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随着医院业务量的不断提升,而医院容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患者挂号难、看病难的状况日益突出,因此,优化就医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是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一大重要指标,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银医卡项目有效地将门诊号源拓展至外部网络,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预约医院号源;院内自助服务终端有效的拓展了收费窗口,极大地缓解了患者在医院排队等候时间。医院结合自身情况,不仅实现了自费患者的挂号、缴费结算,而且实现了占就诊比率75%的医保患者的挂号、缴费实时结算。且患者结算不以合作银行的卡类为限制,实现了跨行结算,在刷卡结算上给予患者更大、更自由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实时结算模式的“银医一卡通”系统,利用普通银行卡代替门诊就诊卡,实现全自助模式的门诊挂号、缴费、预约等门诊就诊流程的优化,有效减少了病人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是一种银行服务和医疗行业服务结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患者提供快捷服务,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探索新的出院结算方式。方法: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结算方式,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构建一套完整的床旁结算管理体系。结果:床旁结算优化了服务流程,通过床旁结算条件、信息系统设计、会计控制、报表控制等内部控制措施保证了资金安全和可操作性。结论:为促进医院实现“零排队”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数字医学》2013,(8):90-90
去年年底,福田区已经将“先诊疗后结算”推广到全区5家医院。据区卫人局统计显示,实施“先诊疗后结算”后.为患者带来了“三长一短”的好处:一是节约20%左右的就诊时间,就医时间成本大大降低。排队次数平均从3次减少到1次。二是在简化就医流程,改善患者就诊体验上,因排队次数减少,等候时间缩短。三是先诊疗后结算模式让患者感受到了尊重和体贴.增进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与理解。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5.
挂号得排队、候诊得排队、医生开了检查单得排队付费、化验得排队、医生开了处方还得再排队付费……去医院看病,这排队是让不少人烦恼不已的事情.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开展的诊间结算项目为例,详细阐述了诊间结算实施的流程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医院通过开展诊间结算,有效的减少了患者就医的排队次数,解决了医院的"三长一短"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医疗自助服务系统的建设减少患者排队缴费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构建“服务器‐前置机‐自助机”模式和八大主要自助服务功能,建立医疗自助服务系统。结果患者使用自助服务系统比例大幅提高,门诊20%以上、病房45%以上患者使用该系统,大大缩短患者排队缴费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自助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可优化就医流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程诚  文博 《九江医学》2006,21(4):19-20
在医院门诊,挂号要排队,就医要排队,批价要排队,缴费要排队,取药要排队,耗费患者及家属很多时间,给患者带来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体现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我院率先在全省推出“一卡通”系统,建立完善的HIS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包  相似文献   

8.
《医院院长论坛》2013,(4):39-39
在北京亚运村社区卫生中心门诊大厅,3个交费窗口的POS机忙个不停。社区卫生中心负责人介绍,现金交易给患者和医院都带来不便。使用银行卡结算以来,排队的现象大大减少。亚运村社区卫生中心是北京最早试行缴费刷卡结算的社区卫生中心之一,今年以来刷卡缴费2.2万余人次,平均每月刷卡收入83万余元,约占中心现金流量的30%。  相似文献   

9.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快速发展,卫生行业内部资源配置日趋科学合理,正在步入集约化,内涵发展的健康之道,新形势、新环境向我们提出了新要求。2007年12月天津市城调队的民调结果显示,对我院住院处的满意率为93.5%,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患者反映办理住院、出院手续繁琐,等候时间过长,需要在不同的窗口重复排队。住院处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其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眼务水平,原来医保患者、自费患者分开办理住院结算手续的传统方式的局限性日益突出,也引起了我们对住院结算流程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信息化助推作用下开展门诊检查诊间结算和诊间预约服务对改善就医体验的效果。