者管理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分析;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及慢性病防治服务开展情况,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高血压病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血压控制率分别为27.54%、59.32%、68.18%;糖尿病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血糖控制率分别为20.28%、62.95%、66.59%。除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外,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高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 195人,本科以上学历占20.92%,中级以上职称占22.18%。在与慢性病管理相关的36项服务提供上,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重点慢性病监测、推广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等6项工作开展比例高于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以及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差是造成海口市慢性病管理水平低的重要原因,政府应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并加大对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需求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重庆市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需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市区、近郊区、远郊区所辖15周岁以上居民,采用居民健康调查表收集资料。结果60岁以上老年人占24.36%,文盲及小学文化者占31.96%,常见慢病患病率达18.18%,前3位疾病依次为高血压(8.1l%)、慢性支气管炎(6.09%)和冠心病(3.25%)。结论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应以老年护理、慢性病管理和构建新型“医患关系”为突破口,提高居民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顺应性,突出以健康教育为重点,才能形成适合于本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特色。  相似文献   

17.
蔡耀婷  方荣华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5):1938-194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位居常见慢性病的第5位。骨质疏松症易导致脆性骨折、残疾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6%,预计到2050年,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将达到2.02亿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将达600万人,将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骨质疏松症系统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的概念及将其应用在骨质疏松症管理中的必要性,分别从组建多学科协作管理团队、构建互联网在线健康管理平台、健全患者健康档案、加强全科医生团队专科知识培训、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骨质疏松症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路径,指出将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路径应用在骨质疏松症管理中切实可行,可建立高效、规范的骨质疏松症管理模式,以应对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快速增长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如何在社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展开更精准有效的管理关乎我国人口健康和社会发展。本研究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背景与发展,系统阐述其内涵、原则及方法,总结国内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并分析我国存在的不足和相关改进措施,探究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主要模式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与医养结合模式。相比之下,国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理念起步更早,创立了诸如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慢性病预防管理模式、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等一系列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上述管理模式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包括:系统高效地整合资源;根据社区人群的特点制定慢性病管理计划;注重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体系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依然存在着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和低效率、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完善、人群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欠缺等问题。未来仍需深入开展针对性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建...  相似文献   

19.
为迎接慢性病防治的挑战,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但由于社区卫生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慢性病防治工作依然形势严峻.健康管理作为新的卫生服务理念,对于慢性病防治和社区卫生服务都有重要意义.健康管理有利于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有利于慢性病的双向转诊服务;有利于对社区慢性兵重点人群监控,因此在社区慢性并防控方面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背景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慢性病管理服务已经基本覆盖老龄化人口,研究中青年居民慢性病流行病学趋势及多病共存的现状将为确定下一步慢性病管理服务重点提供依据。目的 了解上海社区中青年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多病共存情况,为中青年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上海某社区医院信息系统(HIS)年龄18~50岁患者的诊疗数据,分析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和多病共存病种组合。结果 34 720例18~50岁中青年患者中,8 922例(25.70%)有1种慢性病,3 134例(9.03%)有2种慢性病,3 484例(10.03%)有≥3种慢性病,6 618例(19.06%)患者存在多病共存。不同性别、年龄、签约与否社区中青年慢性病多病共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多病共存比例高于女性,年龄越大慢性病多病共存比例越高,签约者高于未签约者(P<0.05)。患病率排名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高血压、关节脊椎疾病、胃十二指肠炎症、功能性肠疾患、脑血管病。2种疾病组合多是“高血压”“糖尿病”“关节脊椎疾病”“胃十二指肠炎症”的两两组合,3种及以上的病种组合多为“肝胆疾病”与其他疾病的组合。结论 上海社区中青年人群的慢性病多病共存情况不容忽视,病种组合明显区别于老年人群,呈现中青年特异性,需要社区家庭医生提供针对性的慢性病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