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以来 ,对闭经以血瘀辨证为主 ,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32例病人 ,疗效满意。临床资料  32例病人中 ,35~ 40岁 18例 ,30~ 35岁 12例 ,30岁以下 2例 ,均已婚 ,病程长者达 1年 ,短者 3个月 ,已服中西药者 2 2例 ,余者未治。治疗方法 血府逐瘀汤方 :桃仁、红花、川芎、桔梗、枳壳各 10 g,当归、生地黄、牛膝、赤芍各 12 g,柴胡 6 g,甘草 3 g。加减 :气血亏虚者去柴胡、枳壳 ,加黄芪 2 0 g、白术 12 g、茯苓15 g;阴虚内热者加麦冬 12 g、知母 10 g、地骨皮 10 g、白芍12 g;痰湿偏盛者加陈皮、半夏、苍术各 10 g。日 1剂 ,水煎分2次服。…  相似文献   

2.
自 1999年以来 ,笔者应用中医酸收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38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均为男性 ;年龄最小者 18岁 ,最大者 76岁 ,平均 4 7岁 ;病程 5~ 19年 ,平均 12年。全部病例曾用过西药治疗 ,其中 32例亦曾间断性用过中药治疗。本组 38例均按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 5版标准确诊。2 治疗方法基本方 :诃子 5~ 10 g 乌梅 10~ 15 g 五味子10~ 15 g 罂粟壳 5~ 10 g 白术 12~ 30g 淮山 12~ 15 g 胡桃仁 12~ 30 g 菟丝子 12~ 2 0g。痰湿盛者 ,重用白术 ,加法夏、…  相似文献   

3.
1989年10月至2003年9月,笔者采用五苓散加味治疗特发性水肿46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6例中,男12例,女34例;15~24岁10例,25~34岁23例,35~44岁8例,45岁以上5例;病程最短10天,最长1年。发病原因尚不明确。2治疗方法药用:桂枝6g,猪苓20g,泽泻、白术各12g,茯苓15g。阴寒水盛者桂枝加至10~12g;面目肿甚者加生麻黄、防风;下肢肿甚者加川牛膝、车前子;腹胀满者加大腹皮、黑山楂;五心烦热者加茵陈、鲜车前草;脾虚者加白术、茯苓;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肝郁者加香附、郁金;肾虚者加川续断、桑寄生;经前加重者加当归、益母草;久卧劳累后加…  相似文献   

4.
凉血化瘀法为主治疗高血压病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从1984~1986年期间,以凉血化瘀法为主结合辨证加减,治疗高血压病32例,疗效较好,无明显副作用,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32例均属原发性高血压病,符合WHO 诊断标准(不包括临界高血压)。其中住院患者29例,门诊3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38~71岁,平均52.8岁;高血压病Ⅰ期12例,Ⅱ期12例,Ⅲ期8例;病程1~25年,平均9.7年。治疗方法自拟凉血化瘀降压饮:丹皮60~80g川芎25g 玄参25g 牛膝25g 丹参25g 钩藤30g白芍25g 龙骨25g 桑寄生20g,随证加减;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沙苑、蒺藜、熟地、鳖甲;肾阳虚者加仙茅、仙灵脾;痰湿壅盛者加仙半夏,茯苓、郁金、陈皮;心脾两虚者加山药、炙远志、当归、茯苓。  相似文献   

5.
1996年 1月至 1998年 6月 ,笔者用自拟清眩汤治疗内耳眩晕症 2 8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8例中 ,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2 0岁以下 2例 ,2 1~30岁 5例 ,31~ 40岁 11例 ,41~ 5 0岁 6例 ,5 0岁以上 4例。平均年龄 44 .1岁 ;发病时间最短 2天 ,最长 12年。2 治疗方法基本方 :丹参 30 g,姜半夏 10 g,白术 10 g,天麻 10 g,泽泻 2 0 g,石决明 10 g,龙胆草 6 g,栀子 6 g,菊花 10 g,生龙骨15 g,生牡蛎 15 g,甘草 3g。加减 :肝阳亢盛者加大石决明、龙胆草、菊花的用量 ;呕吐者加竹茹、生姜 ;气血虚弱者加生黄芪、党参、当归 ;耳鸣…  相似文献   