方法选取院内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检查流程,观察组采用信息化改善后的门诊检查流程,观察两组患者门诊检查流程时间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通过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门诊整体流程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结算时间、预约时间以及看诊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门诊预约结算流程的整体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采用信息化实现医生端诊间结算和检查预约,不仅跳过"结算排队""预约排队""登记排队"等环节,减少了大量的排队等待时间,同时能在医生开完检查单后的第一时间让患者知道自己大概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能做到检查,以及检查的注意事项,最大程度避免了患者的无效等待和盲目等待,提高了患者就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就诊流程需多次排队、流程繁琐,普遍存在看病“三长一短”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并结合新医改政策要求,为患者提供“先诊疗,后结算”服务。医院一卡通信息系统就是把诊疗卡、医保卡、银行卡“三卡合一”,在诊疗过程中实现自助挂号、缴费、报告单自助打印等功能。“一卡通”可达到的成效:缩短看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人工作业,杜绝收费漏洞,避免差错;实行无纸化、无现金数据传输办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运营成本;实现未来的区域医疗信启、共享,为全民医疗改革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医院面临着门诊量大、门诊秩序混乱等问题。为了解决这种状况,方便患者就诊,优化门诊流程,利用自助设备、射频卡技术与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了一套基于C#的医院一卡通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科学优化的业务流程,严谨的程序设计算法,以及自助设备简便省时的优越性,将射频卡与患者信息绑定,实现了患者随时随地自助挂号和自助缴费的需求,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待时间,提高了就诊效率,保障了医院信息化平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实现四家不同银行的网络与医院内网的安全互联,为基于银行卡的门诊一卡通业务提供网络支撑平台。方法:分析银行网络和医院网络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网络互联方案,依托网络运营商提供的专线接入各银行一卡通业务专网,通过采取IP绑定、端口限制、静态路由等措施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结果:各银行可通过该网络与医院分别开展一卡通业务,网络及各业务运行稳定。结论:通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合理的网络方案,可以为301模式一卡通提供网络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4.
浅析门诊“一卡通”与门诊就诊流程再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简要介绍门诊“一卡通”就诊模式,重点阐述推行在门诊就诊卡中预存费用,将门诊缴费方式改进为在医嘱执行点划卡扣费的模式。通过实施门诊“一卡通”系统,实现患者基本信息、医嘱信息、费用信息等在门诊诊疗过程中各节点问的有效传递。从而达到调控就诊人流、方便患者就诊、规范医嘱行为、规范收费行为等目的,实现门诊就诊流程的有效重建,并结合实践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死亡报告卡的填写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措施提高完善填报质量.方法:进行死亡病例填报卡质量随机抽查,评出前三名和后三名,并按规定给予奖励或处罚.结果:注重环节质量管理,加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并健全死亡报告卡,填写管理制度是提高网络直报死亡卡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王小平 《现代医学》2014,(6):667-669
目的:探索解决传统就诊模式重复交费问题,同时克服拖欠费用风险的门诊结算模式。方法:查阅文献,实地调查,研究传统门诊就诊交费模式和“预存就诊费用”交费模式的优劣势,指出这些交费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的困难。结果:提出了一种门诊流程结算的新模式——医保卡冻结模式。结论:有效的门诊结算方式是提高医院门诊就诊效率的重要方式,是处理好医、患、保三方关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医院传统一卡通项目使用实体卡作为就诊卡存在问题的可行性。方法:基于"互联网+患者身份识别技术",开发基于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生活号的电子就诊卡。结果:实现患者全流程无卡就医。结论:通过该项措施,有效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就医流程,提升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换通道,建立自助综合服务系统。结果:建立301模式一卡通,式一卡通的实现,拓展了医疗资源分配平台,为缓解“看病难,方法:改造现有医院信息系统,架设医院和银行的数据交实现银行医院社保等多系统融合的新模式。结论:301模看病贵”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目前国内读卡器的厂商比较多,驱动程序也各不一样,造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内各医疗机构的读写设备具有单一性,而且接口改造困难重重。方法:提出将不同厂商的读卡器驱动加以封装,生成一个共有的动态库文件supcard1.0.dll。结果:这样封装起来的不同厂商读卡器可以在所有医疗机构通用,实现了跨地区跨机构应用设备,并且软件接口具有开放性。结论:实验证明,本方法是积极有效的,并得到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