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方法:①患者平卧X线检查台,腹透证实诊断及定位后,令其双下肢略外展,呈屈曲位,常规消毒阴部及尿道口。②取无菌取环钩外涂无菌油,由尿道口插入尿道,徐徐  相似文献   

2.
近年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患者血清肌红蛋白略高于正常,腹透对清除血液中的较大分子物质优于血透。本文旨在测定间歇性腹透(IPD)或非卧床持续性腹透(CAPD)患者的血清肌红蛋白,以了解腹透清除肌红蛋白是否较血透为优。作者对11例作 IPD(每周进行48小时)及17例作CAPD 患者进行至少3个月的观察。所有 IPD 患者透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9岁,因突发上腹剧痛6小时入院。30年前曾行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查体:T37°C,P96次/min,Bp13.6/9.5kPa。一般情况较差,腹平坦,右上腹有纵行手术疤痕,板状腹,肠鸣音消失。腹腔穿刺获淡黄色混浊液体。腹透示右隔下大量气...  相似文献   

4.
自1983年11月~1991年2月,本院收治闭合性小肠破裂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为14~60岁,平均35岁。从受伤至手术2~75小时,平均6小时。术前查体均有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腹透10例,仅1例见膈下气体影;腹腔穿刺13例,9例阳性,4  相似文献   

5.
碳酸氢盐腹膜透析液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腹膜透析液(腹透液)的配制,都是以能排除患者尿毒症毒素,维持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为目的[1]。许多研究表明,腹透液应符合人体生理,具有非常好的生物相容性,才能使腹膜长期较好地保持其半透膜的特性。现行市场上的腹透液中,缓冲碱乳酸盐是对腹膜产生不...  相似文献   

6.
腹透管移位是腹膜透析(腹透)的并发症之一[1,2],常导致腹透失败。我科近5年来共施行近300例腹透手术,其中15例发生腹透管移位。我们根据不同原因的腹透管移位进行导尿、钢丝矫正、手术复位等处理,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一般资料:15例腹透管移位的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1~6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炎6例,高血压病5例,糖尿病2例,狼疮性肾炎1例,急性肾炎1例。二、导管移位情况:移至中腹部10例,下腹部4例,其中1例伴导管扭曲,膈下1例。三、矫正方式:(1)导尿;(2…  相似文献   

7.
现将我们对30例慢性肾衰腹膜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方法:10例患者在腹透4~6周实施饮食治疗方案,20例在腹透后立即实施。将每次腹透液在腹腔内保留1小时后取10ml测得蛋白含量,再乘总腹透液量,得到蛋白的丢失总量。补充量为蛋白需求基本量+丢失量。基本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蛋白质0.4~0.6g,磷5~8mg,热量0.14MJ,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腹膜透析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方便、经济等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近期并发症,包括腹膜透析管网膜粘连包裹、腹透管移位等导致腹透管堵管,使得腹透无法继续进行〔1,2〕。为此需要再次开腹手术分离包裹粘连的大网膜并行大网膜切除或折叠手术,重新植入一套新的腹透装置,但再次手术创伤大、腹膜透析效果差,再次堵管的概率高,病人住院时间长〔3,4〕。我院开展腹腔镜下粘连网膜松解、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5岁,突发上腹部疼痛20小时。曾肌注654-2对症处理无效,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查体:腹稍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阳性,以上腹为著,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2次/分。腹穿抽出暗绿色混浊液体,腹透见膈下大量游离气体,化验:WBC 3.6×10~9/L,中性90%,考虑腹内空腔脏器穿孔,行手术治疗。探查时见腹腔内约有3000ml暗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术33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注入透液,借助两侧的毛细血管内血浆及腹膜腔内的透析液中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梯度,通过弥散和渗透原理以清除体代谢废物和潴留过多的水分。腹透导管植入术是膜透析开始的首要条件,导管植入术成功与否及术后护直接关系到能否进行腹膜透析。我科从2005年1-12作腹膜透析植管术33例。腹透导管植入术均采用标准Tenckhoff直管。现将33例导管植入术护理体会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间断腹膜透析治疗充血性心衰首次由Schneierson于1949年报导,60年代陆续有人进一步提及。由于心衰反复发生而频繁住院使得间断腹透治疗受限。长期插入Tenckoff导管及随后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为难治性充血性心衰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作者等对1例发生两次心肌梗塞和一次作右冠状动脉分流术及室壁瘤切除手术并发肺水肿、氮质血症、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功能Ⅲ级(纽  相似文献   