6.
笔者于 1996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 ,用补阳还五汤加葛根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 6 0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6 0例中 ,男 32例 ,女 2 8例 ,年龄在 5 0~ 80岁之间。发病3个月以内者 2 1例 ,3个月~ 1年者 2 3例 ,1年以上者 16例。 6 0例均颈椎 X线摄片和西医确诊为颈椎病眩晕。2 治疗方法  基本方 :黄芪 30~ 12 0 g,当归 10 g,川芎 10 g,赤芍 10 g,桃仁 10 g,红花 10 g,地龙 10 g,葛根 10 g。辨证加味 :有风痰者加天南星 ,肝阳上亢者加天麻 ,肝肾不足者加山萸肉 ,肝火旺盛者加龙胆草等。3 治疗效果治愈 :临床症…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麻痹指正气不足,感受风寒之邪,经络闭阻而引起的面瘫。笔者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总结如下。一般资料37例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12~65岁,其中20岁以下者10例,21~40岁21例,41岁以上者6例;病程最长1.5年,最短3天;病位在左侧颜面者21例,右侧颜面者16例。治疗方法1.内服加味牵正散:白附子、全蝎、僵蚕、天麻各10g、防风、白芷各12g、红花、川芎各15g、细辛3g,日1剂,水煎服,10天为一疗程。临证加减:偏热者加刺蒺藜、桑叶;风痰盛者加胆南星;气血不足者加黄芪、党参;风湿重者加薏苡仁、木瓜。2.针…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1980年~1998年目拟星麻芎泽汤治疗美尼尔氏病67削,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67例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者32岁;病程最长者4年,最短者4天。主要症状为眩晕、自感周围物体旋转、摇晃、浮沉感,伴恶心呕吐及感音性听力减退及耳鸣。诊断标准以载自英主编的《实用内科学》1993年9月第九版中的诊断标准为依据。2治疗方法基本方:制南星、天麻、川芎、白术、大黄、磁石各10g,泽泻12g,牡蛎30g。呕吐者加半夏10g;痰盛者加桔红、远志各10g;热盛加黄芩、龙胆草各10g,菊花12g。每日1剂,两煎分两次服,10剂为1个疗…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中,男18例,女38例;年龄14岁~64岁,平均35岁;病程<1年者12例,1年~5年者29例,5年以上~19年者15例。临床表现:反复发作性一侧头痛,可伴有血管搏动感,头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周,时痛时止,发病时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眼球胀痛等症。常因过度劳累、烦躁、焦虑、用脑过度、失眠、饮酒、月经期或月经前后等诱发。2 治疗方法 自拟祛风通络汤药物组成:全蝎10g,白僵蚕10g,蜈蚣2条~3条(研冲),赤芍15g,川芎10g,白芷15g,白芍20g,甘草5g。辨属风寒者加细辛、吴茱萸;痰湿者加半夏、陈皮;气虚者加黄芪;血虚者加当归;肝阳上亢者…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1994年10月~1998年6月,用自拟调冲通经汤治疗闭经51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51例中,年龄在20岁以下者3例,21~30岁者29例,31~40岁者19例;病程在半年之内者10例,半年~1年者28例,1~2年者10例,2年以上者3例;原发性闭经10例,继发性闭经41例。2 治疗方法调冲通经汤基本方:仙茅12g,菟丝子20g,仙灵脾、紫石英(先煎)、当归、赤芍、白芍各15g,川芎、生熟地、桃仁、红花、桂枝、川怀牛膝各10g,生大黄5g,桔梗6g。加减:肝郁气滞者加制香附、广郁金各10g;气虚者去大黄加党参、白术各10g,黄芪15g;痰湿重者加半夏10g,茯苓15g。水煎…  相似文献   

11.
我们自1983年3月~1990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6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57例,女11例;年龄26~59岁,平均41.5岁;病程1~3年者27例,4~5年者21例,5年以上者20例。58例为门诊患者,10例为住院患者。68例均依据中华内科杂志[1984;23(9);571]标准确诊。治疗方法 (1)中药治疗:人参10g 鹿茸12g鹿角胶9g 龟版12g 麦冬12g 茯苓10g 远志9g黄精10g 淫羊藿10g 苍耳子9g 枸杞子12g 五味子10g 酸枣仁10g 熟地黄8g 大枣10枚。每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采用加味理中汤治疗慢性腹泻8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56例,女性32例;年龄16~64岁;病程5个月~18年。均符合1978年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经化验、纤维结肠镜确诊。治疗方法加味理中汤由炒白术10~20g、干姜6~12G、党参10~20g、煨肉蔻10~15g、莲子6~10g、英实10~20g、炙甘草6g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加减:肝部气滞者合用痛泻要方或酌柴胡、香附;肾阳亏虚者合用乌梅丸或加黄连;中气下陷者加煨葛根、升麻;湿盛者合用胃苓汤;脾胃气虚者加参苓白术…  相似文献   

13.
内外兼治乳腺增生病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杰方 《国医论坛》1999,14(5):37-37
1一检资料本组40例均为一侧或双侧乳房有大小不等的肿块,其形态呈片状、结节、条索、砂粒等不规则状,直径多在0.scm~3cm之间,质软,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皮肤无粘连,皮色不变。年龄在20岁~30岁者12例,31岁~40岁者18例,41岁~50岁者10例;病程1年以内者20例,l年~3年者12例,3年以上者8例;手术切除后复发者5例,曾眼西药(如丙睾)治疗效果不佳者11例,初次发病者24例。2治疗方法21内治法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和胃化痰为辅。方用消后汤:当归15g,柴胡10g,制香附159,白芍10g,橘叶10g,夏枯草209,青陈皮各6g,制半夏6g,…  相似文献   