12.
我国腹膜透析发展中的问题及前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Wang T  Wan HY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1):757-759
近年来,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人数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由于受肾源的限制,透析是目前治疗ESRD的主要方法,包括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和腹膜透析(以下简称腹透)两种。腹透,特别是持续性不卧床腹透,是一种有效治疗ESRD的方法。在我国香港地区,80%以上的透析患者选择腹透治疗。而在我国国内,腹透患者仅占透析治疗的10%左右。现就我国腹透发展中的问题及前景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应用经皮穿刺留置腹膜透析(腹透)管在先心病术后患儿行腹膜透析治疗时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总结我科2006年9月至2014年9月,18例先心病婴幼儿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减行腹透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月~16个月,体重4.5~15kg。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手术11例,姑息手术7例。腹透导管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至盆腔最低点。腹透期间动态检测血气分析、电解质、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等变化。结果 全组死亡3例(病死率 16.7%),其中1例尿量已经恢复(尿量>1 ml/kg),但肾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治愈13例,患儿住院期间尿量和肾功能恢复正常。将死亡组与治愈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治愈组和死亡组在腹膜透析治疗后,肾功能均有改善,但死亡组行腹膜透析时间较晚,并且腹透效果不理想。结论 先心病术后患儿并发急性肾功能衰减时,需早期行腹透治疗。经皮穿刺留置腹透导管行腹膜透析治疗的疗效肯定,操作方便,并发症少,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腹膜透析     
尽管人工肾的技术有了发展,但腹膜透析(以下简称腹透)至今仍为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因腹透简单,有效,操作方便,能迅速清除内生性或医源性毒性物质,或纠正酸碱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最近由于技术上的改进,腹透的使用不但更为方便,而且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理论依据腹膜是有透析性的半透膜,其面积大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面积,也大于多数人工肾的面积。低分子物质透过腹膜的(氵弥)散力与其浓度梯  相似文献   

15.
腹膜透析(以下简称腹透)是利用人体生物透析膜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腹膜两侧血液及透析液间溶质浓度与渗透压梯度的不同,依靠扩散原理,清除体内毒素和过量的水分,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腹透具有居家透析、操作简单的优势。故患者易于自己安排生活。由于其连续性治疗的特点,可较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患者有更自由的生活方式,且对血压、水肿、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小。另外,据国外大型研究资料表明,腹透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维护较血透好。故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腹透与血透、肾移植一起已成为终末期肾衰竭一体化治疗的重要环节,有效地挽救了众多尿毒症患者的生命。除了慢性肾衰竭外,对于急性肾衰竭(ARF)临床上也可采用腹透治疗。ARF临床常见,据统计,住院患者中有5%~8%的患者出现ARF,ICU中ARF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腹膜透析(下称腹透)自1923年应用以来,曾一度广泛地开展,后因血液透析(下称血透)技术迅速发展,乃使腹透处于次选的地位。最近腹透又受到了重视,一方面是由于对急性腹透累积了重要的经验,更主要的是因为发展了慢性腹透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3岁,因腹痛、腹泻、发热7日,腹痛加剧伴呕吐10小时入院。查体:T39.5℃,Bp12/8 kPa,心肺正常,板状腹、全腹压痛反跳痛,以脐周为著。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弱。腹透发现隔下游离气影。诊断为消化道穿孔,即剖腹探查。术中发现穿孔有2处。其一在回肠末端,其二在横结肠中段。病变肠段壁厚僵硬,区域引流淋巴结肿大。手术行根治性肠段切除包括引流淋巴结和肠系膜。病理诊断为回肠结肠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估腹膜透析(腹透)病人的透析充分性,测定了20例腹透病人腹膜及残余肾功能对尿素氮及肌酐的清除率,其结果显示,总尿素氮清除率>1.7/周与总肌酐清除率>45L/周是评估腹透充分性的重要指标,二者呈正相关。总尿素氮清除率与残余肾功能成正比,与体重成反比,人体腹膜对尿素氮及肌酐的清除仍嫌不足,提示我们对腹透患者要重视保护残余肾功能。饮食方面,患者应在保证一定蛋白及热量的同时,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19.
1999年 2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院对妇科手术患者在停止持续导尿后 ,进行膀胱残余尿测定 ,以判断膀胱功能是否正常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6 7例 ,年龄 2 6~ 72岁。其中行卵巢癌根治术 9例 ,宫颈癌根治术 5例 ,经腹子宫切除术 32例 ,子宫脱垂行前后阴道壁修补术 2 1例。本组病例术后均行持续导尿。    测定方法 :术后第 3天开始 ,用控制夹夹住尿管 ,每 3~ 4小时放尿 1次 ,放 4次后 ,若尿色、量正常 ,拔出尿管 ,待患者稍有尿意感时 ,肌肉注射新斯的明 0 .5 mg,半小时后让其自行排尿 ,再行无菌导尿 ,保留尿液 …  相似文献   

20.
急性腸梗阻是常見而严重的急性腹部外科疾患,其原因是很多的,伹因盲腸扭轉而致者在国內却不多見。最近我院曾經手术証明盲腸扭轉两例,报告如下: 例1:张×元,男,38岁,农民,因突然剧烈的臍下、右下腹疼9小时半于1957年12月4日2点急症入院。入院前一天下午正在工作时,于16点突然发生臍下疼痛,一小时后因疼加重停工返家。二小时后疼痛加重,且累及右下腹,系持續性絞痛,陣发性加重。喜取屈腿位。腹不肤。腹痛后两小时开始呕吐,入院前曾呕吐三次。吐出物为食物及苦酸味綠色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