14.
胃苏冲剂方系全国著名中医专家董建华所创,是治疗气滞型胃脘痛的理想药物。笔者自1996年以来,运用此方改为汤剂加味治疗慢性肠炎20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中,男13例,女7例;20岁以下者1例,21~40岁者13例,41岁以上者6例;病程1年以下者6例,1~4年者10例,5年以上者4例。2 治疗方法方药组成:紫苏梗15g,香附、佛手各12g,陈皮、毕澄茄、香橼皮、大腹皮各10g。加减:肾阳虚者加附子、肉桂;脾阳虚者加干姜;湿盛者加藿香、佩兰;气虚下陷者加黄芪、党参等。3 治疗结果本组20例中,痊愈(大便成形,每日1次,无腹胀、腹痛、…  相似文献   

15.
1994年以来 ,我们采用中医活血通腑法内外合治输卵管不通 12 0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12 0例均为本院门诊不孕患者。年龄 2 0~ 30岁70例 ,31~ 4 0岁 4 5例 ,4 1~ 4 5岁 5例 ;不孕时间最短16个月 ,最长 2 1年。全部病例均经输卵管通水试验或碘油造影证实为“输卵管不通”。2 治疗方法2 1 口服法 基本方 :炮山甲 15g ,水蛭 12g ,地鳖虫12g ,皂角刺 15g ,延胡索 12g ,郁金 12g ,黄芪 15g ,党参12g ,桂枝 10g。加味法 :有积水者 ,加茯苓 10g、泽泻10g ;有湿热者 ,加红藤 15g、败酱草 15g ;有痰湿者 ,加陈皮 12g、半夏 12g…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本组57例均为2009-01~2010-12本院门诊患者,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年龄17~40岁,平均28.5岁;病程1~30天,平均12天。2治疗方法采用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方药组成:桃仁20g,桂枝、炙甘草各15g,芒硝6g,车前子、滑石、双花各10g。排尿困难者加王不留行20g、泽泻15g;血尿者加大蓟或小蓟10g、地榆15g。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 2 0 0 1年 ,我科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治疗6 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 0例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均符合哮喘病诊断标准[1] 。男 4 2例 ,女 18例 ;年龄 13~ 6 8岁 ,平均5 8± 7岁 ,<5 0岁 2 1例 ,>5 0岁 39例 ;病程 3~ 10年 33例 ,10~ 2 0年 2 7例 ;有吸烟史者 37例。2 治疗方法拟宣肺祛邪定喘汤 :生麻黄 3g ,半夏 12g ,桑白皮 15g ,苏子 12g ,杏仁 12g ,桃仁 12g ,地龙 15g ,蝉蜕 10g ,款冬花 12g ,川贝母 10g。如发热咽痛、痰黄粘稠者 ,加黄芩、栀子、鱼腥草 ;恶寒无汗、喘急胸闷、咯痰稀薄者 ,…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1999年1月至6月间采用自拟健脾止咳方治疗小儿顽固性咳嗽,取得较好疗效。1 一般资料27例均为经多种方法治疗1个月以上效果不显著甚至加重的咳嗽患者。年龄在8个月至12岁不等;病程为1~3个月。2 治疗方法基本方组成:姜半夏、茯苓、苏子、莱菔子、紫菀、百部、前胡、桔梗、白术各10g,陈皮8g,炙甘草3g。加减:咽痒明显者加防风、白鲜皮;鼻塞流清涕者加生麻黄、荆芥;气急痰盛者加桑白皮、葶苈子;胃纳极差者加重莱菔子为20g。水煎服,每日1剂,以5剂为1疗程。3 治疗结果治疗1~3个疗程后,15例痊愈(咳嗽咳痰已除,随访半个月不复发);12例显效…  相似文献   

19.
通天止痛汤治疗偏头痛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通天止痛汤治疗偏头痛35例,效果甚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患者,均符合第10版《实用内科学》中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出版)。其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0岁,平均34岁;病程最短0.5a,最长30a。2 治疗方法:通天止痛汤组成:川芎、川牛膝、白芍各30g,当归、延胡索、钩藤、僵蚕各15g,半夏、南星、白附子、全蝎各10g。气虚者加黄芪30g;热盛者加黄芩15g;不寐者加炒枣仁30g;易怒者加柴胡15g;便秘者加大黄6g。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口服。1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3 治疗结…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 1999年 1月~ 1999年 12月 ,应用中药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 2 0例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具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诊断标准根据1992年我国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试行方案 ,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8例 ;年龄 12~ 3 6岁 ,平均 2 4 .5岁 ;病程 1~5年者 9例 ,6~ 10年者 10例 ,10年以上者 1例 ;有个人过敏史者 12例 ,有家族哮喘史者 6例。治疗方法黄芪 2 0 g、党参 15g、甘草 6g,每日 1剂水煎服 ,服药观察时间为 1年。治疗效果全部病例经 1年观察随访 ,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12例患者未再发作 ,3例患者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